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关穴的文献研究探析*

2016-04-10佳,吴松,黄伟,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关穴病证主治

李 佳,吴 松,黄 伟,王 华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针灸治未病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 430061)

内关穴的文献研究探析*

李 佳,吴 松,黄 伟△,王 华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针灸治未病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 430061)

内关乃心包经之络穴,与三焦经相络,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一穴贯连三经,故内关穴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价值。通过整理古代文献关于内关穴的论述,试图从穴位文献出处、释义、本经经脉络属关系与奇经八脉交会关系,以及穴位的双向调节和主治病症方面进行初步文献整理,总结内关穴的应用规律,归纳其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内关穴提供文献依据,为今后临床和理论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内关;穴位;双向调节

内关穴在临床上应用范围甚广,其文献出处、穴名释义、经络联系及穴位主治均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何从古文献中总结该穴位作用特点及差异,并对穴位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对于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中医古籍,初步分析记载内关穴的有关文献,现总结如下。

1 文献出处及释义

内关穴首见于《灵枢·经脉》[1]:“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循经以上系于心,包络心系。实则心痛,虚则为头强。取之两筋间也。”“内”指内面,“关”指关口,有内外联络的含义,因其为手心包经之络穴,别走手太阳,能联络内脏,主治内脏之疾,故名曰“内关”,别名“阴维”[2]。《灵枢·终始》[1]又曰:“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阴气盈盛于内与阳气相背,失于协调,心暴痛,胸部烦闷、隔中满,本穴用之效也,故以内关名之一说。之后的文献中《针灸甲乙经》[3]有“内关者络脉之一别……手心主络……手心主之本”的记载;《会元针灸学》[4]则进一步阐明:“内关者,阴维脉所发,是心包经之络脉通于任脉,关乎内脏,血脉之联络,故名内关。”由此可见,古人对于内关穴的探究十分重视。

2 内关穴在本经的络属关系与作用

2.1 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

《针灸大成》[5]概括为:“手厥阴代君火行事,以用而言,故曰手心主;以经而言,曰心包络,一经而二名,实相火也”;内关“主手中风热,失志,心痛,目赤,支满胁挛。实则心暴痛泻之,虚则头强补之”。

2.2 内关穴络手少阳三焦经

《黄帝内经》[1]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又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针灸大成》[5]曰:“受手厥阴之交,中清之府,引道阴阳,开通闭塞,用药动似盘珠,毋使刻舟求剑。”悟其施针之道,亦当使然。

3 内关穴在奇经八脉中的交会关系

内关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在奇经八脉中通阴维脉。《标幽赋》[6]云:“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凝。”《针灸大成》[5]曰:“阴维脉者,维于阴,其脉起于诸阴之交,若阴不能维于阴,则怅然失志。其脉所发,阴维之郄,名曰筑宾,与足太阴会于腹哀、大横,又与足太阴、厥阴会于府舍、期门,与任脉会于天突、廉泉,其为病也,苦心痛。”其循行寄附于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以及任脉经。有人认为[2]“内关通阴维可能是在天突或巅顶处”,“与阴维脉相通的这条由内关激发的经脉循行与肺经交会于中府附近,与胃经交会于缺盆、人迎又上行巅顶”。

4 内关穴的双向调节作用

针灸作用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双向调节作用,古人虽没有明确该观点,但所提出的针灸“调虚实、平阴阳”的宗旨本身反映的就是针灸恢复机体稳态的“双向调节效应”,而中医古文献中有关记载内关穴双向调节作用主治的病症颇多。综上所述,内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络属厥阴心包经。阴维脉与足三阴经会于任脉,与足阳明胃经相合,这些经脉均循行于胸脘胁腹,故临床上内关穴多用于治疗胸胁胃心痛、结胸及胃、胸脘满闷、胁下支满以及腹中结块等。总之,内关联络上、中、下三焦,是治疗三焦病症的一大要穴,对心、胸、胃、神经性疾病均有效。综括古代文献可以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2],即心肺的虚实病证、神志疾病、脾胃疾病、肠腑病和女子胞宫病症。

4.1 心肺的虚实病证

《针灸甲乙经》[3]曰:“面赤皮热,热病汗不出,中风热,目赤黄,肘挛腋肿,实则心暴痛,虚则烦心,心愓愓不能动,失智,内关主之。”《备急千金要方》载:“凡心实者,则心中暴痛,虚则心烦,惕然不能动,失智,内关主之。”指出心肺的虚实病证均可取内关。

