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乌:推进多式联运,助力建设“一带一路”新起点

2016-04-11义乌市交通运输局李金龙

世界海运 2016年5期
关键词:义乌一带一路

义乌市交通运输局 李金龙



义乌:推进多式联运,助力建设“一带一路”新起点

义乌市交通运输局 李金龙

摘要:首先辨析多式联运的内涵,并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进一步明确义乌发展国际多式联运的意义,然后分析义乌多式联运快速发展的主要条件及存在问题,结合义乌国际陆港的建设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义乌发展国际多式联运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义乌;“一带一路”;国际陆港;国际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也称作“一站式”运输,是指在大交通管理格局下,利用各种运输方式内在经济性,打破传统运输各自为政的局面,使各种方式相互转换、衔接更加顺畅,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最低成本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1]国际多式联运作为一种高效率、现代化的运输组织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组合优势,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和运输的无缝衔接,为全球货主提供门到门的运输服务,代表着未来国际商贸物流的发展方向。发展国际多式联运,不仅是提高义乌国际陆港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径,更是义乌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根本要求,对于义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义乌通过打造海铁联运、“义新欧”铁路国际班列等国际经贸“黄金大通道”,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打造国际陆港为依托的新型商贸物流平台,为全国首批17个国际陆港城市的发展进行有益探索提供有益经验;更进一步把义乌放在“一带一路”新起点上进行定位,有利于义乌在更深层次上融入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大格局,从而不断拓展义乌试点的领域和载体,深刻认识和把握经济新常态,寻找新的增长点,构筑新引擎,推动义乌市场、产业、政府、社会、城市等五大转型,这对浙江省乃至全国未来发展都有很强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示范意义。

一、义乌发展国际多式联运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目前,重庆、郑州、西安、成都、武汉、昆明等众多内陆省市先后对外宣称自己是“一带一路”的新起点,积极推动与沿海、沿边地区联动发展。[2]和他们相比,义乌紧邻全球吞吐量最大的宁波—舟山港和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的上海港,拥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具备了国家改革试点、国际陆港城市等改革开放的系统化优势,以及逐步形成的国际商贸货运本土特色,使得义乌发展国际多式联运并成为“一带一路”新起点的条件更为优越。

1. 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

“一带一路”的关键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其中,贸易畅通是主要基石。义乌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具备贸易畅通最完整要素,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小商品贸易中心。义乌市场商品丰富和货物充裕程度,完全可以与古代西安、泉州相提并论。今天的义乌,市场外向度65%以上,商品出口到219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海关监管小商品出口82万标箱,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采购商品。[3]另外,义乌不但可以通过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港作为“出海口”,还拥有“义新欧”跨境班列形成国际商贸大通道,高效便捷地让货物运往世界各地。历史上西安和泉州正是因为其商品贸易中心而成为古丝绸之路陆上和海上两个起点,今天的义乌通过发展海铁联运、跨境铁路运输等多式联运,协同陆海,同样可以成为“一带一路”的新起点。

2. 国家试点的改革红利

发展国际多式联运离不开全球性的商品集聚和供应平台,更离不开保证货畅其流的商贸流通体制。目前,义乌作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拥有国际贸易体制机制先行先试优势,四年改革更是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试点方案明确提出了发展多式联运“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打造综合功能完备的“目的港和始发港”,以及实现小商品市场向“买全球、卖全球”的转型升级。这使得陈旧制度不断被突破革除,适应新常态的模式和业态不断地被创新创造出来,逐步形成发展多式联运良好的外部环境。另外, 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如2013年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的建立,2014年铁路市场化的改革的不断深入等,也都为多式联运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3. 国际陆港的建设发展

2013年,中国、韩国、俄罗斯、泰国和越南等14个成员国在泰国曼谷签署了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政府间陆港协定》,义乌作为我国首批17个内陆城市之一,被确定为国际陆港(简称陆港)。根据协定要求,陆港作为铁路、公路、航空、海运等多种交通的集结点,在此前签署的《亚洲公路网政府间协定》和《泛亚铁路协定》的基础上,还将发展国际多式联运以便利和促进亚太地区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目前,义乌以陆港建设发展为重要抓手,积极推进“义乌港”建设、航空口岸建设、“义新欧”铁路国际班列项目建设、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陆港物流园区建设等重点项目工程,为国际多式联运发展打造了一个大平台。

4. 国际商贸货运的本土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的国际商贸货运在“兴商建市”氛围逐步发展形成了本土特色,具备了国际多式联运的“萌芽”状态。一是义乌出口小商品大多采用的“公公海”或者“公铁海”的方式,即先是外地商品运抵义乌的公路运输,然后是在义乌港装箱施封后到宁波港码头装船前的公路运输(或者铁路运输),最后是装船后由宁波港到目的港的海上运输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多式联运脉络。二是义乌市场除了连接着全国500多万浙商群体,还连接着144.5万海外浙商群体。浙商群体具备的国际化视角、本土优势的结合也对义乌发展国际多式联运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支撑作用。

