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藏·太平部》本草文献整理

2016-04-05唐禄俊张青颖王娟娟熊益亮王鸿弘段晓华张其成

世界中医药 2016年7期
关键词:太平麦冬中药材

唐禄俊 张青颖 王娟娟 熊益亮 刘 珊 王鸿弘 段晓华 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道藏·太平部》本草文献整理

唐禄俊张青颖王娟娟熊益亮刘珊王鸿弘段晓华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中药是方剂的基本单位,是中医辨证论治实施的体现。对中药功效的认识全面与否,决定了中医临床疗效的高低。加强对中国古籍中的本草整理和挖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学界对中医药古籍、少数民族中医药典籍及佛家经典中的医药知识均有较为深入的整理和研究,然而对于道家经典丛书《道藏》的本草整理与研究缺乏。本文立足于明《道藏》四辅之《太平部》有关本草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以期为现代药物研究和运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道藏;太平部;中药

中药是方剂的基本单位,是中医辨证论治实施的体现。对中药功效的认识全面与否,决定了中医临床疗效的高低。因此,加强对中国古籍中的中药整理和挖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学界对中医药古籍、少数民族医药典籍及佛家经典中的医药知识均有较为深入的整理和研究,然而对于道家经典丛书《道藏》的药物方剂整理与研究缺乏。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明《道藏》四辅之《太平部》有关中本草的内容展开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以期为现代药物研究和运用提供参考和借鉴。《道藏》四辅中除药物的零散记载外,还收录了《仙传外科集验方》(又名《仙传外科秘方》)、《葛仙翁肘后备急方》《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目录》和《急救仙方》五本医学著作。《急救仙方》《仙传外科集验方》《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和《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目录》为《太平部》所收。鉴于《急救仙方》《仙传外科集验方》《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和《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目录》历来为广大医药者所熟知和运用,遂不将它们纳入本文研究范围。此外,本文研究的药物对象是以治病防病、养生保健为目的,暂不论述以修炼成仙为目的的药物。

1 药物概况

据统计,《太平部》记载有关中药材的文献共有26篇,涉及的中药材140余种。《三洞珠囊》和《无上秘要》这两篇文献记载药物的数量较其他24篇文献更甚。本文参照的药物归类方法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分类方法。《太平部》中涉及的中药材可分11部,分别是石部、金部、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虫部、鳞部、介部和其他部。其中归属草部、木部、果部和石部的中药材居多,归属金部、菜部、虫部和谷部的中药材次之,归属介部、鳞部和其他部的中药材较为零星。

石部有汞(水银)、朱砂(丹砂)、白石英、禹余粮、玛瑙、雄黄、云母、消石、硝石、阳起石、紫石英、雌黄、金牙石、空青石、硫黄、戎盐、石黛、磁石、凝水石(寒水石)、琉璃、珊瑚、赭石(代赭石)和紫砂。金部有铅、金、粉锡(胡粉)、银、自然铜和紫金。草部有麦门冬(麦冬)、白术(术)、白芷、木香(青木香)、地黄、黄精、人参、玄参、泽泻、白薇、菖蒲、川芎、当归、甘草、黄连、菊花、肉苁蓉、山姜、葳蕤、艾叶、白附子、半夏、大黄、防风、飞廉草、莨菪、蒿本、桔梗、决明子、款冬花、莨菪子、木防己、芍药、升麻、天门冬(天冬)、天麻、文藻、五味子和细辛。谷部有胡麻(黑巨胜、巨胜、胡麻)、麻仁(麻子仁)、青米和薏苡仁。菜部有薤(薤白、薤菜、白薤)、干姜、灵芝、竹笋、苦苣菜和蒜。果部有枣(丹枣)、梨、桃白皮(桃皮)、蜀椒、李、葡萄和石榴。木部有安息香、柏叶、柏子仁、栢、沉香、丹椹、茯苓、枸杞子、桂、琥珀、鸡舌香、降真香、木兰、南烛、桑椹、松柏叶、松子、檀香、辛夷、薰陆香、猪苓和竹叶。虫部有白蜡、蝉蜕和蜜。鳞部有龙骨。介部有珍珠。其他部有日月之精、伏精、胡仙芝草、阴脂、云芽、虎脑、凤脑、灵飞冰桂等。

