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现状、挑战及对策

2016-04-12

昭通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自闭症融合儿童

亓 娟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 淮北 235000)

●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我国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现状、挑战及对策

亓 娟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 淮北 235000)

自闭症儿童因难与社会融合成为特殊儿童的“重灾区”,我国自闭症儿童已突破160万,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压力,但并非无路可走,以融合教育为核心的特殊教育模式为自闭症儿童与社会融合提供了可能。综合相关研究文献发现,我国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自实施以来已取得一些成就,但还存着诸如普通家长、儿童大多对自闭症儿童融合存在偏见;学校、教师对自闭症儿童接纳程度并不理想导致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仅表现为“随班就坐”等问题。在剖析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从构建区域教育行政引导,教师师资培养、融合教育观念、法律政策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以期为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自闭症儿童; 融合教育; 挑战; 对策

一、我国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现状

我国融合教育自实施以来,自闭症儿童的自闭症状已有缓解,各方面能力已有明显改善。深入研究仍发现自闭症儿童在普通学校的融合情况并不乐观——融合教育中所涉及群体对自闭症儿童的接纳程度较差。

(一)自闭症儿童在融合教育中进步显著

自闭症儿童存在认知、社会行为方面的障碍,因此难以融入社会。而融合教育则旨在将特殊幼儿安置于普通教育环境中,改原先“隔离”状态为与普通儿童融合——消除自闭症儿童交往上的空间障碍。我国研究中发现自闭症儿童在接受过融合教育之后,症状已有明显改善,各方面能力也有了显著提升。如人民日报在第九个“世界自闭症日”报道“天津市孤独症儿童社区康复项目为8所幼儿园的41个自闭症儿童提供融合教育,经过三年后,所有自闭症儿童的症状有显著改善”,“名叫晨晨(化名)的自闭症儿童在经过几年的融合教育后症状改善,经评估后,他的适应能力基本达到普通儿童水平”。[2]又如连福鑫的研究中发现“在普通班集中,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和认知技能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3]可见,融合教育自实施以来,自闭症儿童已从中受益。作为教师,应尽力为大多数未接触到融合教育的自闭症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

(二)教师的态度差强人意

教师对自闭症儿童的接纳程度直接影响着融合教育的推行质量。综合相关研究发现,普通教师多表现为愿意接纳自闭症儿童进入普通班学习,但实际教育中对自闭症儿童的态度却差强人意。譬如连福鑫,贺荟中(2011)在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调查研究中指出,学校管理人员期望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能顺利开展,普通教师能积极接纳自闭症儿童并与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但是深入分析普通学校对自闭症儿童的接纳程度仍然不够。[3]此外,王琳琳(2014)采用问卷法对云南省18个民族地区15位不同民族背景的幼儿园老师进行了调查,发现云南省边疆多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对于开展学前融合教育的态度总体上是支持的,但仍存在对自闭症儿童不同程度的排斥现象。[4]究其原因,教师对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此态度的主要原因是对特殊儿童的了解不够深入,缺乏接纳教育的经验和能力。[5]教师是融合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上述融合教育中教师对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态度导致自闭症儿童仅仅表现为“随班就座”,如若自闭症儿童在普通班级只是简单的“随班就坐”,其结果将比隔离环境中的教育效果更差。

(三)不同家长的态度不尽相同

自闭症儿童家长对自闭症儿童态度尚存在差距。自闭症儿童家长的总体态度是积极的,此观点在苏雪云(2014)年对上海和安徽的调查研究中被证实[6],但是在马欣,李娟(2014)的研究中“只有五分之一自闭症家长坦然承认孩子的病情,其他家长则表现出极为消极的态度,甚至不愿带孩子见人”,[7]但并未深究原因。普通家长对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态度亦存在差异。如苏雪云,吴择效(2013)在对上海普通家长对自闭症儿童的态度调查中指出“比较了解或接触过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更加认同融合教育对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不支持融合教育的普通家长在接受培训后表示支持融合教育的实施。”[8]在严冷对北京地区普通家长的调查研究中,其统计数据结果显示,“虽然普通幼儿家长对残疾人普遍怀有同情之情,但仍有三分之一的普通幼儿家长持中立或反对的态度。”[5]综上,相比较而言,自闭症儿童家长比普通儿童家长对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态度更加积极。笔者更加赞同是受不了解特殊儿童的因素的影响。

(四)普通儿童尚未与自闭症儿童建立真正的伙伴关系

张占山(2005)对语言规划、语言政策以及社会背景的关系进行研究,为语言政策的探讨提供了依据。张忻(2007)从语言经济学角度分析语言政策及评估的影响,并介绍语言政策研究及评估的方法和内容。彭小红(2003)认为语言政策与语言人权息息相关。魏丹(2005)从语言立法角度阐述了中国语言文字立法的背景和经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指导思想、主要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内容和调整对象、所体现的语言政策以及语言文字立法的意义和特点。戴庆厦、贾捷华(1993)指出在民族文字上“创、改、选”是解决我国少数民族文字问题、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

