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新课改条件下学生学习方式之转变

2016-04-13江苏省射阳县高级中学夏文青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6年11期
关键词:探究性建构新课程

江苏省射阳县高级中学 夏文青

浅议新课改条件下学生学习方式之转变

江苏省射阳县高级中学 夏文青

江苏中小学新课改推行已有好几个年头,本次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大变革。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即转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内涵:

对于学习方式,目前学术界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一样,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是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的维度,研究者可以从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三个方面对教与学特征作出判断。学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学校教育采用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独立完成任务;另一种是在对传统学习方式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积极建构和合作学习。

学习方式转变的原因:

谈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首先来看看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样子的。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独立完成任务,是一种被动的、接受的、封闭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接受性封闭性的学习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学生不需要任何发现,只要将知识内容内化即可。这已不是学习方式问题,甚至也不单是学习问题,而是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了。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与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性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适时改变教学策略,主要是教学方式、学法指导、教学技术、基本技能等方面作出调整,特别要求教师能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灵活组织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察、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合作与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内驱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种形势之下,传统的学习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课程需求。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反思我们的教育存在的不足,可以归结为几点:

1.过分重视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忽视了学生在情感、态度、创造性、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新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时,一要有理念依据,制定的教学目标能体现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改革精神,二要有可操作性,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全面,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同时制定的教学目标具体、明确。

2.课程内容过于繁杂、艰深、过于陈旧,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处理和课程资源两大方面。教材处理方面,主要是吃透《课程标准》,能把握教材的宗旨和内容,并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流程;知识组织注重科学性、层次性;容量适当,难易适度,重点突出。课程资源方面,能充分利用学校、社区、学生资源为教学服务,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有典型性、探究性、开放性。

3.考试代替了评价,结果重于过程。

4.紧张的师生关系。

5.学生缺乏对于教育内容、学习时间的无自主支配的自由,造成了他们消极的学校生活体验。新课程要求充分利用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传统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尽量参与进知识面广,形式多,程度深的课堂教学中,以此培养他们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这样,课堂活动质量高,学生思维活跃,教和学轻松自如。当然,这还需要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继续不断探索,加以完善。

这些暴露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模式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需改变。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心理学研究显示,学生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需要:

1.探究的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自己去观察、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经过努力实践对得出的学习结果敢于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对已有观点质疑。这都是探究程度深的表现,更是教学内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体目标达成度高的表现。

2.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在已参与过的活动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情感体验,一种情感上自我满足的成就感,促使他去参与新的体验,超越自我。

3.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学生生活在群体中,自我满足仅是内在体验,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能够出类拔萃,得到同学特别是老师的认可,欣赏,能够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

4.责任承担的需要。另外,建构主义学习观告诉我们,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的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和教育理论依据。学生有愿望并且有能力转变自身的学习方式,我们为何还不能突破传统的桎梏?

孔企平.论学习方式的转变

猜你喜欢

探究性建构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建构游戏玩不够
探究性学习的“三要素”——以《重叠问题》的教学为例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