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UGC:UGC时代新闻生产模式的转向

2016-04-12苏慧莹

视听 2016年9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内容生产

□苏慧莹

PUGC:UGC时代新闻生产模式的转向

□苏慧莹

用户生产内容(UGC)时代,新闻媒体的新闻生产模式转向专业媒体及用户联合生产内容(PUGC)。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用户生产内容的引入上体现出分化趋势:新媒体为用户提供开放的内容生产、流动的平台,传统媒体聚合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用户生产内容。

新闻生产模式;用户生产内容;专业媒体生产内容;专业媒体及用户联合生产内容

新媒体平台上人们集群式的沟通交流,形成了一种虚拟社区(VC)。在这些网络虚拟社区中,人们以兴趣或经济回报为动机进行用户生产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新媒体以UGC的形式颠覆了传统的一点多向的传统大众传播环境。从过去的由传统大众传播专业媒体生产内容①(Professional GeneratedContent,PGC)主导受众,到如今由受众利用新媒体平台自主生成内容主导信息传播,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也受到了挑战。

一、UGC的变迁与新闻生产模式的转向

用户生产内容(UGC)的概念起源于互联网领域,即用户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自己原创信息内容的过程。传统媒体因其专业性,生产信息内容的过程相对地被称为专业媒体生产内容(PGC)。UGC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间正进行着媒介融合,新闻生产活动是由专业媒体与用户联合进行的。

2011年起关于Web2.0语境下新闻生产模式的研究和讨论渐渐增多,并产生了“参与式新闻”“众包新闻”等概念。这种新闻生产模式依托于新媒体,通过一定的组织,由公众参与线索提供、资料收集、专业剖析、写作编辑、完成一个新闻项目的资金筹集等工作。这些观点过于强调网络大众置于新闻生产的主体地位。有学者将传统新闻生产模式概括为媒介框架主导型,将媒介融合的新闻生产概括为公民框架介入媒介框架②:大众主动参与新闻的生产,大众媒体与大众之间互动和交互影响,大众影响大众媒体的手段更多,强度更大,不仅大众媒体可以进行新闻二次生产,大众也可以。但相对来说,媒体仍处于主导地位。

多数关于UGC的研究主要着眼于用户动机的经济驱动力方面,而UGC生产过程也包含社会社区因素:经济回报、社区用户感情关系、成就感是用户持续性的内容生产行为动机,虚拟社区以兴趣或共同话题为中心集结用户,并凭借三种动机使用户围绕这个中心进行高效内容生产。③这可以解释新浪微博、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网络虚拟社区的无偿UGC行为。UGC是个巨大而高效的内容生产场,但同时也存在问题:虚拟社区中用户以共同话题聚集,错误、虚假、片面信息的大肆传播。

新闻把关人理论中,大众传播过程里的信息流动发生在一些含有“门区”的渠道里。门区把关人会对信息进行筛选,只允许符合一定的规范或把关人所指定的标准的信息通过门区,进入传播渠道。周荣庭等曾研究过新媒体去中心化把关对于库尔特·勒温的传统“新闻把关人”概念的挑战,总结出新媒体“个人把关-协同把关-网站把关”的三级把关模式④,即新媒体把关完全区别于传统大众媒体的编辑把关。但“这些媒体(新媒体)的传播过程已经不需要大众媒体那样的编辑来把关,甚至也不需要新闻门户网站那样的网络编辑来把关”的结论值得商榷。三级把关模式中的最终环节网站把关本就是网络编辑把关。事实上,新媒体的内容生产必须通过把关保证其内容的质量与价值。

