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的地方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问题及对策

2016-04-09谭凯旋冯志刚谢焱石王正庆段先哲韩世礼

名师在线 2016年4期
关键词:研究生校企基地

胡 杨,谭凯旋,冯志刚,谢焱石,陈 亮,王正庆,段先哲,韩世礼

(南华大学核资源工程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

研究生培养是提升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在国际社会竞争力的发动机。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09)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两个文件中,教育部都明确提出:“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地方院校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许多方面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其中,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就是备受关心的问题之一。

一、工程教育认证背景

19世纪中期,美国医学协会为了保证医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专门成立了一个负责医学教育的相关委员会。这一举措大力促进了其他专业积极开展认证工作,使得工程教育认证开始蓬勃发展。19世纪末,在已经各自开展一段时间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础上,美国、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国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华盛顿协议》。

我国从2006年开始,就由相关部门牵头,联合行业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参照《华盛顿协议》成员国的做法,开展了面向我国本科教育专业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试点工作。2013年,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的预备成员,这代表着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开始全面推行。

二、地方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发展问题

从1999年起,国家开始大力调整全国高校的整体布局,通过合并升本、独立升本等方式,在地级市大规模布点地方高校。这些地方高校诞生于中国教育的大变革之中,一方面忙于自身办学模式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又要承担高校扩招的重任,无法在培养的研究生质量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联合培养基地作为新时期下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创新,可以为研究生学习提供较好的实践平台,已经成为地方院校提升研究生培养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地方高校在联合培养基地的发展上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基地建设定位不准,校企联合难以落实。首先,地方高校对于如何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缺乏一定的思考,对培养基地的发展也没有明确的思路和清晰的定位,往往只重视基地是否建成,而忽视了基地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同质化严重,未能凸显自身特色。其次,虽然有部分地方高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正积极推行校企联合培养的建设,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相应改革,但得到的结果却差强人意。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学校在建立培养基地时,建设重心往往是是否对学校发展有利,结果就容易造成在制定基地发展战略的时候很难照顾到企业的利益,使企业无法对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给予针对性的扶持,制定的措施也无法被真正贯彻落实。

(2)培养模式和目标不清楚。部分地方高校对于如何利用基地培养研究生还缺乏足够清晰的认识,甚至认为只要单纯地大幅度提高了研究生在培养基地待的时间就可以了,从而在基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上缺乏针对性,导致培养基地无法根据需求提供相应的内容,仍然沿用多年前的学校教育模式。还有就是有些学校虽有联合培养基地,但只是浮于表面,学生往往在基地上看个了大概就被召回到学校,根本无法让这些研究生真正深入到生产中,无法和企业导师进行深层次沟通和学习,这就导致培养的研究生徒有其名,却无其实。

(3)地方高校缺乏“双跨型”人员。近年来,地方高校为了提高自身科研学术水平,不断吸纳各大高校的硕、博士毕业生,这部分人虽然学历高,掌握的理论知识也比较丰富,但却存在着明显的短板——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在联合企业对研究生进行指导的时候不全面,难以符合企业的要求。而这些青年教师正是地方高校从事联合培养的主力军,可见联合培养基地所需的相应教学队伍力量薄弱且数量少,使得联合培养基地培养的研究生规模和质量都明显受到限制。

(4)无法很好契合企业需求,企业自身的建设动力不强。这种情况使得校企合作呈现松散化、短期性、低层次的特征,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我国地方高校对于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思路与企业的契合程度较低,地方高校在联合培养基地的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联系不够密切。这种情况使得校企双方在对于研究生联合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容易出现较大的分歧,从而使得研究生的培养不全面、不系统,这些学生获得的知识与能力也无法达到校企双方的预期。

三、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发展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高校应该抓住工程教育认证的机遇,致力于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在承担培养人才重任的同时,自身也可以得到长足发展,在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

(1)坚持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坚持校企协同的建设方向,努力提高企业参与基地建设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措施与企业联合,使研究生的培养得到真刀实枪的锻炼。确定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其实正是追求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本质精神。地方高校应该以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为约束,把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重点确定在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上。比如,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深度产业融合中心,将教师引入企业,给青年教师提供企业导师,争取高校的科研能力与企业的实践能力有机结合,在丰富教师工程经验和工程教育能力的同时,为联合基地的师资力量建设提供支撑;邀请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担任高校的“实践教授”;政府还可以尝试对参与高校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企业作出政策性鼓励。

(2)根据基地特点明确培养目标,建立研究生质量跟踪评估及反馈机制。根据研究生所应达到的能力设置培养方案,有效提高基地培养的针对性。目前地方高校在培养方案的设置上是比较盲目的,并不十分清晰,因此,要使校企双方都能明白“为什么而学”,从而提高培养质量。为了使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培养的研究生能够达到校企双方的要求,就不能只在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进行考核,而更应该在基地培养过程中就进行把关。无论哪一项要求无法达到都要检讨,并将结果及时告知校企双方,以便及时改进。

[1]候彦芬,易小西,占志勇,等.协调战略下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5(11):48-50.

[2]刘云,李阿利.论地方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构建[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11):101-104.

[3]栗滢超.浅议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问题[J].教育视点,2014(8):10-11.

[4]石晶,单鹏,王天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1):94-97.

[5]杨志超,葛乐,夏友桦,等.高等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浅谈[J].江苏高教,2013(3):114-115.

猜你喜欢

研究生校企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我的基地我的连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校企合作五反思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1993年招收20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