自闭症儿童在融合教育中交往对象的另一大主要群体为普通同伴。从之前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普通同伴对自闭症儿童的接纳态度总体比较积极,但积极的态度并不意味着自闭症儿童与其有着高质量的友谊关系。在普通儿童的社交网络中自闭症儿童地位低下,无法得到真正的尊重,如叶小红(2015)对自闭症幼儿的同伴关系的研究中发现,有超过一半的儿童表示从来不与自闭症儿童玩耍。[9]另外由于自闭症儿童由于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技巧,无法与他们建立真正的互惠联系,依旧难以融合。如叶增编等(2009)对自闭症儿童的个案研究中发现自闭症儿童的真正心声:“我依然很孤独”。[10]又如王秀希,张晓燕等(2014)对自闭症儿童的个案研究中也发现自闭症儿童很难真正的融入班级当中[11]。普通儿童与自闭症儿童之间的交往存在障碍,融合教育实施则难以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尽力促使普通儿童与自闭症儿童建立真正的同伴关系,彼此相互协调发展,融合教育方能结出最肥硕的“果实”。

二、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所面临的困难

我国自闭症儿童教育发展缓慢,在自闭症融合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显现出了不少难题。自闭症儿童与社会的融合在残障儿童社会融合中是最具有挑战性的。从前人的研究中发现,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实施存在以下困境:

(一)教师“力不从心”

教师在自闭症儿童教育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普通教师大多是教育专业出身,而教育基础教育理论难以应对自闭症儿童教育中的难题,融合教育班级教师应具有特教理念、课程与教学、环境规划与班级经营、亲师合作、团队合作、专业成长等专业知识与技能。而王红霞(2011)在对北京海淀区小学融合教育的调查中显示“仅有41.9%的教师听说并了解融合教育”,“只有20%教师认为自己会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12],可见,教师缺乏自闭症教育的相关知识、技能,从而难以根据自闭症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划分课程、 难以在课程设置上发挥其特长,达到个别化教学,实现个性化发展。这一系列与特殊教育知识相关的难题成为学前教师融合教育中的首要难题。

(二)家长认识不足

首先,自闭症儿童家长对自闭症融合教育认识不足,很多家长对自闭症的了解肤浅,片面的以为自己孩子只是比同龄儿童发展的稍微慢了一些而已,当进入幼儿园与普通儿童接触后就会有所改善而不考虑自闭症儿童本身的接受适应问题,进而导致自闭症儿童发展的停滞;其次普通家长对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实施没有准确的认识,他们错误的以为自闭症儿童本应该在特殊学校接受特殊教育并且认为自闭症儿童将干扰普通儿童的发展。如若自闭症儿童被隔离,接触不到正常儿童的群体生活,将更难融入到社会主流当中。家长的认识不足,给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中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三)国家缺少支持性政策

融合教育在我国仍然处在起步发展阶段,虽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殊教育法》、《特殊教育三年计划》等国家政策的支撑,但与融合教育有关的政策法律效率低,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并且随班就读的现状与政策中理想的随班就读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冲突。我国目前与融合教育相关政策所涉及的多数为具有听力、视觉、智力障碍的儿童。自闭症儿童作为残障儿童的“重灾区”,目前尚未能接收到较为全面的服务。自闭症儿童的后续教育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缺乏义务教育后教育和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等。

三、促进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区域教育行政指导

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基于法律原则,为适应多样化的问题,在谋求当事人同意后适时灵活的提出一系列非强制性的措施,其具有适时、灵活的特点,较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而言,行政指导立竿见影、功效大,因此更适合亟待解决的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问题,区域内的行政教育引导可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行政人员可说服、建议普通学校接受自闭症等特殊儿童接受普通教育,行政建议较社会宣传有更强的实施性。其次,行政人员可与学校、家长通过家长会座谈等方式协商及适合自闭症儿童有利于普通儿童发展的教育模式,并且与多人协商后的教育措施更容易得到支持。再者行政人员可以奖励融合教育实施优秀的学校、教师,亦可在评价中鼓励教师对自闭症儿童献出爱心等行为。

(二)加强融合教师师资培养

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是“影响融合教育实施与推广的核心因素”。[13]因此首先要加强融合教育的师资培养,第一、从教师师范教育来讲,高校教育课程应完善课程结构——在教育基础课程中增加特殊教育内容。第二、促进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实施要加强融合教师的专业培养,促进普通教师与融合教师的专业交流并对在职教师进行在职特殊教育培训,积极培育兼具特殊教育和幼儿教育专业技能的教师。只有当教师对自闭症儿童有了足够的了解,才能在教学活动之前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特点对课程进行针对性的修改,实现个性化教学;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协调普通儿童与自闭症儿童的同伴关系。

此外,学校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更是家长与全体教职工合作的过程。融合教育背景下首先要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人员、行政人员、教师间的合作,结合自闭症儿童发展和课程需求,创设适合自闭症儿童融合的课程与环境,行政上要提供教师必要的支援与协助。在融合教育当中,普通教师最缺乏的便是特殊教育的知识与能力,当前融合教育教师要积极主动与特殊教育教师“取经”以便面对自闭症儿童的突发状况能迅速提出应对策略,并成立相关的服务团队,提供咨询并定期辅导。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良好合作互动是教育实施的最佳支持。

