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科研训练过程培养和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

2016-04-13沈剑敏冯虎元李星波刘孟玥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年9期
关键词:大学生过程能力

沈剑敏, 冯虎元, 李星波, 吕 洁, 王 勇, 刘孟玥

(兰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大学生科研训练过程培养和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

沈剑敏, 冯虎元, 李星波, 吕洁, 王勇, 刘孟玥

(兰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甘肃 兰州730000)

以构建包括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创新热情、项目成果等指标在内的项目评价体系为目标,针对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中项目初审、过程管理、过程激励、项目结题在内的管理制度,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措施,为完善和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科研训练; 过程培养; 管理体系

科研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lan,简称SRTP)是国家“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管理和学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然而,就目前来看,存在着以下几种现象:(1)目的不纯,有的大学生为了获取学校和国家奖学金、保送研究生等目的而申请创新研究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严谨的科研态度,急功近利现象严重;(2)学生在选题上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完全拷贝教师的思路;(3)由于没有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加之还没有完成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所选项目缺乏创新性和研究价值:(4)即使所选项目具有一定创新性,然而,对项目的技术方法等缺乏严谨合理的可操作性方案;(5)虎头蛇尾,重视申请过程,轻视数据处理、报告撰写、论文发表等过程,缺乏对项目成功经验的总结和对失败教训的查找。本课题组在多年积累的指导和管理大学生科研训练的实践基础上,从分析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创新热情、项目成果等指标入手,提出了一系列大学生创新科研训练过程培养的优化措施。这一可操作性的系统研究,将对SRTP的有效实施提供借鉴。

1 大学生创新科研训练过程培养的主要内容

1.1以科研训练为切入点,加强创新精神培育

创新精神是创新的灵魂和指南,能够指导日后的创业精神,是创新观念形态的精神因素,是创新的精神力量,贯穿于整个创新过程之中[1]。科研人员的创业精神几乎都可以追溯到大学本科阶段创新精神的培养,即在潜能性创新人才向现实性创新人才的转化过程中,大学时代潜移默化培育的创新精神显现出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创造性、自觉能动性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培育更加突出。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创新精神的培养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实施这项计划过程中,引领大学生养成正确的科研认知、方法、习惯必须成为重要的目标[2]。科学研究是一个严谨、系统,甚至是漫长的探求自然规律的过程,大学生通过科研创新实践活动自觉培养科研素养,这将惠及终生。科研素养包括:务本求真的科学态度,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甘于承受寂寞、能够刻苦钻研的奉献精神;敢于挑战困难的坚韧品质,勇于承受失败的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同甘共苦、共同进取的团队合作精神;更需要有科学审视问题的角度和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由此可见,作为这项计划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尽快取得优秀的研究成果不是实行创新训练计划的唯一目的,在完整而严谨的科研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是主要目的。

1.2以项目研究为载体,强化学生的科研能力

一项完整而严谨的科研项目包括前期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撰写包括项目创新点、实施目的、研究背景、自身或团队具备的条件等在内的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还需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分析,并且做出合理的经费使用预算;做申请答辩,立项后要按照项目任务书认真执行;最后,整理实验结果,处理数据,撰写项目总结报告和论文,做结题答辩等过程。期间还要协调各方,如药品、试剂、动物、饲料的购买,联系测试的仪器设备,财务报账等各个环节[3]。这相当于经历了一次未来真实科研的全部过程,学生从中锻炼了归类、提炼文献资料的能力,凝练了科学思想和激发科研敏感性的能力,提高了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统计处理、实验总结和论文撰写能力,还有机会感受导师课题组科研活动的氛围[4]。所以,学生通过项目研究可以全方位锤炼科研能力。

1.3以项目评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激励能够激发人的内在需要或动机,获得奖励意味着收获一种认可和一种成就感,项目评优是一种激励机制,使人涌动的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迸发[5]。作为一个项目组,集体荣誉感可以激发每一个成员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更加赋予团队合作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大学是人生中创新思维最佳萌动期,在此阶段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热情,对其今后的工作和自身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项目评优要以创新能力评价为先导,针对现阶段大学生的特点,以鼓励和激发热情为原则,具体可以从创新意识、创新实践、创新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这种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权威性的举措必将引发大学生奋发创新的行为动机和心理需求,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1.4以成果展示为平台,构建学生的成就意识

