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无痕处着有痕——对小学生习作“自由表达”的辩证思考

2016-04-13江苏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学戴莉莉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6年11期
关键词:淡化语文课程习作

江苏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学 戴莉莉

于无痕处着有痕——对小学生习作“自由表达”的辩证思考

江苏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学 戴莉莉

习作中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线语文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对此需理性对待,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并不是想到哪写到哪,需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也不能给学生设定过多的条条框框,约束学生的思维,“无痕”的方式指导却产生“有痕”的效果,才是我们习作教学的最高境界。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但自由表达也要一定的区分度,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以期达到预定的目标。

一、小学生习作“自由表达”的现状缕析

《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旨在写作教学中减少教师任意干预,让学生能够在不受外界影响和束缚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表达,说真话,抒真情,传真意。本质在于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由表达,逐步培养良好的写作心态,使学生有兴趣表达乃至乐于表达,有创意地表达,最终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得以健康发展之目的。世上没有任何事是绝对的,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然也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表达,他具有其特殊性。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值得我们反思。

1.表达“无度”

因为学生的年龄小及生活阅历的不丰富,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对现象的观察比较肤浅,不够全面,这就决定了他们对事物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可能做到清楚表达,由此造成了学生的习作选题“无度”,表达“无度”。

2.表达“无法”

目前一些孩子对自由表达理解片面,狭隘地认为自由表达可以无拘无束,可以天马行空,可以信马由缰,导致写出来的文章中心不明确,语句不通顺,前后不连贯,结构不完整,让人不知所以然。

3.表达“无内容”

该方案配电装置楼首层和二层有两条疏散走道,应满足耐火极限1h。在没有保温或隔声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设计采用轻钢龙骨两面钉耐火纸面石膏板隔墙,构造为:12 mm(耐火纸面石膏板)+75 mm(钢龙骨,内填50 mm厚容重100 kg/m3的岩棉)+12 mm(耐火纸面石膏板),截面厚度约为99 mm。

一些学生为了应付多种题材的习作,不是用心观察生活,选取真实素材作为习作材料,抒发真情实感,而是从所谓的优秀作文选中选取别人的事例作为自己文章的素材,以不变应万变,没有真实的体会,没有真诚的情感,写出的文章套话多,空话多,离现实遥远,让人无阅读兴趣。

4.表达“无个性”

很多时候当有一个有创意的表达被老师大肆表扬,大肆鼓励后,而后其余学生的表达竟与其是出奇的“不谋而合”, 写出来的文章也是事例雷同,风格接近,变成了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失去了应有的儿童习作表达灵性,抑制了学生的个性的发展,何谈能有创新。这样就算再有个性表达此刻也会黯然失色!

5.表达“无表现力”

一些学生的习作中,恰恰缺少最恰当的表现力,有些习作虽然有好的立意和构思,虽有新颖的素材,但描写不形象,不生动,语言无味,不能给人以直观的感受,让人不能感同身受,难以让人爱不释手,难以让人愿意细细揣摩,慢慢品味。

二、淡化指导:让习作教学在“无痕”和“有痕”中创生

1.立足 “无痕”方式,着眼 “有痕”引领

“无痕”,它是教育的至高境界,是一种不露声色、不着痕迹的教育模式,是润物细无声,简单含蓄。“有痕”,即教师对学生所实施的教学指导在学生心灵中留下刻骨铭心的痕迹。没有巧妙的指导,没有恰当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就没有标杆。

(1)阅读教学渗透“无痕”指导

在教学中,适当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即在阅读教学中合理渗透写法指导,将写法指导与阅读教学巧妙相连,巧妙结合,相得益彰。

(2)即兴写作融入“无痕”指导

作为老师,我们常常抱怨学生在写文章难于上青天。细细追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写作的兴趣和激情,无体验。写作尽管是随意表达,仍需要加以适当指导,才能达到预想效果。

(3)课堂练笔强化“无痕”指导

语文教育专家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一定要把写挤进去。不但要挤进去,而且要挤得巧。”阅读教学的过程,实质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有效的对话莫过于真情交流,情到浓时,言从心生,通过练笔表达心声,表达情意。只有平时的不断积累与练习,老师巧妙引领,才有习作上质的飞跃。

(4)习作评价重温“无痕”指导

文章不厌百回改,教师在点评学生习作时讲究策略,既巧妙点出需要改进之处,又要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并对之加以肯定和赞美,使之成为一种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2.淡化“有痕”习作内容,关注“无痕”渗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习作教学的指导显山露水太直白,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之感,“无痕”渗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保证习作效果。这样的习作教学指导看似无意却有意,看似无声却有声。而习作教学是一种注重思维品质与人文精神的教育,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对所教学生留下影响,即如何凸显“无痕”中的“有痕”,达到“无中生有”的效果。

(1)淡化词汇储存,重阅读积累

阅读积累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积累提出了明确的量化要求。作为老师,首先帮助孩子培养阅读的兴趣,鼓励孩子热爱读书,博览群书,不强迫孩子去读某方面的文章,让学生随心所欲地接触各类健康书籍。只要是健康向上的书籍,学生都可以去读,必须如蜜蜂酿蜜一样,只有阅读的面广了,量大了,自然酿出的蜜也多了,学生构建起初步完整的认知体系自然水到渠成。

(2)淡化例文学习,重生活体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习作教学中,例文引路固然必不可少,而开启学生智慧,激活学生生活体验,产生创作欲,使习作成为小学生感受生活、享受体验的主阵地不失为上乘之策。小学生性情活跃,喜新好奇。让来自生活原汁原味的美在作文的字列行间信手沾来、熠熠生辉,这才是自由表达理性回归的必要元素。

(3)淡化习作题材,重写作兴趣

兴趣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当你充满兴趣地主动地乐意地去做某件事,做事的效率与质量也是令人欣喜的。而学生的年龄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接受的教育方式不同,兴趣爱好自然是大相径庭。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的正确指引,激发学生的多样兴趣,培养学生的多项爱好,让他们想说想写,爱说爱写,让文字如泉水般汩汩流淌,充满童真,充满童趣,充满真情,充满真爱。

(4)淡化功利思想,重习作实效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从习作本身来讲出于生活的需要,可现行的应试教育,让作文成为了学生语文成绩高低的分水岭。为了实现文章字数多、考试写满格、得分高的效果,很多语文老师不惜让学生抄范文、背范文,考试时便移花接木。作为一线老师,不能违背作文教学的初衷,不能贪图眼前的蝇头小利,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真真切切让学生自由表达,抒发真情实感,实现习作的真实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淡化语文课程习作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提升下垂的嘴角 淡化法令纹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习作展示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海水淡化前途无量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
稳定 衔接 淡化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