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兰经》折射出的伊斯兰信众精神世界分析

2016-04-07韩燕君青海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宁810000

名作欣赏 2016年2期
关键词:信众伊斯兰教伊斯兰

⊙韩燕君[青海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宁 810000]



《古兰经》折射出的伊斯兰信众精神世界分析

⊙韩燕君[青海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宁810000]

摘要:早期宗教的经典文献,充分反映了民族集体生活的经验,充分显示了生活中的善与恶,并对亲和、禁忌和攻击等行为做出了规定,对社会行为进行了限制,从而为以群体心理模式适应社会生存、实现社会契约代际传递奠定了基础。伊斯兰教作为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其经典文献《古兰经》也是值得分析和研究的重要文本,对于分析伊斯兰精神世界和行为导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古兰经》伊斯兰精神世界行为导向

伊斯兰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人们的精神园地中有着广泛的影响,自7世纪创立以来,影响不断扩大,其宗教教义、宗教制度对后世有着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与《古兰经》密不可分。换句话说,《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根本,在穆斯林的宗教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本规定了伊斯兰教一切精神、道德和伦理的经典宗教著作,在穆斯林世界享有绝对的权威。正是因为《古兰经》,穆罕默德在23年内所向披靡,将如同散沙的阿拉伯民族团结在了一起。为此,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古兰经》强大的组织和凝聚力究竟从何而来?本文对《古兰经》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找出它所投射出的伊斯兰精神世界以及在它影响下的行为导向。

一、《古兰经》的组成

关于《古兰经》的译本,最为出名的当属伊斯兰经学家马坚的译本。《古兰经》全文114章,每章包含的节各有不同,共计6236节。总体来说,《古兰经》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麦加和麦地那。麦加占全书的2/3,共有86章,麦地那有28章。

宗教说教是麦加的主要内容,全文将“安拉至上”的观念反复宣扬,并不断向人们宣传“乐园火狱”“复活日审判”等,不断告诫信仰者应该顺从、坚忍、行善。还借助《旧约》和《新约》中的人物,对先知进行命名,对真主进行阐述。真主是公平的象征,是最终的审判者,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受到真主的监督和约束,信仰者能够得到恩赐,伪信者则会受到惩罚。由此可见,劝导民众信道是《古兰经》宣扬教义的特色。

麦地那章节主要围绕信众教法开展论述,文中尤其重点讲述了礼拜、斋戒、朝觐、天课、圣战等宗教礼仪和相应的义务以及社会制度,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伦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于约束和指导社会生活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信众的引导,将信众引入新的现实世界,从而让信众摆脱现实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也让人们深切感受到美好世界并不是彼岸花,而是切实可行的。通过本章节的描述,不难得出:在《古兰经》的倡导下,伊斯兰教信众追求秩序,重视力量和智慧,并对幸福的彼岸心向往之。

二、《古兰经》中伊斯兰的精神世界

1.真主安拉拥有绝对权威

在伊斯兰的世界中,真主安拉在众神中具有最高地位,享有绝对的权威和威信,所有社会公共秩序均由真主安拉创造,维护和协调社会公共秩序的责任也由真主安拉承担。天下一切的道德规范均归真主所有。作为穆斯林,首要条件必须遵守真主安拉制定的社会行为规则,穆斯林提出的梦想和善意,均能够被真主所包容,但这是有条件的,必须以善的社会制度为范畴。《古兰经》中所有的纲领和准则都指向了行善,这也是伊斯兰教义的核心。真主拥有很多美名和至高无上的权力,它给信仰者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让每一个人都具有可思维和可感知的世界。

2.通过二级神格的故事和明确的宗教禁忌建立社会道德和伦理体系

《古兰经》中提到的二级神格,也就是使者和先知,共有28位,在《旧约》和《新约》中都能找到人物原型。这些穿插于经文中的基督教、犹太教以及古阿拉伯人的神话传说与故事情节是文本的表层意义,在这表层意义下则隐藏着深层的行为意义。挖掘工作越深,越表明这些经文都是在论述真主,是对真主惩恶扬善主张的发扬。真主是最终的审判者,对每一个人的行为洞若观火,对真主敬畏的人可以入住乐园,不遵守法度的人会受到严重的惩罚。使者和先知只服从、服务于真主,遵守真主的法度,所以才被真主赐予智慧、财富和权力,赐予坚忍、善良的品格,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与常人无异,也需要参与社会劳作。

