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料库翻译学与翻译认知研究:共性与融合

2016-04-03胡开宝李晓倩

山东社会科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口译语料语料库

胡开宝 李晓倩

(三峡大学,湖北 宜昌 443002;上海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240)



语料库翻译学与翻译认知研究:共性与融合

胡开宝李晓倩

(三峡大学,湖北 宜昌443002;上海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200240)

本文重点分析了语料库翻译学与翻译认知研究之间的共性及其相互关系。我们认为语料库翻译学与翻译认知研究之间存在诸多共性,相得益彰,相互交融。二者之间最终融合并催生了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认知研究这一全新的研究领域。该领域研究一方面有效克服了传统翻译认知研究的局限性,深化了翻译认知研究;另一方面将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领域拓展至翻译过程和翻译认知研究,从而扩大了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的疆域。

语料库翻译学;翻译认知;共性;融合

一、引言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语料库翻译学获得快速发展,一大批双语平行语料库或翻译语料库先后建成并应用于翻译语言特征、翻译规范、译者风格和翻译教学等领域的研究(Baker,1993*Mona Baker, “Corpus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 in Mona Baker, Gill Francis & Elena Tognini-Bonelli (eds), Text and Technology: In Honor of John Sinclair.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3, pp. 233-250.;Laviosa,2002*Sara Laviosa,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y, Findings, Applications, Amsterdam: Rodopi, 2002.;Olohan,2004*Maeve Olohan, Introducing Corpora in Translation Studies,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04.;王克非,2004*王克非:《双语对应语料库:研制与应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出版。,2011*王克非:《语料库翻译学探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利用语料库开展翻译认知研究,探讨翻译过程的属性与规律(Utka,2004*Andrius Utka, “English Lithuanian Phases of Translation Corpus: Compilation and Analysis”,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 Vol. 2, (2004), pp.195-224.;Alves &Vale,2011*Fabio Alves & Daniel Couto Vale Alves, “On Drafting and Revision in Translation: A Corpus Linguistics Oriented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Process Data”, in TC3: Translation: Computation, Corpora, Cognition, Vol.1, (2011), pp.105-122.)。学界对此普遍表示质疑,认为语料库翻译学是产品导向的研究,翻译认知研究是过程导向的研究,二者本质上不存在交集。因而,采用语料库方法开展翻译过程和翻译认知研究理论上是行不通的。然而,语料库翻译学与翻译认知研究之间真的是风马牛不相及吗?二者之间是矛盾的关系,还是相得益彰、互为补充的关系?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共性?二者是否能够最终融合?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分析语料库翻译学和翻译认知研究的主要研究领域的基础上,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共性、相互关系及相互融合的可能性。

二、语料库翻译学与翻译认知研究的共性

(一)语料库翻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语料库翻译学是指以真实双语语料或翻译语料的语料库分析为基础,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力图阐明翻译本质、翻译过程属性及规律的翻译学研究领域。Kruger(2002)*Alet Kruger,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Research: Its Development and Implications for General, Literary and Bible Translation”, in Acta Theologica Supplementum, Vol. 2, (2002), pp.70-106.指出语料库翻译学旨在通过理论构建和假设、各种数据、全新的描写范畴和灵活方法的并用,揭示翻译的普遍性特征和具体特征。语料库翻译学既可应用于演绎性和归纳性研究,也可应用于产品导向和过程导向的研究。

语料库翻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涵盖翻译语言特征、译者风格、翻译规范、翻译过程和翻译教学等领域。

翻译语言特征研究涉及翻译共性研究和具体语言对翻译特征的研究。翻译共性是指翻译文本所具有的相对于源语语言或目标原创语言从整体上表现出来的普遍规律性特征。这些特征是翻译文本所特有的,且不受具体语言对差异的影响。具体语言对翻译特征是指具体翻译文本在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所呈现的特征,它体现了源语和目的语的差异,反映了译者所做的选择和妥协。

译者风格研究探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目的语词汇和句式结构选择、语篇布局、翻译策略和方法应用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化特征。一般而言,译者风格受制于源语和目的语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译者所处的历史语境和社会文化规范、译者的语言风格及其对翻译文本读者的关注。

翻译规范研究分析在某一历史时期影响译者行为的不同翻译规范或制约因素,揭示翻译与社会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翻译规范是指关于翻译作品和翻译过程正确性的规范,体现了具体某一社会或历史时期关于翻译的价值观和行为原则,制约着译者的具体翻译活动(胡开宝,2011)。*胡开宝:《语料库翻译学概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翻译过程研究以大量语料的数据统计与分析为基础,分析翻译过程的认知属性与具体特征。

