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晚作为媒介仪式塑造国家文化形象的功能浅析
——以2016年央视猴年春晚的语言类节目为例

2016-04-11王玉风

视听 2016年4期
关键词:类节目仪式媒介

□王玉风



春晚作为媒介仪式塑造国家文化形象的功能浅析
——以2016年央视猴年春晚的语言类节目为例

□王玉风

摘要:春晚作为中华民族的集体狂欢,确认着中华儿女在除夕之夜“共同在场”的集体认同(①),它的媒介仪式功能已经被符号化,成为了中华民族幸福与团圆的象征,塑造着歌舞升平的盛世中国的文化形象。本文主要以2016年央视猴年春晚的语言类节目为研究对象,以媒介仪式理论为研究框架,浅析作为媒介仪式的春晚所塑造的国家文化形象。

关键词:2016央视猴年春晚;媒介仪式;文化形象;语言类节目

作为一个有着较长时间跨度、较广覆盖范围、极深社会影响的媒介事件,每年除夕之夜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都是全国人民除夕之夜的饕餮盛宴。纵观春晚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2016年猴年春晚同往年一样,从开始筹备到结束直播的各阶段都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春晚作为重要的媒介仪式,由中央电视台这个国家级电视台制作出品,播出的时间又是中国人举家欢庆的除夕之夜,这就决定了它除了联欢晚会的身份之外还多了其他重要功能,本文主要探究春晚在塑造国家文化形象方面的功能。②

作为一个传播主流价值观念的平台,春晚的节目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对国家一年以来所发生的大事小情的重要总结,揭示着国家发展的脉络,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而相声、小品,甚至主持词等语言类节目更是直接突出地表现了其塑造国家形象的功能。

一、媒介仪式理论视域下的春晚

2003年,英国著名传播学者尼克·寇德瑞首先提出了“媒介仪式”的概念。他认为,媒介仪式是围绕着与媒介相关的核心类属和界限展开的一种形式化的活动,这种活动会直接或者间接表明它和那些与媒介有关的宽泛价值之间的联系。③按照寇德瑞的观点,春晚作为中国人除夕之夜的一种象征性和表演性的文化实践活动,是一种典型的媒介仪式。

媒介仪式在春晚的传播中通过议程设置得以体现。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根据人类学家霍尔的说法,这种文化具有“较高的同质性”。④以春晚为例,在国家级媒体的强力宣传下,高密度的受众会受到较大的“集体意识”的影响,受众的思想和意识不知不觉中就会被界定在一种“同质化”的文化场域中。而正是这种“高语境”的文化滋生了议程设置的土壤,议程设置理论所强调的正是大众传媒作为重点加以报道的问题,会被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当中,媒介对某一事物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于该事物的重视程度就会越高。在这种“高语境”中,议程设置使得媒介仪式的传播和展现得以顺利进行。

在媒介仪式理论视域下,春晚表现出如下特征。首先,春晚的演绎主体——主持人、演员等具有仪式化特征。春晚主持人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董卿、朱军、周涛等组合基本成为了春晚主持人的不二选择,而且他们的主持语境、语言、词语具有特殊性,是整个仪式过程的核心,他们的存在和表现都充满了仪式化特征。其次,春晚作为重要的媒介事件,它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仪式性,比如每年的春晚都是由中央电视台这个国家级媒体出品,由各地方媒体进行转播;节目在除夕夜播出、与全国人民整点报时、共同守岁等等都是固定了的传统,充分体现了仪式性特征。最后,春晚这个媒介仪式在传播过程中为广大的电视观众设置议程也是其仪式性的体现。除夕之夜看春晚成为了电视观众约定俗成的集体仪式,尤其近年来微信红包、支付宝福卡等等活动的开展,电视观众的参与互动性越来越强,春晚作为年度文化盛宴的媒介仪式地位更加牢不可破。

