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表演学视域下教师角色研究*
——兼论其“单人剧表演”性质

2016-04-08李钦君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山东济南250300

齐鲁艺苑 2016年1期
关键词:角色教师

李钦君(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社会表演学视域下教师角色研究*
——兼论其“单人剧表演”性质

李钦君
(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山东济南250300)

摘要:社会表演学是研究现实社会生活中各式各样、各行各业 “表演”的一门新兴学科,把社会表演学的理论引入社会角色研究,探讨自我与社会角色、前台与后台、脚本与即兴、理想范本与职业角色的关系,是社会角色研究的全新视角。同时,教师这一角色具有集编、导、演三位一体的单人剧表演性质。

关键词:社会表演学;教师;角色;单人剧

当下,把戏剧作为体察现世生活的一种方式成为世界趋势,从对“表演什么”的关注转向对“表演是什么”的关注,诸如“角色”、“行动”、“情境”……这些原本属于戏剧艺术范畴的名词,已然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表演”一词,不仅指涉艺术技巧与形态,更表征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而社会表演学因为有了“社会”二字而变得非比寻常:它不再只是一种简单的研究社会中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人的社会表演理论,还有与社会实践结合产生的非凡魔力。比如,它可以指导实践者们怎样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推销员、好的医生,在面对陌生的客户时怎样更加融洽地沟通,在面对突发状况时怎样沉着应对,等等。戏剧艺术是研究人、表现人的艺术,当它走下神圣的舞台,来到广阔的社会生活当中时,将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这也是孙惠柱教授以及每一个从事戏剧教育、社会表演的学者、研究者、教育者所要关注的焦点所在。卡西尔在《人论》中提出:“艺术使我们看到的是人的灵魂的最深沉和最多样化的运动,它乃是生命本身的动态过程。”[1](P111)

以此为基点,戏剧手段就可以与人类的一切活动和社会情境联姻,生发出一套新的话语体系,用“社会表演学”的视角对社会生活、社会角色等方方面面做出全新的解释。正如孙惠柱教授在《社会表演学和和谐社会》一文中所说:“社会表演学的研究重心……关注的是如何使社会所规范的各种角色更加合理化……研究如何来把这些社会角色表演好。”[2]

俗话说“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从20世纪中叶开始,西方社会学家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入,“天地大舞台”的内涵也逐渐具体化。西方的社会学家开始用“角色理论”和“剧场理论”来透析社会现象,他们一致认为:社会生活中的人就像舞台上的演员,有着每个“人物”所要扮演的“角色”,“角色”和“角色”之间根据对方的反应做出自己的决策,同时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演出场所”接受来自观众的反应……这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为社会角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人类表演学、社会表演学等新的学科也在这样的基础上开枝散叶,同时运用戏剧的相关理论“为我所用”。

一、关于“角色”理论的研究

在100多年的“角色”研究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多家理论流派,他们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对“角色”进行了论述。

(一)查尔斯·霍顿·库利——“镜中我”理论

1909年,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撰写的《社会组织》一书出版,书中提出了“镜中我”理论。库利认为:自我的产生是一种社会运作的产物。它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行为的主体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在他人面前的一种公开行为;第二阶段,行为的主体觉察到别人对其行为进行判断;第三阶段,行为的主体评价自己的行为。简单地说,行为的主体以他人为“镜子”,从镜中那个人的言行举止、行为表情来感知自己,从此认识自己,继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二)G·H·米德——“角色借用”理论

20世纪的30年代,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G ·H·米德提出了“角色借用”的理论来分析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米德的“角色借用”理论主要是指:1.角色是社会生活中的人所拥有的社会地位的外在体现;2.角色是指人的行为规范与行为模式;3.角色表现为一种对特定地位上的人的角色期待;4.角色构成社会关系。米德认为角色扮演就是社会化的实质。

(三)罗伯特·E·帕克等人——“角色理论”

