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04-07曹丹瑞

同学少年·作文 2016年2期
关键词:价钱棉袄羽绒服

曹丹瑞

姥姥今年79岁,过年时从自己家搬到二儿子家住。 现在天气渐暖,但她走的时候没拿薄外套,只穿了一件厚羽绒服,因为穿得久了,袖口脏得反光。

正巧,她的三女儿有事在二哥家住几天,顺便陪陪母亲。 她的三女儿也就是我妈,由于工作常年在外地,平日里也较少有和母亲相处的日子,电话常常打,有时打着打着就忍不住哭起来。 三女儿时刻惦记着母亲,一有人回老家,总要托人捎点东西回去给母亲,每次买东西时,总是说:“人老了……唉……总是舍不得……”

这次,看着母亲的羽绒服,三女儿决定给她添点儿衣服。

“娘,咱们去商场买点衣裳吧。”

“不用了。”

“你看你这大棉袄天暖都穿不着了,也脏了。 不买你换啥呢?”

“中,那就去看看吧,买个小棉袄,可舒服。”

“给你买个外褂吧,再买双鞋。”

“我就要个小棉袄就妥了。 前天我去超市里看了,一个小棉袄才十几块钱,摸着还行,钱也不用多花,也挺好看,老太婆了都……”

就这样碎碎念着进了卖衣服的地方。 三女儿找到了卖老人衣服的专柜,看见一件小袄,带着短毛,摸着光滑,深黑色带有酒红色花纹,也是好看。 一问价钱,三百多,对于一件棉服来说也算合理。

“娘,你试一下这个吧。”

“多少钱?”

“三百多。”

“不试不试,这样贵谁买呢,不试不试。” 她扭头看向别处。

“您先试一试,看看好不好看,不好看再说。”

“试什么试,反正不买,试它干啥?你再瞅瞅别的。”她目光坚定而倔强,仿佛连头发都是硬的。 她还说,都这么老了,衣服买了穿不完就浪费了,等等。

拗不过母亲,三女儿只好又到别处去看。

过程是可想而知的,最终只买了一件不到一百元的小袄,别的衣服,还有鞋子、裤子,姥姥看都没看就拽着我妈往外走。

走在老人服装区,满耳听到的都是“娘,你试试这个”“咱们再看看别的”和“你不才给我买过一件嘛”“走吧走吧”的声音,让人心酸得想要落泪。

后来,妈妈和她的兄弟姐妹小聚。 讲起姥姥,他们说她平日里一个人住,早上想吃粥,可是少了煮不来,一煮便是几个人的份,于是就中午热热再吃。 可是,热过之后就不好吃了,也容易吃坏肚子,扔了又舍不得,于是后来即使想吃也不再煮粥。 而且,煮那么大锅粥也舍不得放上一小块红薯。

还说姥姥看见街上有卖西瓜的,想买来吃,可小的价钱偏贵,大的便宜,但一个人吃不完又怕放坏了,于是便不买了。 但如果谁真买一个西瓜给她送去,就算吃坏肚子她也会都吃完。

老人与农民的身份,使她过的日子远离了现代社会。 而现如今,这样的人又何止姥姥一个?

(指导教师 张 健)

(责任编辑 曹 懿)

猜你喜欢

价钱棉袄羽绒服
算价钱
新年新衣羽绒服穿搭指南
贴心“小棉袄”
羽绒服究竟怎么选
酸奶的价钱
简单清洗羽绒服
贴心小棉袄
又美又暖
1966年的棉袄
花大价钱就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