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规模生猪生产环节的成本收益分析——以2004—2013年的中规模养殖为例

2016-04-09罗千峰翁贞林郑瑞强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现代农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南昌330045

农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收益生猪成本

罗千峰,翁贞林,郑瑞强(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现代农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南昌330045)



中国规模生猪生产环节的成本收益分析——以2004—2013年的中规模养殖为例

罗千峰,翁贞林,郑瑞强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现代农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南昌330045)

摘要:为研究中国中规模生猪生产的成本与收益,探究提高生猪产业经济效益的途径,更好地指导生猪产业发展,运用2004—2013年数据,分析了中国中规模生猪生产环节每头生猪的成本与收益的各项具体指标,总结了中国中规模生猪生产环节成本收益的现状与变化趋势。研究发现物质与服务费用占生猪产业总成本的90%以上,饲料费用和仔畜进价不断上涨以及其所占成本比例较大是导致生猪生产成本上涨和效益低下的原因,生猪生产收益具有很大的波动性。最后提出了提高养殖技术与研究投入、推进规模化经营与组织化程度等降低生猪生产成本和保障食品安全与价格稳定、增强产业链联系、促进生态养殖等提高生猪生产收益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规模;生猪;生产;成本;收益

0 引言

生猪产业是畜牧业的支柱产业,生猪产业的发展需要投入相应的生产要素,并且追求更多和更优质的生猪产品从而获取较高的利润或效益,对生猪生产的不同模式和不同规模生猪生产的成本效益分析成为学者的研究热点。薛毫祥等[1]对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4种养殖模式的成本与收益进行分析比较,并且研究了4种养殖模式的成本收益的变化特征、趋势和导致差异化的原因;张园园等[2]利用DEA方法分析了全国和山东省生猪不同饲养规模的生产效率,并得出了2000—2011年山东省中大规模生猪养殖的技术效率值最高的结论;叶敬忠等[3]研究当猪肉价格上涨时生猪养殖收益情况的变化,指出了市场化程度与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户收益度在生猪及饲料价格上涨情况下的关系,即市场化程度高的规模生猪养殖利益受损,而市场化程度低的小规模养殖收益,且收益幅度有限;李桦等[4]通过统计指数因素分析模型分析了中国不同养殖方式的生猪生产成本,并且提出发展中等规模养殖模式、发展饲料工业、提高劳动效率、加强防疫等建议;吴敬学等[5]在生猪单位增重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生猪养殖规模与成本收益的关系,并且提出了促进生猪规模养殖发展的策略;谭莹等[6]利用C-D生产函数比较分析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的投入产出效率,指出对散养模式和规模化养殖模式影响最大的是死亡费用,对二者的最优刺激分别是仔猪费用和固定资产投资,最后提出加强生猪保险、疫病防治、饲料补贴等建议;张晓恒等[7]实证分析了不同地区各种规模生猪养殖模式下养殖个体的技术与环境效率情况,指出生猪养殖效率与技术效率具有很高的正相关性,规模化养猪场的环境效率低于养殖小区的环境效率,同时养殖小区的资本产出弹性更高;廖翼等[8]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2005—2010年中国东、中、西部以及东北部地区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测算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项,指出技术退步是不同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负增长的原因,同时指出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呈较大的地区性差异,西部地区下降、东部地区上升,最后提出提高生猪饲养生产效率的关键是靠科技进步和政府扶持。

生猪产业对于中国畜牧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养殖范围最广,同时也是涉及最多的农户产业[10],生猪产业不仅是中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水平的保障和提高;然而中国生猪产业的经济效益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和畜牧业高效优质的发展步伐,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成本的增加与收益处于波动的低水平是生猪产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鉴于前人对不同规模生产养殖成本收益分析得出的“中小规模”利润和技术效率较高的结论[9],并考虑近年来中国中规模生猪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比例一直位于前列,尤其是2007年之后中规模生猪养殖位列各规模之首[11],笔者选择了中规模(散养,养殖数量≤30头;小规模:30头<养殖数量≤100头;中规模:100头<养殖数量≤1000头;大规模:养殖数量>1000头)生猪生产作为研究对象,运用2004—2013年数据,细致分析成本与收益的各项指标,旨在寻找提高生猪产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生猪生产成本收益分析框架

