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2016-04-05孟秀春李静刘美慧辽阳石化总医院检验科辽宁辽阳111003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18期
关键词:仪器检验分析

孟秀春 李静 刘美慧 辽阳石化总医院检验科 (辽宁 辽阳 111003)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孟秀春 李静 刘美慧 辽阳石化总医院检验科 (辽宁 辽阳 111003)

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在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间收治的66例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检验,观察组在检验过程中增加质量控制管理,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在致病菌类型及检出率方面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为74.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呼吸道感染患者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加入质量管理控制分析,有助于提高常规检验的精准性,为诊治提供良好的依据。

微生物 检验 临床 质量控制

通常而言,诸多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腹泻等多由微生物引起,所以,在治疗前进行检验时,可以通过对微生物的检验来确定哪些属于病原体,从而实现针对性的治疗。目前来看,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但检验仪器已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革,电子检验仪器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发展,但在临床应用中,只是部分医院或医疗机构采用[1]。随着仪器的发展,检验水平也会不断获得提升。本次研究中,选取66例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对其进行分组比较研究,分析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所选66例患者,均经病史查询、病例分析及相关检查等确诊呼吸道感染。其中,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为(34.2±1.3)岁;病程10~180d,平均病程为(36.2±1.8)d;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为(32.1±1.5)岁;病程从半年至10d,平均病程为(36.1±1.9)d;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检验方法:微生物是指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也就是说,检验中,需要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作为检测仪器或者是现代微生物快速检测仪器。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光学原理(聚光照明系统),对微生物进行放大成像,以提取相关微结构信息。鉴定则采用ID32E呼吸道菌鉴定试条实施菌析的细菌测试实验,将检验工作人员进行纯菌种的提取,使用ID32E呼吸道菌鉴定试条实施菌株的细菌测试实验,将测试得到的结果和标准菌株进行一定的对比分析,使用ATBG-5呼吸道菌药敏条分析实施药敏检验,并进行一定的对比分析,使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详细的检测等。质控菌株均来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按照常规检验要求,除痰液标本外,有必要的情况下也采集血液,进行样本培养、初步镜检、病原分离培养、药敏试验等,但在整个检验过程中,并不加入质量控制管理[2]。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质量控制分析;具体而言,就是从制度、流程设置、人员专业化程度、检验仪器、环境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质量控制(具体的质量控制在讨论部分进行说明)。

抗生素治疗:通过检验,确定病原体,完成药敏试验之后,观察结果无不良反应,即开始进行病原抗性弱、敏感性较强的抗生素药物实施治疗,然后,在治疗3d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主要致病菌种类与检出率(n=33,n/%)

1.3 疗效评价

本次研究中以治疗3d后进行疗效评价;其中,患者症状消失,检查正常,则视为显效;若患者症状消失,但局部仍有不适,则视为有效;若患者的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或有加重状况,则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3]。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在致病菌类型及检出率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1所示。

从致病菌类型看,观察组多于对照组,且多为混合菌;从检出比例分析,在表1中的4种致病菌方面,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方面,对照均低于观察组(P<0.05)。

通过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组显效18(54.5%)、有效14(42.4%)、无效1(3.1%),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显效13(39.4%)、有效15(45.5%)、无效5(15.2%),总有效率为74.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了质量控制分析法,重点是在每一个环节实施定量控制;具体包括制度管理、人才培训、设备检查、检验数据记录、分析等,有如下述:

首先,在制度方面,建立了责任制度、设立了指标评估机制,在具体的设置中,主要是按照仪器操作过程、人员操作的熟练程度、温度控制、室内其他环境要素等指标进行评估;比如,在痰样本进行采集时,就要求及时送检,并做好时间控制,具体是在室温下保存2h以内,而在4°C环境下保存小于8h[4]。

其次,在检验前,严格按照流程先对检验人员的专业理论、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包括知识、职业道德等;在确保持证上岗的情况下实施定量考核。

第三,在检验的培养基制作时间、有效期等,这些方面,均采用标记法、时间管理法实施管理pH、无菌性、颜色、成分、配制体积等方面,均要求做好细致的数据记录,并与实际检验标准规定进行对比,保证在其范围之内;在仪

器的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均要求进行检查,防止损坏、或者是过期、或者可靠性不足等;操作步骤与对照组相同,只是在每一个检验环节加入了具体的指标评估、实验复核等,具体包括检验环境中的消毒情况、悬浮离子情况、菌落数量情况等,也注重对标准流程的质量控制,以定量化的思路,在检验的每一个细微环节实现质量的严格控制与管理。

通过本次质量控制分析后,临床实践结果表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检验结果、且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提高了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针对呼吸道感染患者,对其进行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加入质量管理控制分析,有助于增加常规检验的效果,提高精准性,为进一步诊治提供良好的依据,从而全面提升治疗效果。因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1] 杨柳, 郭清莲, 申及, 等. 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32(14):1573-1574.

[2] 杜娟.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 河北医学, 2016,22(4):693-695.

[3] 杨安芳.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 2016,16(11):1893-1894.

[4] 孟良. 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与意义[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36(9):1317-1318.

1006-6586(2016)09-0081-02

R446.5

A

猜你喜欢

仪器检验分析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