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幼儿从“心”出发

2016-04-07刘俊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6年2期
关键词:幼儿园儿童家长

刘俊

我是位幼儿教师,也是孩子的家长。作为教师,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自己是位称职的老师,工作近三十年来一直兢兢业业,毫无懈怠思想,曾获得了大大小小无数种表彰和奖励,各种荣誉证书垒起来足有两三尺高;但作为家长,我的底气就没那么足了。说实话,我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幼儿园和幼儿园里的孩子们,自己的孩子却关注甚少,忽略对她的家庭教育,从小没有把她学习习惯培养好,这是我至今感到痛心的地方。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的:“教育儿童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我们的儿童是我们国家的未来的公民,也是世界的公民,他们将创造历史。我们的儿童是未来的父亲或母亲,他们也将要成为自己儿童的教育者。我们的儿童应当成长为优秀的公民,成长为贤良的父亲和母亲。但是,这还没有概括一切,我们的儿童又是我们晚年的希望。因此,正确的教育是我们幸福的晚年;不好的教育是我们将来的苦痛、辛酸。”可惜,我知道得太晚,希望年轻的家长们引以为戒。

我国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也说:“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导是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正是有些不正确、不科学、不尊重幼儿自身发展规律的行为才导致家庭教育中的缺失。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一)孩子都是好奇的

年龄越小好奇心越重,这就是孩子的天性。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所提的问题过于幼稚而加以嘲笑,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曾听过有位家长嘲笑孩子的提问说:“动动脑子好不好,这样的问题还需要问!”伴随着的是不屑的眼神。殊不知这样很伤孩子的自尊心!我家孩子小的时候总是好问这问那的,可是我在幼儿园累了一天了,总是没有耐心地说:“睡吧,明天妈妈再告诉你。”可是明天又有明天的事,日复一日,总不能兑现自己的诺言,长此以往,孩子也不相信我说的任何一句话了。

(二)孩子是好动的

贪玩好动是每个幼儿的天性,特别是聪明的孩子一般对周围的环境充满好奇,凡事都喜欢问一问、看一看、摸一摸。近几年家长问的最多的问题是:“我家孩子一刻也闲不住,这么好动该怎么办?”的确,现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的营养都跟得上,甚至过剩,作为家长首先要充分理解孩子的行为不是故意的,而是年龄特点的一种表现,切不可过度急躁;其次,要因势利导,与幼儿园积极配合,通过多种途径对孩子加强培养。对于特别爱动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纠正、引导。

1.正面引导:当孩子能坚持做完一件事情,或有一点进步时,家长要及时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逐步养成自我控制能力,切不可动不动就拿孩子坐不住说事,反复批评,或以让孩子“独坐”作为一种惩罚,让孩子有逆反心理。

2.培养习惯:一些孩子坐不住往往和一些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有关。学龄前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家长要为孩子立规矩,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怎样做是对的。

3.专心做事:当孩子正在做某件事时,家长切不可随意地打断孩子,要尽可能减少周围环境对孩子的刺激,要让孩子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从小学会善始善终。

4.投其所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要观察孩子有哪些兴趣,进行什么活动时他能够很专注,从而有目的地让孩子进行一些兴趣活动。当他能坚持长时间全神贯注地完成他的作品时,他的注意力也得到了锻炼。

5.适当运动:好动坐不住的孩子一般大脑的兴奋程度较高,精力过剩,因此家长可选择一些适合孩子的体育项目,每天都有一定的时间让孩子运动,这样可以使孩子的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交替运行,让多余精力在运动中得以释放。

随着家教观念的更新,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提到很高的地位,有一些具有现代家教观、教子有方的家长,注意创造机会,从小注重观察孩子,注重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些科学家、发明家成长的故事,以激励孩子从小立志,培养孩子对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兴趣。

二、尊重孩子的想法,给孩子话语权

我们家长经常说孩子主意多,一会儿想这,一会儿又想那。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他自己拿主意。我们的教育常常是注意培养孩子顺从听话,不大注意去倾听孩子的需要,从生活小事一直到孩子的发展方面都由家长一手包办了。因此我们的孩子缺乏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就很难培养孩子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差的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进取心和毅力,遇事容易打退堂鼓或把任务转交给成人。这大多是成人娇惯、包办代替的结果。那么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大人应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在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而成长起来。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成功,也有失败和失误。而且通常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家长还要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处处依赖他人,对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动不动就寻求帮助的人,那你别指望你的孩子能够独立自主。家长的一举一动,还有你的品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所以,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

三、尊重孩子的应答

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里,多数家长会一边忙着做家务或者看电视一边问:“今天在幼儿园学了什么?”“过得怎么样?”开始孩子会认真地回答,但家长却不在意地说:“你说什么?”显然,孩子的回答大人没认真听,忽视孩子的应答。甚至有的家长还抱怨:孩子在幼儿园学的什么呀,问他啥都不知道。殊不知,这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首先,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大人问得太笼统,孩子语言的综合能力达不到,所以表述不出今天学了什么,因为在幼儿园一天当中会安排很多活动环节,孩子一两句是概括不了的;其次,大人的心不在焉好像在告诉孩子:我并不关心你的答案,我只是随便问问。于是,孩子从我们身上感受到了不被尊重,久而久之也学会了敷衍别人。

四、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德国自然科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按照多元智能理论来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可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家孩子的长处,不可期望太高,不能苛求孩子样样都出色。我经常听到不少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谁谁怎样怎样,再看看你,谁都比你强!”我们总是用别家孩子的优点来与自家孩子的缺点相比较,这样做的弊端是把孩子的注意力放在了和别人对比的事情上,孩子长大之后做事就会轻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在一次次的比较中慢慢丧失。其实,不如告诉孩子:羡慕别人、模仿别人,不如简简单单地做好自己。肯定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品味自己的独特性,告诉孩子:你是最棒的!

综上所述,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家长要付出很多,要做个有心人。《儿童权利公约》认为:儿童具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可概括为四种,即: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所以,我们在保护孩子的同时还要尊重孩子的发展权和参与权,接受和尊重孩子在这一年龄阶段所特有的行为。童年是美好而短暂的,孩童时的行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得弥足珍贵。在家庭教育中,尊重孩子不是挂在嘴边的鲜亮词语,而应化为父母行为的内心驱动。愿我们所有的孩子都能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呵护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幼儿园儿童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爱“上”幼儿园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