二、春晚作为媒介仪式所具有的社会功能

春晚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大联欢,它是国家级的关注度极高的媒介盛会,但是在本质上还是一场盛大的联欢晚会,所以它在具有媒介仪式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的、政治的、经济的共性功能之外,又具有独具特色的作为时代符号通感的仪式性功能。

(一)个性:强大的仪式性,制造了一个时代的符号通感

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W·凯瑞在《作为文化的传播》一书中讲到了传播的仪式观,他说,“如果说,传递观中传播一词的原型是出于控制的目的而在地域范围拓展讯息,那么在仪式观中传播一词的原型则是一种以团体或共同的身份把人们吸引到一起的神圣典礼。”⑤春晚已经成为一种印象鲜明的象征活动,用来表现每个中国年除夕时刻所包含的文化意味。⑥具体来说,春晚的仪式性体现在其固定符号、固定环节、固定流程上,例如零点报时、以《难忘今宵》结尾,就是其固定的仪式性体现。

而每年春晚语言类节目中的流行语则是其对于我们时代的符号通感的制造,猴年春晚之后的“吓死宝宝了”“我们是一个组合,名字叫二”“沉鱼落雁,闭蟹羞虾”“这反应有时差呀,火星的时差呀”等等的迅速流行都是其激起的这一时代人们的一种心理共鸣。近年来出现的“看春晚”“骂春晚”都是其以流行为依托的时代通感的体现。⑦

(二)共性:传统媒介仪式自身的塑造文化形象、渗透政策方针、拉动文化产业功能

春晚借助其产生在对全体中国人有着深刻意义的新春佳节这个有利时机,展示于电视这一主流媒介而成为重要的媒介仪式,它从诞生之日就具有着打造国家文化形象的文化功能,渗透大政方针的政治功能和塑型文化产业的经济功能,这是春晚作为联欢晚会所具有的基本的特点,它增强了亿万中国人民对于我们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加强了众多电视观众之间的情感互动与沟通。

而在春晚的节目类型中,语言类节目有其突出的社会功能。首先是显而易见的祝福、娱乐功能,春晚的第一要义就是要让老百姓在除夕之夜高高兴兴的,通过这种全民娱乐的方式为千家万户带去祝福,带来祥和。其次,它具有教育、宣传功能,语言类节目比之歌舞、魔术等等其他的艺术形式在宣传、教育方面有着更加便利的优势,那就是直接通过显性的语言进行。它们通过短小精悍、有着完整故事情节的小故事给观众带来欢乐的同时也给人以深深的启迪,寓教于乐,是对我们这个时代国家形象的深刻总结和生动刻画。

三、2016年猴年春晚语言类节目塑造的文化形象浅析

文化形象是有关基本文化与哲理的表达,也用来表示组织的共同信念、价值与理想。

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文化形象是总体形象的精髓所在。春晚作为重要的媒介仪式,从内在的核心价值观念到外在的民族团结富强塑造着中国和谐、美好的国家文化形象。

(一)唱响富强和谐主旋律的美丽中国形象

中央人民大学满学研究所教授余梓东指出,春晚不仅是娱乐,也是教育。2016年央视猴年春晚以“你我中国梦,全面建小康”为主题,体现了中国社会的主题和大事,更加明确地表现了党中央“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方针,把当下中国“一带一路”大幕盛大拉开,对实现伟大复兴的前程更加宽阔的盛世美景进行了细致而又深情地描绘。不仅语言类节目体现了我们时代的主旋律,而且节目的主持词也道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时期国人对于建设生态中国、美丽中国的渴望。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形象

小品《放心吧》通过讲述“爸爸”被当成骗子的故事,揭示了当下社会诚信缺失的危机状态,但最终的真相大白和皆大欢喜则表明诚信的传统美德深深根植于中国老百姓内心深处,也必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小品通过对社会美好、人心善良的演绎,给了观众深沉的思考导向,摔倒的老人没人扶的时代“怪癖”必将成为历史,我们的社会终会越来越好。

