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屠宰场猪瘟及猪丹毒检验方法的优化方法

2016-04-06阮云峰

兽医导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疹块猪丹毒屠宰场

阮云峰

(武定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武定 651600)

屠宰场猪瘟及猪丹毒检验方法的优化方法

阮云峰

(武定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武定 651600)

收集猪瘟、猪丹毒病例,对屠宰前后过程中猪体内各器官系统、皮肤产生的病理变化特点进行整理分析,通过血清检查和微生物检查判定屠宰检验结果,旨在提高检验精确度,为猪瘟、猪丹毒的防治提供针对性指导。

猪瘟;猪丹毒;检验;方法优化

猪肉食品流通最核心的环节即为生猪屠宰前后的检疫、检验,但最近几年来,猪瘟、猪丹毒、猪弓形虫病、猪链球菌病等疾病在病原流行过程中的解剖学病变及症状表征呈现出非典型变化,其原因可能为猪群免疫良莠不齐,病原体毒力降低、发生变异所致,因而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漏检、误检问题。基于此,笔者以定点屠宰场内的待宰猪群为研究对象,对其病理学进行检验,详细内容见下文。

1 猪瘟、猪丹毒的流行特点分析

1.1 猪瘟

猪瘟又名烂肠瘟或猪霍乱,由猪瘟病毒所致,具有高传染特性、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猪瘟在一年四季内均可发生,但尤以秋末、春初时节居多,且发病无性别、品种之分。

1.2 猪丹毒

猪丹毒由红斑丹毒丝菌所致,属于急热性传染病的一种,易感性强,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分布,但以地方性流行及散发性流行为主。猪丹毒病发病最多时节为7~9月份,入冬后逐渐减少。

2 屠宰前后检疫检验

2.1 猪瘟的检疫检验

2.1.1 屠宰前检疫

患病猪体温高达42℃,高热不退,嗜睡,厌食,眼部流泪、眼内分泌物显著增加,显示结膜炎症状,皮肤有紫斑显现发绀。病猪四肢内侧、腹部及会阴处可见米粒大小的出血点,有便秘症状表现,粪便内附带血液及粘液。另有部分病猪可见腹泻症状,粪便呈油状、粘性大。患病公猪包皮尤为肿胀,排尿不畅,且伴随恶臭气味。

2.1.2 屠宰后检验

屠宰后病猪胴体可见多处出血点,皮肤发红,指压无褪色表现,胴体个别位置的出血灶呈弥漫性。剖检病理学变化特点为:肾脏、淋巴结、会厌软骨等出血,属于急性败血性病变。切开病猪淋巴结后,其横切面肿大、出血,外观表象呈红白相间色,状如大理石纹样;肾色土黄,肿大,表面分散诸多米粒状出血点;脾脏偶有出血性梗塞。

2.2 猪丹毒的检疫检验

2.2.1 屠宰前检疫

急性败血型:病猪以厌食、呕吐、懒动为特点,基础体温可达43℃。部分被感染病猪因皮肤颜色由浅红转至暗红,全身呈弥漫性潮红色,尤以背部、颈部、耳部最为严重,发展至中后期可见大斑块暗紫色,因而有“大红袍”之称。病猪临死前,股内可见多处鲜红色不规则斑块,指压褪色复又还原。

亚急型:猪感染初期体温持续小幅升高,精神沉郁,厌食。病猪四肢、腹部、背部、胸部、颈部、耳部等可见菱形红色疹块,触之有温热感,以白毛猪居多。疹块表面可见小水疱,待水疱结痂后病猪体温下降,病情微缓,约十天左右恢复。

慢性型:病猪可见皮肤坏死、慢性心内膜炎、关节炎等症状,染病后行动迟缓、厌食、消瘦;听诊可见呼吸急促、杂音、心率不齐;猪尾部、耳部、肩部、背部等处皮肤可见多处坏死。

