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二聚体检测在狼疮性肾炎中的价值

2016-04-06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24期
关键词:狼疮红斑狼疮纤溶

方 莉, 周 磊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 1. 肾内科; 2. 风湿科, 江苏 常州, 213003)



D-二聚体检测在狼疮性肾炎中的价值

方 莉1, 周 磊2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 1. 肾内科; 2. 风湿科, 江苏 常州, 213003)

D-二聚体; 狼疮性肾炎; 疾病活动

D-二聚体是体内的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交联及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小片段终末产物,主要反映体内的凝血功能及纤溶状态。它的增高往往提示了血栓形成及纤溶亢进[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凝血及纤溶状态异常,且凝血功能紊乱是导致系统损害进行性加重的重要因素[2]。本文对本院42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进行D-二聚体的检测,分析其在狼疮性肾炎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LN患者42例,纳入标准: ① 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SLE分类诊断标准; ② 肾脏活检病理检查证实狼疮性肾炎或24 h尿蛋白定量≥0.5 g; ③ 未接受肾脏替代治疗; ④ 无其他相关结缔组织病; ⑤ 无合并感染或存在肿瘤。其中男8例,女34例,平均年龄37.8±11.4岁,平均病程12.5±8.44个月, D-二聚体水平为3.47±0.57 mg/L。选取相同性别、年龄构成的健康人4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例,女34例,年龄36.7±10.9岁, D-二聚体水平为0.86±0.23 mg/L。LN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P<0.05)。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清晨空腹采血检测D-二聚体,使用ELISA方法检测(按试剂盒标注方法操作)。所有的LN患者的病情均通过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进行评分。按照SLEDAI评分>9分作为狼疮活动组,共有20例,其中男4例,女16例,平均年龄36.9±11.6岁,平均病程14.1±8.21个月, D-二聚体水平为5.64±0.73 mg/L; SLEDAI评分≤9分作为狼疮稳定组,共22例,其中男4例,女18例,平均年龄38.0±11.8岁,平均病程11.7±8.08个月, D-二聚体水平为2.52±0.51 mg/L。狼疮活动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狼疮稳定组(P<0.01)。

共有37例患者行B超引导下经皮肾脏穿刺活检术,样本经过处理后统一送至上海华山医院病理室进行光镜及免疫组化的检查,做出病理分型,其中Ⅱ型4例, Ⅲ型8例, Ⅳ10例,Ⅴ型9例, Ⅲ+Ⅴ型6例,送检样本未检查出Ⅰ型及Ⅵ型LN。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LN病理分型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根据狼疮性肾炎病理类型分组, Ⅱ型、Ⅲ型、Ⅳ型、Ⅴ型、Ⅲ+Ⅴ型患者D-二聚体水平依次为(2.74±0.97)、(3.02±0.38)、(3.90±0.75)、(3.59±0.48)、(4.04±0.63) mg/L,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系统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病理基础为血管炎。至少50%以上的患者有肾脏受累的临床表现,甚至LN可为首发表现[3]。SLE患者体内产生大量自身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后形成大量免疫复合物。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了弥漫性炎症,而原位免疫复合物沉积则对肾小球造成了破坏性炎症。同时,血管炎性病变、血栓形成导致的微血管样病变也常见于LN[4-5]。免疫机制介导的炎症反应、凝血功能障碍[6]共同参与了发病过程,使其存在高凝状态,进一步导致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加重系膜及内皮细胞损伤,是肾脏病变发展与恶化的重要因素[7]。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后形成的片段。正常机体中基本无相应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当纤溶作用增强时机体中才会大量出现,故能有效反映体内的纤溶活性状态。因此, D-二聚体可作为机体血管内纤维蛋白形成的间接指标,是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临床中也可作为体内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8]。本研究发现,LN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人群(P<0.05), 提示潜在的凝血和纤溶机制的激活,这与既往的研究结果一致[9]。病情活动度高的LN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病情稳定的患者(P<0.05), 这也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一致。LN的患者病情活动时大量自身抗体阳性,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重,出现广泛的微血栓形成及纤维蛋白沉积。血小板处于激活状态,血液呈现高凝,严重时可出现局限性血管内凝血。故血清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LN疾病活动的临床指标之一,其升高可能预示疾病预后不良。同时也可作为疾病治疗后临床疗效的判断指标之一,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1] 项新, 施燕春, 何坤, 等. D二聚体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及病理的相关分析[J].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4, 14(2): 104-105.

[2] 张娟. D-二聚体水平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意义[J]. 黑龙江医学, 2011, 35: 561-562.

[3] 邹耀红.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手册[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 2011: 247-248.

[4] 吴南辉, 许赤多. 系统性红斑狼疮二聚体、抗心磷脂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 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15): 47-48.

[5] 武伟, 张延, 韩辉, 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同凝血与纤溶障碍的关系[J]. 现代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2, 21(3): 233-235.

[6] Xu J, Lupu F, Esmon C T. Inflammation, innate immunity and blood caogulation[J]. Hamostaseoloaie, 2010, 30(1): 5-9.

[7] Sexton D J, Clarkson M R, Mazur M J, et al. Serum D-dimer concentrations in nephrotic syndrome track with albuminuria, not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J]. American journal of nephrology, 2012, 36: 554-556.

[8] 付维书. 多指标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 36(13): 1948-1950.

[9] 袁双龙, 巩路, 周蕾, 等. 三种常见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 吉林医学, 2011, 32(33): 7017-7019.

2016-10-09

R 593.24

A

1672-2353(2016)24-113-02

10.7619/jcmp.201624040

猜你喜欢

狼疮红斑狼疮纤溶
狼疮丸对降植烷诱导小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作用
过敏性紫癜儿童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美国FDA批准Ryplazim用于成人和儿童治疗1型纤溶酶原缺陷症
外周血OX40/OX40L及抗C1q抗体水平对狼疮肾炎的诊断价值
伴脱发的头皮深在性红斑狼疮并发干燥综合征一例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抗核抗体荧光核型与狼疮肾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在妊娠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