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修正手术治疗20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效果观察

2016-04-05李艳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江苏镇江212028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18期
关键词:鼻息肉鼻窦炎复发性

李艳华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 (江苏 镇江 212028)

鼻内镜修正手术治疗20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效果观察

李艳华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 (江苏 镇江 212028)

目的:探究鼻内镜修正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鼻息肉切除术治疗,实验组采取鼻内镜修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为4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鼻内镜修正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操作简易、疗效突出,值得推广。

鼻内镜修正手术 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 疗效

鼻窦炎鼻息肉是常见的一种耳鼻喉科疾病,病变范围广,发病因素较多,临床表现较为严重[1]。该疾病复发率高,这可能是由于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治疗依从性差、手术技术水平不高所致,因此约3%~25%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需再次进行手术治疗[2]。为提高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探究鼻内镜修正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0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鼻窦手术治疗,男11例,女9例;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为(27.15±1.98)岁。实验组采取鼻内镜修正手术治疗,男11例,女9例;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为(27.11±2.1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病例选取标准

(1)诊断标准:本次研究对象均符合《过敏性鼻炎皮下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15》[3]中关于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①不能进行手术的患者;②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③高血压患者;④并发精神障碍疾病患者。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参加。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取单纯鼻息肉切除术治疗

1.3.2 实验组采取鼻内镜修正手术治疗

指导患者取平卧体位,行局部麻醉、鼻腔表面麻醉,在鼻内镜的指引下,切除患者鼻后孔与其鼻腔前端的鼻腔息肉,若患者为中鼻甲息肉,则在保留内侧的同时将其切除,再将残留的钩突切除,以将息肉样组织完全清除,且开放处理前组筛窦。在将筛房切除时,取吸切器,切除息肉,顺序为从前至后,以保证切除的完整性。吸出窦内粘脓,保证正常黏膜不受损。在行额窦修复手术时,取电钻,可保证窦口黏膜的完整性。若患者鼻中隔偏曲或鼻腔粘连,于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或粘连分离手术。术后1~2d,取出鼻腔中填塞的凡士林砂条;术后第7d,取生理盐水清洗窦腔;术后第15d复查。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

1.4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术后第3周(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评定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行鼻内窥镜检查,结果显示术腔黏膜上皮化、窦口开放良好,未出现脓性分泌物;②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行鼻内窥镜检查,结果显示手术区域有部分黏膜区域形成肉芽组织,可见明显的肥厚与水肿现象,且有较为明显的脓性分泌物出现;③无效: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甚至呈明显加重趋势,行鼻内窥镜检查,结果显示手术区域出现黏膜粘连,窦口出现闭塞或狭窄状况,可见脓性分泌物,并出现息肉。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 for Windows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以(%)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为4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鼻窦炎鼻息肉属于耳鼻喉科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病因素较多,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具有高复发率、高发病率等特点,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的鼻内镜修正手术是对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手术,由于患者鼻腔中的正常解剖结构在首次手术中已被破坏,导致患者正常的解剖结构发生异常状况,再次进行相关手术治疗时,术中定位难度显著增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升高,因此,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再次手术之前,需提高前次手术的失败位置的定位准确率,以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鼻内镜修正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与单纯鼻息肉切除术治疗方式相比,鼻内镜修正手术的操作视野较为清晰,创伤小。本次研究在手术之前手术医师对鼻窦CT片进行仔细阅读,充分了解患者鼻窦窦口的开放情况、筛窦气房、眶壁、骨质增生等情况,确保制定的手术入路范围与方式的合理性[5]。术中根据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选择手术的方式、方法,如患者为鼻腔息肉诱发的阻塞性鼻窦炎,术中对鼻腔肉行完全清除操作,并充分开放鼻窦开口,确保该开口引流为畅通状态,保留窦腔黏膜等。研究[6]发现重复进行鼻窦手术会使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鼻窦黏膜性质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纤毛功能永久性障碍,较难将窦腔黏膜保留。而鼻内镜修正手术治疗方式是在鼻内镜下进行,从而可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为4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鼻内镜修正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鼻内镜修正手术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术后及时给予术腔清理与常规药物治疗,督促患者定期进行复诊,进而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1] 冯坤. 鼻内镜修正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41(15):23-24.

[2] 余英航. 鼻内镜修正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25(5):1150-1151.

[3] 中国过敏性鼻炎研究协作组. 过敏性鼻炎皮下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15[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5,22(8):379-404.

[4] 傅国武, 黎新波, 陈小曲等. 鼻内镜修正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7(17):46-47.

[5] 冯正勇. 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41例效果分析[J]. 临床军医杂志, 2013,41(5):534-535.

[6] 陶淑娟. 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4,24(4):58-59.

1006-6586(2016)09-0046-02

R765.4+1

B

猜你喜欢

鼻息肉鼻窦炎复发性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分布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进展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疗经验
鼻内窥镜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鼻息肉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治疗的效果分析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94例临床效果观察
口炎清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