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不夺人“思”不休
——从一件广播创优作品全国获奖说开去

2016-04-12王云峰

视听 2016年9期
关键词:童声音响娃娃

□王云峰

“声”不夺人“思”不休
——从一件广播创优作品全国获奖说开去

□王云峰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广播电视台创作的广播新闻评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娃娃抓起》,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城市台委员会举办的2014年度节目评析中被评为一等奖,这是对创作人员以“‘声’不夺人‘思’不休”的态度精雕细琢作品的最好褒奖。

广播媒体的特点是以声音的传播感染人、引导人、教化人。一件好的广播新闻作品必定是“声音”内涵丰富、个性鲜明、质地悦耳,如此,广播作品才能成为立意高远、寓意深刻的优质作品。那么,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媒体,如何打造出意“立”、意“寓”的好作品呢?挖掘题材、升华主题,精选音响、以“声”夺人,立足基层、放眼全国,这正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娃娃抓起》的成功之处。

一、挖掘题材,升华主题

2006年,江苏通州首创发起了“童声里的中国”活动,面向全国连续举办了6届系列活动,形成了“唱响荣辱观”“放飞中国梦”等系列主题,发展成为江苏省着力培育、全国颇有影响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品牌。基层新闻媒体面对土生土长的“高大上”新闻题材,自然紧抓在手,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通州广播电视台由此题材创作的新闻作品在江苏省广电系统屡获大奖。

2014年11月,通州区人民政府与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创作委员会在通州联合举办“童声里的中国”全国首届儿童音乐优秀创作奖评选活动,音乐界专家云集通州,地方领导悉数参加。对于发生在身边的这一新闻事件,是做一般性的常态报道,碎片化播发,还是敏于事态深入挖掘,丰富内涵升华主题?创作组人员达成共识:广播“声音”的内涵决定着作品的质量,唯有丰富的内涵才能兀立作品主题。要实现“挖掘老题材,再放新光彩”,只有结合时事巧炒“冷饭”,“冷饭”亦能香气扑鼻,诱人胃口。

2014年,华夏大地满眼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把价值观“24个字”真正浸润国人心田,这是各级媒体的职责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童声里的中国”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呢?创作组人员在寻找答案。2014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童声里的中国”活动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不正是因为立足于儿童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吗?举办全国首届儿童音乐优秀创作奖评选不正是实实在在地“从娃娃抓起”吗?于是,巧借总书记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娃娃抓起”为作品之题一锤定音。“童声里的中国”活动被赋予崭新的新闻内涵,主旨被极大提升。

二、精选音响,以“声”夺人

广播是听觉艺术,声音是其最大的魅力与优势。随着广播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声音元素表现力的挖掘和扩张越来越受业内重视。因此,做足“声音”文章成为广播作品创优的重要基点。

(一)抓住活动本源,攫取生动音响

创作人员在参与“童声里的中国”全国首届儿童音乐优秀创作奖评选活动采访时,做有心人,采有效声,将参加“童声里的中国”颁奖活动的徐沛东、阎肃、戚建波等国内顶级音乐专家的音响“一网打尽”,并紧紧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娃娃抓起”这一主题,精准选取自然音响,步步深入契合串联,使“声音”在作品中得以“饱和”体现,听来情真意切,让人产生共鸣。以下是作品节选段落:

……在全国上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儿童音乐创作何以备受高看呢?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徐沛东说:

[徐沛东录音]“孩子是一张白纸,如果他每天网上搜的都是一些他不该接受的包括歌曲、包括文学,将来对孩子的成长,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将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觉得重视儿童事业,就该重视我们自己的创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孩子们童年时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家庭、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都有责任。84岁高龄的著名词作家阎肃对此感触颇深:

[阎肃录音]“这次习主席全国文艺座谈会,我也谈到这个事情,就是特别是年轻一代,应该培养他们从小德育当先,就是向上向善、向真善美发展,这样才好。”

孩子们的童年需要高尚精神的引领,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润物无声”。《中国娃》《常回家看看》等歌曲的曲作者——著名作曲家戚建波深情地说:

