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榆社县退耕还林实践经验及问题探讨

2016-04-06杨彦军

山西林业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自查生态效益管护

杨彦军

(山西省太行山国有林管理局王景林场,山西 榆社 031899)

榆社县退耕还林实践经验及问题探讨

杨彦军

(山西省太行山国有林管理局王景林场,山西 榆社 031899)

榆社县是山西省晋中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点县。自2002年以来,退耕还林工程在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坚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在对榆社县已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乡、村、户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科学合理规划、加大管护力度、调整树种结构等建议和对策。

榆社县;退耕还林;实践经验

榆社县位于太行山西麓,山西省晋中市东南部。全县共辖9个乡(镇),275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17.01×104hm2,总人口13.48万人。全县林业用地面积9.98×104hm2,其中,有林地面积2.45×104hm2,森林覆盖率14.4%.

1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

从2002年至今,榆社县共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 041×104hm2(其中,退耕地还林0.41×104hm2,荒山荒地造林0.91×104hm2,封山育林0.09×104hm2),涵盖了全县9个乡(镇),288个自然村,1.3万农户。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现了生态改善、农民增收的目标。

2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成效

2.1 生态效益

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类宜林荒山荒地、偏远低产的坡耕地进行造林,使昔日的荒坡荒地纷纷披上了绿装。榆社县森林覆盖率由2002年的9.8%上升到现在的14.4%.

2.2 经济效益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累计为农户发放粮食直接补贴和造林补助9 500余万元。另外,在退耕地上栽植的核桃、红枣、仁用杏等经济林作物,以及杨树、刺槐等用材林为退耕农户发展后续产业、实现脱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 社会效益

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过程中,通过宣传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性,使全民生态意识增强。

3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经验

3.1 政策引导,明晰产权

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榆社县、乡各级政府对退耕还林工程十分重视,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并及时为承包者办理林权证,给造林户吃下“定心丸”。

3.2 提高质量,巩固成果

在退耕还林工作中严格把好设计关、种苗关、质量关和检查验收关。

3.3 加强管理,保证质量

3.3.1 做好各年度作业设计

结合造林地实际情况,严格按照《山西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县级作业设计实施细则》,科学地做好退耕还林工程的规划、作业设计的编制工作,保证工程按质按量完成。

3.3.2 严格执行自查验收

严格执行《山西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检查验收办法》,于每年12月前完成县级自查工作。自查内容包括本年度完成的退耕还林工程造林情况,历年退耕还林地保存情况,以及上一年度退耕还林项目造林的补植、补造情况。

3.3.3 及时兑现粮款

在榆社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以下3条措施来确保粮款兑现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认真对照标准,严格开展自查验收;二是将验收结果以村组为单位进行公示,确保县级自查验收结果的公开、公正、透明;三是通过邮局一卡通的形式直接将粮款发放到退耕农户手中。

3.3.4 加强档案管理

榆社县退耕还林办公室设立了专门的档案室,并配备一名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人员管理档案,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图表、合同、林权证登记表、小班详细资料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4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4.1 任务与资金下达较迟

退耕还林任务一般在后半年才能落实到县,资金落实到位的时间更晚。这严重影响了造林工程实施的进度和退耕地的管护工作。

4.2 退耕还林政策补助与粮食补助问题

随着2006年开始的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政策补助逐渐到期,补贴金额由原有的2 400元/hm2变为1 350元/hm2,退耕还林补助不增反降。加之近年来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粮食直接补贴以及粮价、其它农副产品的市场价格急速上涨,导致部分退耕农户出现复耕和拒不补植的现象。

4.3 幼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

保证荒山荒地造林工作中的幼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是退耕还林工程中的重点环节,也是薄弱环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一是宜林荒山立地条件差;二是造林后管护工作不到位;三是经费严重不足,造林难度大,投资费用高。

5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对策与建议

5.1 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退耕还林补助期满后,退耕农户失去了经济来源,加之没有粮食直接补贴以及粮食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退耕农户有可能乱砍滥伐,甚至复耕。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应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以保护退耕还林工程所取得的成果。

5.2 科学合理规划

做好规划设计是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基础。在规划设计中,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选择造林树种和整地方式,确保造林地及早成林,发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5.3 加大管护力度

加强退耕还林后期管理,提高退耕还林成效。采取切实可行的管护措施,及时做好补栽、补植工作。同时,加强退耕后的封禁管理,采取集中管理或分散管理的形式,明确管护人员,落实管护工作。

5.4 调整树种结构

要因地制宜地加大生态经济兼用林比例,同时发展一些适宜本地的优势树种。此外,还可以栽植一些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树种来带动榆社县林业的发展,提高造林的综合效益,切实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

[1] 田 敏,王庆华.退耕还林工程在山西农村发展中的实践与探讨.山西林业科技,2007(4):53-54.

[2] 韩国忠,李有华.山西退耕还林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探讨.水土保持研究,2008(5):197-199.

[3] 王文德.对山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再认识.山西林业,2004(5):3-4;12.

[4] 易小梅.退耕还林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5] 危 丽,杨先斌,刘 燕.农户参与意愿与退耕还林政策的可持续性.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9-35.

[6] 樊 华.退耕还林工程试点综合效益评价研究.长春:吉林大学,2004.

[7] 贾卫国.我国退耕还林政策持续性研究.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5.

[8] 许明祥,王 征,张 金,等.黄土丘陵区土壤有机碳固存对退耕还林草的时空响应.生态学报,2012(17):5 405-5 415.

2016-10-21

杨彦军(1975— ),男,山西和顺人,2010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助理工程师。

F326.2

C

1007-726X(2016)04- 0057- 02

猜你喜欢

自查生态效益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漫谈生态效益特性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放管服”改革地方自查进行时
微型糕点企业运行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初探
药品流通自查:370家弃权75家出局
大兴安岭年创生态效益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