翻译教学研究侧重于探讨语料库在翻译质量评估、翻译教材开发和翻译教学模式构建中的应用原则和具体方法。

(二)翻译认知研究的主要研究领域

翻译认知研究是指从认知角度对翻译过程进行解释,试图建立具有心理现实性的翻译模式,并以此揭示翻译的心理机制和思维规律的研究。研究者可以考察词汇层面的源语理解、记忆、编码和译语输出,也可以探索单句层面甚至语篇层面的从信息接收到信息加工再到译语产出过程中的阶段性心理机制和认知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翻译内在过程的宏观认知心理模型(刘绍龙,2008)。*刘绍龙:《中国翻译认知研究:问题与展望》,《外语研究》2008年第4期。

翻译认知研究的研究领域包括翻译认知过程研究、译者心理活动研究、译者的审美心理因素研究和民族文化心理因素对译者影响的研究。

翻译认知过程研究主要涉及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结构、译者进行双语转换时的认知心理过程和翻译认知加工规律。该领域研究的具体课题有翻译单位、译者长时记忆、译者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的存储与表征、翻译理解和表达的认知机制、翻译认知加工系统、译者双语心理词汇的组织和提取模式以及翻译思维等。

译者心理活动研究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各阶段的心理活动研究,包括译者心理图式的产生以及心理图式激发译者的想象。

译者的审美心理因素研究,包括情感、共鸣、直觉、想象、联想、审美定势等,以及这些情感因素的表现形式,如创译、雅译、译者风格等等。

民族文化心理因素对译者影响的研究包括译者在特定历史语境下从事具体翻译活动的动机,以及该动机对其翻译行为和翻译效果的影响。

(三)语料库翻译学与翻译认知研究的共性

分析语料库翻译学和翻译认知研究的研究领域,不难看出二者之间并非许多学者所主张的那样不存在任何交集,相反却存在诸多共性。

首先,语料库翻译学和翻译认知研究均为实证性研究方法。实证性研究是指研究者凭借对众多研究事实或研究语料进行观察或考察的方法,或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在分析凭借以上方法应用所得到的有关数据或事实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事物的本质与发展趋势。实证性研究强调研究应在事实或数据的观察与统计或在实验方法应用的基础上,就某一现象或事实提出理论假设,或者对现有理论假设进行证实或证伪。语料库翻译学采用语料库方法,在分析大量双语语料或翻译语料的基础上,探讨翻译的本质属性以及翻译过程的特征。翻译认知研究常常采用实验的方法或借助于相关仪器的应用,通过相关条件的设定或相关变量的控制,对受试对象因受刺激而形成的相关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翻译过程和翻译规律。

其次,语料库翻译学和翻译认知研究均关注双语转换规律的研究。一方面,双语转换规律研究是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的基础或出发点。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不分析双语转换规律,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便无法开展。翻译语言特征中的翻译共性和具体语言对翻译语言特征均是双语转换规律的产物,所不同的是前者涉及所有语言对之间的双语转换,后者与具体某一对语言之间的转换相关。事实上,只要我们掌握双语转换规律,我们就能够获得关于翻译共性和具体语言对翻译语言特征的正确认识。译者风格研究所涵盖的译者在目的语词汇和句式结构应用以及翻译策略与方法应用等方面所呈现的规律性特征实质上是译者所特有的双语转换规律。同样,翻译规范中的操作规范是在分析双语转换规律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

另一方面,翻译认知研究的不同领域均以双语转换规律为研究对象。翻译认知过程研究所涵盖的翻译理解和表达的认知机制以及翻译认知加工系统研究均以双语转换规律的分析为前提。只有掌握双语词汇和句法之间转换的规律性特征,我们才能理解译者如何对原文信息进行解码,如何使用目的语对原文信息进行编码,进而分析翻译认知过程的规律与特征。译者心理活动研究的核心概念是译者的心理图式和想象。译者心理图式实际上是受双语转换刺激的抽象结构。译者的想象实质上是由原文引发的在大脑中形成的形象,这些形象需要译者采用目的语来表达,这必然涉及双语之间转换的规律。译者的审美心理因素研究需要分析作为译者审美心理表现形式的创译、雅译和译者风格,而创译、雅译和译者风格的研究均需要考察不同形式的双语转换规律。民族文化心理对译者影响研究也是以译者特有的双语转换规律的分析为前提。

