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琅琊榜》受众心理研究

2016-04-12郭明溪

视听 2016年9期
关键词:琅琊榜受众

□郭明溪

《琅琊榜》受众心理研究

□郭明溪

2015年9月底,根据海晏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琅琊榜》亮相荧屏并在开播后掀起了收视热潮,收视率瞬间霸占了优酷土豆等知名视频播放平台的前三。细观2015年的电视剧市场,以历史背景为蓝图的权略题材的电视剧在受众中的反应都很热烈。因此,研究此电视剧本身的艺术特征和受众接受心理,能为我们找到在IP盛行的当今,此类网络小说改编剧受到追捧以及好评的原因。本文通过《琅琊榜》的受众心理分析,对中国未来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一些借鉴。

琅琊榜;叙事;受众心理;接受美学

一、《琅琊榜》收视情况及其艺术特征

(一)《琅琊榜》收视情况

截止到2015年11月13日,《琅琊榜》均集播放量超过3500万并凭借各项优异大数据横扫各大话题榜,还在专业社区网站豆瓣网获得了9.2的高分好评。

(二)《琅琊榜》的艺术特征

1.题材新颖并拥有多剧种的元素

在目前女性宫斗剧大行其道的内地电视剧市场,这样一部以男性视角为主,讲述男性权谋运筹帷幄的电视剧,无疑是一股新鲜血液注入了我国内地电视剧市场。况且此剧兼具历史大剧、偶像剧和武侠剧的元素,能够让各个层次的受众在剧集中寻找到共鸣点。《琅琊榜》将背景设置得波澜壮阔,情节设计像历史正剧一样一丝不苟,甚至演员选择上也精挑细选。主角梅长苏的扮演者胡歌,兼具偶像气质和演技派能力。演员的选择不光看颜值,更注重演技,很多角色的扮演者看起来虽不名声大震但都是多年活跃在荧屏或者戏剧舞台的老演员。剧中的一些小角色甚至导演和执行导演亲自披挂上阵。剧中的打斗场面丝毫不亚于武侠剧。

2.布局宏大,逻辑清晰

《琅琊榜》本是作者海晏的网络小说,以平反冤案为主要叙事线索,讲述琅琊阁榜首“麒麟才子”梅长苏以病弱之身为昭雪多年冤案并在国仇家恨、兄弟情义的漩涡中智博奸佞、运筹帷幄的故事。它不同于现代宫斗小说,以权谋的运筹帷幄为主题。因作者海晏本人是个历史爱好者,所以整部小说虽是架空历史却有着大的历史布局并且情节处理上环环相扣、逻辑清晰。改编成电视剧后,剧情的背景时间设置在南梁,与历史相近,部分剧情细节稍做调整后更加有真实感。

3.制作细节考究

《琅琊榜》从前期的布景设计上就十分细致,前期复原图做得极为精细。剧中大部分场景都是现场搭建的。并且,从整部剧的拍摄构图上看,其每个拍摄镜头都讲究美感。镜头运用了黄金螺旋、三分法则、框架式构图、对角线构图、V型构图等摄影常用法则,使得画面精致程度增加,每一帧都犹如水墨画般流畅美丽。

情节细节上,剧中主角梅长苏的很多小动作都被镜头语言表现出来,如剧中靖王曾对梅长苏说,“苏先生在想事情的时候,手里也会无意识地搓着什么东西吗?”因为主角紧张的时候搓手指。仔细观看全剧,有很多集有这个细节,主角“紧张,想事情”等都会不自觉做这个“搓手指”的小动作。这些小细节很容易被忽略却彰显着这个人物的真实身份。该剧不吝啬于细节的制作,电视剧将原来小说架空的历史设定为南梁,从服饰、礼仪到道具都十分考究。以正规揖礼为例,剧中演员做得十分标准:男子左手压右手,女子则右手压左手,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4.传统价值观的体现

这样一部剧,不再像言情剧那般过于温婉梦幻,取而代之的是现实的壮阔和波澜。在历史中沉浮的主人公的遭遇传奇而惊险,算无遗策却在权力的斗争中能保持一颗赤胆之心,为了匡扶正义为了责任,在权力的旋涡中隐忍奋斗。所以此剧在权谋中又有人类正向的真善美价值观的体现。