《太平部》中记载的部分中药材的名字的称谓极具特色,带有鲜明的道家色彩,且不同于中医中的药材常见别名称谓。其中,唐代王悬河所著《三洞珠囊》提及的特色称谓数量最多。《三洞珠囊》中“东华童子”指青木香,“章阳羽玄”指白附子,“白素飞龙”指白石英,“丹山日魂”指雄黄,“昌阳芝草”指菖蒲,“亭艮独生”指鸡舌香,“绿伏石母”指磁石,“绛晨之伏胎”指茯苓,“北帝玄珠”指硝石等。

2 重点药物阐述

《太平部》中涉及药材较多,一部分只提及药名,一部分有药材具体的某方面论述。在此,将从《太平部》涉及的众多药物中遴选一部分出现次数较多的药材的语段进行论述。代表药有薤、枣、南烛、麦冬、白术、白芷、芝麻、青木香、茯苓、地黄、干姜、黄精、鸡舌香、人参、檀香、玄参、薰陆香、泽泻、白薇、菖蒲、蜜、铅、汞、朱砂、白石英、禹余粮、雄黄、云母、金、龙骨、硝石、阳起石、珍珠、琥珀等50余味药。以下列举十余味药物的部分相关记载。

草部将例举麦冬、白术和青木香3味药。

第一味:麦冬。《无上秘要》云:“去心”[1]。“填神精,养灵液,固骨”[1]。麦冬,甘,微苦,微寒,常在炮制时需要去心。文献中提及麦冬的功效为“填神精,养灵液,固骨”与大众熟知的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有所出入。文献中强调了麦冬的填补精和神的作用,以及滋养阴液,特别是谈及了麦冬有益骨的功用,这是一个不同于麦冬常见功效的功效。

第二味:白术。唐·王悬河《三洞珠囊》的甘草丸有包括白术在内的十四味药:“右十四物,并令得精新上药,不用陈久者”[2]。《洞玄灵宝道学科仪》中神枕品用白术在内的二十四味药应二十四节气。以药物为枕,与时令相宜,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

第三味:青木香。《无上秘要》云:“以助甘草,去三虫伏尸”[1]。“凡存念上道,祝除三尸之时,常当采取白芷草根及青木香,合以东流水,煮取其汁,以沐浴于身,辟诸血尸恶炁,亦可和香烧之,以致神明。若无青木香者,亦可单用白芷”[1]。“用水三斛,青木香四两,真檀香七两,玄参二两。合治煮之,令得一沸。毕,澄适寒温,以自沐浴。此天真玉女玄水之法,名炼胎神水”[1]。青木香其气清香,可用它煮水沐浴以去秽气,还可做香熏焚之。

菜部药以薤为例。

薤。唐·王悬河《三洞珠囊》云“五光七白灵蔬者,薤菜也”[2]。“白薤辛,金味也,薤金之精也。灵蔬者,谓神菜也”[2]。这是说薤其味辛,五行属金,且得五行金之精华,其效用神奇。

木部的代表药是南烛。

南烛。唐·王悬河《三洞珠囊》云:“扇南烛之东晖,招始芽之朱灵。南烛,阳物之精”[2]。“嵩高少室、抱犊鸡头山,名山皆有,非但数处而已”[2]。这是论述南烛属阳,生于东南一带非一处独有。其性而喜阳,是草木中的极品之物。《三洞珠囊》又云:“《上元宝经》曰:子食草木之王气,与神通子食青烛之津,命不复陨也。青精南烛,故兼云青烛也,服之仙矣”[2]。“南烛草木捣取汁,以淹青龙之米,作药服之。其树是木,而似草,故号曰南烛草木也”[2]。“凶年无谷,或穷不能得者,皆单服南烛,或和茯苓,或以蜜和南烛,或杂松栢叶也”[2]。南烛是草木之王,既可食用又可药用,饥荒之年可以单服南烛叶,杂以茯苓、或松柏之叶、或蜜一同服用;也可以用南烛叶或南烛子捣汁液泡米做乌饭。南烛的药用功效如《纲目》中记载南烛有强筋骨,益气力,固精驻颜之功效。

虫部的代表药是蜜。

蜜:唐·王悬河《三洞珠囊》云:“蜜,土精也”[2]。“蜜能变老还少,使目青色洁。空青镇胤补液,故肠满白光光”[2]。蜜五行属土,乃土德的代表,具有补益的功用,常服使人年轻,延缓衰老。甘草丸,合上元香珠法和四填神丸中皆以蜜作为辅料。如合上元香珠法中云:“用沉香三斤…毕,更蜜和捣之,丸如梧子,以青绳穿之,日曝令干”[2]。