二、义乌发展国际多式联运亟待破解的瓶颈

虽然义乌在发展国际多式联运方面具有诸多优势条件,但是不可否认,由于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交通运输领域政府管理职能的条块分割,造成了部分公、铁、航空基础设施配套性、兼容性差,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运力安排不衔接、业务规则不衔接、信息系统不衔接等现象比比皆是,加上专业化经营主体的相对缺乏,这都对国际多式联运在义乌发展构成瓶颈。

1. 铁路运力安排不足

长期以来,义乌西站的铁路运力与义乌国际货运量相比严重不足,海运、公路与铁路之间运力衔接匹配矛盾也较为突出,导致义乌在多式联运上的潜力难以充分发挥。目前,义乌铁路西站总发送能力仅为150多万吨,在2015年全年完成海铁联运、国际跨境等多式联运箱量只有大约4 000标箱,和全年的82万标箱份额相比微不足道。而在欧美发达国家的一些陆港城市,这个比例一般在20%—40%。[4]从全国来看,铁路运力安排的情况也不乐观,据铁路总公司统计,全铁路每天的请求车满足率在35%左右,大部分经过铁路运输的多式联运业务无法进行运力匹配。

2. 业务规则不统一

由于跨境铁路运输往往经过非常多的国家和地区,涉及不同海关、铁路等管理机构,业务操作较为繁杂,而且铁路联运与海运之间至今没有形成国际通行的统一规则。目前,办理国际铁路联运依据《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国际铁路货物联运统一过境运价规程》《国际联运车辆使用规则》等,办理国际海运依据《维斯比规则》《汉堡规则》等,规则之间不统一。而在公路运输方面,市场准入门槛低,以私营小规模为主,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加上铁路站场和公路货运站空间布局不合理,相互之间衔接成本太高,更是成为制约义乌发展多式联运的关键瓶颈。据统计,“义乌—马德里”国际跨境专列2014年11月开通,还是协作式分段联运,并不是“一票到底负责”制,需要使用“联运单据”44 张,“过境箱单证”22张以上,严重影响了国际多式联运的效率。[5]

3. 信息系统不衔接

这是当前影响各国贸易便利化的普遍问题和突出问题,在义乌这样一个商品多样、交易频繁的国际性商贸城市尤为突出。就现在情况看,义乌海关、商检、义乌港、铁路以及平台企业等在各自领域的信息化程度较高,但由于各信息系统各自独立运行,“单一窗口”管理水平不高,政府部门与平台企业之间信息互通困难,严重制约了国家多式联运的发展。以“义新欧”班列为例,由于装载的市场采购货物品种类杂、品名多,而且无法把运输部门和海关、商检等口岸管理部门的系统信息进行有效整合,更无法实现跨区域、跨国境的信息互通共享,导致转关、清关难度大,造成综合成本和费用远大于海运模式。

4. 专业化经营主体缺乏

据海关统计,2015年义乌吸引超过40万人次境外客商前来采购商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 4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9%,截至2015年底,在义乌从事国际货代的企业已达1 000多家。[6]但是,这些货代几乎全部都是二级、三级代理,有能力承担海铁联运、跨境全程代理的经营人屈指可数。

三、推进义乌国际多式联运发展的着力点

国际多式联运系统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客观上会倒逼义乌提升陆港运营管理水平,进而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义乌抓住多式联运发展的有利契机,在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布局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既是义乌的历史机遇,也是浙江大发展的绝好机会。为抓住机遇,从其他陆港城市中脱颖而出,实现打造“一带一路”新起点目标,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 抓住一个突破口

以“义新欧”铁路国际班列为突破口,不断提升中欧国际班列通道建设水平和发运能力。面对目前全国各地争做中欧通道“桥头堡”、抢抓“一带一路”起点的现象,做好翔实全面的跟踪调查和深入的专题研究,分析发展中欧陆路通道的政策建议和企业经营发展的思路。“义新欧”班列作为一条联通浙江与亚欧的国际物流通道,对于带动浙江陆海联动开放、整体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现阶段,要从依托义乌、服务义乌起步,逐渐跃升服务浙江、带动浙江的国际物流新通道,就必须从全省乃至区域经济战略高度进行统筹规划,形成全省的合力来推动班列常态化运行。从未来长期发展角度,要沿着新形势下的“国际物流通道”的服务创新方向,以义乌陆港建设发展为抓手,构建各种合理贯穿内陆地区、具有成本优势、把生产与流通紧密衔接起来的国际多式联运系统。