1.1生猪生产成本

生猪生产总成本主要包括生产成本和土地成本。生产成本包括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费用。其中物质与服务直接费用包括仔畜进价、精饲料费、青粗饲料费、饲料加工费、水费、燃料动力费、医疗防疫费、死亡损失费、技术服务费、工具材料费、修理维护费、其他直接费用;物质与服务间接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折旧、税金、保险费、管理费。人工费用包括家庭折工价、雇工费用。土地成本包括租金和家庭自营地折租。

1.2生猪生产收益

生猪生产收益分析主要从产值、净产值、净利润、成本收益率等几方面分析。生猪生产净产值是指每头猪的产值减去物质与服务费用;净收益是指每头猪的产值减去相应的生产成本;净利润即纯收益,是生猪生产产值减去生产总成本;成本纯收益是指净利润占总成本的比例。

2 中规模猪场生产成本

2.1成本与产量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4—2013年中国中规模生猪每单位生产总成本、生产成本、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费用总体都处于上升趋势,其中生产成本增加比较平稳,总产值波动较大,土地成本稳定在较低水平。

2.1.1物质与服务费用物质与服务费用是生猪生产总成本中比重最大的成本,生产每头猪平均物质与服务费用为1063.27元,并且呈逐年递增趋势,占总成本的平均比例高达92.53%。物质与服务费用由2004年的706.47元增长到2013年的1462.87元,10年间增长了756.4元,增长了1.07倍,平均年增长率高达7.55%。2.1.2人工费用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4—2013年中规模生猪生产的人工费用处于逐年递增趋势,由2004年的55.18元增长到2013年的152.48元,10年增长了1.76倍,平均年增长率达10.70%,平均人工费用为83.81元,占总成本比例为7.18%。伴随生猪产业规模化与专业化的发展,市场的波动性导致散养户数量迅速减少,生猪生产专业人员相对不足,规模企业用工短缺,人工费用上涨,而且由于该产业工作的特殊性,较高的安全卫生条件要求,在工作时间安排上区别于正常的上班时间,这也导致人工费用相对大幅的上涨。

2.1.3生产成本中规模生猪生产成本平均占总成本的比例高达99.71%,占绝对核心地位,因此控制生产成本是控制生猪生产总成本的关键所在。2004—2013年生产成本保持7.81%的年平均增长率,生产成本包括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费用,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费用的增长是生产成本增长的直接原因,并且物质与服务费用的增长速度要慢于人工费用的增长速度。

表1 2004—2013年全国中规模生猪生产每头生猪成本、产量与产值情况

2.2生产成本构成

中规模生猪生产费用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人工费用,平均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分别为91.40%、 1.40%、7.2%(表2)。2004—2013年直接费用、间接费用、人工费用都处于上升趋势,10年间分别增长了754.13元、0.17元、97.30元,增长了1.09倍、0.01倍、1.76倍,年平均增长率为:7.65%、0.11%、10.70%。对于中规模生猪生产来说,最主要的生产成本包括仔畜进价、精饲料费、固定资产折旧、家庭用工折价、雇工费用,占生产比例从高到底排列为精饲料费、仔畜进价、家庭用工折价、雇工费用、固定资产折旧。其中,精饲料费最高,平均为653.97元,占生产成本的57.04%,从2004年的421.28元增长到2013年的940.66元,平均年增长率高达8.36%。精饲料费不仅占生产成本的绝大部分,而且增长幅度也大于生产成本的整体增长速度,这说明了精饲料费增长对于生猪生产成本增长有显著影响,降低精饲料费用或者寻找精饲料替代品将是降低生猪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仔畜进价费用仅次于精饲料费用,平均为341.43元,占生产成本的29.39%;家庭用工折价、雇工费用、固定资产折旧平均为49.17元、34.64元、10.47元,占生产成本比例分别为4.15%、3.05%、0.96%,所占比例较小。因此,精饲料费与仔畜进价费用是生猪生产最主要的成本,二者约占生产成本的86.43%,而精饲料与仔畜进价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显著,波动幅度大,这也是生猪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间接费用与人工成本虽在不断增长,但对生产成本总体影响不大,二者约占生产成本的8.60%,这远低于直接费用所占生产成本比例的91.40%。

表2 2004—2013年全国中等规模生猪生产每头生猪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例%

3 中规模生猪生产收益

3.1收益指标

2004—2013年中生猪每头产值呈波动增长趋势,尤其是2006—2009年、2010—2012年波动幅度较大;净收益、净产值、净利润呈相关波动,波动幅度基本相同,2006—2009年、2010—2012年波动幅度较大,其余时间段变化比较平缓(表3)。

