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

2016-04-13尹厚霖赵安强

教育家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学习型素养学校

文/尹厚霖 赵安强



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

文/尹厚霖 赵安强

重庆市珊瑚初级中学的学生学习型组织建设是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从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出发,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为宗旨,通过学习组织的变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基于学校内涵发展的系统构建

随着以知识为基础,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时代的来临,如何面对这种发展机遇和挑战,关键在于要具有变革力量的学校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重心应向“尊重个性,彰显特长”的教育目标进行转变。而学习型组织正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是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寻找生命意义的组织。

学校根据学习型组织建构的主体性、系统性、引导性、实效性、创新性原则,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对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完成了学习型组织的整体规划与设计,构建了“学生自我意识成长系统、学生游学系统、学生阶梯学位升级系统、学生社团系统、学生作业自控系统以及学生综合能力评价系统”六大系统,通过“主题活动”“走班制”“学长制”“游学活动”“社团活动”“学生综合能力评价”等形式为学生的个性培养和特长发展提供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课程和实施策略,帮助和促进学生主动、多元、生态发展。

基于学生素养培育的策略探索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的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内的,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性品质。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

学校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以“系统规划、项目推进”为实施途径,通过项目策略的实践研究及问题矫正,完善学习型组织的系统构建,优化项目实施策略,给学生的学习、实践提供平台,促进学生的素质提升。通过系统组织的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形成一种新型的学习景象和课程文化。

课程构建 学生的文化学习过程是智力发展和道德成长统一的过程,学科知识成为学生精神成长和德行发展的智力基础。学生文化学习的主要载体是课程。学校在课程领导力建设中,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从课程目标到课程建构,从课程建构到课程实施,从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一直都在寻求培育“个性突出、基础宽厚、身心健康、适应发展”的学子的有效途径,学校以构建“五环三位”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学习营造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培养学生合作、包容的心理品质。

主题活动 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校通过构建“自我意识成长系统”“游学系统”“社团系统”等组织为学生搭建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如:学校生活点亮社区、巴渝文化麻辣烫、江南采风、假期之星、社会实践调查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他们结合重庆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重庆的时代发展和社会问题,分组设计活动主题,参与社会实践,制作微视频,展示参与活动成果。他们通过活动过程的全程参与,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实践探索 建构适合学生成长的自我管理和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把正确的自我认知、丰富的专业知识、深入的学习实践、积极的互助精神和进取的生活态度紧密结合起来,给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搭建平台。学校构建了“学生自我意识成长系统”,通过“班级公约”“形象大使”“生涯规划”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通过构建“社团系统”“学生作业自控系统”“学生学位阶梯升级系统”,让学生在系统活动中,亲身实践,实现自我发展。如:生物实践活动社、剪纸社、动漫社、DI创新思维社、学生作业创意社等,学生通过对作业的再造、设计,实验的探究、动手实践,创作出一个个鲜活而又富有趣味的作品。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自主管理、自主参与、自我反思、组建团队,选定改革进取的目标、制定对策、进行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发现自我、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增强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求变的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基于教师资源整合的实践研究

萧伯纳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各人永远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我们至少有两个以上的思想。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根据系统和项目的需要,参与项目研究的教师都要突破学科、学段的界限,共同完成某一项目的研究,因此学校不仅要整合学校与社会资源,更要整合学校教师资源,合作互助,团队共建。学校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载体,充分整合学校课程资源,教师间合作互助,团队共建,目前,学校已有85%的教师参与学生学习型组织六大系统建设。

学科课程的学习内容是学科知识,解决的是学生的心理经验与学科逻辑的关系;跨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内容是生活世界,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心理经验和生活的关系。两者交互作用,相辅相成,才能最终实现教育回归生活,体现其社会的意义。学校在构建学习型组织建设中,重视展示学科组和系统团队建设,以构建学习型组织建设为目标,通过实践研究,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育人模式,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育人本位、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根本转型。实现课程内容的转化、整合与优化,确立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指向的跨学科整体育人观念。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型,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培养和体现自主、合作与探究精神,促进学生素养发展。构建基于素养的评价体系,让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过程。

构建基于学生需求的学习型组织,是基于学校课程领导力的组织变革,是学校作为优质学校发展所需求的组织转型,也是一个不同思想汇聚、对话的过程。通过系统组织的建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发展了学生的自我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力,发展了教师的执行力,形成了一种新型学习景象和课程文化。但这场变革是根本性的结构性变化,它绝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作者单位:重庆市珊瑚初级中学 )

猜你喜欢

学习型素养学校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学校推介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建设学习型关工委的回顾与思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