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现代中美关系的演变及展望

2016-04-09广东邹明贵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美关系日本

广东 邹明贵

近现代中美关系的演变及展望

广东 邹明贵

中美关系是中美乃至整个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关系。当前美国高调要重返亚太,视中国为其未来对手;日本与中国钓鱼岛之争、南海问题等都有美国的影子。2015年6月23日,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在美国国务院举行联合开幕式。美国副总统拜登在开幕式上表示,美中关系至关重要,也非常复杂,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能给美国提供积极因素,美中一定会有竞争,也会有分歧,但在很多重要问题上要继续扩大合作。基于此,笔者结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标要求”)和《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对近现代中美关系进行梳理与总结,搜集并整合一些中美关系的典型例题加以巩固。

一、近现代中美关系总结

1.1840—1899年为第一阶段,特征:尾随英法,充当帮凶

形成原因:实力落后于英法;主要致力于解决国内问题(南北战争、西部开发),位居配角。

主要大事:1844年逼迫中国政府签订《望厦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伙同沙俄充当英法的帮凶,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

对中国的影响:国门被打开,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不断加深。

2.1899—1912年为第二阶段,特征: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美国不再尾随西方列强,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形成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美国工业产值世界第一,实力上升;日本侵华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列强瓜分中国,美国开始独立侵华。

主要大事:参加八国联军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继续加深。中国资产阶级兴起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3.“一战”期间为第三阶段,特征:扶黎扶蒋,控制中国

形成原因:“一战”期间,美日在中国争夺,日本占优势;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各国纷纷寻找在中国的代理人。

主要大事:由于1917年美国参加“一战”,与日本互相妥协。其中,日本承认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美国承认日本暂时独霸中国。

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开始北洋军阀统治,袁世凯复辟,兴起“尊孔复古”逆流,新文化运动兴起;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出现短暂春天。

4.20世纪20年代后期为第四阶段,特征:积极扶植蒋介石政权,从而实现了控制中国(20余年)的目的

形成原因:在此期间美国对华商品输出(1931年)跃居第一位。

主要大事:“一战”后,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压制日本,《九国公约》的签订打破了日本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美国在对华侵略中占据了优势。1927年,美国支持蒋介石夺取了中国最高统治权。

对中国的影响:政治上,蒋介石形式上统一中国;经济上因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陷入萧条;外交上发生五四运动。

5.20世纪30年代为第五阶段,特征:美国等国对日本侵华采取绥靖政策

形成原因:日本大举侵华,为推动日本进攻苏联,英、法、美等国对日本侵华采取绥靖政策。

主要大事:1931—1935年华北事变前,美国对日本侵华采取了纵容绥靖政策,企图鼓动日本北上侵略苏联。1935年华北事变的发生,日本要求灭亡中国,对美国的利益造成损害,故美国开始对日本侵华采取遏制政策。1937年,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企图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完全吞并中国,美国开始支持国民政府抗日。

对中国的影响:经济上应对经济危机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军事上应对日本侵华。

6.1942—1945年为第六阶段,特征:中美两国联合反对法西斯

形成原因:20世纪40年代,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中美开始共同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配合,打击日本侵略势力。

主要大事:1943年,美英等国同国民政府签订协议,取消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治外法权等特权,对华政策以援助为主要特征。美国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对中国的影响:中美两国联合反对法西斯,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7.1945—1949年为第七阶段,特征:扶蒋反共,独占中国

形成原因:美国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为了遏止共产党在中国的发展壮大,扶蒋反共。

主要大事:二战结束后,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形成独占中国的局面。

对中国的影响:大量主权出卖;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陷入绝境;政治和军事上与中共斗争并失败。

8.1949—1972年为第八阶段,特征:敌视和对抗

形成原因:中美利益和意识形态上存在根本不同;美国在全球推行“冷战”政策,敌视与对抗。

主要大事: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外交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发动朝鲜战争,形成对社会主义的包围;朝鲜战争期间,派遣第七舰队到达台湾海峡,干预中国内政;1964年美国入侵越南 ,中美关系更加紧张。

对中国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在经济上实行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政治上建立三大政治制度;外交上实行“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另起炉灶”;军事上炮击金门、参加抗美援朝和援越战争。外交上实行“两个拳头打人”。

9.1972年至今为第九阶段,特征:走向正常,矛盾不断

形成原因:60年代中期后,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陷于越南战争中无法自拔;70年代后经济陷入滞胀阶段;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的需要。

主要大事: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80年代后,中美关系在斗争中不断向前发展。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签订《上海公报》,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美国同意在台湾问题上的“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建立起正式外交关系。

对中国的影响:中国顺应时代潮流,经济上开始改革开放,把国家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政治上拨乱反正,恢复和完善三大政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外交上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兴起与西方国家建交的热潮;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积极发挥中国的作用。

二、对中美关系发展的展望——中美关系不可能一帆风顺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美国,美国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当今世界,南海问题、人民币汇率、贸易争端、互联网自由等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但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两大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区域合作进程明显,任何一国都不可能脱离外部世界实现自身发展,人类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美国中国相互离不开,中美需要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2.中国和美国必然有存在对抗。政治军事方面,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二战后一直扮演着 “世界警察”的角色。而中国迅速崛起,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治影响力明显增强。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遏止中国。经济方面,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潮流。中美间经济利益的冲突是以全球化为背景,并且是经济全球化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中国要走向世界,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就必然要与美国的经济霸权主义发生冲突。两国争夺世界市场的局面也将日益严峻。

3.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它关系到中国的统一与复兴。美国政府重视台湾问题,是由于台湾对于他们的军事作用,更是牵制中国,和中方讨价还价的筹码。

总之,中美两国的关系既不是敌人,也不是朋友;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有斗争又有对话,既有遏制又有缓和。由于中美国情迥异,历史背景、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差异较大,再加上各自国家利益存在,中美关系在长远发展过程中必然不可能一帆风顺,但从长远来看,中美关系仍将沿着一条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

三、典型例题巩固

1.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以下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乐善好施时期(1905—1937),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年至今)。其中第4阶段看法的成因是中国( )

A.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B.成为抗击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C.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D.成为美苏冷战的前沿

2.近代以来,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持续不断。请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尼克松的两段讲话:

1960年.1月4日,“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1972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尼克松回忆录》节选

材料二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斗了一个世纪,没有胜利者,都在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上有探索,资本主义在实现经济效益问题上有成就,两者必须结合,合成一个新东西,才能建成一个现实的、缺陷最少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博弈了一个世纪得出来的共同结论。

——辛子陵:《20世纪下半叶中美苏三国志》

(1)据材料一,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原因?

(2)列举史实说明“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进行了哪些政治探索?请用史实说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是如何“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

【参考答案】

1. B 依题意得出,美国人之所以在1937—1944年间赞赏中国,是因为中国是一支十分重要的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有效减轻了美国对日作战的压力。

2.(1)变化:由敌对到关系正常化。

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及亚非拉独立运动的发展(或多极化趋势出现);美苏争霸中,美国战略收缩(或美国经济出现“滞涨”)。

(2)痛苦:八国联军侵华(或门户开放);

效仿:建立“中华民国”(或临时约法);

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或共同反法西斯);

对抗:抗美援朝(或朝鲜战争)。

(3)探索: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转化: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利用了市场调节,西方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罗斯福新政)实行政府干预。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鹤山纪元中学)

猜你喜欢

中美关系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黄金时代》日本版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
日本访学随笔
“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