表3 2004—2013年全国中规模生猪生产每头生猪收益指标情况

3.2成本纯收益率

中规模生猪生产收益率波动幅度较大,2007年达38.84%,而2013年为7.52%,年平均成本利润率为18.08%。生猪生产具有周期性波动的特点,当市场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价格就会降低,成本利润率也就会下降,迫使大量生猪生产者退出市场,生猪生产量就会缩小,这又导致市场供应不足,生猪价格上涨,成本利润率也就上涨。生猪生产具有周期性,成本利润率会很大程度上受到这种周期性的影响。

4 提高中规模猪场生产环节收益的对策

生猪产业从业者以获取利润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从投入与产出角度可以总结提高经济效益的4种方法:稳定成本,提高生猪产品产量;稳定生猪产品产量,降低成本;成本增加的同时,提高生猪产品产量,且成本的增加小于产量增加的效益;提高生猪产品品质,提高销售价格。总体来看,为了提高生猪生产的经济效益,要把降低生产成本与提高生产收益结合起来,双管齐下,以达到明显提质增效的效果。

4.1降低生猪生产成本

4.1.1采取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对饲料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效果饲料成本是生猪产业生产成本最主要的部分,特别是精饲料的费用比较高,要采取先进的加工技术,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中规模养殖户的精饲料投入量达到了较为饱和的状态,要通过适当减少精饲料投入量[12],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提高生猪对饲料的吸收利用率,最大限度地降低饲料的浪费;科学搭配精饲料与粗饲料,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猪调配最合适的饲料比例,保障饲料质量安全。

4.1.2增加良种繁育研究投入,推广优良种猪政府与企业要加大良猪育种的投入,提高生猪专业育种的效率与质量,为养殖企业与养殖户提供质优价廉的仔畜,降低养殖户的进价成本;加大对生猪繁育市场的监管,防止市场供求关系变动引起的生猪仔畜价格的剧烈动荡;同时对生猪防疫进行补贴,尤其是幼仔的防疫工作要给予高度重视,最大限度降低生猪死亡带来的经济损失。

4.1.3推进生猪产业规模化经营,提高生猪产业组织化程度生猪规模养殖有利于提高生猪养殖效益和农民收入[13],生猪规模化是推行机械化和先进养殖管理方法的基础。从成本收益角度出发,规模养殖是生猪产业发展的趋势[14],要加快规模化养殖场和生猪养殖小区建设,提高生猪产业化水平,减少人工劳力的投入,降低人力成本;促进生猪养殖户之间的交流,提高生猪市场信息与资料的传播与共享效率;提高市场拓展效率,增加市场谈判优势,获取更低的饲料进价和更高的生猪产品售价,提高组织化的规模效益,降低流通成本;促进先进科技在组织内部的推广效度,整合生猪生产组织分工协作与市场营销能力,降低生猪生产管理成本。

4.2提高生猪生产效益

4.2.1提高生猪生产品质,保障生猪食品安全重视生猪安全生产工作,严把从生猪繁育、饲料选择、饲养方式运用、疫病防治、屠宰加工、运输销售、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质量关,营造生产安全、质量可靠、消费安心、售后周到的氛围与市场关系,提高生猪产品品质;加强生猪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利用企业地域、资金、技术、管理、销售、政策等优势资源,联系农户与相关经营者,提高生猪生长品质,增加经营效益;注重品牌的建设和维护,在满足《绿色食品动物卫生准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兽药使用准则》等基本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突出产品特色,培育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生猪产品品牌,倾听消费者诉求,推行高品质售后服务,注重危机公关的处理,提高消费者对于产品品牌的忠诚度。

4.2.2加强价格监管,防止价格大幅波动政府要制定灵活的生猪产业支持政策,尤其在生猪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的情况下保持相关商品价格稳定,防止片面和局部市场的不平衡影响到整个产业的稳定;建立生猪市场信息收集与发布平台,提高信息的信度和传播的效度,加强市场价格信息的反馈效率,为生猪产业各经营者提供参考;加强生猪主产区和消费区之间、不同产销区之间的联系,要引导生猪主产区之间进行协作[15];完善物流体系,提高生猪商品流通效率,形成规范统一的大市场,为生产者提供更快捷、准确的市场信息,同时也促进区域间价格的平稳,防止价格大起大落产生的经济损失。

