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格尔宗教哲学的发生及其与时代准则的关系

2016-04-13张娜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知性表象黑格尔

张娜

(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黑格尔宗教哲学的发生及其与时代准则的关系

张娜

(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在黑格尔思想体系中,宗教及其行为以自身为目的,人在宗教中得到全部认识、情感的满足,在宗教中,人与上帝(神)的关系淹没其他一切关系,这种关系与其他关系有着本质的差别,它是全然独立的、无所制约的、自由的,而且是自身的终极目的。本文试图通过对黑格尔体系中宗教由自由意识发生到宗教哲学阶段进行梳理,从而了解黑格尔思想体系中宗教哲学的意涵。

黑格尔;宗教哲学;上帝;绝对精神

一、宗教与自由的世俗意识之分离

从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出,宗教并非全部的内容,宗教同人类意识的其他形态是相互独存的,但宗教之初——信者的宗教并非如此,信者对宗教是开放性的,只有宗教的世界观并且一切与上帝相关联进而其意识的其他一切方面,便直接从属于这一至高范畴。但是“随着知性在人类生活和科学中的萌生以及反思成为独立的、意志则开始将绝对目的以法、国家、对象的形态呈现在自己面前;凡此种种,应成为自在自为者。”[1]黑格尔通过历史的方法,论述了人类知性的发展,这种发展,(知性)是人拥有最本质的财富。宗教和知性同是精神,但知性发展使得宗教被这种世俗的力带出最初纯然之状态,精神被分裂并对立成为知性和宗教,这一差别在现实中被规定即是独立的精神——知性和从属的、被自身所奴役的精神——信仰。然而,以科学认识为例,其实从自然的体制和结构出发,即从现存者出发,知性与现存者相结合成为科学,知性是独立的、而从现存者出发则是受到限制的,所以在绝对精神的独立范畴中,其活动同样依然是被制约,两者存于使此人承认一切为上帝所造的彼此相关联之中。这又使人返还到认为知识的内容、知性以及精神本身都是上帝的产物。这种“一切为上帝所造”的宗教与知性相统一的结果会产生两个后果并且截然相反:一是个别信者的行为,一是在认识和自身规则的主导下,意识自身的述出,且后者是主要的,这样的方法选择为人的知性开疆扩土,是人的知性向具体内容迈进,牛顿的第一推动力可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进而黑格尔对“虔敬”(信者)进行考察,首先必须明确虔敬和知性的共同之处:上帝与意识在此处的关系被视为非规定的和普遍的。即“上帝造成一切”,所以,对虔敬的考察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知性的考察。虔敬“从目的诸关系考察事物的一切属性和世界的整个构成,将个体生活中一切变故以及著名的历史事物均归之于神的目的、其付诸实现或与之背离”[1],但是,在经验生活中对事物的时间进行延展,则会发现所谓上帝的目的均是偶然的、且无延展性可言,有限之物在上帝目的的视域下的“非延续性”同有关上帝的表象(神圣活动的永恒形态)相抵牾,由此虔敬在自身内分裂。这种目的论的原因在于虔敬对事物的考察立足于 “成为所谓为他者”的那种“自然规定性”。这种目的论的破灭表明,所有事物无非是事物本身的关系、其本身的自然。在此,黑格尔提出“我”这一范畴,“我”对自身来说是自我意识,所以这一范畴是为自身的,“我赋予它们以我自身即是的规定”所以只有“我”才是我所存在的,而“为我而存在”是事物的诸关系,“因此,认识致力于已有者以及其必然性,并在原因与作用、根据与结果、力与其表现普遍者(类属)与属偶然者范畴的个别实存诸关系中领悟这一必然性。”认识通过对事物之种种关系考察,建立了囊括有限世界本身的宇宙体系。在此,认识与科学将有限世界与无限世界隔离。宗教与认识在此完全相互独立,认识一旦进入宗教,则会使其受到宗教情感的驾凌,失去思维从自我出发探索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自由;而宗教一旦对其进行反思,走入有限世界,就必须使用思维的方法,而认识又将其划定为偶然性,于是二者敌对的摈斥对方。