再次,译者风格研究是语料库翻译学和翻译认知研究均研究的课题。对于语料库翻译学而言,译者风格研究是主要研究领域。语料库翻译学试图通过大规模语料的分析和数据统计,考察译者在传承原作风格之外在语言应用以及翻译策略与方法应用等方面所呈现的个人偏好。译者风格研究不仅可以阐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表现的主体性,深化对译者行为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还可以揭示对译者风格形成产生重要作用的个人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而对于翻译认知研究而言,译者风格虽然不是主要研究领域,却是译者审美心理因素研究和民族文化心理因素对译者影响研究绕不开的课题。要分析译者的审美心理因素,就需要分析译者在翻译策略和方法应用以及目的语语言词汇和句式结构应用等方面呈现的特征,这必然会涉及译者风格的讨论。比如,对莎士比亚戏剧梁实秋译本和朱生豪译本进行比较,我们发现朱生豪比梁实秋更倾向于使用叠音词和四字成语,使用词汇手段明示人物的情感。这一差异固然与两位译者的不同翻译目的有关,但也体现了两位译者的审美心理因素对于翻译的影响。民族文化心理因素对于译者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译者的翻译动机和翻译行为,而对此的分析可将译者风格研究作为切入点。具体而言,我们可以比较不同民族或种族的译者所翻译的同一源语文本的不同译本,分析这些译者风格的差异,尤其是译者在对与民族文化相关的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处理时所呈现的风格差异,以探讨民族文化心理因素对于译者的影响。

最后,语料库翻译学和翻译认知研究均将翻译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尽管语料库翻译学是以翻译产品的分析为基础探讨翻译的本质,但同样关注翻译过程的研究。利用语料库技术,我们可以依据翻译文本的具体语言特征,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动机及其具体翻译行为,毕竟翻译文本是翻译过程的产物。我们还可以利用多模态口译语料库,对于口译过程中的语言应用和副语言特征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比如,我们可以根据译员的停顿、手势和面部表情,分析口译过程的具体特征以及译者的心理状态。此外,我们可以应用收录不同翻译阶段翻译语料的翻译过程语料库,在分析不同翻译阶段的翻译文本语言特征基础上,对于翻译过程的特征及其总体趋势进行描述。翻译认知研究则侧重于翻译过程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研究翻译的本质。作为翻译认知研究的主要研究领域,翻译认知过程研究所涉及的译者心理过程和翻译认知加工研究均试图描写不同翻译阶段中译者的心理活动特征及其翻译认知规律,以构建翻译过程的心理模型。为还原翻译认知过程,学界常常采用眼动仪和fMRI等仪器设备,探讨译者进行双语转换或翻译认知加工时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结构。而翻译认知研究的另一领域——译者心理活动研究也是以翻译过程为考察对象,分析译者在源语理解和目的语表达阶段所发生的与双语转换相关的心理活动。具体而言,这些活动包括原文内容所激发的心理图式、译者对原文所描写具体内容的态度以及原文内容在译者内心激起的情感或想象等。

三、语料库翻译学与翻译认知研究的相互关系

如前所述,语料库翻译学侧重于翻译产品的研究,而翻译认知研究则以翻译过程为研究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语料库翻译学与翻译认知研究之间毫无瓜葛,是相互矛盾的关系。实质上,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同一对象即翻译的产品和过程之间的关系。产品是过程的结果或产物,分析过程便可对产品进行预测。过程是产品的原因或前奏。没有过程,就没有产品,而过程必然会导致产品,故而对产品进行分析可以推知过程。有鉴于此,语料库翻译学和翻译认知研究之间并非毫不相关,而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语料库翻译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翻译认知研究,而且还为翻译认知研究提供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另一方面,翻译认知研究可以为语料库翻译学提供理论解释工具,证实或证伪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结论。

