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

2016-04-12徐丽红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窦性心静脉炎胺碘酮

徐丽红

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湖北省麻城市 438300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

徐丽红

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湖北省麻城市 438300

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78例,均采取胺碘酮静脉滴注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治疗前向患者详细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静脉滴注胺碘酮治疗的重要性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将药物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并持续进行心电监护,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有69例患者转为窦性心律,占88.467%,其中有5例患者出现静脉炎,占6.41%,有2例患者出现心动过缓,占2.56%,有2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占2.56%。结论:对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静脉滴注治疗,并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心律失常;胺碘酮;护理对策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心脏冲动或传导异常。按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率快慢,可将其分为快速型和缓慢型心律失常,若不及时加以治疗,会造成是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甚至导致死亡等。胺碘酮是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采取静脉滴注胺碘酮的方式,不仅能终止心律失常急性发作,同时可降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可促进患者康复。但静脉滴注胺碘酮药物可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且病情较为严重[1]。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干预,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我院对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静脉滴注治疗,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效果满意,现将所得经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78例心律失常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50~82岁,平均(65.8±2.3)岁;疾病类型:快速心房颤动患者31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19例,频发性期前收缩患者2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8例。本组入选患者均无肾脏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及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监护,静脉滴注胺碘酮(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021)150mg+5%葡萄糖注射液20mL,在10min内滴完,观察15min后,若无其他症状发生,则重复给予上述给药剂量,治疗有效后以0.5~1.0mg/min速度静脉滴注,直至心律转为窦性心律[2]。

1.3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包括:①心理护理,由于心律失常患者自身疾病的影响,心律加快、心输出量减少,常有头昏、乏力、心悸不适、恶心、胸闷等症状,患者易产生恐惧、焦虑、不安情绪,心理负担较重,此时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消除患者的顾虑,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②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药物浓度、药物剂量,给药速度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期间,遵医嘱缓慢注入胺碘酮药物,输注过程中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率及血压变化,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报告医生;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倾听患者诉苦,主动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症状;注意观察患者心电图及血压变化,通过交流判断患者的神志意识是否清晰,并详细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③心电监测,治疗时时刻关注心电示波变化,观察心律是否转变为窦性心律,若心率出现显著变化或转为窦性心律,需及时告知医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④保护静脉,使用胺碘酮静脉滴注期间,应注意观察是否有并发症发生,尤其是静脉炎,其是静脉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轻者沿静脉走向可出现红肿、疼痛,严重的可能出现静脉硬结甚至局部坏死。因此,用药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应选择上肢较粗、直静脉的血管,一般选择中心静脉给药,因为中心静脉血管粗直,血流速度较快,经静脉滴注后药物很快进入体内被稀释,可减少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若选择外周静脉给药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易固定且回流通畅的血管,不宜选择细小、弯曲的末梢静脉血管;同时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是否出现苍白、发红及肿胀现象,若出现异常现象,需立即停止输液,并及时更换穿刺部位;若患者有严重的静脉炎症状,应使用25%硫酸镁溶液湿敷患处,2次/d[2]。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经药物治疗及相关护理后,有69例患者转为窦性心律,占88.46%;治疗过程中,有5例患者出现静脉炎,占6.41%,经密切检查患者的药剂浓度、并变换穿刺位置及使用硫酸镁局部湿敷后,均有所好转;有2例患者出现心动过缓,占2.56%,经给予肾上腺素静脉滴注治疗,病情有所好转;有2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占2.56%,经多巴胺静脉滴注后,病情有所改善。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组疾病,是指由心脏和活动的起源或传导障碍引起的心脏搏动或节律异常,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快速心房颤动、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头晕、胸闷、心悸等症状,严重的可出现晕厥甚至猝死,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针对心律失常的治疗,药物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其中胺碘酮是近年来临床广泛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属于III类抗心律失常药,其具有轻度非竞争性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的作用,同时也具有轻度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的作用[3]。胺碘酮的电生理效应主要体现在能将各部位心肌组织动作电位的有效不应期延长,可消除折返激动现象。该药物可抑制心肌及心房传导纤维快钠离子的内流作用,降低传导速度;同时通过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可影响甲状腺代谢[4]。因此,对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但由于胺碘酮静脉输注时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且情况较为严重。但正确静脉滴注胺碘酮,并治疗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有学者对68例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静脉滴注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发现,大部分患者心律均转为窦性心律[5]。本研究发现,本组有69例患者转为窦性心律,占88.46%,其中有5例患者出现静脉炎,占6.41%,有2例患者出现心动过缓,占2.56%,有2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占2.56%,本组9例患者经相应的治疗及对症处理后,病情均有所好转,上述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6]。提示,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采取胺碘酮静脉滴注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王金煌.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2):14-15.

[2]王瑞源,李文斌.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海南医学,2010,21(21):150-151.

[3]莫伟文,何赛琴.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4):20-21.

[4]钟林华,张丽伟.胺碘酮注射泵持续泵入治疗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01):58-60.

[5]田焕,张鸿彩,殷安雯等.舒适护理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09):1293-1295.

[6]张大惠,肖力.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2,02(11):269-269.

猜你喜欢

窦性心静脉炎胺碘酮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同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黄永生教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验案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