然而穷则思变,敌对的摈斥必然产生相对接近的需要,即 “纯粹的宗教情感与认识和理智之和解”,这种和解要求立足于宗教与理智并不损害自身,出路便是“面对无限者,知识的有限形态将扬弃自身。基督教于此和解的需求尤为强烈:”基督教的原罪之说是“绝对分裂”,原罪使人成为生性恶者,这是人对自身的否定,关注于自身的救赎“展示其与无限的和绝对的本质之分裂。”因为救赎,即人生性恶所以和解首先就表现为信仰,这是“精神因其直接的自然性”决定的,在此“我”这一范畴并不代表真理,因为其非自为的就无法为知性所把握。所以,此时的真理只是真理简单的“因其直接的自然性而复返自身”,所以这种和解并非知性与宗教之和解,真理在此也只能“呈现为基于权威者。”黑格尔于此提出理性范畴,这种理性是对知性的超越,它走出了有限对象世界,把无限之上帝(神)之种种作为其对象,同时理性又是在自我之中,其具备认识的要求,进而将目光投向上帝,于此,理性成为认识和宗教的桥梁,“认识归结于基督教。”因为基督教中,个体成为自由者(即个体的救赎这一利己性、主观性行为)使基督教接受认识的准则。而作为认识的对象——基督教,其内涵便是一种思想、并且得以发展。基督教是宗教与认识相对立而产生的结果并且“基督教实则包含认识于自身,基督教促使认识作为形态和形态领域持续不断地发展,并从而促使认识将自身置于同那种内涵即是作为现存之真理的形态相对立的地位。”当理性这一范畴起作用时,认识成为基督教的工具,而基督教也成为认识之对象,工具发展着对象的内含而对象也促进者工具的发展,同时,一个工具不可能只作用于一个对象,同样,一个对象也不可能只被一个工具作用,这可能是黑格尔关于 “我们时代的分裂之根源”的探讨。

由此,黑格尔开始进入了正式的哲学探讨。

二、宗教哲学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一)哲学与宗教的一般关系

宗教同哲学的关系骤然看来是互不统属的,这是因为我们还认为认识同宗教是相分离的,是有限的。但是实则不然,因为哲学与宗教实际上有着共同的关系、需求和意向。哲学之对象是跳出了特殊者、经验性和生活的普遍性永恒性,于是就与宗教有着相同的对象,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对永恒性、普遍性的认识方法不同。从宗教史和哲学史上看来:毕达哥拉斯派、新柏拉图派以及教父哲学,均是对哲学与宗教统一之例证。认识与宗教同时创立了自己的世界,只是将有限的内容归属于自己;然而,当宗教在发展中达到真正的哲学的层次,就内容说来就不再与哲学相区别了。这是因为前文所述只宗教与认识的敌对使之产生了理性这一认识范畴,理性就是哲学。

“思辨哲学是将一切理解为理念之理念的一是;理念则是思中之真者,而且不仅是在直观或表象中。跟确切的说,思中之真者,乃是具体者,作为分裂者被设定于自身”[1]。就前文之思想脉络的理解,“思辨哲学”是对自在自为的反思行为的认识体系,“理念之理念”是一种自我反思,这种反思造成自我与反思本身之对立,反思之产生促使分裂之产生,这样看来,“思辨哲学”所研究的是一种“正——反——合”的运动,有“自性”者是“自在”的,“自在”“自性”因为“我”这一范畴必将目光投向自身,便成为反思,反思使自在者自身分裂,整体性之“自在”和具体性之“反思”相对立。在宗教和认识的关系中,“反思并非保持诸差别的统一”,因为在宗教中,“自在者”是非有限行的,“唯有思辨可领悟这一名副其实的对立中的统一”,因为“思辨”“思辨哲学”所研究的是自在自为者之整个运动过程,“思辨”之“思”就是这一差别的开始,是对现实者的分解。因此“思辨的任务在于:领悟纯粹思想、思之形态的自然和精神之一切对象,并从而将它们视为诸差别的统一”。[1]