2.2.2 屠宰后检验

败血型:病猪屠宰后体表皮肤可见大面积红斑,耳部、腿内侧等位置可见多处不同程度的紫红色。深入检查可发现:淋巴结横切面外翻、肿大,有浆液性血液流出;脾呈樱桃红;肺充血肿大;胃部、十二指肠、幽门等部表现为出血性炎症;肾脏纵切面可见淤血、皮质底部有多处针尖状小红点,肾脏整体色呈暗红,故而有“大紫肾”之称号。

疹块型:屠宰后体表皮肤可见大量疹块,其形状不一,有圆形、菱形、方形等,疹块边界分明,与屠宰前症状表现完全不一致。

慢性型:解剖心脏时其主动脉瓣与二尖瓣可见增生物,状如菜花;解剖其四肢时有大量黏稠液体渗出,色红。

3 实验室检验

3.1 猪丹毒微生物学检查

3.1.1 形态与染色特点

对病猪皮肤疹块、肾脏、血液等予以革兰氏染色涂片镜检查后,能够发现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或平直、或弯曲,部分菌体成对或成丛排列。

3.1.2 菌体培养与生化特点

在5%兔鲜血琼脂平板上接种病猪疹块皮肤、肝脏血液、心血,在37℃的无菌器皿内培养48h,可发现平板表面有灰白色、光滑、状如露珠的小菌落,其周围可见熔血环,色如草绿。取菌落镜检,显示为革兰氏阳性小杆菌。生化试验后发现,分离菌能够对果糖、乳糖、葡萄糖进行发酵,产酸而不会产生气体;对水杨苷、蔗糖、山梨醇、甘露醇等则不具有发酵性能,不会产生靛基质,对尿素等不具备分解功能,可产生H2S。MP试验结果呈阴性,明胶穿刺随穿刺线向四周横向生长。

3.2 猪瘟血清学检验

取病猪淋巴结、肾脏、扁桃体、脾等组织,对其进行兔体交叉免疫试验、病毒分离试验、免疫酶染色试验、间接血凝试验(IHA)等,具体操作细则可根据说明书进行。判定标准:若病猪血清血凝价低于1:16时,其结果为阳性,反之则为阴性。

4 病猪处理

对已经检出的猪瘟、猪丹毒病例,需立即将其捕杀,并对同栏猪采取定点隔离办法,并每间隔2~3h测量一次体温。屠宰后若检出病例,需立即进行严格的化制、深埋处理,并查明病猪产地,对同车未宰猪群进行隔离,观察一段时间无异样表现之后再进行加工处理。对于已经被污染的猪饲槽、猪舍,加工器械等可以漂白粉、生石灰等对其浸泡、消毒。

5 结语

综上所述,屠宰前由于猪身症状不显著、体表过脏或处于潜伏期,很容易发生漏检问题,而宰后检验对猪体表、内部脏器、背部、四肢等的观察更为直观,更容易诊断出猪是否感染猪瘟、猪丹毒等病毒,所以必须加强屠宰前检验力度。同时,对于病猪处理必须严格强化其规程,尽可能的避免因处理不当而造成的二次污染,保障消费者权益。

[1]张秀萍,何彪,黄跃杰.屠宰场猪瘟及猪丹毒检验方法的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0,(35):20105-20107.

[2]黄跃杰,何彪,张秀萍.屠宰厂猪瘟、猪丹毒检验方法优化[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1,(1):15-19.

[3]赵晨英.怎样做好生猪定点屠宰场的检疫工作[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5,(7):44.

猜你喜欢

疹块猪丹毒屠宰场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猪丹毒的分析、诊断和防治措施
亚急性型猪丹毒并发皮肤感染的治疗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病的检疫及处理方法
东莞2018年减少11家生猪定点屠宰场
猪丹毒的诊断和防控措施
混凝沉淀-水解酸化-SBR工艺在某屠宰场废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
猪丹毒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