本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由罗伯特·E·帕克、雅各布·莫雷诺等美国社会学家发展起来一种新的社会学理论——“角色理论”。它认为角色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于个体和个体之间以及个体和社会之间如何联姻。每个人通常扮演多个角色,如年龄、性别、亲属关系、职业等诸多角色。在这些角色中有固定角色和非固定角色之分。职业角色是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它是进行社会分层的主要依据,职业角色的扮演是人塑造自我并达到自我价值实现的路径。

(四)萨尔宾——“社会角色理论”

1968年,心理学家萨尔宾发表了《角色理论》一文,把社会角色划分为三个阶段:角色期待——角色知觉——角色实现。社会对某一类型的社会角色充满角色期待,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对角色及有关角色现象的一切进行整体的感知,然后在清晰的角色知觉下完成角色实现。

(五)维克多·特纳——“社会戏剧理论”

英国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致力于建构角色理论的研究并提出了“社会戏剧”的概念。特纳认为,行动者在与他人的交往的过程中,通过对方的姿态、暗示等信息了解自己在扮演什么角色,在假定基础上行动,建构自己的角色。人们通过暗示、姿态等相关信息判断、确认对方的角色。“互动”是“角色领会”与“角色扮演”过程的连接点。

(六)欧文·戈夫曼——“戏剧理论”

美国人类学家欧文·戈夫曼是角色互动理论研究领域里最具创造性的理论家,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等著作中,从“角色”这一概念出发,将社会与舞台、舞台和剧院与日常生活进行类比,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看成是演员,将社会生活看成是戏剧表演的舞台,以此来研究角色行为的符号形式。在研究了大量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活动后指出:人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行为都是表演行为。在他的研究中引入了戏剧当中的概念,诸如:“观众”、“门面”、“前台”与“后台”等。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讲到:“当个体处于他人面前时,常常会在他的行为中注入各种各样的符号,这种符号戏剧性地突出并生动勾画出若干原本含混不清的事实。这是因为个体的活动若要引起他人的注意,他就必须使他的活动在互动过程中表达出他所希望传递的内容。”[3](P8)

(七)理查德·谢克纳——“人类表演学”理论

美国戏剧思想家理查德·谢克纳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关注人类表演学,在研究和总结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70年代创建了自己的人类表演学理论,代表作是1977年出版的《人类表演理论》一书。2004年在上海戏剧学院一个名为“什么是人类表演学”的演讲中指出:“所有的客观存在都是存在,所有的存在都在行动中,凡是自我指涉的行动就是表演,我们中有一些人专门研究这些表演,就是人类表演学。”[4]“人类表演学”透过研究各种人类表演的现象,将各种风格、流派的表导演理论研究融入渗透,将戏剧表演的技巧作为人类表演方式,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八)孙惠柱——“社会表演学”理论

谢克纳的人类表演学说、马克思的社会关系学说、从现实到虚拟的层次理论是构成社会表演学的主要哲学依据,它研究的是如何通过戏剧的手法影响社会生活并施加积极的影响,通过社会表演学来研究生活在社会中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人的社会表演并鉴别和识破虚假的表演,以期达到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目的。

通过对社会角色理论研究的梳理发现:早在20世纪初期,社会学家们已经开始了关于“角色”的研究,对角色、社会角色、角色期待、角色认知、职业角色等内容进行研究,研究者们把社会比喻成“剧场”,把社会生活中的个体比喻成舞台上的“角色”,对其表演行为进行分析,透过戏剧理论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中的个体。这些理论都为社会表演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社会表演学的创新点在于通过与戏剧理论的对比研究,找到了社会表演与戏剧表演的相似点,如:自我与角色、前台与后台、脚本与即兴等,而且大胆地将这些相似点化为操作性非常强的具体实践,对各种职业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给予社会角色扮演的指导。

