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科技教育,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2016-04-11赵卫勇

初中生世界 2016年28期
关键词:核心科学科技

■赵卫勇

开展科技教育,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赵卫勇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外力的推动。学校可以从课程、教学、评价及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来营造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环境,以特色教育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科技教育 核心素养 实践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深化课程改革,需要聚焦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针对制约课程改革的体制机制障碍,集中攻关,重点推进。在改进和完善已有措施的基础上,《意见》重点提出了三项新的措施,其中首次在国家文件中提出要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教育工作的“关键”因素。2016年2月,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外力的推动。从学校教育来看,如何从课程、教学、评价及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来营造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环境,如何以特色教育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80多年办学历史的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以科技教育为特色,做出了前瞻性的思考和实践。学校制定了“开展多维立体的科普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科技教育目标,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坚持不懈地探索着,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教育活动,成为常州24中办学实践中一张靓丽的名片。

一、加强课程建设,拓宽科技教育渠道

一个学校对学生真正有吸引力的不是学校的环境和设施,而是学校开设的课程。课程是学生经验得以提升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主导渠道。我校的科技教育,最突出、最具影响力的就是科技活动从兴趣小组走向课程建设。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开展科技教育的重要途径。我校尝试在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等学科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拓宽科技教育渠道,即通过课程的有机整合,彰显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学校引导教师充分挖掘课本知识与科技教育的结合点,在这些学科中整理出分年级的科技教育内容结构体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如在物理教学中,处处蕴涵着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的教育。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建立总是与运用观察和实验、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数学和推理等科学方法不可分离。因此,经过物理教研组的集体研讨,我校物理学科坚持以小实验、小制作为抓手,积极推进学科中的探究性学习,如冰透镜、自制伽利略温度计、人工制霜等,学生动手制作的热情高涨,兴趣浓厚,既使动手能力得到培养,又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以提升。又如,生物老师带领学生做科学探究,使学生在近年来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中均有很好的表现。在综合实践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中都有科技教育的相关内容,如让学生玩魔方、九连环、规定材料搭建结构等等,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学校新综合楼投入使用后,还设置了物理、化学、生物、综合实践等专用教室10间,为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提供了物质条件保证。

近期学校还在筹建STEM实验室,安排科技组老师进行培训学习,拟在下学期为学生提供更多可选择的STEM课程,让学生有更多实践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多年的实践表明,课程是学生成长的“加速器”,通过课程整合,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加强合作学习,借以培养全体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意识和能力,这将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提供原动力,实现和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的需要。

二、改革传输方式,营造科技教育氛围

学生科学素养的高低,不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个人的生活质量,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顺逆,而且也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科学技术的兴衰,影响到国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教育与教学的统一。既要进行责任感、团队精神、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等规范性教育,又要通过具体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这是一项需要多方紧密配合,共同实施的系统工程。要使学生对外界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科学问题,就必须要从小树立科学精神,让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渗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不仅限于课堂。在科普宣传中,我校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宣传。

学校利用广播、墙报、橱窗、讲座等对学生宣传科普知识。“成林”广播站,每周二的“科技之窗”栏目向学生讲述科普故事、播送科技信息,深受学生喜爱;定期展出的校园科普板报,成为同学们增长科技知识的良师益友。学校还与长三角科技协会、上海科协、扬州科协等加强联系,邀请专家来校作科普知识专题讲座,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

三、重构科技活动,创新科技教育载体

学校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尽管国家有基本的框定,但在实践操作中,每所学校都在寻求表达“自己的句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依托多种多样的体验性活动。学校为广大学生展示科学思维及创新实力搭建舞台。

精心策划、组织系列化科技活动。如1月机器人竞赛项目培训,3月常州市机器人比赛,4月江苏省机器人比赛,5月校园趣味科技节,9月金钥匙初赛、个人决赛,10月傲龙机器人俱乐部开班,11月备战金钥匙省团体赛,12月备战创新大赛。寒暑假进行“三小活动”即“小发明、小论文、小制作”等科技项目,放假前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各项目辅导,开学时组织评比活动,优秀作品进一步完善参加市级比赛。

举办“趣味科技节”。我校科技教育特色项目“趣味科技节”已举办了十四届,设有“科普板报”“小发明”“科技小论文”“科普网页设计”“趣味实验创新设计”“科学幻想画”“科普海报”等竞赛项目。每年趣味科技节在设置项目的时候保证学生直接参与科技项目达95%,并坚持每年有所创新。趣味科技节活动在校园里掀起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做科技人”的热潮。

组建机器人研究团队。傲龙社团----机器人俱乐部自2004年成立以来,吸引了我校一批有志于研究智能机器人的学员。该俱乐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机器人科技教育和其他科技项目,虽然起步晚,但进步快,逐步形成了“重在普及,兼顾竞赛”颇具特色的工作思路。学员的创造性思维在这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乐园、创新的家园,多次获得全国大奖。学生在科技活动中感受到科技的无穷魅力,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学校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系列化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科技时事热点,关注最新科技发展,及时为学生普及科技知识,提升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技素养。

四、加强教育科研,提升教师科技素养

要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的提高就成为关键性因素。学科素养就是学科的素质和修养,教师的学科素养包含学科态度、学科追求、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和学科研究。因此,教师除了经常阅读与交流,实践与反思之外,开展教育科研是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科技教育,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努力彰显科技教育的特色。以市级课题“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研究”为依托,吸纳青年教师参加,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提高教师自身的科技素养。

加强科技教育,核心是人才,关键是教师。优秀的学生队伍得靠优秀的教师团队来浇灌。在选拔科技辅导员队伍时,首先根据他们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然后从学历上,年龄上充分考虑,保证科技教育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十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强科技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科技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学校建立了校内科技教育网络,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少年科学院、物理、信息技术、生物、艺术教研组的骨干教师组成科学教育工作组。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和结题,培养起了一批爱科技,有专长的科技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学校科技教育的有效、有序开展,提高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同学们变得善于动脑和勤于动手了,逐步养成了用科学的目光去观察、分析身边的事物,用科学的精神去对待学习和生活的习惯,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捷报频传。

人的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说:“我深切地感受到,当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焕发自我潜能、发挥自我价值、成为最好的自我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真的赢了。”在科技教育活动中,我们始终不忘初心,铭记学生乃是教育的宗旨。我校充分发挥学生在科技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培养基本的科学意识,反思活动体验,优化知识结构,形成较强的科学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学会学习的本领,为终身学习、自主发展、自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生存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作者为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校长)

猜你喜欢

核心科学科技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