2. 完善一套标准

推进义乌国际陆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构建多式联运业务衔接标准体系。一是抓好港航互动,通过推进基础设施标准的统一和衔接,加强陆港和宁波—舟山港之间在运输方式、货主自备箱使用、铁路危险货物界定等相关标准方面的对接,加快制定并推广多式联运标准合同范本,以及强制性推进采用国际水、铁、公运输的统一联运提单。二是抓好口岸信息共享。按照国务院“三互”大通关体制改革的要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推动建立具有义乌特色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提升内陆口岸信息化水平。三是发挥好义乌国际陆港的枢纽作用,树立“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高度”的理念,对多式联运业务流程的每个节点包括运力调配、装卸载、中转、运输及质量保护、运行监控等都要精心设计,责任到人,使业务协作和衔接恰到好处并发展成为一种常态。

3. 打造一个集疏运体系

通过硬件设施、软件环境的“两手一起抓”的策略,提升义乌国际陆港的集疏运体系节点内衔接水平。在义乌实现大交通的管理框架下,重点推进义乌疏港高速和快速路与义乌港、铁路西站、义乌机场、保税物流中心(B型),以及谋划中的综合保税区等硬件设施的无缝衔接,并依靠“一带一路”通道建设沿着海向和陆向不断延伸。统筹考虑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各种运输方式在制定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以及战略规划重点等多层次的有效衔接。在此基础上打造义乌国际陆港的陆海联运、江海联运服务功能,积极利用义乌的海运、铁路、公路、民航等交通网络不断覆盖整个浙中、浙江乃至长江流域。

4. 搭建一个信息平台

争取省、部支持,筹划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货物为对象,以海港、陆港为节点,以运载工具为线索,引入现代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先进的管理理念,优化业务流程,整合内外部资源,打造区域性“多式联运协同服务”平台,提供全方位全程物流信息一体化服务。一是探索实现公、铁、水运输系统内部的信息共享标准和共享机制;二是会同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管理部门推动不同行业间的信息互换和共享,以物流信息一体化来实现对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集成。

5. 培育一批企业主体

强化国际多式联运成功运作的关键是要有一批国际化、规模化的多式联运经营主体。一要坚持市场竞争原则,鼓励从事水、铁、公路运输以及经营港口、货代业务的大型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和物流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多式联运全程物流服务。二要支持企业资源整合,鼓励企业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严格按照国际规范标准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竞争力强的多式联运企业。

6. 健全一套管理机制

深化落实大部制改革的成果,按照一体化交通的理念和要求,厘清各部门的关系,确定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建设和完善现有的综合运输管理体制。成立相应工作协调管理机构,确保义乌海关、铁路西站货运部、相关铁路货代等通力合作,根据国内外客户需求、流量、流向及运输要求的不同,保证货物运输的及时、准确。同时,开展集装箱海铁联运、跨境联运、过境班列等国际多式联运示范通道和示范工程建设。

当然,推进国际多式联运要与义乌地方的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紧密相连,要为义乌建设“一带一路”新起点提供服务。在当前形势下,要围绕建设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目标,把发展多式联运与继续深化“义乌试点”、拓展“义乌商圈”有机结合,积极参与、承接和搭建国际多式联运的物流大平台、大项目、大载体,逐步构筑新常态下以“义新欧”国际物流通道为基础的“一带一路”的新起点。

参考文献:

[1]张哲辉.多式联运助力现代物流发展的对策研究[J].综合运输,2014(1):46-49.

[2]李翀宇.打造中欧班列国际品牌构建“一带一路”铁路运输新格局[J].港口经济,2015(12):20-21.

[3]李金龙.“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港口功能转型[J].浙江经济,2015(18):52-53.

[4]崔艳萍,孙春华.美国多式联运的发展及启示[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4(9):76-80.

[5]李金龙.“义新欧”班列常态化助推义乌试点转型[J].现代企业,2015(12):79-80.

[6]李金龙.抓住“一带一路”机遇主动转型——二论加快浙江沿海港口发展[N].浙江日报,2015-12-04(9).

海事管理

DOI:10.16176/j.cnki.21-1284.2016.05.005

作者简介:李金龙(1976—),男,博士,高级工程师,E-mail:978616055@qq.com

猜你喜欢

义乌一带一路
义乌展
“没了义乌,圣诞老人可能‘失业’”——浙江义乌圣诞产品叩开世界
在“贴近”上下功夫 讲述义乌好故事——以《义乌商报》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为例
浙江义乌: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
为义乌试点聘任公务员制叫好
印度鼓动本国商人远离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