SRTP作为一种以培养科研精神和科研能力为主的过程性训练,尽管不是以获得研究成果为主要目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科研练习活动,仍然应该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总结、提交规范的项目报告,有能力的话还须撰写和发表论文、申请专利,进一步孵化成科研成果或转化成产品,获得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6]。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培养学生善始善终的科研素质,包括系统地学习总结报告或论文的写作,掌握专利申报程序,获知从实验室到中试的放大实验,提高多媒体演示报告的制作和演讲水平等。此外,通过参加各种竞赛、成果展示会推广项目,与同类研究成果进行比较、交流,取长补短。还可以编印“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成果汇编”,构建学生的成就意识[7]。

2 大学生创新科研训练的管理模式

2.1项目初审制度

SRTP是以大学生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创新性训练的实践活动。然而由于大学生的知识储备还不足,查阅文献资料还不熟练,理论与实践一定程度上还脱节,加之从未参加过课题申请和撰写科技报告的经历,撰写的项目申请书不一定科学合理。建立项目初审制度,实际上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计划各方面做一个初步的把关和正确的引导[8]。在项目初审中要重点审核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综合考察申请者的申请动机、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明确初审条件,规范审批制度,宁缺毋滥,把经费资助给有创新潜力的大学生,以获批的荣誉感在学生中发挥引领作用。

2.2过程管理与激励制度

有效的指导和管理就会为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提供保证,过程管理可采取跟踪考察和中期检查两种举措,首先,项目进程中的跟踪考察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通过导师指导、过程监督、定期汇报以及学术交流等措施来实现。其中,导师的日常指导是整个过程管理的核心,除了答疑解惑,还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学术诚信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研思维能力,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过程监督包含培养学生规范的研究方法,随着项目的进展,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给予言传身教和示范操作等,有时还需要帮助解决一些学生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定期汇报是为了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便于及时调整、优化技术路线,并且培养学生的总结、沟通和表达能力;学术交流是项目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尤其当项目组成员参与导师课题组的交流活动时,可以开阔眼界、拓宽思路、锻炼逻辑思维、了解本学科的研究进展和前沿动态,在探讨中增长才智,提高学术交流能力。其次,中期检查是项目进行到某一阶段,由院系一级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检查项目执行、项目进度和经费使用等情况。立项人或采取口头汇报,或填写中期检查表,如实汇报项目的实施进程以及后续工作安排,检查教师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并提出指导和建议。对执行度高、效果好的项目组要及时给予肯定,进一步激发创新热情和主动实践的活力;对取得阶段性结果的项目组要给予科学指导,鼓励孵化出更好的研究成果,保护学生参与科研、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2.3项目结题制度

多元化考评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充分展示不同特点的项目成果[9]。学生在研究项目实施过程及结束之后,或多或少都会取得一些成果,无论得到正结果还是负结果,都应该重视他们的辛勤付出,引导其学会总结经验和教训。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包括3种形式:首先,撰写结题报告,要求学生对科研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做一个系统、全面的再回放、再认识,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学会查找问题,提高总结经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开展以实践为中心环节、以知识运用为基础的总结演讲或报告,考察学生提出观点的新颖性、逻辑性和条理性,锻炼其表达能力,这种评价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会做、会想、会说的综合能力。最后,有些项目宜采取研究成果在外观、性能、功能等方面的实物展示,借助介绍产品理清创新思路,这比文字报告和图片呈现更加直观,易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成就感。不管采取何种结题考评形式,应该重点考查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提高,以鼓励为主,而不只是关注所取得的项目成果,并且要提出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待改进的措施意见,引导学生展望项目进一步深化研究的空间,让学生明白结题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终点,而是另一个新工作的起点,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3 大学生创新科研训练过程培养和管理模式的优化

3.1科研训练模式的优化

为了提高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的创新性,要拓宽项目来源渠道,教师的纵向和横向课题、学生自主设计项目、各级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课题基金、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等均可纳入训练题材。申请形式可以是国家级创新项目、校级创新项目、院级创新项目、君政基金等,构建完善的大学生科研训练模式。不管是属于何种项目来源和采取何种形式,都要坚持3个原则:第一,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原则。学生要自主完成从申请书的撰写、技术路线的设计、实验器材的订购、实验项目的实施、总结报告的撰写等全过程。教师在这些过程中只是起到点拨和引导的作用,不能走大包大揽或放任自流两个极端。第二,重视过程培养原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要有跟踪指导、监督、评价措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尤其要注重科研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第三,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则。由于每一个大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敏感性不同,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也有差别,决定了蕴藏的创新潜能也千差万别,要尽可能运用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创新形式来引导和促进每个个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3.2训练时间与形式的优化

