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涵式发展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16-04-13石朋飞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年9期
关键词:内涵式大学生专业

石朋飞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工作处, 江苏 无锡 214206)



内涵式发展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石朋飞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工作处, 江苏 无锡214206)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任务。当前,在内涵式发展视域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应当通过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努力打造一直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素养的师资队伍,探索“政产学研用”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内涵式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 政产学研用

2015年6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对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1]。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适应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还要将其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的体系中。高校内涵式发展是新时期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传统的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已难以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加强高校的内涵式发展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使命,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任务。

1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现状

1.1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包含着“创新”与“创业”两层内涵。从经济学、管理学的视角进行分析,就“创新”的内涵来说,“创新首先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按照创新理论的创始者熊彼特的观点,创新就是企业家把一种从未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建立起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形式之一是建立企业的新组织形式”[2]。从“创业”的内涵来说,根据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观点,“创业是开创新的事业,它不是重复以前老套的生产经营模式,必须是能够创造一种新的满足或改变旧的组织模式等,其本质是在组织中建立新的生产函数”[3]。由此可见,创新与创业在内涵上具有相通性,两者在本质上是趋于一致的。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创新”“创业”为主体的教育,但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创新教育”或是“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就业能力,而是将创业、创新精神作为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

1.2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1) 大学生自主创业热情高涨,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力不断推广。随着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断增强,近两年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也不断高涨。据《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数据显示,2014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9%,比2013届大学毕业生(2.3%)高出0.6个百分点,比2012届大学毕业生(2.0%)高出0.9个百分点;2014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3.8%,高于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2.0%)。近3届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呈现出上升趋势。

(2) 大学生创业积极性相对不足,创新创业教育仍然任重道远。虽然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力不断推广,但从大学生创业实践来看,与世界其他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相比,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仍然不高。2015年1月,全球创业观察组织发布的《全球创业观察2014年度全球报告》显示,与美国相比,中国创业群体学历水平总体偏低。在美国,55.5%的青年创业者以及创业者群体中的51.7%都拥有大学学历,中学以下学历分别占到4.5%和4.7%;而我国的创业者群体中大部分集中在中学及高中学历,拥有本科学历的创业者仅占创业群体总数的9.2%,青年创业者中也只有12.2%的人拥有本科学历。这反映出在我国,高学历者创业的积极性较低,这也表明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仍然任重道远。

(3) 大学生创业集中在低端领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从大学生创业的实践来看,在《全球创业观察——中国青年创业报告》中显示,“中国青年创业者在中高技术上并没有优势”[4],相关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仅有不到2%的青年创业者属于中高技术创业者;同时,《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作为青年创业者群体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毕业生创业群体,其创业项目主要集中在教育培训、服务、餐饮、零售等行业,主要从事职业分别为“电子商务专员”“总经理和日常主管”“非农产品的批发和零售卖主”等,相对而言,我国大学生创业项目所在的行业和大学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对大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较低,即他们的创业项目多集中在低端领域,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高校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2 内涵式发展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性与应然性

2.1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

所谓内涵式发展,是指“与传统的以规模扩大为主导的外延式发展不同,主要着眼于一种精神力量,即高校软实力的提升,具体包括形成办学理念和特色、明确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和教育结构、改革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形成良好的学校传统和学习氛围以及打造名校声誉和品牌等”[5]。

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点在于通过高校的软实力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需求相匹配。新形势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共识。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要实现与经济发展相契合,就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通过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氛围营造等方式,切实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其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

2.2破解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状态,然而,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较为突出,例如办学定位不清、办学特色不明、软实力建设不足等问题,高校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困境,内涵式建设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趋势。

人才培养是高校内涵式建设的重要表现,人才培养的质量不仅代表了高校的发展水平,也是社会对高校评价的重要指标,因而,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成为高校取得社会声誉和品牌的重要因素。随着市场对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不断提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也成为高校内涵式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因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破解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3 内涵式发展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

3.1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实现内涵式发展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树立起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并将其贯穿于高校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是对创新创业教育规律的理性的、基本的认识和追求,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最高原理,是对创新创业教育起长效作用的文化内涵”[6]。

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学科地位呈边缘化现象,绝大多数高校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将其包含于技术经济学科或企业管理学科,这使得诸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定位模糊”[7]。不少高校甚至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作就业指导,成为高校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处的工作,使得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统一的规划,其成效也不高。

高校内涵式发展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建立起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单纯地以开设几门创新创业课程为内容,简单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而应在人才培养的专业体系、学科建设、课程教学、师资建设、学生课外实践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不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实现大学生在技术、技能上的创新,而是能够在思想认识、社会意识中不断创新,培养起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我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坚持实践创新,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现有条件,在专业课程设计、大学生实践项目以及校企合作中建立起全方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2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属于专业基础课程,而在内涵式发展视域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这种融合实质上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引入专业教育中,使大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能够培养起创新创业的一种精神、一种能力及一种素质。