在Web2.0语境下,新媒体倡导个性化点对点传播(P2P)。信息传播速度变快,网络用户不仅可以利用各种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集,还可以通过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信息生产。信息生产者增多带来的优点是人人可以参与信息生产传播活动,有价值的信息可以更快传达到每个网络用户;缺点是片面、错误、虚假信息更容易传播。三人成虎、人肉搜索等恶性事件屡见不鲜。其次,新媒体平台的用户不仅限于基于兴趣而使用的个人,还有许多企业创造话题甚至形成网络营销策略,使新媒体环境错综复杂。软广告、隐形商业信息的植入使受众难辨炒作与事实,垃圾信息充斥其间。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搜索功能已经可以通过记录使用者偏好来帮助使用者筛选信息,虽然用户检索结果能更具针对性地呈现给用户,却令用户缺乏对信息的全面了解和客观判断。⑤因此,网民对于事实的了解偏于一种视角,表达意见易陷入偏激的陷阱。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有所长,扬长避短就显得尤为重要。媒介融合就是对于扬长避短的最好手段。在媒介融合基础上,发展一种动态新闻生产模式,将会使信息资源和广大用户的智慧得到最有效的配置。据此,初步总结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形成的舆论空间下的新闻生产模式:UGC→传统媒体获取UGC→深度挖掘→引起新话题→选载价值内容。

二、求证机制与引入UGC的分化

2015年3月18日晚,网上流传一张新加坡总理公署网站的截图,称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已逝世。新浪新闻、网易新闻、凤凰新闻等国内外多家媒体、门户网站为抢新闻,未经核实就发稿悼念李光耀。十分钟内事情就发生反转:新加坡政府辟谣,假消息来自一个假冒网页。各大媒体、门户网站又纷纷致歉。在信息传播广泛而高速的今天,竟闹出多家媒体被假网页欺骗误报名人之死的笑话,不得不令媒体从业者检讨其专业性。科技可以实现信息高速传播,却没有对真实性的判别能力,媒体从业者不可以完全依赖技术进行新闻生产而忘记主动求证。

UGC是网民在虚拟社区中的内容生产行为,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信息的真实性难以确认。网络的即时性使这些难以确认真实性的信息得以快速传播。传统媒体应将追求新闻真实性置于新闻及时性之前,即在对网络上的UGC内容进行求证、确认信息真实后,进行较UGC更准确专业的深度报道,以免因重复报道UGC已有信息而浪费人力物力,甚至因未确认信息真实而发生误报,丧失权威性。因此,在UGC时代的新闻生产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舆论空间下的新闻生产模式必须加入求证环节,即媒介用户联合生产内容(Professional&user generated content,PUGC):

UGC→传统媒体获取UGC→求证→深度挖掘→引起新话题→选载价值内容

近年来,由UGC讨论的话题引发新闻热点的事件层出不穷。以“网红”郭美美为例,郭因2011年6月在新浪微博上炫富而受关注。媒体报道郭被认证为“中国红十字商业总经理”。网民开始讨论她的红十字会身份,怀疑红十字会的运作问题,引发质疑红十字会的轩然大波。《人民日报》报道郭美美事件并追问郭的身份。中国红十字会表态,与郭撇清关系。此事引起多家传统权威媒体的报道。7月2日,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称:中国红十字会有工作人员办企业经商。3日,《新京报》采访商业红会的关联公司中红博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首席执行官翁涛,得知郭的男友是中鸿博爱公司的前董事长王军。炫富事件发生后,王军为避免事情的牵连,辞去董事职务。继而《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王军的相关调查。但最终真相并未水落石出。2014年7月9日,北京警方抓获正在参与网络赌球的郭美美,至此才有其财富来源与红十字会无关的一种解释。2011年6月到7月的一个月以来,仅《南方都市报》一家传统媒体就进行了23篇“郭美美系列报道”。此事对中国红十字会造成极大恶劣影响,公众怀疑红十字会的信息真实,中国红十字会的募款额骤减。整个事件中,舆论关注点并不是郭美美,而是她红十字会的身份认证,媒体对红十字会及关联商业机构进行调查。这也引起了红十字会等其他慈善机构的自我反思。