3.人是安拉在大地上的代理者,人性区分善与恶

《古兰经》中这样记载:“你们是世界上为世人所创造的最优秀的民族,”“人性容易被贪吝支配”,“人是急躁的”……正是充分考虑到人的这些弱点,而这些弱点又难以自我超脱,所以,真主的作用就显示了出来。人通过赞颂真主、完纳天课、谨守拜功等方式以及行善来将自己塑造成坚忍、善良的伊斯兰信众。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真主的眷顾,得以入住乐园,至于不信道者,就会在后世入火狱。

很多宗教行为均来自于信仰,通过信仰,衍生出宗教行为,不断重复或践行真主所倡导的性格特征,在经过世世代代的传递之后,特定的民族性格就会深深地烙印在整个民族中。在这些性格下,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意志力更加坚忍,从而不断获得改造自然的精神动力,并适应当下的生存环境。对坚忍顺从性格的宣扬,有利于在公共生活中有效维护秩序,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从这一方面来看,《古兰经》导向下的伊斯兰教教义更加具有了社会控制的功能。这些品质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宗教信仰为保持自己群体的稳定,在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面前,倡导集体利益,体现出伊斯兰教政教合一的社会精神。

三、《古兰经》对“善”“恶”“美”的解读

根据《古兰经》的观点,最大的“善”与对真主安拉的虔诚和敬畏相对等,具体到社会生活,人通过行善,可以走出一条通向“善”的康庄大道。而《古兰经》中所谓的“善”可以概括为宽容、平和、诚实和仁慈。

恶是指对真主的背叛和亵渎,具体的表现形式为:舍弃真主,求私欲,对真主安拉伪信,以盟誓为诈欺手段。

根据《古兰经》的观点,“美”主要是指纯洁、简约、摒弃复杂。在《古兰经》中,纯洁一词经常出现,是指经文中的美好事物。

四、《古兰经》中伊斯兰的行为导向分析

1.宗教情绪的表达

信众宗教情绪的表达,主要包括动、静两种不同的方式,静态的表达方式,常见的主要有做礼拜和斋戒,通过对真主的回忆,获得内心的平静。动态的表达方式则是战争。在《古兰经》中,为真主而战的战争被称为圣战,出现频率高达175次。

表1 圣战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情绪的动态表达中,维护主道是战争的根本目的。通过战争,能够巩固真主的统治地位,将外教的侵袭土崩瓦解。虽然战争的次数很多,但是,伊斯兰教并没有宣扬“崇尚武力,生性好战”,只是将伊斯兰教创立初期被压迫的情况宣扬出来,为了摆脱弱势地位,为了宗教的生存,而迫不得已发动战争,并非出于攻击目的。

2.财富并非罪恶

《古兰经》中,人们在世间的财富皆为真主安拉所有,人们仅仅是在占有和享用真主的恩赐,不应该过分挥霍。对人们物质利益的关注,鼓励人们参与经济活动,并要求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遵守诚信、公平的交换契约,禁止过分看重利益的行为,这是《古兰经》中关于人们经济活动的规则。在本书中,还有很多涉及商贸规则的经文,其对社会经济生活具有明显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对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也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在《古兰经》中,财富的获得,必须遵循诚信公平的原则,保证人们公平享用真主所赐的财富。在这个前提下,《古兰经》再次重申诚信和公平,严禁重利益的诈欺行为。在财富分配中,世界上所有人都生而平等,平等享用财富,但是,《古兰经》也承认了在现实生活中,财富的不均衡性。

关于财富的论述,《古兰经》对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人与社会的物质交换关系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尤其考虑到阿拉伯民族的生存环境相对恶劣,更应该建立和谐的人际交换关系,构建令真主满意的行为准则,即诚信公平和不过分。

综上所述,《古兰经》通过树立真主安拉的绝对权威,借助人们对真主的敬畏,建立信众恒久的信仰。并传达对这个世界的经验和价值观,从而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也就是行善。通过行善这一方式,进而构建伊斯兰的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从而发挥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增强信众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赛义德·侯赛因·纳斯尔,马效佩.《古兰经》:伊斯兰精神性的根基[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2]范若兰.试析伊斯兰女性主义对《古兰经》和圣训的重新解读[J].世界宗教文化,2014(4).

[3]唐小蓉,陈昌文.《古兰经》:伊斯兰的精神世界与行为导向[J].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5).

作者:韩燕君,青海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主要从事阿拉伯语经贸方向的研究。

编辑:杜碧媛E-mail:dubiyuan@ 163.com

猜你喜欢

信众伊斯兰教伊斯兰
服务信众与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探微
车 站
不该举手时别举手
印度“神庙”:保佑美签
中国西北伊斯兰教门宦制度的形成原因及影响研究
伊斯兰教纯属躺着中枪(点评)
开罗伊斯兰教老城
世界末日
伊斯兰刀剑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