二、受众分析

(一)《琅琊榜》的受众比例分析

截止到2015年10月23日,《琅琊榜》在各大主流视频媒体播放次数累积达35亿。因爱奇艺是该剧的版权大户,因此它播放量最高,达到23亿次。所以本文采用以爱奇艺平台提供的数据为主,优酷平台提供的数据为辅来进行受众分析。(数据截止到2016年1月)

1.受众男女比例平均,以18-39岁中青年为主

爱奇艺用户受众男女比例分配为52%:48%,优酷平台受众男女比例为44.2%:55.8%,比例接近为1:1。说明《琅琊榜》是男女皆宜的电视剧。

《琅琊榜》在爱奇艺上的收视群体年龄占比是:1-17岁8.9%,18-24岁占比高达32.4%,25-30岁27.5%,31-35岁15.2%,35岁以上16.1%。由此可见,18-30岁的《琅琊榜》受众最多。优酷数据显示该剧22-29受众比例最多,30-39岁次之。综合可见,《琅琊榜》收视受众主体以18-39岁的中青年为主。

2.受众以本科以上高学历者为主

爱奇艺数据中显示受众学历的百分比为:小学9.6%,初中10.4%,高中/中专20.4%,大专21.9%,本科23.1%,硕士以上14.6%。优酷数据受众学历百分比:初中以下11%,高中/技校18.4%,大专22.9%,本科39%,硕士及以上8.7%。由此可见,此剧本科学历的受众人数最多。证明电视剧《琅琊榜》高学历人群受众人数居多并且集中在大专学历以上人群。

3.商务人士和旅游达人更爱此剧

爱奇艺后台数据显示,《琅琊榜》最受旅游达人和商务人士的喜爱,喜好度均在100-125之间。从优酷数据上看,《琅琊榜》受众的职业百分比是:白领29.5%,公务员27.6%,学生22.9%,非全职20%。由此可见《琅琊榜》受众职业以白领和公务员为主。从侧面印证了《琅琊榜》受众以高学历人群为主体。

(二)受众对《琅琊榜》的接受心理动机

1.“粉丝”读者受众向电视受众转变中的审美期待

《琅琊榜》原本是海晏在起点中文榜的成名小说,人物设计和情节设计完善。原本在起点中文网上已积累了大量的粉丝和人气。这个IP本身就已经有了所谓的“品牌”效应。《琅琊榜》的小说读者便会对这部剧的制作产生期待并对它特别关注。已经有了审美经验的读者,会对这部剧产生“审美期待”,而且,他们会好奇于《琅琊榜》电视剧的内容与小说的内容有何不同,也会好奇其电视剧的主演是否能够演好这个角色。

2.受众中“粉丝”的身份认同

人们以不同方式去消费商品为的就是建立与他人不同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区别,无论他是凡布伦提出的“弦耀性消费”还是布尔迪厄提出的“趣味消费”。首先,《琅琊榜》母本是人气小说,本身就拥有大批“粉丝”。《琅琊榜》的忠实读者在得知小说要改编成电视剧后,必然关注这部剧的制作动态以彰显自己“忠实粉丝”的身份。其次,《琅琊榜》的主演胡歌、刘涛本身就是国内一线明星,他们“自带”的粉丝群体和《琅琊榜》小说粉丝群体便汇合成一大波《琅琊榜》电视剧粉丝群体。粉丝情感的突出特征之一是“利他性”,即对偶像无偿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为偶像“付出”,被认为是粉丝区别于其他人的认同特征。因此,这一大波粉丝会为了偶像仔细“消费”《琅琊榜》电视剧。

3.电视剧题材的陌生化引发的“好奇心”

《琅琊榜》具有传奇化的叙事手法,历史剧严谨的情节设计和情景剧的搞笑元素。运用无拘无束的想象力去描摹人性,而不像家庭伦理剧那般拘泥于琐碎剧情和直面现实的残酷与惨淡;选取宏大的历史背景,又不只为烘托个人命运的浮沉和情感,更为烘托众生相和权谋艺术运用中不同于个人感情的大爱,突出了人与社会这一哲学命题。它比偶像剧多了磅礴气势和人物深度情感挖掘。在宫斗剧、偶像剧、家庭伦理剧充斥着我国电视剧市场的今天,这样一部有特点的杂糅剧确实对于受众是“陌生”的。因此,这一权谋剧的出现必定会引起陷入全球化世界化人际关系网络的浮躁社会众生的好奇心。