“郭美美”事件⑥的报道是典型的传统媒体与用户联合生产内容。传统媒体从新媒体热点话题中寻找新闻点,对UGC的真实性通过调查等方式进行求证后进行深度报道;报道又在线上线下引起了新的话题;对于新话题,传统媒体利用专业优势再次进行深度报道。如此循环往复,形成大型新闻事件系列报道。海量的信息中,仅提供新鲜信息已不能够让受众记忆深刻,而深度的新闻报道往往能以周密的逻辑和清晰的线索使受众了解事件始末,深入探究社会问题,从而实现媒介的监督作用。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UGC的引入上体现出分化的趋势。2013年1月16日,有关神木“房姐”⑦的帖子曝光,来源为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当日,新浪微博着重指出“房姐”龚爱爱在北京房产的总价值。互联网媒体陕西传媒网最早进行了报道。17日,《环球时报》《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几家报纸的官微跟踪传播。中新社陕西分社记者第一时间面对面采访到新闻当事人龚爱爱,当事人称财产来源合法。随后《人民日报》《新京报》《南方日报》等更多媒体的官微进一步传播此事。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主流网络媒体开始参与事件的采访调查并积极刊发当事人龚爱爱的回应。20日,各大地方卫视进行集中报道。21日,CCTV《新闻1+1》栏目对此事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事件由局部性事件升级为全国性事件。值得注意的是,“房姐”事件发展的后期,曾有网友在微博爆料称“房姐”与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串通洗钱。中央新闻频道并未对这一消息给予报道。这是因为CCTV通过了求证环节筛选采纳UGC内容⑧。“房姐”新闻事件体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引入UCG时的分化:部分用户在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爆料,更多用户主动进行更深层的信息挖掘,生成比爆料消息更广泛、更深度的内容,随后新媒体新闻机构进行跟踪报道。传统媒体则在整合了各新媒体UGC内容后,结合调查采访,聚合所有一手、二手资料,进行专业新闻报道。整个报道过程中,新媒体主要是消息爆料、初步内容生产、信息快速流动的平台;传统媒体则在新媒体UGC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和策划,深入调查后形成专业新闻报道。

三、结论

在现有UGC、新闻生产模式的创新研究上,新闻研究者普遍将UGC与传统媒体新闻生产相结合,主张现代新闻要以众筹新闻、大数据新闻的形式,借助多种媒体技术呈现出来。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营造的媒介环境应是互利互惠的动态舆论空间,而不仅止于静态的媒介融合。在这种舆论空间之下,由UGC为信息传播的开端,引发出新型新闻生产模式——专业媒体及用户联合生产内容(PUGC)。通过PUGC,用户与专业媒体共同担任信息生产者,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互利互惠,最终形成新媒体泛而新、传统媒体深而专、二者各有所长又相互借鉴的媒介环境。

注释:

①周善.数据新闻:网站专业生产内容(PGC)的可循之途——四大门户网站的数据新闻实践 [J].编辑之友,2014 (08).

②郭赫男,闫允丽.媒介融合时代下新闻生产模式的嬗变[J].编辑之友,2014(04).

③雷蔚真,郑满宁.WEB2.0语境下虚拟社区意识(SOVC)与用户生产内容(UGC)的关系探讨——对KU6网的案例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04).

④周荣庭,唐树宏.掘客的把关模式及其特性——以digg.com为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06).

⑤刘可.舆论导向与新媒体的挑战[J].科学经济社会,2013,31(04).

⑥许鑫.微博时代的公众参与新模式——以郭美美事件为例[J].兰州学刊,2012(02).

⑦王红缨,熊迎.媒体互动对网络舆情事件的作用机制——聚焦陕西神木“房姐”事件[J].新闻爱好者,2013(07).

⑧孙翠.电视媒体对UGC用户生成内容的应用状况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编辑出版学2013级本科生)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内容生产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主要内容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