二、编、导、演三位一体的教师角色

从社会表演学的视角看,在社会生活中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用到社会表演。笔者曾经在微信朋友圈做了一个小型调查,意为调查朋友们是否在生活中用过“演技”,回答五花八门。有的朋友说:“当然有!比如遇到不喜欢的人,会假装接电话啦!”还有的朋友说:“在会见不太熟悉的人时,更加在意自己的着装打扮和言行举止,以期待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但是面对熟人时可以不用这样假装。”在生活中使用“演技”无非有两种目的:第一,是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第二,“善意”的表演是一种友善地拒绝别人的一种方式。如果一个人只有一种社会角色的话,那么他的人生是惨淡的。就像一个演员如果只能演自己或一类角色,那么这个演员未必是优秀的,优秀的演员不能只作本色演出,还要能准确地塑造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地位、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角色。在社会中,每一个人都身兼数职,凡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够驾轻就熟出演多重身份角色的人往往会被人们誉为“成功人士”,如:余秋雨先生。对于他的介绍很难用某一种类型角色来概括,他既是散文家、文化学者、教育家,又是戏剧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他在许多方面都表现非凡。社会角色的丰富多样像万花筒,折射面越多越璀璨绚丽。每一个社会角色都是独立存在的,他的独特性在于体貌特征、气质修养、言行举止、文化教养、职业特点、社会使命等综合在一起以后体现出来的与众不同,这种与众不同越丰富,生命个体就越丰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重大,对公众生活的影响力就越大,他们的存在感就强大。反之,则越弱小。

著名教育家叶澜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教者、述者、问者或指导者,而且是学者、听者,更是整体活动进程的灵活调度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是课堂信息的捕捉者、判断者和组织者。”在这段话中,叶澜教授提出教师的角色由以下几个主要内容构成:教学的人、叙述和论述的人、提出问题的人、指导学生的人、学习的人、倾听的人、把握整体进度和调度的人、处理突发事件的人、能及时做出反应的人、判断准确与否的人、组织课堂教学的人。也就是说,完成一名教师的职业角色塑造至少须具备这样11种角色的能力。[5](P41)而孙惠柱先生的论断更为明确:“精彩大课的教师一定是个好演员,能一个人站在台上,用充满悬念的故事、理论和讲述方式,包括台词和道具,抓住一屋子的观众,本领堪比脱口秀明星。”[6]他直接把教师看成是一名正在舞台(讲台)上面对观众(即学生或专家、上级领导)进行表演的演员。所以,也就明确了这样一个观点:教师角色的塑造、表演能力是教师职业角色的核心,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教师角色的表演行为,使得学习者产生一种有效的模仿行为,从而能够起到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习者施加影响,从而改变、影响学习者。此时的教师已经不是教师本身的行为举止,已经变成一种下意识的角色行为,角色已经像一块吸铁石一样牢牢地附着在“演员”(教师)的身上,进而达到自我与角色融会贯通、神形兼备的表演境界,发挥教师的整体功效,达到教者与学者的双赢。所以,把教师在教室里的授课过程看作是戏剧表演行为,看作是一个角色在舞台上完成既定的舞台调度、语言动作、贯穿行动,进而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连贯行动,所以,我们可以把教师视为演员。

但是孙惠柱教授又指明:“教师不仅能说会道,最重要的是要能当好一个导演,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戏剧表演中,导演是总览全局的掌控者,从剧本、演员、舞台呈现都事无巨细加以掌控,对舞台演出的前台和后台负全部责任。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教育,课堂不仅是教育的场所也是教育的呈现过程,如何在50分钟的时间里面呈现出一堂学生喜欢学、教师喜欢教的双赢现象?那就要看导演的水平如何了。一堂课给予了教师表演的时间地点、事件,作为这堂课的教师其实也是导演。这出戏的艺术风格是什么?创意在哪里?如何开场?如何结束?……也许在电影《相约星期二》中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在片中,著名的社会学教授莫里·施瓦茨在自己78岁的时候患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在病重期间与曾经教过的学生托马斯·米奇相约每周二上一堂课,关于死亡、关于爱、关于人生……在两个人的谈话中曾谈到这样一个课堂的场景:“那堂课,莫里,你还记得吗?你一言不发,你只是看着我们,我们大群人摊开笔记本,等你妙语连珠,但是什么都没有,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老是不说话呢?最终,大概过了20分钟,当我都承受不了的时候,你轻轻地说,‘这里发生了什么事?’你是这样说的,你在解释沉默,‘为何沉默使人不安?为何人们在充满话语的世界里才会觉得安心?’嗯?”从这段表演中,我们应该能够明确地感受到这位教师的导演才能,他没有长篇大论,而是制造了一个沉默的戏剧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并作为体验者深切地感受了“沉默”的不安,然后在鲜活的感受中告诉学生如何认识人生,这样的一堂课相信很难在学生们的记忆中抹去。

