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西林盘研究进展

2016-04-06黄劲松黎燕琼郑绍伟刘文斌陈俊华龚固堂慕长龙

四川林业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林盘川西价值

陈 泓,黄劲松,黎燕琼,郑绍伟,刘文斌,陈俊华,龚固堂,慕长龙*

(1.重庆市渝北区玉峰山林场,重庆  渝北 401120;2.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81;3.理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四川  理县 623100)

川西林盘研究进展

陈 泓1,黄劲松3,黎燕琼2,郑绍伟2,刘文斌2,陈俊华2,龚固堂2,慕长龙2*

(1.重庆市渝北区玉峰山林场,重庆渝北 401120;2.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81;3.理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四川理县 623100)

川西林盘是传统农耕时代文明的结晶与传承和重要栖息地,也是成都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川西林盘被越来越越多的人所关注。本文从川西林盘的定义、林盘类型、结构组成、林盘的价值、川西林盘的保护与发展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并重点分析了川西林盘目前所面临的问题,针对川西林盘保护对策和今后的发展开展了论述。

川西林盘;研究进展;保护与发展

川西林盘广泛地分布于成都平原的都江堰灌溉区,一种四川独特的农耕生活形态和居住形态,长期以来均以传统和地域性的概念形式而存在。林盘是川西文化的代表之一,川西林盘近年来虽越来越多的被人所关注,但外文刊物少有相关文献[1],仅本土学者从川西林盘群落结构、景观特征、生物多样性、文化内涵、保护意义与价值等方面开展了研究[2~7,9~22,25]。本文研究总结了前人对川西林盘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川西林盘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机遇,就林盘的保护与发展方向以及对川西林盘今后的研究重点等提出了建议。

1 川西林盘研究进展

1.1川西林盘定义的研究

川西林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川西林盘应该是指:分布于成都平原,并与都江堰灌溉水系统共同形成的独特川西农耕生产生活环境和形态。它不仅包括了区域中星罗棋布的乡村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道路等实体形式,以及这些实体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最终构成了以林、水、宅、田为主要要素的生态系统,还包括以院落为中心的生态系统与院落中人类生产、生活等社会活动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生产、生活方式。狭义的林盘则是指川西平原上,在农田周边建造农家住宅,住宅周围为竹林、树木所围绕,随田散居,集生产、生活和生态为一体的复合型农村聚落单元。

1.2川西林盘植物群落及景观特征的研究

川西林盘的核心是植物,植物及其配置模式是川西林盘主要构成要素,它直接影响着林盘的外貌和功能的发挥,还关系着林盘稳定和发展。目前对川西林盘植物及其群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群落类型、结构、物种组成和植物景观特征几个方面。《四川森林》[24]研究结果表明,川西林盘以慈竹为主,其次有斑竹、金竹、白夹竹等,组成纯竹林、竹木混交林、竹果混交林。孙大江[5]等在对川西林盘研究中也表明,林盘竹林和常绿阔叶林为主要植被类型,其出现频率分别达到32%和25%。卢旭儒[16]研究结果表明,川西林盘植物群落结构和外貌均具有相似,竹类植物在林盘中使用的种类较少,但却有很高的使用频率。林盘在空间结构上是由外围农田和植物围合的生活空间组成,林盘外围环绕的农田构成了林盘的基底也是主要的生产空间,也构成了乡村田园景观的主体;内部生活空间由乔木和竹丛为合成相对封闭的生活空间,30%~70%的绿化覆盖率使得林盘内部是一个竹丛和乔木围合的覆盖空间和半开敞空间,而且覆盖空间高度在4 m左右,能给人一种亲切和安全的空间感受。

1.3川西林盘价值的研究

川西林盘分布范围广,林盘面积大,一直以来林盘都是成都平原林地的重要构成部分。根据陈其兵等[6]研究表明,成都市林盘分布范围面积9 482 km2,总面积678.8 km2。川西林盘作为成都市林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生态价值;林盘还作为农业耕作和百姓生活的直接和间接生产资料而具有经济价值和景观价值;同时川西林盘还是几千年川西农耕文明的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1.3.1生态价值

