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游泳竞赛与训练方法优化研究

2016-04-08赵佳子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训练游泳竞赛

赵佳子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00-01

摘 要 本文以游泳训练与竞赛影响因素分析为出发点,探讨如何优化与提高游泳运动员竞赛与训练方法,进一步提高竞赛与训练水平。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游泳 竞赛 训练 优化

游泳项目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及作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应把校运动队及部分确有运动特长学生的专项运动训练纳入体育课程之中。该《纲要》自2002年开始先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施行,以取得经验,2003年开始在全国所有普通高校中施行。

一直以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都非常重视体育课程和院运动训练队的建设,并把体育作为学校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的有益延伸,强化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该纲要精神的引领下,学院培育了游泳和武术、田径等几项体育特色项目,参加省内多项比赛成绩斐然,并于2015年囊获了省十四届大运会综合赛事男团、女团、总团第一。通过近几年游泳教练员队伍的不断摸索和带队经验的积累,从竞训选材、队伍管理以及训练方法与手段方面都在不断的改进与优化。

一、游泳竞赛与训练影响因素

(一)身体力量。力量是游泳运动员的基础素质,这项基础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运动员是否可持续进行运动生涯的发展。腰、腹、背核心肌群以及臂部、腿部的力量对游泳运动员都非常重要,教练员需针对运动员的力量情况进行全面练习和针对性的提高。

(二)身体柔韧。游泳训练对运动员的肩臂部、脚踝关节以及背部柔韧要求比较高,尤其是肩、臂部和踝关节的柔韧性,直接影响者练习者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提高。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员要通过多种静力性和动力性的方法来改善和提高训练者的身体柔韧水平。

(三)速度耐力。速度耐力是一项相对比较复杂的能力,无论长距离还是短距离项目的比赛,这项能力对于优异竞技成绩的获取都举足轻重。教练员需要不断改变训练强度与密度,使运动员的机体获得循序渐进的适应和进步。

(四)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即心理成熟程度,通过后天经历和生活经验进行积累,可以通过运动员的训练和竞赛经历获得和增强。心理素质的好坏产生了“比赛型”和“非比赛型”运动员,对于竞技成绩的预期完成以及运动员最大潜能的发挥非常重要。教练员在训练的过程中也需要针对不同心理承受程度的运动员进行区别训练。

(五)学习能力与技术水平。通常大学生运动员通过甄选然后被录取为正式队员,在参加训练前技术水平各异,差别也非常大。运动员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自己的观察、体会、实践和反复的思考、琢磨来学习和改进动作,这个过程相对比较缓慢,但对后期训练成绩的提升非常重要。

二、游泳竞赛与训练方法优化策略

(一)身体素质与技术动作协调发展。身体素质水平和技术动作水平在不同的训练时期略有差异。在动作学习期间,技术动作相对占的比重要大,但身体素质也不能忽视。技术动作熟练掌握的情况下,则需要不断细化动作要领,以帮助运动员纠正错误动作,并不断巩固与优化动作技术规格。

(二)训练强度与量度的合理掌控。教练员从影响运动员竞训水平的因素着手,从手把手的及其细致的蝶、仰、蛙、自各项泳姿的动作教学到队员各项身体力量、柔韧、灵敏、速度与耐力素质的稳步提升。在周期性的训练当中,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也不断发现问题,并不断加以改进。对于高职院校的游泳训练来说,应遵循合理的量度、强度训练为原则安排训练强度与量度。

(三)训练内容与方法的变化多样。游泳训练一般训练内容分为水上与陆上训练两类。在较长周期的训练过程中,为避免训练的枯燥性,训练内容与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灵活改变。针对不同技术水平、不同的身体素质情况、不同的身心状态水平、不同的竞赛与训练周期等情况都需要对运动员进行区别对待。

(四)注重训练疲劳恢复。运动员学生需要有足够强健的心智,需要付出超乎常人的体力来应对训练和竞赛。在训练强度达到一定的程度,疲劳自会随之而来。因而,在训练间歇与结束后,需要让运动员们通过水面的拍打与放松的疗法、酸痛肌肉的有效按摩与松弛等方法来缓解机体的疲劳感。

三、结论

游泳竞赛与训练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倾尽教练员的智慧,最终促进运动员队伍各项身体素质与专项技术水平的提升,最终目的是努力获取优良的竞技成绩。在不同周期的训练中,教练员需要协同发展身体素质与技术水平、注重训练量度与强度的把控、注重训练内容与方法的多样以及疲劳恢复等,才能提升竞赛与训练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谦.核心稳定力量训练在普通高校游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4(z1):17-19.

[2] 陳琳,陈春平.普通高校游泳队训练手段的实验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9(6):102-104.

[3] 金玉珠.间歇训练法在普通高校课余游泳训练队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 张志胜.普通高校游泳运动员柔韧素质训练方法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89(4):64-68.

[5] 王晓琳.游泳在增进高校学生健康中的作用[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3):223-225.

[6] 苗苗,李臻.游泳运动对高校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J].才智.2013(28).

[7] 梅有明.游泳运动员下肢打腿专项力量耐力训练手段的实验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09.

[8] 郁红莹,姜成杰.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负荷安排[J].辽宁体育科技.2004.26(2):98.

猜你喜欢

训练游泳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我看竞赛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