宗教同思辨哲学有着同样的目的和对象,但是宗教并不将目光投向思维之过程,而是直接关注自在自为者本身,这是因为思辨本身并非哲学所独有的,思辨是宗教发展在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排除了思辨者,宗教之对象便无普遍的真、因为没有思辨者就没有自在自为。

由此,思辨者在宗教中和认识中对对立双方进行和解,借助于思维的宗教和哲学相互近。由此,宗教通过理性的方法——思辨者,将对自身的考察提高到思想层面,并“作为哲学体系的一环节与哲学相关联”[1]。

(二)宗教哲学与宗教体系的关系

至高者、绝对者是思想和对象,并且是思想对之形成的表象,这种表象是人设立的概念,而对表象的追问也是概念。在哲学中我们想要对绝对者、思所把握的上帝的自然,对上帝有逻辑的认识,即我们是在就概念之表象而给予之内含。

但是对于概念及其之内含的把握并不是对整体性的把握,至此,对于“意味着”一语,即是从表象把握内含。如果从表象出发,宗教哲学所探讨的应当是作为理念、绝对者的上帝这一表象的意义,但是,仅从表象出发是不够的,上帝并非只是表象,而是自在自为的存在及过程。

这样一来,宗教哲学对上帝(绝对者)的探考。是在其成为具体的、概念之内含所形成之理念的表象的过上开始的,这个果是上帝之生成,上帝通过自身的无限显现为宗教哲学提供对象和内容。总的来说,上帝在哲学的其他部分产生、而宗教哲学从上帝开始。

(三)宗教哲学和实证宗教的关系

教会的信仰立足于人们对《圣经》的理解,这种理解表现为“概念的学说”,人们在解经之时,不可避免的讲一些观念进行代入,一千个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认识通过上帝属性之把握、是上帝属性成为可认识的,这样便从属于己,但同时又揭示出一切特殊的属性并不适应于无限者的自然状态,这种将无限者领悟为即是被规定的、抽象的又是无限的矛盾,使得将上帝的至高无有内容、是虚空,这种矛盾使实证宗教内部分裂。

但是作为思之理性——思辨却恰恰相反,因为其不诉诸抽象,可见,宗教哲学并非是从概念出发的。但是又有规定性中包含理性科学之概念,所以上帝的虚空性得以消除,因为上帝的表象与内含均在思之理性中得到把握,这样,上帝就是精神。“上帝即使精神”使得理性本身对自身的思辨产生出对象者和主体者,同时对象者和主体者又是同一于理性本身,即“三位一体”。理性神学和结晶学对宗教哲学是排斥、敌对的,但是,正如之前所述,其将上帝归于虚空。因为纯粹知性的理性神学畏惧理性之思辨揭露其在对认识上帝方面的无能性,同时也毫无根据的认为,宗教哲学会抹去上帝之神圣性。但是理性是属人的,而精神并不是某种精神,而是上帝的精神,其存在于一切之中,而上帝又存在于精神之中。理性是精神自身分裂、反观自身的结果,而理性随着自身的发展不断深入精神之中,这便是宗教于是实证宗教的关系。

然而,宗教哲学只研究却遭受现今宗教意识准则的敌视以及千方百计的阻挠。有趣的事,存在这一矛盾:“哲学的敌对者正是它所克服的宗教的敌对者,它们在其反思中基于哲学认识的准则。这一矛盾之所以产生,其原因在于:他们是作为完善的哲学思维之滥觞的历史成分。”[1]

三、宗教哲学与宗教意识中的时代准则的关系

由于知性认识对于上帝内容的无能为力,人对知性的能力提出怀疑,这里距离思辨理性的发生只差临门一脚,然而却止步于此,并且人为地放弃和阻碍理性回归于精神之路,并且阻碍思辨哲学将受神学影响破坏、虚空化的宗教带出泥潭。

