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治疗中高频振荡通气呼吸机的应用价值

2016-04-05喻聪陈丽萍晏长红蒋文星江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江西南昌330006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18期
关键词:上机呼吸衰竭呼吸机

喻聪 陈丽萍 晏长红 蒋文星 江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江西 南昌 330006)

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治疗中高频振荡通气呼吸机的应用价值

喻聪 陈丽萍 晏长红 蒋文星 江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江西 南昌 330006)

目的:对高频振荡通气及常规机械通气2种通气模式在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治疗中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来本院接受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患儿93例,按通气模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呼吸机辅助通气,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呼吸机辅助通气,研究依据患儿的PH、PCO、PO、FiO2等的变化情况,两组进行对比,再将患儿上机时长,住院时长以及上机治疗费用等指标进行对比,对2种通气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作出综合评估。结果:经治疗两组患儿PH、PCO、PO、FiO2等指标进行对比,得出两组患儿在治疗后,PH值的差异不大,但是PCO、PO、FiO2等指标差异明显,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患儿上机时长和患儿住院时间来看,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患儿上机治疗费用上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机械通气,高频震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效果显著,且治疗时间更短,所需费用更少,各项指标都优于前者。

新生儿 重症呼吸衰竭 高频振荡通气呼吸机 应用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新生儿临床常见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一大因素[1]。该病是多种儿科疾病的并发症,传统上采用常规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这种疗法对降低患呼吸衰竭的新生儿的病死率有较为突出的效果,但是对于重症呼吸衰竭的治疗就不那么显著,相比之下,高频振荡通气呼吸机在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上,效果更好。本文就两种呼吸机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作为其临床应用价值的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来本院接受重症呼吸衰竭治疗的新生患儿93例,依据所采用的通气模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选用高频振荡通气呼吸机,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24例,胎龄为31~38周,平均胎龄为(35.8±0.31)周;对照组46例,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21例,选用常规机械通气呼吸机。两组患儿所接受的常规护理以及营养支持等条件均相同,且胎龄、新生儿阿氏评分平均值等一般条件也都相近,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中的患儿状况均与Ⅱ型呼衰诊断标准,患儿均不受其他疾病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符合伦理学标准并得到相关部门批准,研究经患儿监护人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呼吸机进行治疗,将呼吸机的初始参数设置如下:呼吸末正压的范围控制在4~8cmH2O吸入氧浓度(FiO2)0.3~0.8,呼气峰压范围:18~25cmH2O,吸呼比控制在1:1.5~1:2,呼吸频率为40~60次/min。密切监视治疗全过程,根据患儿状况随时调整参数。

观察组采用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将呼吸机的初始参数设置如下:平均气道压(MAP)应掌控在10~15cmH2O区间内,振幅初始为零,逐渐增加,但控制在25~40cmH2O这一区间内,吸入氧浓度(FiO2)0.3~0.8,频率为10~15Hz。

表1. 患儿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对比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入院时、上机36h时的血气分析进行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PH、PCO、PO、FiO2进行测量记录,分析其是否存在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利用SPSS18.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时,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结束后,所有患儿均脱离生命危险,将患儿上机治疗36h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经计算统计得出,经过36h的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H值的差异不大,但是在PCO、PO、FiO2等指标的对比上,两组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表1。

根据研究记录数据,对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其他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组的患儿平均在上机治疗(88.6±13.26)h后,各项指标就已经恢复正常水平,停止了辅助通气治疗,对照组的患儿则是平均在上机(128.3±29.86)h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水平并停止辅助通气治疗,观察组的患儿在平均住院(22.98±4.58)d后出院,对照组的患儿在平均住院(32.1±6.8)d后出院,观察组患儿上机治疗的平均花费为(2.3±0.91)周,对照组的患儿上机治疗的平均花费为(3.15±1.33)周,从这三项指标来看,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

3.讨论

近年来,随着高龄产妇比例的增加、剖宫产手术的广泛应用,生活压力过大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导致早产儿的出生比例逐渐增多,而有相当一部分早产儿的身体发育并不完全,尤其是器官的发育不完全,这就导致许多新生儿常见病越发普遍,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大地影响[2,3]。本文就新生儿中比较常见的影响较大致死率高的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手段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主要探究高频振荡通气呼吸机在治疗此病时的突出优势,对其临床应用价值做出全面评估。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时,采用高频震荡通气呼吸机,接受治疗36h后,患儿的PCO、PO、FiO2等指标都明显呈现好转趋势,较常规机械通气呼吸机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且采用高频振荡通气呼吸机进行治疗,显效更快,相对于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患儿上机时间缩短了将近40h,且患儿需要住院观察的时间也相对缩短10d左右,因而患儿治疗所需费用也大大减少。

综上,高频震荡通气呼吸机在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的治疗中,临床效果较传统的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更显著,不仅显效快,效果明显,治疗时间和费用还有很大优势,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4]。

[1] 彭丹霞.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3,20(29):26-27.

[2] 姬静璐, 李少华. 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J]. 中外医疗, 2015,34(18):12-13.

[3] 孙丽娜.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6(5):169-170.

[4] 李琴, 谭芬养. 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25(21):4841-4842.

1006-6586(2016)09-0103-02

R197.39

A

猜你喜欢

上机呼吸衰竭呼吸机
周金应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标准化护理程序对体外膜肺氧合术患者上机各阶段用时的影响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上机数控“可疑”的高毛利率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