所以,在课堂下老师是教案的编写者,即编剧,是课堂的策划者,即导演,在课上是教学的呈现者,即演员,集编、导、演三位一体。

三、教师角色的单人剧表演性质

教师想上好一堂课,必须具备的戏剧因素有:首先是“剧本”(教案)的编写者,其次是戏剧情境的创意者,再次是演出的呈现者,然后要恰当使用手中的道具(多媒体、教具等),最后还有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现场反馈以及充当这堂课的评价者。从这样一个流程来看,教师的职业角色表演与单人剧表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否可以大胆地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教师的课堂呈现就是一出单人剧的表演。《西方现代文学艺术辞典》为单人剧下的定义是:

“单人剧(Monodrama),该词有三种含义,但基本含义都是一个人讲话的剧情。该词的第一个含义便是戏剧中的独白。该词的第二个含义通常是指讲一个人与剧情发展密切相连的故事的一组韵律和诗节不断变化的独白。该词的第三个含义是单人演出的独脚戏。”[7](P387)

单人剧是一种特殊的表演形式,集编剧、导演、演员三位一体,戏剧冲突、人物关系等舞台上所要表现的一切都由一个演员集中呈现。在戏剧形式上以演员扮演一个角色或多个角色、在内容上以讲述角色的经历和抒发内心感受为主。从众多的单人剧表演形式来看,不管是游吟诗人的滑稽表演还是意大利艺人的即兴喜剧,其表演者都有着很强的与观众沟通的意识。在舞台上只有一个演员,观众的注意力只集中在这一个演员身上,感情或态度一直随着演员在流动。观众在演员的表演中可以直视角色的心灵,完全成了角色唯一的倾听者和接纳者,这使得观众的参与意识加强,唤醒了其僵硬的、麻木的神经,从而积极地面对生活。

换言之,学习者在观看教师进行单人剧表演的过程中,不仅是一个看客,更是一个参与度非常高的剧中成员,这种强烈的参与性与互动性能够起到诱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

戏剧将反映人类生活的内容通过演员这一媒介直接传递给观众,在诸多艺术门类中,戏剧与“人”之间的关系最为紧密,所以社会表演学为教师职业角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社会表演学对教师的解释有助于对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进行理解。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社会表演学的方法论在教师角色的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从社会表演学的角度去看教师的角色,把表演和教师联系起来,教师角色的形成路径就容易找寻了。社会表演学为教师角色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为我们更深刻地研究教师角色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

文章的最后用俄罗斯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行为表演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严肃的、复杂的和认真的行为表演应当占最重要的地位。你们做教师的,也必须善于作行为表演。”[8](P220)

参考文献:

[1]李成玉.符号中的艺术——简析卡西尔《人论》中的艺术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孙惠柱.社会表演学与和谐社会——孙惠柱在上海戏剧学院的讲演[N].解放日报,2006—4—2(008).

[3]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孙惠柱,高鸽.什么是人类表演学——理查德·谢克纳教授在上海戏剧学院的讲演[J].戏剧艺术,2004,(5).

[5]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6]孙惠柱.当代高校艺术教学的方法与前景[J].艺术百家,2012,(5).

[7]范岳,沈国经.西方现代文学艺术辞典[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

[8][俄]马卡连柯.马卡连柯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景虹梅)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236(2016)01—0100—04

doi:10.3969/j.issn.1002—2236.2016.01.022

基金项目:*2014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J14WJ09

猜你喜欢

角色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小议戏曲中角色的发展趋势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