理性神学对待教义的态度时至今日已大为改变。如对基督、“三位一体”、“永被拯救”和“用受诅咒”等观念之变化,这样“如果说以往人们总是认为:哲学同教会之说相悖,时至今日,这已是不可能,即使是由于:这些似乎为哲学危及存在的教义,如今在人们的信仰中已不起任何作用”。

对教义之冷漠的原因在于:“神学对这些教义赖以从精神的深处产生的绝对方式、其必然性、它们亦为我们的精神所保持的真理”不感兴趣,而更多的是作为历史学家对以往教义及其外围的整理、贩售,“然而,对哲学和宗教说来,至关重要者在于:使精神本身与其最高利益体现于其中者存在内在关系……所设计的乃是其本身的精神的价值。”[1]

直接的知是对上帝的直观把握,这种把握通过主观性消除了对上帝有限的客观规定性,这与哲学是相同的。这种主观性即人们通过直接的知,将精神与理性在信仰中建立直接、直观的联系。哲学与直接的知的相同之处:“两者均将理性视为上帝在其中向世人显现的精神范畴。”但直接的知就是理性神学把上帝归为虚空的核心方法,“它与认识相争衡,首先反对认识以及在概念中领悟上帝”,“从直接的知的观点看来,我们应满足于:知上帝之存在,而不知上帝何所是。”“随着对于上帝的自然的探考愈益减少,一种要求则愈益执着的提出,即:使其人称为宗教信仰者,即是信教者,但不致力于认识神圣内容”。直接的知的准则首先会导致本质内容的丧失;而哲学则将直接的知的准则视为内容,继而导致自身中的知识扩张。在宗教中,最基本的是:主观的意识与作为自在对象的上帝之间的关系,而直接的知导致限制性,把上帝直接片面化,上帝作为精神,其本质特征或其存在是在于展现自我,展现自我的过程是一个具体的、整体的过程;直接的知在面对僵硬的、表象的上帝时,不可避免的将目光转向运动的、具体者的上帝;由此,直接的知就走向了思辨的知。

由于知性认识对于上帝内容的无能为力,“于是,我们面对一个问题:既然上帝对我们来说是不可认识的,一般来所还要不要致力于对某者的认识呢?”“据其内容看,这一观点应视为其人之卑微的最后阶段;然而,它却使倨傲有增无减,因为人们认为:他在其卑微中表现了其气概和使命”[1]。因为这一观点的提出,表明其人对知性的能力提出怀疑,这里距离思辨理性的发生只差临门一脚,然而却止步于此,并且人为地放弃和阻碍理性回归于精神之路,并且阻碍思辨哲学将受神学影响破坏、虚空化的宗教带出泥潭。

[1][德]乔·威·弗·黑格尔.宗教哲学[M].魏庆征,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赵林.黑格尔的宗教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3]李鹏程.论黑格尔宗教哲学的形而上学建构[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4]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4]赵林.神秘主义与理性的双重扬弃——黑格尔宗教哲学的演化与实质[J].天津社会科学,2003(9).

[5]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5]王晓永.黑格尔的宗教哲学[J].华夏文化,2013(12).

[6]朱士群.黑格尔的宗教哲学及其得失[J].六安师专学报,1994(3).

[7]卓君.试论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宗教哲学思想[J].学术界,1989(5).

编辑:冯惟榘

The occurrence of Hagel s religious philosoph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times

ZANG Na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Northwestern University,Xian Shanxi 710127)

in Hagel's ideology,religion and their action in order to their own purposes,people in religion to get all the knowledge and emotional satisfaction.In religion,the relationship of people and God contains and has the essence of the difference with others,it is completely independent,without constraints,freedom,and is its ultimate goal.Through the combing of Hegel's system of religion by the consciousness of freedom occurred to religious philosophy,this paper tries to so as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 the system of Hegel's thought of philosophy of religion.

Hagel;religious philosophy;God;Absolute spirit

F326

A

2095-7327(2016)-01-0129-04

张娜(1988-),女,甘肃白银人,西北大学院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知性表象黑格尔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荀子知性思想初探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知性优雅
透过表象看公式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露也露的知性优雅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