[戚建波录音]“关心少年儿童,这是我们每一个大人应该做的事情。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呀,所以我说这份工作,不论谁,只要有人抓,它都有意义。真正为全国少年儿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广播现场音响在广播节目中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态和作用,以渗透创作人员意图、提炼作品要义的现场音响唱主角,既让受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对活动的关注度,又让受众从高层面专家情真意切的话语中感受活动的价值所在。

(二)积累音响素材,烘托作品要义

音响是广播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典型音响的运用对于烘托、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娃娃抓起》的开篇先“声”夺人,巧妙运用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师生座谈时的音响资料,让人神情一振,倍感亲切,也使文中要义瞬间显现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录音]“任何一个思想观念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地发挥作用,它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

为了开掘作品深度,创作人员又围绕主题进行活动以外的补充采访,音乐儿歌、作者采访等鲜活音响的有机融入,使作品顿然接地气、透灵气。如以下作品节选段落:

……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创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童谣,他们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写孩子熟悉的生活场景,把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合其中,让孩子们诗意般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出核心价值观《拍手歌》、压低混播]“你拍一,我拍一,富强民主排第一;你拍二,我拍二,文明和谐在我这儿;你拍三,我拍三,自由平等记心间……”

通州文艺工作者钱荣泉积极投身于儿童音乐创作,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儿童传唱,创作激情溢于言表:

[钱荣泉录音]“音乐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幼学如漆呀,我们文艺工作者就要奉献才智,通过儿歌将文明、诚信、友善等理念深深地烙在孩子们的记忆里。”

创作人员为了打造广播优秀之作,善于积累声音素材,灵活运用,烘托主题。他们把在北京参加《核心价值观童谣100首》书籍出版座谈会时采录的音响完美嫁接到作品中,以真实的“声”说事,以可信的“音”服人,作品显现出豹尾之势。如作品收尾段落:

……金秋十月,一部《核心价值观童谣100首》书籍问世了,受到了全国孩子们的欢迎。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谈起创作体会时说:

[高洪波录音]“我觉得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是价值观的实践者,也是宣传者和艺术的塑造者,是为孩子打底色的人,价值观的底色其实很重要,24个字要在这一代孩子心中打下重要的(烙印)。”

广大文艺工作者倾心为孩子们创作核心价值观儿歌童谣,以优质的精神食粮滋养着孩子们的童年。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世明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

[王世明录音]“我们所做的事情是核心价值观从娃娃抓起,这是一个大战略,一个民族兴旺的战略,把中央领导心头挂着的事,我们这些人要把它办实。”

以音响为主,文字为辅,使文字与音响融为一体,这是广播作品呈现亮色的要领之一。该作品音响与文字、音乐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广播声音之美。

三、立足基层,放眼全国

有专家评析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娃娃抓起》是一篇“站在天安门上看新闻现象”的优秀之作,更是一篇基层“小台”突破媒体区域、以“大台”视野作高层思考的优秀之作。

“站在天安门上看新闻现象”讲究的是“新闻视角”,视角决定着作品的高度,显现出作品的深度,我们需要立足基层精心获取第一手新闻资源,更需要放眼全国,扩张新闻效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娃娃抓起》站在国家社会政治层面开掘地方新闻事件,以通州“童声里的中国”落笔,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娃娃抓起”为总领,高屋建瓴布局新理念,气势恢弘传播正能量。

以“小我”的思维创作本地作品是基层媒体的“通病”,因此,新闻效应常在固步自封中不能很好地得以放大及提升。作品创作人员在确定主题后,善于转变角色,敢于运筹帷幄,以央广记者的思维和笔触揭示作品主题,彰显广播特色,大胆地运用习总书记等最具“话语权”的领导、专家的音响,使作品更加厚重,支撑作品张力,颇具“大家风范”。

“声”不夺人“思”不休。新媒体时代,随着受众需求的不断变化,广播以“声”夺人尚需不断创新,每一位广播人必须“思”不休、步不止。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童声音响娃娃
童声里的中国
音响销售面对面之我卖音响的这些年
夏 天(童声合唱)
音响行业真的“难”做吗?
为定制安装而生SpeakerCraft,纯粹的定制安装音响品牌
诚实音响
三个娃娃一台戏
简易娃娃床
童声一笑
童声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