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解码文字

2016-04-13福建省德化县龙浔镇英山小学苏永华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文本课文

福建省德化县龙浔镇英山小学 苏永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解码文字

福建省德化县龙浔镇英山小学 苏永华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只要抓住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就能占领语文教学最主要的阵地。

阅读 教学 文本 感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学生要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往往不能真正落实这一目标。所以修订版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写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

那么,在语文课堂中要怎样才能正确地指导学生恰如其分地感悟文章情感呢?

第一要务就是引领学生解密文字。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词一句总关情”。文本中的一词一句总少不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地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要想体会文章的情感,我们就必须和学生一起深入地走进文本。那么,如何带领学生一起破解文字密码,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扣住文眼,理解文章

文眼就是文章中最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句,它是整篇文章的中心和灵魂。指导学生扣住文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重点,还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主题思想,较好地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军神》,从题目入手,我们就要引导孩子感受刘伯承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惊人意志力。再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我们要扣住“发愤”一词,提出“课文中哪些地方突出表现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一核心问题,从而展开教学。

二、抓字词句,品悟文章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只有理解了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句,才能明白文章的主旨,因此,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的能力。一些重要的句型,比如中心句、比喻句,都能成为孩子理解课文的好扶手。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的秋天》这篇课文就是中心句集中出现的课文,那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们就要将教学重点放在中心句的寻找与运用上。孩子找到了中心句,整段文字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在习作表达上,老师也可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围绕一句话,让孩子展开来写一段话,实现从理解走向运用。另外一个重要的句型是比喻句,这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景单元中也是高频出现的一个句型。比喻作为一种修辞方法,除了能让文本更生动外,还能更加形象地让孩子理解所描绘事物的特点,所以,抓住比喻句,也能提升学生感悟文本的能力。比如在教学《小露珠》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以此为抓手,让学生通过三个比喻句来了解小露珠透明、圆润、闪亮这三大特点,同时要求学生对于比喻进行准确运用,这样也就达成了从理解走向运用的目的。

三、咀嚼甄别,理解文章

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把自己看到的及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文字展现在我们眼前,因此要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我们可以采用想象体验、甄别比较的方法来体味作者语言运用的妙处,从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意思,真切地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1.想象体验,理解语词意境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是通过精挑细选的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用词字斟句酌,还有着诗一般的语言。如《海伦凯勒》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抓住“双目失明,双耳失聪”这两个词语,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生活中所熟知的这些词,从而使这词语有了一种新的语意张力。学生对词语深入的理解,能获得词语所蕴含的特殊情感。再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我们抓住“发愤”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文本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内心的视觉形象,从而感受司马迁为完成史记的日以继夜,奋笔疾书。

2.甄别比较,揣摩语言意味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是作者精雕细刻、反复推敲的结晶,小到标点符号,大到句子、段落都浸透着作者的独运匠心,通过甄别比较,就可以体味到作者语言运用的妙处,从而真切地把握文章的意思。如《第八次》这篇课文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对于这场战争,布鲁斯王子几乎失去了信心。将这句话中的“几乎”一词去掉,再让孩子读一读,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孩子瞬间就能感受到布鲁斯王子的信心还没有完全丧失,几乎一词,将人物当时状态准确地表达了出来,也为后文布鲁斯王子受到蜘蛛结网启发,重拾信心埋下伏笔。又如《海伦凯勒》中“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中的“隔绝”二字的近义词有“隔离”“隔开”,能不能替换?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会发现不行,隔绝二字写出了海伦真正地走进了无声无光的世界,与有声有色的世界断绝了彼此的声与色的联系,遣词造句的精妙到位让我们感受到了小海伦的绝望。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

【2】庞红艳.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喘息精神.学科教学中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文本课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