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本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2016-04-11李屹

初中生世界 2016年28期
关键词:作文课教育资源语文课堂

■李屹

浅谈生本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李屹

要让素质教育真正走进语文课堂,让生本资源在语文课堂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就必须突破传统封闭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公,从而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轻舞飞扬”,使教育呈现崭新境界。

生本资源 语文课堂 有效开发

一、认识生本资源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忽略了学生也是一种教育资源。事实上,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生本资源。

1.学生作为教育资源,具有学习动力这一深厚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动力资源。儿童有学习的天性,这种天性的表现就是他们原来对学习是有兴趣的。一旦他们体察了兴趣所在,就会推动我们的教学。

2.学生作为教育资源,其自身形态十分丰富。

首先是学生个体的资源。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我,都有着隐含科学思维的内存,都有着为新的学习所准备的不容小觑的、强大的基础。

其次是学生的群体资源。对个体而言,群体就是一个雏形小社会。在社会中,学生得以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

此外,还有学生群体带来的社会资源。学生联系着家长群,联系着社区,联系着社会,还联系着各种网络和资料库。一旦被激活,这些无限巨大的潜在的隐性资源就会被开发出来。

3.学生作为教育资源,对其他资源起着积极作用。

由于学生自身有着不同的个性,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教育环境中有着不同的状态,因而学生会深刻地影响其他教育资源。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比如编辑资料、编纂题目、设计活动、进行汇总等,使一个个教育个体都发挥各自的作用。这样,学生的智慧和学习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教育教学活动将得到鲜活丰富的开展。

4.学生作为教育资源,是一种可以延伸的活性的生长资源。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不断变化的,学生的智慧是不断延展的,所以学生资源会不断增长,越用越多、越用越丰富,这是其他任何形式的资源所无法比拟的。

二、开发课堂生本资源的有效途径

对学生资源的认识,既加深了我们对学生的理解,又教会我们如何将教育力量集中运用到最有效的地方去。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不妨做以下几种尝试:

1.尝试“身份互换”,彰显生本资源的主体性。

传统的语文课堂,我们总是将关注点放在教师的基本功、驾驭课堂的能力、解读文本的角度、把控课堂的智慧上,学生依旧是教师“指挥棒”下的追随者,教师讲、学生听仍然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能否换个思路,让学生与教师角色互换,让学生真正走上讲台?实践证明,完全可以。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高新科技(自由读写单元)”时,笔者就放手让学生充当小老师——提前对全班四个小组布置任务,小组自行讨论,准备本组的课堂讲授方式。

经过两周的准备,当各小组推选的“授课小老师”站在讲台上时,笔者为孩子们的智慧和精彩表现深深折服!学生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在讲到《奇妙的克隆》一课时,小老师们特地从生物老师那里借来显微镜,现场放大了鲫鱼卵细胞;在讲到《在太空中理家》时,小老师们把人类从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到我国的“神九”飞天的整个过程都做了剪辑和播放……在长达一周的展示课堂中,学生讲的每一节课都精彩纷呈,台下的每一个孩子都听得饶有兴趣。师生身份互换的尝试不仅让教师对学生潜藏的智慧与能量刮目相看,更让笔者体会到,学生一旦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个体和群体的资源便会得到超乎想象的开发,生本资源的广袤性和丰富性将让学生真正收获语文课堂的幸福。

2.进行“角色扮演”,绽放生本资源的趣味性。

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讲读课文仍然是课堂的常态,日复一日的重复讲解成为教者的常态,顺从式的听讲成为听者的常态。要打破这种常态,我们就必须为语文课堂注入新鲜的活水,而学生恰恰是活水的最佳源头。

要让他们热爱语文、热爱语文课堂、热爱语文教材,就要尊重学生、启动学生、开发学生。不妨让学生走进教材,扮演教材中的角色,化身为教材中的人物,穿越时空,展开对话。在教《皇帝的新装》一文时,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教材编成课本剧,搬上讲台。结果,孩子们的表演出乎意料的完美。皇帝的愚昧、骗子的狡猾、大臣的虚伪、百姓的附和、戳穿现实的孩子的纯真无邪,都被演绎得惟妙惟肖。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不仅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增添了对作家创作智慧的认可。课后,学生还意犹未尽,主动找来其他童话,准备改编成舞台剧。语文课堂在潜移默化中有了拓展和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油然而生。

3.开展“每日语文”,实现生本资源的积累性。

开展“每日语文”积累工程,是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生本资源开发的又一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每天利用课前的5分钟,按顺序让学生到讲台前来为全班同学介绍一篇自己喜欢的美文或一首喜欢的诗词或一句名言佳句或只是一个成语,可以翻印发给每个同学,也可以板书在黑板上,但一定要和大家分享自己选择和喜欢的理由。

虽然“每日语文”费时不长,但学生都很期待每天语文课的课前5分钟。他们聆听和关注着同伴的心声,喜爱并吸纳着同伴的智慧。在每天的语文课前5分钟里,他们尽情吮吸着语文的甘露。

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言,日复一日的积累无疑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着他们对词语、名句、古诗和美文的积淀,提高着他们解读语文、感悟生活的能力,拓宽了他们认识语文、运用语文的疆域。三年的积累,近百首古诗,近千个成语、名句,近百篇名作名篇,这无疑将成为一笔巨大而宝贵的知识财富。这难道不是开发生本资源带给我们的金矿吗?

4.实施“作文互评”,彰显生本资源的互动性。

传统的作文课,往往是教师先对上一次的作文加以点评,接着读几篇范作,指出一些问题,然后便布置下一篇作文任务。学生对传统作文课的套路早就失去了新鲜感,一遇到作文课就呵欠连连,怨声载道。

其实,改变一种思路,作文课也能让每个学生热血沸腾。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互评作文”的方式让学生对作文课也兴味盎然。笔者要求学生在每一篇写好的作文后都要写一段“自我评价”。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做自己的裁判,对刚刚完成的作文进行总结和反思。学生把作文上交后,笔者认真翻阅每位学生的作文,把评分写在记分册上,不在学生的作文上做任何标记和评价。第二次作文课上,笔者通过小组交叉评赏作文的方式让学生拿到同伴的作文,并留给他们认真审读和批阅的时间,让他们互评作文。学生对同伴的作文充满好奇,更对自己拿起红笔,像审阅员般圈点勾画的过程满怀兴致。作文互评让作文水平良莠不齐的学生之间有了更直接的互动,展现在学生眼前的不再是教师空洞生硬的说教,而是字字鲜活、句句真实的“现身说法”。通过作文互评,学生之间思想互动、智慧互换,生与生对话,生助生提高,生本资源的交互性彰显无遗。

以上各种尝试使得生本资源在日常语文课堂中得到多元的开发,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得以体现,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学主体。在日常语文课堂中,学生智慧闪现,“轻舞飞扬”,教育方能进入崭新境界!

(作者为江苏省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作文课教育资源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马老师上作文课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