金部代表药以铅为例。

第一味:铅和汞。鉴于铅和汞在文献中常一起出现,所以将此二味药的条文集中在一起。主要有以下几条记载:第一篇,《重阳真人金阙玉锁诀》云:“离铅者,是身中心气,八节中立夏、夏至,身中为血也。”[3]第二篇,《重陽真人授丹陽二十四訣》云:“丹阳又问:何者为铅汞?祖师答曰:铅者是元神,汞者是元气也,名曰铅汞”[4]。第三篇,《太古集》云:“铅汞须分阳与阴,半斤银合半斤金”[5]。“夫太古者,太谓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古谓远古、上古、邃古、亘古。务使将来慕道君子,知其不虚为者也。且夫气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阴阳。天地之英华,阴阳之根本,二气之谓也。木龙金虎,赤凤乌龟,四象之谓也。六七八九,其数之谓也。刀圭铅汞,生成备物之谓也。神遇气交,性命之谓也”[5]。第四篇,《上方灵宝无极至道开化真经》云:“阴之气血善能益于阳之精神也。阳之精神善能滋于阴之气血矣”[6]。“元炁备者,男精女血,元而坚固也。法配水火者,道合离坎也。制定铅汞者,点化干之铅,制炼坤之汞也。合彼震魂者,混合震宫之魂,以青龙真精契之也。长生者,不夜之乡也”[6]。

石部主要代表药有朱砂、云母和禹余粮三味药。

第一味:朱砂。主要有两条记载。第一条,唐·王悬河《三洞珠囊》云:“巴越之精上者”[2]。第二条,《无上秘要》云:“摄魂魄,填三神,理和气”[1]。这两条主要提示了朱砂的采集质量鉴定和长于调摄精神的功效。

第二味:云母。《无上秘要》记载,云母可“泽形体,面生光,补骨血”[1]。

第三味:禹余粮。《无上秘要》记载,禹余粮有“定六府,填五藏”[1]之效。《三洞珠囊》记载,云母需“取中央黄者”[2]。这里提示了禹余粮的采集要点。

3 小结

本文是对《太平部》中出现的中药材的基本情况的简单说明,以后将陆续对《道藏》其他三辅中的中药材记载整理完整。经初步整理发现,《太平部》中对中药材的功效记载虽然有一部分夸大了事实,但是大部分中药材的功效记载较为符合事实。书中对药材的生长习性,品质鉴定,采集要点,加工炮制等的描述也较符合。例如书中言雄黄“取洞明者”,云母“光明白者”,麦冬“去心”,龙骨“舐之附舌者佳也”。总之,《太平部》中的中药材记载是对主流中药认识的补充,是加深对中药认识的重要一环,亟需对这些中药材的记载进行深入的研究。希望更多的同道能加入对《道藏》中的中药材文献的整理研究。

[1]无上秘要[A].道藏:二十五册[Z].上海: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219,250,249.

[2]三洞珠囊[A].道藏:二十五册[Z].上海: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221,247,310,312,313,317,319.

[3]重阳真人金阙玉锁诀[A].道藏:二十五册[Z].上海: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799.

[4]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A].道藏:二十五册[Z].上海: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807.

[5]太古集[A].道藏:二十五册[Z].上海: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880,867.

[6]上方灵宝无极至道开化真经[A].道藏:二十四册[Z].上海: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908.

(2015-06-29收稿责任编辑:张文婷)

Conclus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terature of the Taiping Part in Taoist Canon

Tang Lujun,Zhang Qingying,Wang Juanjuan,Xiong Yiliang,Liu Shan,Wang Honghong,Duan Xiaohua,Zhang Qicheng

(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the basic element of the formula, and the embodimen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reatment is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TCM.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medicinals determines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collect and excavate China′s ancient classics abou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t present, there is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 on ancient book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ass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ethnic minorities and the Buddhist classics medicine, but less research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aoist classic series, Taoist canon. Based on Taiping Part of Taoist canon in Ming dynasty, this study collected and explored the Chinese medicinals part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modern medicin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Taoist canon; Taiping Par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3年北京市教委共建项目“北京白云观所藏明《道藏》医药养生文献整理与利用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开放课题(编号:2013-ZDXKKF-16)

张其成(1959—),男,博士,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研究方向:国学、中国哲学、中医药文化、中医哲学,E-mail:zhangqicheng96@163.com

R2-5

A 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6.07.048

猜你喜欢

太平麦冬中药材
太平风俗美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守正创新让“太平泥叫叫”叫得更响
劝君莫做“太平官”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期待太平湾上的“不夜城”
沙参麦冬汤缓解老慢支
UPLC-MS/MS法检测妇康宁片中掺加的山麦冬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