4.2.3延长产业链,加强生猪各产业链主体之间的联系促进生猪育种、饲料、养殖、屠宰、运输、销售、售后服务等经营主体与环节的联系与衔接,促进产业链运作效率,提高产业链整体的效益;延长产业链,促进生猪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直接合作,实行全产业链的优势互补和避害趋利,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生猪生产效益;大力发展订单模式经营,规避生猪产业链各主体的经营风险,优化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利用稳定的收益增加生猪产业生产效益。

4.2.4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猪生态养殖模式生猪养殖业是一个高污染产业,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加强,生猪产业引起的重金属、残留药物等问题愈发凸显,环保与公共卫生受到极大威胁,要规划好生猪养殖用地,远离居住区和水源区,不占用耕地资源[16];要建立猪场废弃物处理池,做到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把生猪养殖业与种植业、水产业联系起来,利用对猪场废弃物的加工为种植业和水产业提供肥料与饲料,不仅减少猪场的污染、提高生猪生产的品质,而且变废弃物为资源,提高猪场经营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薛毫祥,陈章言,许琴瑟,等.不同养殖规模生猪饲养成本与收益比较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5(4):421-425.

[2]张园园,孙世民,季柯辛.基于DEA模型的不同饲养规模生猪生产效率分析:山东省与全国的比较[J].中国管理科学,2012(S2):720-725.

[3]叶敬忠,饶静,肖艳.农产品价格上涨对生猪养殖户的影响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4(6):49-52.

[4]李桦,郑少锋,郭亚军.我国生猪不同饲养方式生产成本变动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63-67.

[5]吴敬学,沈银书.我国生猪规模养殖的成本效益与发展对策[J].中国畜牧杂志,2012(18):5-7,11.

[6]谭莹,邱俊杰.中国生猪生产效率及生猪补贴政策优化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3):61-66.

[7]张晓恒,周应恒,张蓬.中国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估算——以粪便中氮盈余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5(5):92-102.

[8]廖翼,周发明.中国生猪养殖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J].技术经济,2012(5):93-98.

[9]翁贞林,罗千峰,郑瑞强,等.我国生猪不同规模养殖成本效益及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基于2004—2013年数据[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5,14(6):490-499.

[10]靳松,董雪艳.2004—2010年山东省生猪饲养业成本效益分析及启示[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10):36-39.

[11]刘清淳.中规模生猪供给量影响因素省际差异研究[D].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

[12]李茜茜.山东省生猪饲养成本效益及规模选择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4.

[13]沈琼,张银定,潘向东.不同饲养方式下生猪的成本收益差异分析[J].中国动物保健,2004(5):30-33.

[14]杜婷.成都市农村生猪不同养殖规模成本分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15]李桦.生猪饲养规模及其成本效益分析[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16]洪灵敏,许玉贵,彭芳琴.生猪饲养成本分析及农户适度规模的选择[J].经济师,2012(2):76-78.

Costs and Benefits of Pig Production in China:Based on Data of Medium-scale Farms from 2004 to 2013

Luo Qianfeng,Weng Zhenlin,Zheng Ruiqia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iangx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Nanchang 330045,Jiangxi,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pig production in medium-scale farms,explore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pig industry and guide its development,specific indicators of costs and benefits per pig in medium-scale farms in China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data from 2004 to 2013,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nging trend of costs and benefits in medium-scale farms were summari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terial and service cost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90%of the total cost.The increase of feed cost and purchase price of piglet and their big proportion in the cost were the main causes of the rising production costs and low benefits.And there was a great volatility in the benefits of pig production.Finally,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cluding improving breeding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input,promoting the scale management,organizational level and ecological breeding,ensuring food safety and price stability, strengthening industrial chain link were put forward to reduce costs and increase benefits.

Key words:Medium-scale;Pig;Production;Costs;Benefits

收稿日期:2015-10-21,修回日期:2015-12-14。

通讯作者:翁贞林,男,1964年出生,江西玉山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作者简介:第一罗千峰,男,1990年出生,河南信阳人,硕士,主要从事畜牧经济研究。

通信地址:330045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志敏大道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ail:987707352@qq.com。 330045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志敏大道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现代农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E-mail:zlweng@vip.sina.com。

基金项目:江西现代农业及其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课题“江西生猪产业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XDNYA1504)。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cjas15100015

猜你喜欢

收益生猪成本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
2015年理财“6宗最”谁能给你稳稳的收益
如何解开设计院BIM应用的收益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