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接送”也是一种教育

2016-04-11杨开封

初中生世界 2016年28期
关键词:生活节奏升学优质

■杨开封

“不接送”也是一种教育

■杨开封

《扬子晚报》5月22日报道:南京秦淮区一所小学的80个一年级入学名额,有近千人来抢,小学新生报名家长居然深夜排队。《南京晨报》5月24日报道:小学一年级的入学考试,要考诸如“给鸡生的蛋排顺序”“模仿十二生肖叫”之类的试题。一些媒体津津乐道,似乎表现出某某地区人群高雅,特别重视教育,人们对优质教育是资源如此渴求、如此看重。那么,到底是我们的教育真的这么兴盛,抑或是太急功近利,容不了哪怕是短暂的等待?

回头看看,当今的任何选拔和录用都是通过简短的考试来完成,甚至我们的品德修养、交往合作、公益创新意识也大都是通过考和说来判断,看似公平的分数实则阻碍了个人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联想到不久前,镇江市一高中女生大白天上公厕被性侵,不敢呼救、不敢报警,难道其中不存在我们今天的教育问题吗?虽说是个案,但凸显出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脱节。现在通常的情况是:一方面,家长最为看重和认可的是学业成绩,虽然嘴上也讲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情绪适应和情感交往,可一旦谈到排名与升学,这些又显得苍白无力;另一方面,不少学校总是围绕升学与排名来规划办学措施和方案,很少根据学生特点来进行特色化和个性化的办学。

该是到了全社会为教育松绑的时候了,创建“优质均衡教育”绝不能再被曲解了,优质教育也绝不是仅以排名先后去论成败……

笔者认为,要打破应试教育的藩篱,我们的基础教育就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比如不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就是其中之一,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当前教育最大的创新,也是提升全民素质最简单、最有效的手段。

不接送孩子,孩子自然会有同伴。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他能够学会待人接物。反观现在,家长与被接送的孩子“独”来独“往”,进校就接受老师的管教,回家后就忙着写不完的作业。他们学会了什么?

不接送孩子,孩子自然融入社会,从小接受的“红灯停、绿灯行”也会派上场,不至于我们的下一代还是“中国式过马路”,跌倒的路人也不必担心没人去扶。

不接送孩子,让孩子自由行走,城镇道路也许不再如此拥堵;交通法规意识、文明礼让意识便不会虽反复说教却收效甚微;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也不再只是教材里的口号!

不接送孩子,或许居民的生活节奏会放缓,不至于每天火急火燎地往返于学校、家和单位之间。大多数家庭接送孩子的任务是由退休老人承担,他们本该颐养晚年,可却要承担这无奈的负担!其实,老人往往也有怨言,不是吗?接送孩子的时间耽误了早晚锻炼的时光。他们只是怕落下不疼爱下一代的骂名而不敢表达罢了。

假如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庭都能从不接送孩子开始做起,那么我们的工作节拍、生活节奏自然会调节到一个正常的旋律当中去。既然全社会都认同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就让我们从关心孩子的成长开始,进而督促自己崇尚礼仪、注重修养,最终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

让我们从不接送孩子这种简便易行的细节去尝试、去行动,一定会有所收获!

(作者为南京市六合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副科长)

猜你喜欢

生活节奏升学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透气感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可爱的黏土小蜗牛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改善失眠,从“吃”开始
升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