川西林盘的是成都市城市森林的重要内容,是成都市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林盘生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改善小环境,调节小气候。林盘植物不仅具有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的作用,还具有防风、遮阴、降温等调节小气候的作用,为林盘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7]。二是固碳制氧,维护碳平衡。林木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消耗者,川西林盘对缓解成都市温室效应具有重要作用。三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林盘中树木茂密,或还有水渠环绕其中,从而形成良好的小生境,为许多鸟类和地面上的一些动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境,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8]。此外,林盘还具有涵养水源、改善水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净化环境等作用[9]。

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疑似脊柱骨折治疗的患者51例,其中,男性疑似脊柱骨折患者43例,女性患者28例。最小年龄22周岁,最大年龄64周岁,中位年龄(41.62±10.57)周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统计分析结果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分组方式可比性检验合格。纳入标准:(1)患者均全面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行签署相关文件;(2)患者均接受CT检查与X线检查。排除标准:(1)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不全;(2)认知功能异常。

但目前有关川西林盘生态作用及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较少,作者仅查到雷亚平和万会兰对林盘内外热环境的研究。其中雷亚平等[10]通过对两栋典型川西林盘冬、夏季室内热环境的现场测试表明,川西林盘的冬夏季室内热环境略优于当地普通农宅。万会兰等[11]则在研究分析郫县龙溪村林盘热环境及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林盘气候环境问题的具体策略。针对林盘的其他生态作用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这将对林盘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3.2经济价值

川西林盘不仅具有生态价值,还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受自然与人为相互的相互影响,川西林盘植物不仅能维护林盘内外的生态环境,同时有一部分林盘植物又是林盘居民的生产资源和部分生产工具的来源所在,林盘本身也是部分生产活动场所。林盘中,不仅有为农村副业提供原料的竹,还有各种果树如枇杷、柚子、柿子树等,药材树如杜仲、黄柏树、盐肤木等,直接为林盘内居民带来经济收益;林盘内内的特色种养殖,也是其经济价值的重要形式。同时,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和人们“亲近自然、走进自然”意愿的增强,川西林盘的景观效益逐渐开发,通过乡村旅店和农家乐等林盘生态旅游形式,林盘开发成旅游者膳宿和游憩的地方,成为旅游者参观游览的场所,林盘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提升了林盘的经济价值。

1.3.3文化价值

方志戎等[12]在川西林盘文化的历史成因指出:林盘是川西平原自然地理环境与水利农耕文明协调共生的结果,其历史久远,是集生态、生产和生活为一体的复合型农村聚落形态,它既是一种生产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竹林农舍错落有致的格局,与平原上纵横交错的都江堰灌区相呼应,由此产生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川西农家聚落和习俗,称之为川西林盘文化。蔡小于[13]指出川西林盘不仅具有经济价值、建筑技术价值和审美欣赏价值,还具有历史见证价值、文化价值。林盘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都江堰泽被千秋有力而生动的历史见证,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大型水利生态工程的组成部分;二是川西林盘所形成的人、水、田、林等共存共生、循环往复的发展模式,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智慧,是农耕生产的产物和载体;三是林盘本身就是川西特有地域性的民俗文化,林盘中的院墙房舍、林木、池塘、溪渠小道、坟茔庙碑以及耕作技艺、乡风习俗、文化艺术等都与农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是农民生活的一部分,孕育了农民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1.4对川西林盘保护与发展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人士对聚落及其文化重要性认识的增加,川西林盘的保护与发展逐渐为人们所关注。2008年,四川省成都市建委提出了《关于推进我市川西林盘保护实施意见》,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关于川西林盘保护的纲领性文件,也引发了学者对川西林盘保护与发展对策的研究与探讨的积极性。张莹[14]中提出川西林盘保护需突破过去以单个林盘或以行政区划为林盘研究单位的局限,遵循林盘发展的自然社会规律,进而对现有川西林盘体系采取系统的有选择的保护。李欣珏[19]则建议结合林盘的主要利用方式,从生态学角度提出了川西林盘的分类保护对策。杨晓艺[21]、陈其兵[6]等则从开发林盘利用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林盘的保护与发展对策。

3 川西林盘面临的问题

3.1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范围不断扩张,以及城乡一体化推进,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结合土地整理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居住生活条件,传统林盘从数量和形态上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方面,传统川西林盘正逐渐减少,特别是第二圈层传统林盘正快速减少。以郫县为例[14],据统计截止2004年底郫县有大小林盘11 000余个,面积437 km2,林盘点密度25个·km-2,但是到了2006年底,仅仅只过了两年,全县现有大小林盘减少至8 700余个,林盘点密度由2004年的25个·km-2下降到20个·km-2。。另一方面,随着农民进入城镇或农村新型社区居住,林盘内住户大幅度减少,许多传统林盘成为空心林盘。

