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时期包头市绿色发展探究

2016-04-10刘翠玲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5期
关键词:包头市十三五全市

刘翠玲

(中共包头市委党校,内蒙古包头 014060)

“十三五”时期包头市绿色发展探究

刘翠玲

(中共包头市委党校,内蒙古包头 014060)

绿色发展是内蒙古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必然要求,绿色发展更是包头市落实绿色富市、绿色惠民的必然要求。文章分析包头市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现状,并提出适合时代要求、发展理念及包头市基本市情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思路,对推进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十三五”时期 包头市 绿色发展

1 包头市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现状

(1)城市生态承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截止2014年底,包头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到42.6%,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已达到14.15 m2,污水处理率达到86%,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4.5%,燃气普及率已达到96.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到95.5%。

(2)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2014年,黄河包头段昭君坟、画匠营子、磴口3个河流型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阿尔丁水厂、昆区清水池、青山加压站、东河清水池、九原供水站5个地下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均符合《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1993)III类标准。截止2014年底,全市共有污水处理厂11家,日总处理能力为50万t。

(3)空气质量优良率稳步提升。2014年,包头市成为全区首批4个按照国家新标准进行空气质量监测的城市,二氧化硫浓度为54μg/m3,二氧化氮浓度为46μg/ m3,可吸入颗粒物为151μg/m3,细颗粒物浓度为55μg/ m3,全市空气PM2.5浓度下降29.5%。全年达标天数达到187 d,看得见蓝天白云的好天气较往年明显增多。

(4)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2011年、2012年、2013年包头市均圆满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年度减排目标任务。2014年,全市共安排减排项目69个。其中,大气减排项目53个,水减排项目16个,已全部按期完成工程任务。

(5)优质土壤地力面积比例提高。全市耕地面积约42.67万hm2,常年播种面积在31.11万hm2左右。2014年,全市粮食产量达108.3万t,全市农作物秸秆产量216.6万t(秸秆产量按一粮二草测算),农作物秸秆的主要利用途径为养畜过腹还田,综合利用率在30%左右。

(6)工业固废物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2014年,全市共产生工业固体废物2 229.6万t。其中,综合利用固废物1 472.9万t(包括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3.9万 t),综合利用率65.9%;处置固废物514.8万t,处置率23.1%;贮存固体废物245.8万t,贮存量11.0%;排放固废物0万t。

(7)能源产出效应提高,节能降耗成效明显。2014年,包头市能源消费总量4 752.21万t标准煤,同比增长3.58%,单位GDP能耗1.316 2 t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4.5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变化率为-7.86%,单位GDP电耗变化率为-2.62%。“十二五”前4年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8.47%,提前1年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十二五”节能降耗总目标。

尽管如此,随着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大以及人口的不断集聚,包头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区域生态环境仍然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首先,城镇化过程在带来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能源及原材料的过度消费,势必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其次,包头市固有的工业结构建立在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的基础上,经济增长方式总体上没有摆脱粗放运行的传统局面,由此产生的能耗、污染会加剧生态环境的退化进程,严重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此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的滞后凸显,制度碎片化现象严重,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现象,片面追求GDP的高速增长,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体系、监管体系不健全问题尚未解决。

2 “十三五”时期包头市绿色发展的思路分析

2.1 包头市绿色发展的宏观把控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包头市绿色发展在宏观把控上需要做到“两结合”。首先,从自身维度与相关维度的建设方面应做到硬控制与软渗透相结合。其次,从当前形势和长远发展的角度讲,应做到急应对和慢战略。

2.2 包头市绿色发展的实践探索

(1)重点关注生态资源和能源使用的总量控制和结构优化。首先,应重视能源总量控制,特别是煤炭、耕地、水资源消费总量控制等。其次,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应淘汰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能源,同时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和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同时尽可能降低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加大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消费比重。与此同时,应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强度、缓解能源供求结构矛盾。

(2)加大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控制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综合“气化内蒙古”建设,积极推进出租车、客货车油改气,提高LNG汽车使用量。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完善报废汽车回收机制,加速淘汰老旧汽车、机车。提高机动车准入门槛,禁止不符合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车辆的生产、销售和注册登记。加快提升车用燃油品质,推广尾气净化技术。完善城镇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提高城镇污水处理水平,加大工业水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与污染治理,鼓励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农家肥、沼渣、沼液等有机肥,发展有机农业,强化农牧业污染防治。

(3)优化生态空间布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根据全市自然生态资源分布状况,结合山脉、水系、森林、草原、农田以及城市公园等,按照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据此明确发展方向,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优化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逐步形成土地、水资源、生态环境等相协调的国土整治格局。

(4)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的生态产业。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发展规律,以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为基础,运用生态经济学和资源环境系统工程方法,改变传统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方式,用自然的潜力去保护生态环境,达到人与生态系统的共生、共存、共赢。充分剖析包头市目前以加工制造为主的产业结构,积极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循环经济的发展壮大。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积极推进信息化和现代化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围绕研发设计、过程控制、企业管理、物流、营销采购、人力资源、技术改造等环节,积极推进全市传统产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产品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进一步降低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数量,融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为一体,把工业活动重组为“资源利用-产品-资源再生”的封闭流程和“地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模式,强调工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

(5)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综合判断包头市制度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强化市场和政府管理两大制度建设。在市场制度建设方面,首先,建立资源与环境的产权制度。结合全市资源环境产权市场发育不良的情况,从资源环境产权主体过渡阶段逐步推行部分所有权市场化,形成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其次,通过搭建环境资源交易平台和规范交易规则及程序,转变环境管理方式,合理引入环境的第三方治理。再者,运用价格杠杆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理顺资源性产品的市场分配关系,建立能够充分反映资源性产品供求关系以及环境污染成本的市场价格机制。在政府管理制度建设方面,首先,完善包括生态补偿制度、相关财税制度、金融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在内的激励制度。其次,围绕生态红线,建立严格的约束制度,强化污染企业停产治理、淘汰和退出,以及健全重大项目或政策的社会风险评估制度。再者,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环境保护的管理体制、污染物排放检测预警制度和公众参与体制。最后,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党政同责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等问责制度。

(6)注重生态社会建设。加大生态文化建设,着力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问题。倡导生态行动,动员全市所有机关、企业、居民都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中来,适度消费、绿色消费、低碳生活。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国际交流与地区合作,建立环保协作体系,利用各种方式,努力扩大全市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影响,营造开阔的合作平台。

猜你喜欢

包头市十三五全市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实验小学六(3)中队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包头市东河区城市绿化现状评价
包头市“健康水工程”建设实践与思考
全国第十一届中学生运动会将在包头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