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帮困方式 助力扶贫攻坚战

2016-04-02文/李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6年7期
关键词:渭源县种薯贫困村

■ 文/李 慧



创新帮困方式 助力扶贫攻坚战

■ 文/李 慧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六盘山特困片区县,也是国务院扶贫办定点帮扶县,更是习总书记亲切关怀的地方。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渭源县元古堆村看望慰问乡亲们,给乡亲们送上蛇年新春祝福。总书记的到来,极大地调动了元古堆村村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快发展的信心,更坚定了渭源县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决心。近年来,渭源县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和产业扶贫工程,着力培育壮大马铃薯种薯、中医药、草牧业等精准脱贫产业,突出能人、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通过“公司带合作社、合作社带成员、成员带贫困户”的方式,引导贫困群众广泛参与全产业链利益分配,激活群众产业脱贫内生动力。

渭源县人口共35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32万余人,辖16个乡镇217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109个,到2015年底,渭源县实现42个贫困村整体脱贫,减少贫困人口6237户2.72万人,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10元。超出计划脱贫人数1.21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4.9%,并在109个贫困村实现农民合作社全覆盖,这与渭源县引导和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与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是分不开的,让贫困户跟着经营主体走、经营主体带着产业走、产业带着贫困户走。

科技推动扶贫。一是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自2015年以来,渭源县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每个贫困村组建1个科技特派服务团,由1名科技特派员担任组长,帮助每村建立1个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每个合作社培养1名农民技术员,每个合作社发展5户科技示范户,贫困户户均培训1名科技明白人,以定点、巡回、技术承包等形式,强化农技推广服务。二是建立农业专家咨询服务热线,免费为贫困群众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市场信息、富民政策等咨询服务,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转化。三是以渭源县有“中国党参之乡”之称为抓手,将科技研发作为支撑,与浙江中医药大学、甘肃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等建立科技合作协议,共建产业示范和人才培养基地,狠抓道地中药材品种提纯复壮和新品种扩繁改良。同时,在全县初步形成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产地集散市场、合作社、田间地头收购站点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中医药营销网络体系基础上,采取“合作社带成员,成员带农户”的方式,免费为贫困户发放种子、化肥和农药,推动中医药产业成为脱贫攻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入股分红带动整村脱贫。以元古堆村为例,元古堆村位于渭源县田家河乡南部,全村有13个社447 户1917人,低保户152户552人,五保户9户10人,扶贫对象99户457人,贫困面为23.8%。目前,元古堆村已成立农民合作社9家,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采取技术入股、圈舍入股、羊只入股、土地入股、农民分红等方式帮扶农户。一是227户农户与科技特派员领办的良种羊繁育合作社建立产业发展共同体,合作社每年按20%分红,户均分红1000多元;二是甘肃圣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带动115户五保户和一二类低保户养殖良种羊275只,已分红43520元。三是以土地入股的农户,采取订单农业、共建产业基地、土地入股分红等方式,由企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百合、马铃薯种薯、苗木、玛卡种植、肉羊养殖等特色产业。此外,元古堆村为53户贫困户投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265万元。2015年底,元古堆村贫困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93元,实现了整村脱贫。

能人带动脱贫。渭源县是全国以县为单位最大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被农业部授予“全国马铃薯标准化种植示范县”。以马铃薯种薯产业为基础,2008年,能人李晓梅牵头成立田源泽马铃薯良种合作社,带领农户培育种植马铃薯新品种,并从2011年—2015年,投资3.2亿元,其中申请扶贫、财政、农业等资金1.5亿元,流转土地1.5万亩,建设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日光温室500座,马铃薯原种繁育生产基地5000亩,一级良种繁育生产基地5000亩,1500吨的马铃薯贮藏窖5座,3500平方米的组培室一座,年产脱毒瓶苗达1亿株,原原种达1.5亿粒,辐射带动会川镇、祁家庙乡、五竹镇、锹峪乡等周边乡镇2000多户农户户均增收5000多元,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规范化发展路子,成为渭源县储藏和外销马铃薯良种的大户之一。此外,合作社与渭源田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立联系,公司以“五免六统一一保证”(即免费技术培训、免费投放籽种、免费搭建网棚、免费投放钢管网纱、免费全程技术指导的“五免”,统一规划、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搭建网棚、统一田间管理、统一订单收购、统一贮藏销售的“六统一”,签订收购订单、以保护价收购种薯的“一保证”)的方式为合作社提供服务,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公司+农户”的发展方式。

农机服务拉动脱贫。2015年以来,渭源县着手抓“一乡一农机合作社”建设试点工作,积极组建村级农机专业服务队,培育发展农机专业户。目前,全县农机合作社达到16家,村级农机专业服务队达到50个,培育农机专业户50户,年度作业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构建起乡有农机合作社、村有农机服务队、社有农机专业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有经济实力的农机合作社整合使用部分没有经营发展能力的贫困户扶贫贷款,按照“量化到户、股份合作、入股分红、滚动发展”的方式,以“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公司+贫困户”、“合作社+流转土地+贫困户”、“农机服务队+贫困户”等多种带动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金融助推脱贫。2014年以来,渭源县积极探索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折股量化到贫困户,投入合作社、龙头企业的方式,对确无经营能力贫困户的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由县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签订四方协议,撬动金融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按照“保底+分红”的方式,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负赢不负亏,投放贷款2506户1.25亿元,按每年7.5%的比例连续三年直接向所带动贫困户分红,户均年分红达3750元,并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培训、就业岗位等,提高稳定脱贫能力。深入实施“1122433”互助增信产业增收双增示范工程,在建档立卡贫困村互助资金规模达50万元以上,按照1∶10比例放大。在有贫困人口的213个行政村和1个农民合作社建立扶贫互助协会,在全省贫困县中率先实现村互助协会全覆盖。扶贫互助金总量达5302.4万元,村均达到25万元;落实中药材政策性保险5.36万亩、马铃薯25万亩、玉米4.9万亩,农业保险实现对贫困户全覆盖;组建设立各类金融便民服务点449个,贫困村金融服务组织实现全覆盖,投放个人类贷款6808户3.4亿元,户均可通过发展致富产业增收2500元。2013年—2015年,渭源县三年累计发放各类支农贷款20.82亿元,其中2015年新增11.13亿元,累计投放双联惠农贷款5.8亿元,增速连续三年位于定西市第一。

通过宣传引导与典型示范引领,渭源县实现了贫困村全部组建合作社,鼓励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入股,采取利润返还、股份分红等形式促进贫困户增收;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将分散的土地连成片,把分散的农民抱成团,把分散的资金捆在一起,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贫困户以林权、土地承包权抵押及扶贫资金、土地流转入股等形式加入发展势头好、带动力强的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大手”,拉起贫困户的“小手”,实现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与贫困户帮扶带动、互惠共赢。

(作者系国务院扶贫办发展中心产业处处长,目前在定点帮扶渭源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

猜你喜欢

渭源县种薯贫困村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渭源县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实践与思考
渭源县文化综合馆馆前广场景观设计
渭源县名胜古迹和历史遗存现状的调查研究
浅谈渭源县林业特色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