(一)语料库翻译学对于翻译认知研究的意义

近年来,学界开始应用眼动仪和fMRI等神经成像技术对译者的大脑语言表征和翻译过程中大脑活动的状况开展研究,分析与翻译相关的语言切换机制和翻译神经机制。这些研究均以相互对应的典型双语词汇或句式结构为研究的切入点,考察译者在进行这些词汇或语句结构之间的转换时内在心理机制和信息加工的认知过程。学界一直依据研究人员的直觉和个人判断来确定作为研究切入点的双语词汇或句式结构,这使得研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不过,利用语料库技术,我们可以对大量双语文本中的双语词汇或句式结构对应关系频率进行统计分析,获取相关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确定翻译认知实验研究的切入点,从而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以英语定语从句汉译的翻译转换机制研究为例,我们首先可以依据英语定语从句的频率数据确定选择哪类定语从句为研究对象,然后再根据英语定语从句与汉语语句结构之间对应关系的频率数据确定研究的切入点。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料库翻译学研究关于双语词汇或句式结构对应关系的研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翻译认知实验研究的切入点。

翻译心理学侧重于分析译者的认知心理、审美心理和文化心理。其中,译者认知心理的分析需要凭借有声思维分析法考察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加工模式和策略,而译者文化心理的研究则常常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分析文化因素对译者的操控。这些领域的研究固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若借鉴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成果,并与语料库翻译学所倡导的语料库方法结合起来,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将获得实质性提升。一般而言,语料库翻译学凭借语料库方法的应用,在分析文化负载词或其他典型词汇翻译的趋势与规律基础上探讨译者的文化心理。另外,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规范研究通常关注译者对异化或归化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翻译具体源语词汇和句式结构时所采用的翻译方法。这些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译者的审美心理、译者所处民族的文化心理对于译者的影响,以及译者处理与原文作者和目的语读者之间关系时的心态。显见,语料库翻译学关于译者文化心理以及翻译规范的研究成果对于翻译心理学的研究具有补充和印证的作用,而语料库方法在翻译认知研究中的应用将会拓展并深化翻译认知研究。Halverson(2010)*Sandra Louise Halverson, “Cogni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Developments in Theory and Method”, in Erik Angelone & Gregory Shreve (eds), Translation and Cognition,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10, pp.349-369.指出,只有将实验的方法与基于语料库的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才能更好地了解翻译模式的认知基础。事实上,翻译认知研究重视多种方法的并用,尤其强调语料库与实验方法的应用。

口译认知研究一直是翻译认知研究关注的焦点。学界常常从工作记忆与信息加工角度对口译认知的属性和规律进行分析(张威,2011)*张威:《口译认知研究:同声传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出版。,或者依据心理学、关联理论探讨口译认知过程(许明,2007*许明:《口译认知研究的心理学基础》,《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孙利,2013*孙利:《关联理论视域下的口译认知过程与口译教学探究》,《外语界》2013年第1期。)。这些研究所做的分析均建立在单模态的口译语料或口译笔记分析的基础之上。本质上,口译是多模态的口语交流活动,故而这些研究不能全面、真实反映口译过程和口译认知的属性。然而,多模态口译语料库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现有口译认知研究所存在的缺陷。多模态口译语料库所收录的语料不仅包含语言信息,而且还包含译员及其他说话者的表情和体态语等副语言信息。通常,译员的表情和体态语体现了译员的内心情感和认知活动。利用多模态口译语料库,我们可以观察、分析口译过程中译员的体态语和表情,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译员的心理活动。我们还可以分析口译过程中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进而揭示口译过程中深层次的信息认知过程。由此可见,语料库翻译学关于多模态口译语料库应用的研究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口译过程及口译认知的规律,对于现有的口译认知研究而言无疑是重要而有益的补充。

