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手机圈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黑科技”

2016-04-07作者中国派

通信世界 2016年26期
关键词:黑科技投影仪虹膜

作者│中国派

2016年手机圈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黑科技”

“黑科技”具有很强的神秘感,而在神秘感消退之后便会发现其对生活与工作方方面面的便利,具体到智能手机中又会怎样呢?

作者│中国派

尽管智能手机产业已经步入创新的瓶颈期,但厂商们仍在结合市场和用户需求痛点的基础上打造出所谓的“黑科技”以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徕卡认证双摄像头:华为P9

2016年4月6日,华为在伦敦推出的P9智能手机搭载徕卡认证的双摄像头模块,这也是迄今为止“逼格”最高的双摄像头手机。华为P9采用徕卡SUMMARITH 1∶2.2/27 ASPH 镜头,光圈为F2.2,等效焦距则为27mm,徕卡认证意味着镜片的材料、工艺都有较高的保证;CMOS使用索尼IMX286传感器和定制版的MonoChrome传感器,另外P9也首次引入了独立为双摄像头计算服务的双核图像处理芯片。

两枚CMOS各有分工,索尼IMX258负责常规的RGB色调捕捉,而MonoChrome传感器负责捕捉物体的黑白影调,经过软件算法进行合成。同时,两枚摄像头的协同工作可以获取比苹果iPhone6S高270%、比三星Galaxy S7高70% 的进光量,在画质方面要比常规的单摄像头手机更优秀,特别是在高亮以及暗处的细节表现上更加细腻、过渡更加柔和。

模块化:联想MOTO Z

模块化手机之前有过很多概念性的设计,但MOTO Z是第一款真正推向消费市场的。MOTO Z共拥有4个模块,分别是摩影投影仪模块、哈苏定制相机模块、摩音JBL定制音响模块与摩电模块。摩影投影仪模块内置480p分辨率的投影仪,最高可投射出70英寸的影像;哈苏定制相机模块具备10倍光学变焦,更搭配氙气闪光灯以及独立控制按键;摩音JBL定制音响模块配备双声道立体声扬声器,音量最高可达80dB,外放效果更加理想;摩电模块拥有2600mAh的额外电池,能够将MOTO Z的电池容量几乎扩展到原有的200%。

模块化为MOTO Z带来了更多可玩性,搭载不同的模块就能实现不同的功能,相比手机原有的功能而言提升相当明显,是未来智能手机硬件发展的趋势之一。

虹膜识别:三星Galaxy Note7

我们经常在谍战片中看到的虹膜识别功能如今也在手机中实现了。2016年8月2日推出的三星Galaxy Note7配备虹膜识别功能,将智能手机安全推上新的高度。当用户将自己的虹膜录入时,虹膜测定技术能够将虹膜的外观特征转化为特定编码并储存;当用户试图解锁手机时,红外线LED将与虹膜识别摄像头同时启动,首先获取用户的眼部图像,然后将虹膜和眼睑进行区分并提取出虹膜图像,将识别的虹膜图像转化为编码并与已经存储的编码进行比对,两者吻合就能解锁手机,否则就会解锁失败。

虹膜识别的认假率为1/1500000,而指纹识别的认假率为1/50000;因此从惟一性来说,当人类生长到两岁以后虹膜就几乎不会再发生变化,因此虹膜识别较指纹识别有着更高的安全性,对于智能手机安全而言自然更加稳妥。

Super VOOC闪充:OPPO未来新机

“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是OPPO最响亮的广告语之一。在VOOC闪充的基础之上,OPPO在2016年MWC展会上带来了最新的Super VOOC闪充技术,效能高达现有VOOC闪充的5倍,据称仅需15分钟就可以将电池容量为2500mAh的手机完全充满。根据最新披露的数据,Super VOOC闪充将延续“低电压、高电流”的模式,充电器输出电流将高达13~18A。另外结合OPPO独家的低压脉冲算法能够降低电能产生的发热,保护电池不受损伤。

安全加密芯片:金立M6系列

手机安全一直以来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特别是安卓手机的高开放性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风险。通过安全类软件实现的安全保护容易被攻破,因此硬件安全被推上风口浪尖。

金立M6系列内置的安全加密芯片自带RAM(随机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以及Eflash(嵌入式闪存),所有数据与信息独立保存,相关密钥和关键参数的加密和验证也都在加密芯片内部进行,外部无法访问。敏感信息的处理与普通系统分隔开,所有涉及到隐私、财产等数据都会在这枚独立的芯片中进行,相当于为敏感信息构建了一个安全区,不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与侵袭,即便连接PC进行硬破解都难以绕过安全屏障,这样一来就在硬件层面上为敏感信息提供了更好的保护。

编辑|孙永杰 sunyongjie@bjxintong.com.cn

猜你喜欢

黑科技投影仪虹膜
双眼虹膜劈裂症一例
天空投影仪
基于轮廓匹配和多项式拟合的虹膜分割算法
防尘投影仪支撑架
一种基于虹膜识别技术的车辆启动系统
“刷眼”如何开启孩子回家之门
索尼发布真4K投影仪
高校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维护技术分析
那些仍受青睐的经典“黑科技”
VR是“黑科技”,还是科技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