中国乡村生态环境总体在恶化,只有局部得到恢复和改善。由于快速的城市化和盲目追求经济的增长,造成对农村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使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表现在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加速发展、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不断加深等方面。加之林盘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匮乏,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因此部分有经济能力的农户向居住条件较好的城镇或农村集中居住区转移,导致部分林盘逐步空心化。

3.2林盘自然退化的问题

竹林和常绿阔叶林是川西林盘的主要植被类型,其次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类型。川西林盘中以单一树种构建的纯林式植物群落为最多的一种模式;相比较,混交式林地则主要分布于从事旅游观光活动的林盘中。

川西林盘植物群落还处于植物群落形成和结构调整的初级阶段,群落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多元化和多样性较低,可能与川西林盘的功能定位有关,人工构建、干扰作用剧烈,与自然状态下群落发展具有差异。川西林盘受城市化进程和自身功能定位的双重影响,具有植被镶嵌化、生境分割等显著特征,群落间及群落内物种多样性可能受到剧烈影响[5]。价值近年来农业产业化也有了新的发展,耕种收割需要的劳动力逐渐减少,造成众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林盘内人口老龄化现象明显,从而导致一些林盘由于缺乏人气和必要的修缮而逐渐走向衰落的局面。

3.3林盘价值利用不足的问题

传统的川西林盘存在的经济价值仅仅是为生活在此的居民提供生活所需的一些生产资料或是农副产品,其价值较低,且利用率低下。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传统的川西林盘的经济价值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往往忽视了林盘的生态、景观和文化价值,仅看重单一的经济价值,而川西林盘低下的经济价值和利用率,势必对其的存在带来巨大的威胁。

要想更好的研究和保护林盘,必须从开发和提升林盘价值入手,除了传统的栽植带来的经济价值外,更应强调林盘的景观价值和文化价值。

4 展望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居形式。传统民居村落是凝固的历史,是民族生存的智慧,建造技艺、社会伦理和审美观念等传统文化要素的集中体现,是难以再生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据住建部统计,在过去几十年的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民居村落大量消失。专家估计,有较高保护价值的传统民居村落现存不到5000个。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而川西林盘不仅是“乡愁”的栖居地、传统村落的文化基因和具有川西传统特色的民居,也是古蜀文化的结晶和传承,更是成都平原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因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导致川西林盘面积快速减少,对其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保护与发展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发展是保护的基础,保护也应该是有选择性的保护。林盘内居民是川西林盘保护与发展的实施主体,要实现林盘的有效保护和利用,川西林盘必须满足居民了两大需求,即于林盘内居民适应现代人居生活环境的需求和帮助居民持续增收的需求。

林盘保护的目标就是要改造传统林盘、提升生活环境,引人产业发展,创造生产生活功能有机结合的现代农村人居空间[25]。据成都《川西农居风貌保护性建设规划》,为了在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同时保护好特色资源,到2020年,成都市近80%农民将进入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居住,少部分农民将保留相对分散的居住形态。针对分散居住农民的农舍,应选择有一定规模、有代表性的林盘进行保护。此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对于改善农居条件、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生态环境保护、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保护历史文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这己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理念,从生态旅游开发的角度提出了川西林盘的产业转型的可能[23];挖掘作为传统民居的川西林盘价值,抓住其核心要素和特色,在对其保护的同时合理加以开发利用,为该区的城乡建设提供更多的川西文化元素,扭转现在城市建设大量模仿西方的情况。以上几点都为川西林盘的合理保护与发展提供一种借鉴的可能性。

5 结语

林盘的保护与利用,不应该一视同仁,而应根据林盘的现状和当地建设规划,因地制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针对川西林盘的研究,应为其保护和发展服务。首先应加强对川西林盘群落结构特征、自然演替、生态和景观功能等方面的研究,争取通过科学手段,使之朝着群落健康,生态服务功能稳定的方向发展;其次应加强对川西林盘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挖掘,使其价值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发展新型林盘,使其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栽植带来的经济价值。

[1] Wenying DONG,Zhenjun WEN,Xiuzhen LIN.The Study on Energy Saving Experience of Farmhouse Forest in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assive Construction[C].Natural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I.Part1,2012.