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存在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尤其是异地办学模式下学习的大学生,地理空间削弱了师生间的联系。所以,遵循这些特点和规律,合理安排科研训练时间对于保证取得良好科研训练效果显得尤为重要[10]。根据实践经验,以下3种举措可供借鉴,第一,根据项目特点,把一些流程中实验连续性不高的项目内容分解开来,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来完成,尤其在学期初课业较为轻松时,抓紧时间推进研究进度。第二,对于一些连续性强或需要导师指导的实践步骤,放在假期里到导师课题组去做,时间相对集中且干扰少,导师及课题组研究生均可很好地对其进行指导,感受科研氛围。第三,与其他训练形式相结合。针对创新训练项目中的遗留问题和展望,可以在君政基金项目、毕业论文中继续完善或作进一步深化研究,从而提高训练质量,使创新实践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

3.3过程管理模式的优化

3.3.1开设科研训练培训班

把申请到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学生召集起来,邀请教学科研丰富的教师进行项目实施前的集中辅导,内容包括介绍国内外著名专业网站和数据库、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指导公用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处理数据、制作规范的图表、撰写科技论文等,也可以做专题讲座和学生学术研讨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会科研方法,开阔视野,为项目的实施打好坚实的基础。

3.3.2实行本科生与研究生共同培养模式

将本科生纳入研究生科研团队中的模式可以弥补指导教师时间和精力有限的不足,很好地发挥学生间的传帮带作用,而且研究生给予本科生的帮助更加直接和及时,在平时的实践过程中,通过观察、模仿、询问等过程潜移默化地获取知识和方法,构成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3.3.3构建多元化创新实践平台

充分利用研究所、专业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建不同层次的公共创新平台,开放实验室,为提高学生创新动手能力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仪器设备和实验场所,尽可能为学生的科研训练提供良好的外部科研环境,并积极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体现教、学、研相结合的实践形式[11]。

4 结语

多年来,本课题组在开展SRTP实践中,在过程培养和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优化措施,目前已经成为SRTP 项目实施与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发挥了作用,同时也能够为管理人员和指导创新项目的教师提供必要的借鉴。

References)

[1] 叶文江,张志东,邢红玉,等.工科院校理科大学生创新与科研训练实施方案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7):19-21.

[2] 王菊,周宗瑶,慕晓玲,等.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践中的问题思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4):754-756.

[3] 王林桂,尹绍武,林琛.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的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6):130-132.

[4] 李昱.本科生加入研究生科研团队共同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70-71.

[5] 曹剑辉,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195-198.

[6] 张瑞,王冬梅.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全过程管理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7):9-12.

[7] 沈明卫,涂澄海,何勇,等.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践中的问题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7):133-135.

[8] 冯林,张崴. “质量工程”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6):27-29.

[9] 杜新强,冶雪艳.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2013(1):47-48.

[10] 谢纪美,康文雄.关于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工作的经验探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24-127.

[11] 孙腊珍,张增明,叶邦角,等.科研能力培养和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6):58-60.

Research of course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for 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

Shen Jianmin, Feng Huyuan, Li Xingbo, Lü Jie, Wang Yong, Liu Mengyue

(School of Life Science,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

The study constructs the indexes of project evaluation system,such as innovation spirit,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innovation passion,and project achievement.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optimization measures of management system on implementation of 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 plan aiming at project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system,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incentive system,final project measurement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level on practice teaching link.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course cultivation; management system

10.16791/j.cnki.sjg.2016.09.004

实验室创新

2016-03-16修改日期:2016-05-17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J1210077;J1210033;J1103502);兰州大学2015年度教学研究项目(201522);兰州大学2014年主干基础课程教学团队项目(201432)

沈剑敏(1963—),女,浙江绍兴,博士,教授级高级实验师,从事生物化学教学、指导大学生科研训练和实验教学研究.

E-mail:shenjianmin@lzu.edu.cn

G642.0

A

1002-4956(2016)9-0012-03

猜你喜欢

大学生过程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