(二)翻译认知研究对于语料库翻译学的意义

作为语料库翻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翻译语言特征研究一直受到学界的充分关注。(Baker,1996*Mona Baker,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 The Challenges that Lie Ahead”, in Harold Somers (ed), Terminology, LSP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in Language Engineering in Honor of Juan C. Sager,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6, pp.175-186.;胡开宝、朱一凡,2008*胡开宝、朱一凡:《基于语料库的莎剧〈哈姆雷特〉汉译文本中显化现象及其动因研究》,《外语研究》2008年第2期。;黄立波,2008*黄立波:《英汉翻译中人称代词主语的显化——基于语料库的考察》,《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6期。;胡开宝、陶庆,2009*胡开宝、陶庆:《汉英会议口译中语篇意义显化及其动因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胡开宝,2009*胡开宝:《基于语料库的莎剧〈哈姆雷特〉汉译文本中“把”字句应用及其动因研究》,《外语学刊》2009年第1期。)关于翻译语言特征成因的分析,既有不同语言之间差异之论,也有译者主体性及译者风格区别之说,还有学者从翻译认知角度加以解释。事实上,简化、显化、规范化和平整化等翻译语言特征可依据翻译认知的相关理论进行阐释。简化、显化和规范化等翻译语言特征均可依据认知语言学的突显原则加以解释。根据王寅(2012)*王寅:《认知翻译研究》,《中国翻译》2012年第4期。,英译汉时,译者常在翻译过程中“突显”受众对象,尽量让译文能被中国读者读懂,结果导致译文的规范化、简化和显化趋势。王寅(2012)*王寅:《认知翻译研究》,《中国翻译》2012年第4期。认为平整化趋势则可依据原型范畴理论进行分析。按照“原型范畴理论”,范畴通常由原型、其他成员及边界三大要素组成。原型是范畴的最典型化的表现。与其他范畴成员相比,原型具有范畴的更多属性,故而被视为范畴的核心成员。其他成员则由于与原型成员相似度的高低而分别位于范畴的不同位置。这些成员被视为范畴的边缘成员。为提高译文的可读性,译者常常选用属于范畴核心成员的最典型的词语或语句,避免使用属于范畴边缘用法的生僻词句或罕用句式结构。

如前所述,双语词汇和句式结构对应关系的研究是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利用语料库技术的优势,我们可以在观察大量双语语料的基础上总结或归纳双语词汇和句式结构对应关系的总体趋势和具体表现形式。关于这些趋势和表现形式内在动因的分析,语料库翻译学并不能提供现成解释,而翻译认知研究的相关理论可以作为解释工具。关于双语词汇对应关系,我们可以依据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理论进行分析,范畴化能力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依赖的最基本认知能力。不同民族对于客观世界的分类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完全对等的范畴只占所有范畴中的很小比例。双语句式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则可从图式理论角度予以分析。图式是指人作为主体所拥有的知识结构,是关于范畴的看法和认识,主要分为内容图式、语言图式和文本图式(胡开宝,2015)*胡开宝、潘峰、李鑫:《基于语料库的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年版。。其中,内容图式包含事件图式。根据图式理论,事件图式是形成语法构造或基本句型的基础(Langacker,1991)*Ronald Wayne Langacker,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体现了参与者在某一行为或状态中最典型的组合。从这个意义上讲,双语语句之间的对应关系实际上是事件图式的映射与被映射,即目的语句式是源语文本句式所承载的事件图式结构的映射或体现。

应当指出,翻译认知研究的相关理论或原则不仅可以为语料库翻译学研究提供解释工具,而且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可以用于证实或证伪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的有关假设或结论。其一,语料库翻译学研究常常对于双语词汇对应关系的频率进行统计分析,而这些分析结果可以通过眼动仪实验或翻译行为研究加以证实。通常,某一源语词汇与目的语词汇之间对应频率越高,受试对象在眼动仪实验中处理双语词汇对应关系的时间越短。其二,语料库翻译学关于操作规范和翻译单位的研究结论可以通过有声思维法等翻译认知研究方法加以验证。有声思维法是指受试者在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中随时随地讲出头脑中的各种信息。应用有声思维法,我们可以还原译者的翻译过程,尤其是翻译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以及翻译单位的处理等,从而分析具体翻译活动的操作规范和翻译单位。其三,语料库翻译学关于译者风格成因的研究可以与翻译认知关于译者审美心理和民族文化心理的研究相互印证。关于译者风格的成因,既有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也有译者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因素及其个人意识形态因素,其中包括译者的审美心理和民族文化心理。很明显,翻译认知关于译者审美心理和民族文化心理的研究可以证实或证伪语料库翻译学关于译者风格的结论或假设。