[2] 段鹏,刘天厚.蜀文化之生态家园——林盘[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4.

[3] 蔡绍田.新农村建设中的林盘保护规划[J].四川建筑,2007(5):4~6.

[[4] 方志戎,周建华.人口、耕地与传统农村聚落自组织——以川西平原林盘聚落体系(1644-1911)为例[J].中国园林,2011(06):83-87.

[5] 孙大江,陈其兵,胡庭兴,等.川西林盘群落类型及其多样性[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1,29(1):22-28.

[6] 陈其兵.川西林盘景观资源保护与发展模式研究[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7] 郑婧.论川西林盘的生态意义[J].山西建筑,2010,36(12):50 -52.

[8] 赵羿,李月辉.实用景观生态学[M].科学出版社,2001.

[9] 樊砚之,陈其兵,李世庆,等.川西林盘特色生态旅游模式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

[10] 雷亚平,林忠平.川西林盘冬夏季热环境实测分析[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0,29(6):52-55.

[11] 万会兰,周媛,刘蕊,等.川西林盘生态微气候数值模拟分析[J].城市建筑,2013,(20):290.

[12] 方志戎,李先逵.川西林盘文化的历史成因[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l1,(5):45-49.

[13] 蔡小于.农村传统民居价值探析—以川西林盘为例[J].理论与改革.2009,(4):153-155.

[14] 张莹.川西林盘体系保护与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15] 蔡军,陈其兵,胥晓刚,等.川西林盘营建模式及植物选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177~20179,20183.

[16] 卢昶儒.川西林盘植物群落景观特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17] 杨蝉应,陈其兵.川西林盘植物景观评价指标选择初探[C].第四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

[18] 郑建刚,朱鸿伟.关于对川西农村林盘文化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8(2):71-74.

[19] 李欣珏.基于生态学角度的川西林盘保护对策探究[J].价值工程,2011,30(5):198-199.

[20] 李光梓.旅游文化视野下的川西林盘风貌保护与开发[J].当代旅游(学术版),2011(5):49-50.

[21] 杨晓艺.川西林盘保护与开发的创新模式[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50-53.

[22] 林光旭.成都平原林盘式聚落的现代化演绎方向[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9(1):5-9.

[23] 江泽慧.加快城市森林建设走生态化城市发展道路[J].科技和产业,2003(9):13-19.

[24] 《四川森林》编辑委员会.四川森林[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25] 刘波,牟江.基于川西林盘保护的新型农村聚落规划设计.四川建筑科学研究[J],2012,38(2):252-255.

Advances in Researches on Farmhouse forests in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CHEN Hong1HUANG Jin-song3LIYan-qiong2ZHENG Shao-wei2LIUWen-bin2CHEN Jun-hua2GONG Gu-tang2ZHU Zhi-fang2MU Chang-long2*

(1.Yufeng Mountain Forest Station in Yubei District,Yubei 401120,Chongqing City;2.Sichuan Academy of Forestry,Chengdu 610081,Sichuan;3.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Forestry Bureau of Lixian,Lixian 623100,Sichuan)

Farmhouse forests in western Sichuan(FFWS)are the crystallization and critical habitats of traditional farming civilization.They are an important partof the urban forestecosystem of Chengdu,enjoying the importantecological value,economic and cultural values.FFWSare getting attention ofmore andmore people.Discussion ismade on the definition of FFWS,and their types,structure,composition,and value,and their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analysis ismade of their current problems.Besides,a description is given of protection measures and future research priorities of FFWS.

FFWS,Research progress,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S7-9

A

1003-5508(2016)03-0049-05

10.16779/j.cnki.1003-5508.2016.03.009

2016-03-23

林业公益行业专项课题“201404301”,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川西林盘景观特征研究”。

陈泓(1982-),女,绵阳北川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保护等工作。

*为通讯作者:mucl2006@aliyun.com

猜你喜欢

林盘川西价值
美丽的川西小环线
夏季林盘对周围环境微气象的影响研究
岁月尽川西
论林盘
川西林盘景观特征研究
基于城镇化背景下的成都市郫筒镇林盘绿道网络体系构建
川西,那一抹如梦的秋色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川西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