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兴传播媒介影响新闻业发展的辩证思考

2016-04-12张永

视听 2016年9期
关键词:新闻业传播媒介新闻媒体

□张永

新兴传播媒介影响新闻业发展的辩证思考

□张永

微博、微信、QQ等新兴传播媒介的广泛使用,对传统新闻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中更多的是正面影响,新兴传播媒介的兴起拓宽了传统新闻媒体的新闻素材来源,同时也有助于传统新闻业建立起更为立体的新闻信息发布渠道。当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来自网络的新闻素材内容雷同、部分内容虚假、低俗,需要人们对新闻素材进行大量的甄别工作。传统新闻媒体工作者要善于从新兴传播媒介中发现有价值、有深度的新闻线索加以充分利用。

新兴媒介;新闻业;微信;微博;新闻传播

一、新兴传播媒介传播新闻的特性

新兴传播媒介的传播方式具有区别于传统新闻媒体的特点,首先由于其终端媒体的多样化,例如电脑、手机、IPAD等,使其能够即时地进行信息的发送和传播,也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等方式使已经发布的信息再次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其次,新兴传播媒介由于其对各种终端设备的充分利用,使得受众人群大大增加,新闻受众可根据个人情况更为方便地浏览各种信息。在接受信息的同时,这些新闻受众也可能会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微信、QQ、微博等新兴传播媒介信息的发布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发布者不需要有较高的文学素养、新闻素材鉴别能力,语音、小视频传送的产生,更大大增加了信息发布的便利性。这些都是传统新闻媒体所不具备的优点和特性。

二、新兴传播媒介对新闻业发展的正面影响

(一)信息发布渠道的拓展

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的信息发布渠道有了较大的改进,可以让新闻受众以更为直观的方式接受新闻事件,各大卫视的陆续开播,也拓宽了电视新闻的传播渠道。新兴传播媒介的出现规避了以上传统新闻媒体在信息传播渠道和方式上的不足,整合了文字、声音、视频等形式对信息进行传播。例如,山西交警总队充分利用微博和微信这两种新兴的传播媒介,不但能够实时发布各种路况信息,对交通实施引导,还通过微信公众号提供例如违章查询、交纳罚款、预约车检等多样化的便民服务,改变了以往警民之间缺少互动和沟通、信息不能即时传达的状况,充分拓宽了交通信息传播方面的渠道。

(二)立体、互动式的新闻传播模式

无论是传统纸媒还是广播、电视,其新闻传播模式都是以时间为线,进行一种单向的新闻传播,新兴传播媒介的出现将以上传统新闻媒体的新闻播发形式进行了综合利用,同时也摒弃了以时间为线单向进行新闻传播的方式,而以一种更为立体、互动的模式对新闻信息进行传播。

1.立体传播新闻模式

新兴传播媒介的立体式新闻传播模式,可以在第一时间将所发生的新闻事件传送到互联网上,通过互联网将信息发布到成千上万甚至上亿的移动终端上,使受众们在第一时间,甚至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同时接收到信息或参与其中。“微直播”就是在新兴传播媒介产生后出现的一种新闻传播方式,通过“微直播”可以将新闻事件现场以文字、音频、视频等方式展现在受众面前,并可以与场外的所有信息接收者进行互动。

2.具备可参与属性的新闻传播模式

传统媒体对新闻信息进行发布,新闻受众只能接受限定好的内容,互动参与也受到了较大的局限性。新兴传播媒介出现后,迅速改变了这一局面,新闻传播由单向转为更为立体的、具有参与性的传播方式。新兴传播媒介改变了传统新闻的传播方式,也极大地提高了公民的参与度,只要手中有移动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传播新闻、参与互动,使传统新闻媒体的“中心概念”被模糊,新闻传播的“中心”被彻底全民化。如山西省大同市的“大同同城”微博建立后,受到了大同市民的广泛支持,“大同同城”微博除了提供新闻的阅读和浏览外,公民注册后也可自行发布消息和新闻,并参与讨论。

(三)新闻来源广度无限增强,每个用户都是特约记者

新兴传播媒介的用户数量庞大,利用这种方式来获得新闻信息的受众越来越多,庞大的用户基础也带来了海量的新闻素材,其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更新速度是其区别于传统新闻媒体的明显特征。一些在传统新闻媒体环境下有可能被忽视的新闻线索被充分地挖掘出来,使传统新闻媒体从业者对方便、快捷的新兴传播媒介产生了越来越强的依赖感。与此同时,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甚至传统媒体机构也都纷纷注册“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号”,充分利用新兴传播媒介的特点与传统新闻媒体进行互补。