4.“使用与满足”与受众需求

“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是“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受众观看电视剧是为了满足某种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总和。值得一提的是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提及了他的需要层次论中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求和审美需求。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敬需求与自我实现需要之间。那么受众观看电视剧的需求可以包含三个层次:社会需求(爱和归属)以及尊敬需求与自我实现之间的求之需求和审美需求。

(1)社会需求(爱和归属需求)

受众观看电视剧的爱和归属需求因子包括四个方面:娱乐、社交增进感情、消磨时间、排遣孤独感。这四方面的主要需求刺激受众接触电视剧并产生期待。而电视剧本身是一种文化产品,兼具艺术性与物质产品的特性,把观众观看电视剧视为消费行为,消费的主要动因便是社会情感需求。《琅琊榜》的小说具有人气,播出前媒介的“造势”已经让大部分人对它产生了审美期待,粉丝必然会在其热播的时候将它作为谈资,其余的人会由于从众心理观看《琅琊榜》并进行话题讨论。没有看过的会出于自身归属需求也会选择去看一看《琅琊榜》,找到增进社交的谈资。

(2)求知需求:学习与社会了解需要

从李宗吾的《厚黑学》起,人们开始广泛研究心计理论。情商的重要性以及人际交往成为每个在社会发展生活的人的需要。193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约创立了“人际关系”一词。研究人际关系的兴趣,练好人际关系有利于生活幸福、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想要完善自己的人际关系,并在职场上更胜一筹,也是受众接受《琅琊榜》的动机之一。由爱奇艺的数据中可知,商务职场人士、旅游达人、公务员更偏爱此剧,这些人比其他职业的人更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

(3)审美需求:受众偏好历史剧以及制作精良的电视剧

由于审美需求靠近自我实现需求,因此审美需求可以看做是激发自我实现需求的前置任务。即使《琅琊榜》并不是以个人英雄主义或武侠为主的历史剧,但其中不乏武侠剧的英雄主义元素——《琅琊榜》主角梅长苏的计谋“完美得不像一般人”就有些英雄主义的味道。因此,受众在观看《琅琊榜》时会满足武侠式审美需求并激发自我实现需要。这是中国受众长久在中国式古装武侠文化浸泡下的结果。根据2007年任天峰《影响电视剧受众收视行为的需求因素分析》一文中显示,受众对喜剧和历史剧的偏爱较为明显,并且受众对电视剧剧本的内涵、情节设计的独特性、有喜欢的演员、精致的电视剧质量以及推广宣传具有吸引力等需求,较好地体现了产品对自身属性的因子非常重视。《琅琊榜》本身具有历史正剧的严谨和悬疑剧的缜密,又由于其精良的制作被受众称作“良心剧”。因此《琅琊榜》受大众偏爱也不难理解了。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受众对电视剧的期待不再局限于狭窄的爱与归属情感需求,审美需求与求知需求也需要满足。电视剧作为产品,制作者要注意到作为消费者的受众越来越关注电视剧产品本身的内容质量。热门IP小说疯狂改编电视剧是现在的潮流,商家过度追求噱头,制作忽略质量的电视剧在播出平台上大行其道的事例却屡见不鲜。仅仅运用明星效应和热门IP,进行粗糙制作的电视剧已经吸引不了众多的受众。《琅琊榜》每一集都追求精良的制作,电视剧逻辑和细节把控精准,镜头语言运用到位,其为国产古装电视剧向精品化迈进树立了一个全新的标杆。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制作方力求用最大的诚意冒着巨大的风险拍出一部不一样的古装剧的勇气值得赞扬。我国的电视剧市场应该给这些追求艺术严肃的从业者一些空间,那些追求艺术和商品价值内部品质的电视剧必然会受到受众的欢迎。

1.任天峰.影响电视剧受众收视行为的需求因素分析[D].东华大学,2007.

2.江薇.影响电视剧受众收视行为的需求因素解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5(01):77.

3.方雪琴.IPTV受众消费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4.罗钢.西方消费文化理论述评(下)[J].国外理论动态,2003(6).

(作者系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文艺与传媒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琅琊榜受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香港观众不满《琅琊榜》被删戏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