4.2 神志疾病

《针灸大全》[7]记载,内关主治五痫,口中吐沫,心性呆滞,悲泣不已,心惊发狂,不识亲疏,健忘易失,言语不纪,心气虚损,或歌或笑,心中惊悸,言语错乱,心中虚惕,神思不安,心惊中风,不省人事,心脏诸虚,怔忡惊悸,心虚胆寒,四体颤抖。可见内关穴既可以醒神开窍治疗中风、昏迷不醒、颠狂等实证,又可以宁心安神治疗失眠、心虚胆怯之虚证。

4.3 脾胃疾病

内关降逆止呕的功能在《普济方》[8]就有记载,用于治疗“心胸痞满,吐逆不定,水谷不化”;《针灸大全》[7]载内关治疗“脾胃虚冷,呕吐不止”病症;《神农本草经》[9]《玉龙歌》[10]《标幽赋》[6]中有“心痛腹胀,腹内诸疾灸七壮”,“腹中气块痛难当,穴法宜向内关防……胸满腹痛针内关”。《针灸集成》[11]曰:“呕吐:中脘、内关并针,三阴交留针,神效”,强调了内关止呕的作用。

内关用于催吐在古代文献中记载相对少见,施用关键在于针刺手法。《针灸易学·伤寒门》[12]云:“汗吐下法非有他,合谷内关阴交杵。吐针内关,入三分,先补六次,泻三次,行子午捣臼法三次,多提气上行,又推战一次,病患多呼几次,即吐;如吐不止,补九阳数,调匀呼吸三十六度,吐止徐徐出针,急扪其穴;如吐不止,补足三里。”

4.4 肠腑病症

《针灸心法要诀·阴维内关穴主治歌》[13]中记载内关穴治疗肠腑病变:“中满心胸多痞胀,肠鸣泄泻及脱肛,食难下膈伤于酒,积块坚硬横胁旁,妇女胁疼并心痛,里急腹痛势难当,伤寒不解结胸病,疟疾内关可独当。”该文献记载表明,内关穴可以用于止泻,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泄泻、疟疾里急后重都有较好的疗效。而《针灸大全》[7]中记载“大肠虚冷,大便艰难”取内关穴,说明内关穴不仅对虚寒便秘有治疗作用,而且对各种便秘引起的腹痛也有很好的疗效。《神农本草经》[9]记载内关“治心疼腹胀,腹内诸疾,可灸七壮经”。《玉龙赋》云:“合照海能医腹疾之块。”“席弘赋”载:“兼公孙治肚痛。”《标幽赋》曰:“胸满腹痛针内关。”由此可见,内关穴双向调整,既能通便又可止泻,而且可用于多种肠腑病。

4.5 女子胞宫病症

内关穴可广泛用于妇科疾病,具有补虚泻实、活血止血的作用。《针灸神书》[14]记载内关穴调治月经:“妇人经络不调匀,照海公孙内关寻。经络漏下血山崩,内关照海及公孙”,说明其治疗关键在于辨证论治与合理配穴。《针灸大成》也记载,内关穴可治妇人癸水不通、黄带赤带下漏等。癸水不通是女子月经不调病中的闭经,其病因分为虚实2种。气滞血瘀,冲任阻滞,胞脉闭塞则月经错后、量少渐至停闭。针刺内关穴有活血通络的作用,可以理气活血、祛瘀通经。配合足太阴之郄穴地机、足厥阴之原穴太冲,行气活血通经;气血虚弱,冲任失养,血海空虚则月经延后,渐至停闭。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则气血化源充足,血海充盈,冲任脉通,月事复下。内关穴有宽胸理气、调和脾胃的作用,并取血海、三阴交、气海健脾生血,补血通经。由此可见,内关穴既可治虚又可治实,既可活血又可止血。

5 主治病证

以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医典》(第五版)收录的1156部中医古籍为检索范围,通过文献和疾病比例统计发现,内关配伍主治病证共计49种,其中优势病证10种。

5.1 主治中医内科学病证

内关配伍主治中医内科病证范围较广,涵盖34种,涉及肺系病证(伤寒、喘证等)、心系病证(心痛、胸痹、心悸等)、脾胃系病症(腹痛、泄泻、痢疾等)、肝系病证(中风积、聚等)、肾系病证(腰痛、水肿等)、气血津液病证(便血、汗证等)以及肢体经络病证(痹证)。累积频次为154次,以治疗心系病证频次最多,脾胃系病证的数目最多(见图1)。

