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仁让治学 爱生如子

2016-04-12李朝阳

教育家 2016年43期
关键词:治学核心素养

文/李朝阳

仁让治学 爱生如子

文/李朝阳

为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位学生拥有适应未来社会的素质和能力,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西部老城区的上海支路小学正在进行一项注重合作性组织形态的教育治理研究,他们以 “仁让治学、爱生如子”为办学愿景。“仁让治学”主张以儒家思想为脉,倡导古今中西,仁让兼容,承先人志,知行合一,慧天下学子,倡导师道尊严,无论贵贱贫富享公平教育。旨在培养教师做有责任感的具有中国教育梦想的人,培育学生做具有中国心、中国情、中国根、中国梦的世界公民。

教育是为了未来,教育是让未来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三年前,笔者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管理为撬动现代制度的杠杆,从教育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的蕴含系统思维的改革,思考提出并进行了“仁让治学”的顶层设计。起点定位于:创新管理机制,培育师生民族情怀,建设科学、规范、透明、高效的学校。同时建设以“民族特色中国情,仁让教育理念为文化背景”的办学特色。“仁让治学、培育民族情怀”成为学校师生美好的教育愿景。经过长达多年的酝酿讨论,学校逐步找到撬动现代制度的杠杆——“仁让治学、爱生如子”。从今年秋季开始,在实践“仁让治学、培育民族情怀”基础上继续提升,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们一起投身于一场“教育学习新形态”的教育改革实践之中。

“仁让治学”——应运而生的文化产物

目前,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潮流,学校从内部管理体制入手秉承“仁让治学、培育民族情怀”的教育远景,以“知行合一,仁让兼容”的教育哲学为导向,结合学校多民族共同发展的教育现状,提出了五大教育体系——“立中国梦”课程体系、“怀中国心”民族体系、“抒中国情”艺术体系、“扎中国根”德育体系、“塑中国魂”育人体系,以培育具有“中国梦、中国心、中国情、中国根、中国魂”的现代公民为教育目标。

为孩子成长做教育

学校“仁让治学”作为宏观的校本管理体系,始终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贯彻始终。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仁让治学、培育民族情怀”发展远景就是办一所走向未来的学校。学校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在立德树人中,并把它作为一项最根本的任务,是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办学自主性的充分体现。

首先,培养核心素养是学校结合发展现状、历史传统所提出的特色发展策略。培养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从长远角度谋划文化定位,从特色、质量、文化三方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仁让治学”其内涵体现了宽仁为本、尊师重教的思想,是把教育工作与学生终生教育、学校长期发展结合起来,是化弱势为优势,变压力为动力的一种突破。主张正面应对学校工作中长久存在的疑难问题,突破瓶颈,迎难而上,并以此为突破口为学校后续发展提供长久思路。

其次,引领教师精益求精,进行课堂教学实验研究,重新审视当前高效课堂研究过程中的低效做法,进一步完善教学法。“仁让治学”观点就“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变革”这一中心问题确定方向:一是教师专业发展应由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向注重专业思想、专业价值转变;二是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而且是育人方式的综合变革。

其次,集体决策和权力制衡体现科学、民主、法治发展创新学校。一是改革内部管理,扩大自主权。二是确立师、生、家长“三权分立”,成立教师安全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监事会。三是围绕“我们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达成“知行统一”的工作氛围。

多元化“项目管理”推进教育改革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在要求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的同时,突出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力求使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更加鲜明。为了确保达成设定的目标,学校推广多元化“项目管理”,推进教育改革。

首先,多元化“项目管理”主题教学可以改变传统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彼此相对孤立的状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学习内容上的相互联系,能够促进学生将不同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形成更有价值的知识体系,进而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获得实际应用。

其次,“仁让治学”的核心精神是“仁让兼容,知行统一”,是致力于“人本位”的教育,是探索素质教育变革性的实践。学校从管理入手,以项目管理实现公益性育人的组织形式,撬动现代制度。

其次,以“民族特色中国情,仁让教育理念为文化背景”为办学特色,秉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育人思想,从培养学生国际情怀、民族情怀,培养学生有梦想出发,开设了“中国梦”课程,形成了“中国梦课程体系”“感恩的格桑花”两大育人品牌。

用课程的创新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当前世界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是“学生核心素养”。在未来的发展形态中,教师要具备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关注生命本位、倡导自主学习,启趣课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随着仁让治学教育体系的建构日趋完善,仁让教育将延伸到学校德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

首先,学校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改革,促进了学校跨越式发展。如进行“长短课时”实践,实施教师“艺友制”教研,试行学生“百优行动”评价,实施“艺友制”教学等等。

其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出发,通过给予专业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了多种体育技能,让“贵族”体育运动,走近学生身边。乒乓球、软式网球、跆拳道、健美操等学校特色课程,成为普及型体育运动。专设的“百分百舞蹈社团”“乒乓球社团”“国际标准舞社团”“小记者社团”“陶笛社团”“书法社团”等社团,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和家长的支持。师生逐步学会将艺术的元素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这一切要求教育从知识的传授根本性地改变为能力的培养,学生不是仅仅掌握知识,而是具备迅速掌握知识的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并展现自己的应对能力。这种适应能力就是学习能力,面对新东西,能够知道如何去学习并且学会。

“爱生如子”就是要让教师以父母心引导学生边做边学,学校的课程设置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使学生通过完成日常杂务来增强学习动力。教师要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师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

给孩子们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

唯有创新才能更好地发展。目前,学校融“立中国梦”课程体系、“怀中国心”民族体系、“抒中国情”艺术体系、“扎中国根” 德育体系、“塑中国魂” 于一体,形成了“仁让治学”的办学特色,让学生们在其获得知识、技能,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实现愿望的能力上能够获得显著提高,进而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这种“关注生命本位、倡导仁为品、让为先”的基本理念实现了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启趣课堂”的价值追求,使得课堂教学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活力,“仁让治学”方法研究的更加深入,为“仁让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使其更好地引领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实践和创新。学校“仁让治学”必将以醇厚的校风、朴素的学风为孩子们奉献一世美丽。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上海支路小学)

猜你喜欢

治学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萧公权的治学转向
分期付款
教育家朱九思的治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