同时,本届春晚与支付宝联手打造的亿万观众参与互动的“五福卡”——敬业福、富强福、和谐福、友善福和爱国福,象征着五福临门的美好寓意的同时,热情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正能量,是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与人友善、爱国敬业等核心价值观念的集中展示。据资料显示,在刚刚过去的猴年除夕夜,全国人民“咻一咻”总参与次数达到了3245亿次。当晚21点09分,“咻一咻”峰值达到了210亿次/分钟。⑧“咻红包传福气”真正成为了一项全民参与的活动,总参与人数达到了一亿左右。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次大规模、全方位的宣传和深入教育的活动,使得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的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塑造了核心价值观在人们心目中的“正能量”的形象。

(三)传持普天同庆的璀璨民族文化形象

中华传统文化讲究普天同庆,这在今年的春晚上首先体现为参与主体的扩大。本届春晚的参演主体关注了以普通百姓为主的人民主体,例如《快递小乔》节目将快递员、冰箱修理工人等职业阶层的平民百姓为建成小康社会所付出的努力展现在人民面前;《将军与士兵》通过一个将军与士兵的口,道出了强军强国、军民情深的时代主题。这些节目将家国历史的纵向剖面与置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个体的横向剖面贯穿起来,经纬交错,突出了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每一个中国人所固有的家国天下情怀。

2016年春晚分会场选择了福建泉州、陕西西安、广东广州和内蒙古呼伦贝尔四地,他们各具鲜明民族特色的节目是对中华浓厚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此外,来自纽约、伦敦、巴黎等地的华人华侨送来的节日祝福和精彩表演是炎黄子孙共抒中国情、传承中国魂的美好心情的抒发。

(四)刻画各民族团结统一的骨肉亲情形象

猴年春晚与往年不同之处是关注了台湾地震,这次春晚强调了台湾与大陆的骨肉相连的亲情,体现了两岸一家亲的共同心声。

此外,今年的春晚走出了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采用了一个主会场加四个分会场的形式,这是全国人民大联欢的喜庆祥和的春节气氛的真正意义,实现了五地同唱一首歌的盛况。四个分会场的主持人采用的都是“1+1”模式,即一个央视主持人和一个当地主持人搭档,每个分会场的主持人都用具有当地特色的语言向全国的电视观众拜年。此外“碧海春融,两岸一家亲”“紫气东来,三秦织彩梦”“弄南海潮,春融欢乐景”“春回大地,草原锦绣天”等春联的遣词造句在体现中华民族浓浓的民族特色的同时,也把当地特色描绘得淋漓尽致。晚会将四地风格各异的地域文化,如北方的秦腔、苏州评弹、西南少数民族歌舞,以及文化背后潜藏的不同的审美风格,如尚武的阳刚之美、婉柔的秀丽之美等进行了完美糅合,达到了南北方文化“口味”的平衡,并将他们共同贯通在中华文化“尚和”共性的弘扬之中。

四、结语

2016年央视猴年春晚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会场设置突破既定阀限,把中国大地上一年来的大事小情以综艺节目的形式进行了富有浓厚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的淋漓尽致的表现,是今天的中国在全民奔小康的路上奏响的盛世华章。2016年猴年春晚以其媒介仪式的特殊媒介地位,塑造了盛世中华、普天同庆的国家文化形象。

注释:

①④赵红勋,赖黎捷.论电视媒介的仪式传播功能——以央视“春晚”为例[J].东南传播,2011(5).

②丁永勋.从春晚“反腐相声”看文艺作品的社会功能[J].曲艺,2015(4).

③晁晓峰.从媒介仪式理论看“春晚”的新变化[J].今传媒,2014(10).

⑤詹姆斯·W·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M].华夏出版社,2005:10.

⑥⑦曹进,南红红.央视“春晚”传播符号学解析[J].东南传播,2011(1).

⑧蔡荻.春节红包大战总结:微信收发总量超80亿个,支付宝五福被79万人平分[EB/OL].http://www.tmtpost.com/1504440.html,2016年2月9日.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硕士生)

猜你喜欢

类节目仪式媒介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Talking strategies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