三、新兴传播媒介对新闻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一)内容空泛,缺乏深度

新兴传播媒介的典型特征在带来了巨大的信息量和更新速度的同时,也造成了信息的不完整性且缺乏正规新闻报道的深度。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媒介对所发信息字数有所限制,且使用者的素质参差不齐,在文字整理、基本文学素养、新闻嗅觉等方面都有所缺失,使其所发布的信息无法展开、内容不够完整,微博、微信上的信息大多由使用者临时组织内容,导致信息的内容大多空泛、缺乏深度。这些媒体对用户所发布的信息内容没有明确的限制,各种新闻事件、生活中的琐事,甚至看到某物某事后的感触等都掺杂其中,使信息碎片化,这样零碎的信息使人们只能知其大概,而无法全方位、透彻地了解某一新闻事件。

(二)缺乏新闻发布应有的规范制度

自从新兴传播媒介被大量使用以来,一直有虚假消息的存在和传播,尤其是近年来微博、微信上大量虚假消息的传播凸显出在这方面规范制度的缺失。微博、微信的使用者既使用这些工具接受信息,同时也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这些新兴传播媒介在注册时只需要手机号、邮箱账号或QQ号码,入门几乎没有任何限制,在内容发布上也没有进行任何限制,这使一些别有用心者有机可趁,一些用户基于某些商业目的或不良心理的驱动,会制造一些虚假的消息以谋求商业价值或吸引大众视线,这些不良信息在被发现后虽然会被删除,后来的用户不能再对其内容进行阅读,但在删除该信息之前的这段时间内这些虚假消息仍然被大量传播出去,对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

四、规范新兴传播媒介中新闻传播的对策

(一)以法律制度规范新兴传播媒介的新闻传播,提升监管力度

2012年3月由于频繁、大量出现虚假新闻,某著名微博发出了暂停评论功能的通知,虽然关闭评论功能的时间不长,但是也可看出新兴传播媒介在面对假消息、恶意造谣时的无奈和无措,在没有任何相关法律法规可以依托的情况下,只能采取这种与公民言论自由相违背的措施。然而,这种措施并不能达到根除网络谣言的效果,网友在“禁口”解除之后将可能发生更加汹涌的信息洪流,仅靠“堵”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会出现相反的效果,需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公民的意见表达,在给予“公民新闻”自由的同时,也给予相应的“治理”。

(二)传统媒介可筛选专业性强、有深度的“快餐”新闻做跟踪播报

新兴传播媒介因发布字数限制、信息发布人群复杂、信息虽海量但零散等特点无法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有深度的报道,所发布的新闻信息视角也大多是从发布者的主观角度出发,这就给传统新闻媒体带来了凸显优势的机会。新兴传播媒介在新闻报道方面的最大优势莫过于速度,传统媒体可与其进行优势互补,通过传统纸媒、电视媒体等对新闻素材进行“深挖”,从全新的角度进行报道和评论,同时利用新传媒对新闻事件进行跟踪报道,使事件更为及时地传达到新闻受众面前。

(三)传统新闻机构顺应“民意”,拓展自身的渠道优势

目前我国对于新闻宣传纪律和政策法规均较为严格,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新闻媒体面对新兴传播媒介时仍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只有“公民新闻”在社会舆论层面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时,传统新闻媒体才会被动进行报道。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如果我国针对新闻宣传方面的政策法规和纪律有了重大调整,传统新闻媒体和新兴传播媒介可以在同一层面上进行竞争时,专业的新闻人打造出的新闻内容将具有“公民新闻”所不具备的深度、精度、角度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具备了新兴传播媒介的渠道优势,改善了与其最大的差距——速度,那么传统新闻媒体的空间将不会像预测中的那样被新兴传播媒介大比例挤占,而是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

1.张羽,侯逸君.公民新闻传播中的微博假新闻现象探析——以新浪微博金庸“被去世”事件为例[J].今传媒:学术版,2011,19(2).

2.Klaus Bruhn Jensen著,刘君译.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3.喻国明,李彪.新闻传播的大数据时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4.Henry Jenkins著,杜永明译.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新闻业传播媒介新闻媒体
视觉文化视阈下武术传播媒介研究
互联网为新闻业带来了什么?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大数据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震荡
从IPSO看英国新闻业的自律与他律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反腐报道中的大众传播媒介
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研究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
互联网催生传统新闻业的三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