图1 内关配伍主治中医内科学病证分布

5.2 中医外、妇、儿、五官科病证

统计累积频次,内关配伍主治中医外科病证中主要涉及疮疡(3次)和皮肤及性传播疾病(1次)两类。中医妇科则与月经病(4次)、产后病(4次)和妇科杂病(1次)相关。中医儿科中主要与肾及脾胃系病证相关,分别为小儿脱肛和小儿泄泻,累计频次各1次。中医五官科中涉及眼部(3次)、耳部(1次)、鼻部(1次)、咽喉部(1次)、颜面部(3次)、口腔部(1次)等7种病证(见图2)。

图2 内关配伍中医外、妇、儿、五官科病证分布

5 结语

综上所述,内关穴的特殊性决定了主治病症的广泛性,它既能益气养心安神,又能疏通心脉镇痛;既能镇静宁神定志又能疏肝解郁除烦,既能理气宽胸散结又能和胃降逆化浊,既能醒神开窍解痉又能理气活血止痛,主治以胃心胸疾患为主。现代研究证实,内关穴对心率[15]、血压[16-17]具有双向调整作用。针刺内关穴可以加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对健康人的心功能具有保护性调和效应。针刺内关还具有兴奋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抑郁症[18]。同时针刺内关对过度兴奋又有抑制作用,可以治疗失眠、焦虑症[19]等。不难发现,这些研究结果在古代文献中都能找到根源,可见古文献中有很多瑰宝等待传承与深入挖掘,大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

[1]灵枢经[M].田代华,刘更生,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李佳.电针内关、神门、合谷对心肌肥厚模型大鼠ERK通路影响的比较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3]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M].王丙尧,编著.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

[4]焦会元.古法新解会元针灸学[M].北京:北京泰山堂书店铅印本,1937:自序.

[5]杨继洲.针灸大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6]黄龙祥.针灸名著集成·针经指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7]针灸大全[M].郑魁山,黄幼民,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8]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嘉鸿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华医典·普济方[CD].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2006.

[9]尚志钧,校注,超尘.神农木草经校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10]李鼎.针灸玉龙经神应经合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11]廖润鸿.勉学堂针灸集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12]李守先.针灸易学(绘图)[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13]吴谦.针灸心法要诀[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

[14]琼瑶真人.针灸神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

[15]于隽,孟庆玲,张玉翠,等.电针内关穴对心律失常大鼠的双向调节作用及其中枢机制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 (7):77-81.

[16]刁利红,杨宗保,周国祥,等.电针内关穴为主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1,31(7):591-594.

[17]潘晓菲,周海纯,黎超明.温针灸“百会”、“内关”、“足三里”穴治疗体位性低血压的个案报道[J].中医药信息,2012,29 (1):93-94.

[18]郑照顺.抑郁症釆用针刺结合心理治疗之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32-44.

[19]张兆华,张聘年.针刺内关足三里三阴交治疗失眠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2,30(12):113-114.

Preliminary Study on Literature Search of Neiguan Point

LI Jia,WU Song,HUANG Wei△,WANG Hua

(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orthopedics,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ubei Provinci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Wuhan 430061,China)

Neiguan luo-connecting point belongs to pericardium meridian and relates to Sanjiao meridian.Also as one of the eight confluence points,it interlinks with Yinwei meridian.Neiguan contacts with three meridians,so it has a high valu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experimental study.Through sorting out the reference materials of the ancient literature about Neiguan point,the article attempts to conduct a preliminary literature from acupuncture literature sources,definition,the meridian complex relations,interlink relationship with the eight extra meridians,bi-directional regulating role and indications,in order to summarize its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so as to provide literature basis for further study and also provide some proof for further clinic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Neiguan;Acupoint;Dual-directional regulation

R245

A

1006-3250(2016)12-1659-03

2016-06-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473789)-标本配穴电针对缺血性心肌细胞凋亡基因及其相关信号通路调控的机制研究;基于p38MAPK通路探讨电针内关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效应机制(81403485)

李 佳(1983-),男,湖北人,讲师,医学博士,从事针灸效应的基础研究。

△通讯作者:黄 伟(1982-)男,湖北人,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针灸效应的基础研究,Tel:13986083982,E-mail: weihuang@hbtcm.edu.cn。

猜你喜欢

关穴病证主治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研究进展
晕车时用力点内关穴
辅助治疗心血管病有个第一要穴
基于复杂网络的磁刺激内关穴脑皮层功能连接分析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基于药品标准的维医制剂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
佛医方剂的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
主治医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