四、语料库翻译学与翻译认知研究的融合: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认知研究

综上所述,语料库翻译学与翻译认知研究存在诸多共性,相互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二者之间完全可以融合,而且也有必要融合。一方面,翻译认知研究主要凭借研究者的直觉和内省进行,研究因而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而与语料库翻译学的融合可以克服传统翻译认知研究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语料库翻译学与翻译认知研究之间的融合是翻译认知研究发展的必然。翻译认知研究强调分析语言使用,这自然需要研究实际使用或真实的双语语料,故而需要语料库翻译学提供的语料支持。此外,翻译认知研究旨在从认知角度对现实使用的翻译语言进行分析并揭示翻译语言或翻译现象背后的人类心智,而语料库翻译学研究可以为翻译认知研究提取研究所需的大量真实的双语语料或翻译语料。事实上,正是由于上述可行性和必要性,语料库翻译学和翻译认知研究最终融为一体并因此而诞生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认知研究这一全新的研究领域。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认知研究旨在以语料库的应用为基础,对大量双语语料和翻译语料进行数据统计和定性分析,系统研究翻译的心理机制和思维规律。本质上,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认知研究是语料库翻译学和翻译认知研究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产物。语料库翻译学为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认知研究提供方法论,即语料库方法;而翻译认知研究则为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认知研究提供理论原则和解释工具。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认知研究主要涵盖翻译与隐喻、翻译认知过程、译者审美心理以及文化心理对译者影响等课题的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与隐喻研究旨在分析源语文本隐喻在目的语文本中的再现及其蕴含的认知过程和认知机制。该领域研究以表达概念隐喻源域的词汇为检索词,分析这些词汇的翻译处理,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源语文本隐喻在目的语文本的再现与变异及其背后的认知机制。该领域研究还分析目的语文本中隐喻应用在语篇、认知和话语层面对于译者的目的语表达的影响。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认知过程研究是指利用语料库分析译者进行双语转换时的认知心理过程和翻译认知加工规律的研究。翻译认知过程研究通常采用有声思维法和眼动仪等方法,然而语料库方法在该领域研究之中同样可以有所作为。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利用翻译过程语料库和多模态口译语料库分析翻译认知过程的特征与规律,还可以在考察大量双语语料的基础上,分析译者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应用,以及译者在句式、语气、情感意义和词汇色彩等选择上呈现的特征,对译者所作出的不同翻译选择进行深入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审美心理研究侧重于分析译者进行双语转换时的审美心理因素,如情感、想象和审美定势等。一般而言,译者的情感体现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否融入了原作中所没有的情感,译者的想象表现于目的语文本中意象词汇的应用,而译者的审美定势则通过译文的审美属性得到体现。为此,我们可以利用语料库,分析目的语文本中语气词、情态动词、评价性形容词和意象词汇的应用,考察译文的句子组合、节奏安排、韵律表达、辞格运用和篇章布局等,以揭示译者的情感和想象,分析译者的审美追求及其审美定势。

基于语料库的文化心理对译者影响的研究关注不同译者对同一源语文本的不同反应,具体内容包括译者在特定文化环境下的翻译动机及其对翻译行为和效果的影响,如不同翻译策略和技巧的应用等。我们可以重点分析不同译者翻译政治词汇、敏感词汇或其他文化限定词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如异化和归化、误译、删译和净化翻译方法等,以揭示译者的翻译动机和译者所处社会的文化心理对其翻译行为的影响。

应当指出,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认知研究的形成不仅扩大了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范围,而且使得翻译认知研究更加深入、全面。其一,语料库翻译学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问世以来一直关注翻译产品即翻译文本的研究,较少关注翻译过程或翻译认知的研究;而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认知研究将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对象扩展至隐喻、翻译认知过程、译者审美心理和文化心理等,从而扩大了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的疆域。其二,语料库在翻译认知研究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仅凭肉眼无法发现的典型词汇或句式结构应用的特征,而且可以提供频繁运用或罕见的例证。这些例证在小规模语料研究中通常很难被人察觉,因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不过,凭借语料库分析软件的应用,我们可以观察到通常情况下很容易被忽略的例证,并基于这些例证的分析归纳翻译文本中语言应用的总体趋势以及译者在具体翻译策略和方法应用上的特征,而且还可以揭示这些趋势或特征所蕴含的认知机制和译者的心理因素等。

五、结语

本文在分析语料库翻译学与翻译认知研究主要研究领域的基础之上,探讨了语料库翻译学与翻译认知研究之间的共性与相互关系。我们认为语料库翻译学与翻译认知研究之间存在诸多共性,二者之间相得益彰、相互交融。因而,语料库翻译学与翻译认知研究最终融为一体并形成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认知研究这一全新的研究领域。该研究领域的诞生不仅拓展了语料库翻译学研究,而且深化了翻译认知研究。

(责任编辑:陆晓芳)

2016-04-08

胡开宝(1966—),男,安徽安庆人,三峡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料库翻译学。

李晓倩(1988—),女,山东潍坊人,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料库翻译学。

H059

A

1003-4145[2016]10-0039-06

猜你喜欢

口译语料语料库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基于COCA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 ——以choose和select为例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