(三)全社会要树立正确的融合教育观念

首先作为教师,教师要对特殊儿童做到“零拒绝”,学校负责人和教职员对自闭症儿童应有积极的教育信念和正确的态度。其二、教师应定期举办有关的演讲、座谈或家长会,增进家长、教师彼此间的沟通与互动,增加普通家长接触自闭症儿童的机会,让普通家长了解融合教育的优点,让特殊儿童的家长学会如何教导自闭症儿童,让其充分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另外,社会大众不要用“有色眼镜”看待自闭症儿童,齐心协力帮助自闭症儿童与社会融合。全社会共同树立正确的融合教育观念,真心接纳自闭症儿童,才能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最适宜的发展环境。再者,充分利用网络的传播优势,如制作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宣传片以增加大众对其接纳程度;政府、学校相关机构亦可利用微信公众号向大众推送多彩的自闭症儿童教育方式及融合教育的新理念。现如今,大众花费在网络的时间比例逐渐增大,在网络平台以积极地向社会宣传自闭症的融合教育,潜移默化中社会各阶层也将逐渐接纳自闭症儿童以及融合教育,必将有益于与自闭症儿童的发展。

(四)加强政府政策法律的支持

我国2014年出台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中明确指出“在抓好义务教育阶段融合教育的基础上,向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延伸,逐步提高残疾人接受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比例,不断完善残疾人终身教育体系。”[14]虽然以法律为根本的区域教育行政指导见效快,但不具有强制性,难以保证其实施效果。我国可向西方国家学习借鉴——美国针对特殊教育提出了《有能力缺陷的个体教育法案》等、德国颁布了《联邦社会救助法》、《儿童与青年救助法》等法律,完善法律体系为自闭症的融合教育提供有力支撑。[15]只有完善了政府的法律支持,各方面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得到保障,方能展现融合教育的最佳力量。

[1]吴爱凤. 我国自闭症儿童逐年上升[EB/OL].

http://www.china.com.cn/v/news/2014-04/02/content_31975678.htm.(2014-04-02).

[2]葛亮亮, 张烁, 朱虹, 等. 融合教育之困 如何协力破解[N]. 人民日报,2016-04-01(10).

[3]连福鑫,贺荟中. 美国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J]. 中国特殊教育,2011,130(4):30—37.

[4]王琳琳. 云南省多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对学前融合教育态度的调查[J]. 中国教师,2014(17): 69—73.

[5]严冷. 北京幼儿园教师全纳教育观念的调查[J]. 学前教育研究,2008(5):17—21.

[6]苏雪云, 吴择效, 方俊明. 家长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融合教育的态度和需求调查[J]. 中国特殊教育,2014,(3):36—41.

[7]马欣, 李娟, 马文洁. 鲁西南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情况调查[J]. 菏泽学院学报,2014(6):115—119.

[8]苏雪云, 吴择效. 上海市普通儿童家长对自闭症早期融合教育的态度调查[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3,3(577):43—47.

[9]叶小红. 融合教育背景下自闭症幼儿之同伴关系研究[J]. 现代特殊教育,2015(2):73—76.

[10]叶增编, 吴春玉, 廖梅芳. 学前融合教育:理想与现实——基于一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个案研究并结合[J]. 中国特殊教育,2009,12(114):7—11.

[11]王秀希, 张晓燕, 金光华, 等. 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个案研究[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4,16(3):93—98.

[12]王红霞, 彭欣, 王艳杰. 北京市海淀区小学融合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J]. 中国特殊教育,2011,4(130):37—41.

[13]任萍. 融合教育理念与高校学前教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以绥化学院为例[J]. 黑河学院学报,2013(5):73-76.

[14]教育部, 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 等.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Z]. 2014-01-21.

[15]杨鹃. 我国融合教育研究综述[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30(08):132—136.

The Status, Challenges and Suggestions on Inclusive Education of Autistic Children in China

QI Juan

(School of Education,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235000, China)

Autistic children are viewed as the most difficult in disorder children because they have difficult in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s. The autistic disorder children had exceeded 160 million in China, bring the huge pressure to the family and society. The new education model based on inclusive education made it possible that autistic children integrate into the society. Inclusive education of autistic children still had some problems such as most ordinary parents and children biased against autistic children, inclusive education of autistic children only showed as sitting in classroom, though it had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past years, by analyzing recent research comprehensively. After analyzing the reasons of this, we put forward four suggestions combined with current circumstances, which is improving administrative guidance of regional education improving cultivation of teachers, changing concept of inclusive education, increasing supports of policies and laws, in order to provide beneficial reference for inclusive education of autistic children.

Autistic children; Inclusive education; Challenges; Suggestions

2016-09-27

亓娟(1993— ),女,山东莱芜人,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学前融合教育研究。

G766

A

2095-7408(2016)06-0117-04

猜你喜欢

自闭症融合儿童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融合》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