首先应当加强专业课程的设计以及教学技能的运用。在对大学生开展专业教育的同时,要在课程设计中逐步加强通识性教育、跨学科交叉性教育以及实践教育,注重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交互性、不同学科之间的交互性,以及基础理论学习和实践课程的统一性,使学生能够通过更好地理解专业学习,形成感性认识,提升对专业的认知,增强专业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专业教育逐渐回归教育的本源“育人”,大学生专业教育除了为学生奠定专业基础以外,要通过专业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迁移和串联,使不同知识背景下的学生都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起他们独立思考、推理、分析的能力,进而提升他们对知识的排列、选择与重组的创新能力。

我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入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并通过课程嵌入的方式,促进专业课程在教学方式中的调整,同时,学校为了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的开展,特别设立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以项目申报为依托,与专业课程学习形成互补,并通过奖励学分、三好学生及专业奖学金评定等方式,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此外学校与柒牌集团、常州漫道罗孚特网络科技公司等合作,把教室搬到公司,创办“厂中校”。通过专业课程与企业项目进行课程互换、学分互认的教学设计,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3建设一支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要素,同时,师资队伍建设也是高校内涵式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内涵式发展视域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建设一支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的师资队伍,目前,从总体上来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多学科性质的要求,同时,师资资源缺乏整合和统一组织协调”[8]。

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来看,高校教师在创新创业素养方面不仅需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此外,还要有一定的创业经验。在实践过程中,高校教师应当主动承担起专业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提升对专业知识领域的创新创业理念的感悟,并自觉地运用到日常的课程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不断提升对创新创业理念的认知。高校应当设立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定期组织专职教师开展创新创业计划培训,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去创新创业教育较为成熟的高校去学习与交流,同时充分整合校企资源,立足于高校自身的学科优势,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契机,积极搭建高校与行业、地方、企业的联系,创造条件鼓励与支持高校教师去企业、行业挂职锻炼,加深对创新创业理念的认识。此外,为了弥补高校教师在创业经验方面的匮乏,高校可以甄选一批具有丰富的行业社会实践经验以及知名的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兼职教师,从而形成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我校积极与江苏宜翔陶瓷科技、精陶集团、金帆陶瓷、经典陶坊、长乐弘陶瓷、碧玉青瓷等一批陶瓷企业合作,建立了教师流动工作站,开展拜师学艺活动,教师通过企业挂职等形式,参与到企业生产与项目研究,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还能够更好地反哺实践教学,构建起“工学结合,优势互补”的办学模式,促进了学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方面师资队伍的建设。

3.4探索“政产学研用”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离不开专业理论学习之外的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能够将大学生在课堂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升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改进和优化所从事的工作。因而,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不断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延伸到企业、行业、社会中,这也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即服务地方、服务行业,加强高校对地方经济的联系,不断夯实自身的办学基础。

积极搭建校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实践平台,首先需要高校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大学生创业园区建设,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办公场地、工商注册、资金扶持、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支持,弥补高校在创业方面力量与资金的不足;其次,高校应主动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了解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点,结合高校自身的学科背景与特色,与地方企业积极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实地考察、了解与所学学科相近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不断了解企业、行业的盈利规律、模式以及创业所需的技能与知识;再次,高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将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融入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并将其引入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中,帮助大学生形成创新创业的科研思维和目标。

我校在与“苏龙集团”的合作中建立起“校中企”,学校提供场地、设施设备,“苏龙”提供技术人员,校企双方有针对性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在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卓越技师班”中试点共同开展培养和研发。通过这种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使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直接参与到服装产品的研发与设计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

4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新常态”的到来,教育领域的“新常态”也逐渐凸显,高校内涵式转型发展成为教育“新常态”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破解高校转型难题的题中之义[9-10]。在内涵式发展视域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应当通过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素养的师资队伍,探索“政产学研用”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References)

[1]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Z].2015.

[2] 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27(5):64-67.

[3] 施冠群,刘林青,陈晓霞.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型大学的创业网络构建:以斯坦福大学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09(6):79-83.

[4] 陈彬.全球创业观察:中国青年创业报告发布[N].中国科学报,2015-02-05(6).

[5] 洪玉管.内涵式发展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发展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4):64-67.

[6] 王丽娟,高志宏.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创新[J].江苏社会科学,2012(5):237-240.

[7] 曹胜利,雷家骕.中国高校需要怎样的创新创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0-01-13(005).

[8] 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9] 王健,崔泽田.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亚太教育,2015(35):21.

[10] 降雪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54-56.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horizon

Shi Pengfei

(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 Wuxi Institute of Arts & Technology, Wuxi 214206,China)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undertaking educati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also the important task of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At present, for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to develop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undertaking educatio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et up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idea, take the innov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to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to improve th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quality of teaching staff, and explore “Politics-Production-Learning-Research-Application” interactive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so as to improve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students.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politics-production-learning-research-application

10.16791/j.cnki.sjg.2016.09.054

2016-04-11

石朋飞(1983—),男,江苏宜兴,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育管理研究.

E-mail:spf198311@163.com

G642.0

B

1002-4956(2016)9-0204-04

猜你喜欢

内涵式大学生专业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内涵式发展:“育新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之歌
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预设与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学校事业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