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宇文氏东迁时间及与拓跋鲜卑的关系

2016-04-02李海叶陈长琦

文史哲 2016年3期

李海叶 陈长琦



宇文氏东迁时间及与拓跋鲜卑的关系

李海叶陈长琦

摘要:宇文氏是魏晋时期东部鲜卑的重要一支,因史料缺乏,其早期的部落起源与发展进程存在诸多疑点。根据对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的考察,宇文部在西晋太康初期(280283)东迁进入辽西以前,曾长期与拓跋部共居于内蒙古阴山草原地区,为其隶属下的部落。西晋太康初期方趁着力微死后诸部离叛的大动乱,脱离拓跋部的羁绊,东迁进入辽西地区。宇文部为隶属于拓跋鲜卑的草原部落,拓跋部及慕容部又为隶属于檀石槐集团下的鲜卑部落,此后宇文部东迁进入辽西地区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又为慕容部所吞并,再历经半个世纪,慕容氏连同此前就进入其政权下的宇文部又为拓跋鲜卑所并。宇文氏与拓跋及慕容鲜卑之间纷繁交错的关系,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部族之间最终走向兼并融合的一个较典型个案。

关键词:宇文氏;拓跋鲜卑;阴山地区;太康年间

宇文氏是魏晋十六国时期东部鲜卑的重要一支,曾与拓跋鲜卑、慕容鲜卑一起对北方草原产生过重要影响。但由于史料缺乏,其早期的部落起源与发展进程存在诸多疑点。关于其世系,拙作《关于宇文部世系的进一步考辨与补充》在王希恩《宇文部东迁时间及隶属檀石槐鲜卑问题略辨》和杨翠微《北周宇文氏族属世系考辨》两文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考辨与补充①李海叶:《关于宇文部世系的进一步考辨与补充》,《史学月刊》2009年第8期;王希恩:《宇文部东迁时间及隶属檀石槐鲜卑问题略辨》,《中国史研究》1986年第4期;杨翠微:《北周宇文氏族属世系考辨》,《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1期。,认为王希恩关于《周书·文帝纪》中的宇文部大人“莫那”与《魏书·匈奴宇文莫槐传》中的“莫槐”系一人的看法是正确的,从而解决了宇文部早期的世系传承这一重要问题。与此相关联并且牵涉到宇文部族发展的另一重大问题就是宇文部的东迁时间。王希恩在上文中对此作了一个大致判断,本文拟对宇文部东迁的具体时间继续进行考证,这不仅是澄清宇文部早期部族发展进程的重要问题,而且涉及与拓跋鲜卑的历史关系,对早期拓跋鲜卑史乃至整个魏晋十六国时期北方草原民族关系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周书·文帝纪》明确记载:宇文部大人莫那“自阴山南徙,始居辽西”②令狐德棻:《周书》卷一《文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第1页。,则宇文部从内蒙古阴山地区东迁进入辽西之事毋庸置疑,关键是其时间。对宇文部东迁的时间,史籍无明确记载,史学界较为流行的看法是发生于公元2世纪以前。王希恩否定了这一看法,认为宇文部的东迁时间大约在公元三世纪中后期,原因有二:第一,史籍记载的宇文部大人莫槐即莫那,王文和拙作《关于宇文部世系的进一步考辨与补充》已有详尽的考述,不再赘言;第二,《魏书·序纪》北魏拓跋绰七年和《资治通鉴》西晋惠帝元康三年都记载有“鲜卑宇文莫槐为其下所杀”③魏收:《魏书》卷一《序纪》,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5页;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八十二“晋惠帝元康三年六月”,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2613页。,拓跋绰七年和西晋元康三年为公元293年,则莫那(莫槐)死于293年,据此可推断出莫那的东迁时间大约在公元3世纪中后期。

王希恩基于莫耶生卒年及世系传承基础上的判断是准确的,但未尽见相关史料,所以未能得出具体时间。目前可见到的与宇文部的东迁时间有关的史料有三条:

第一,即宇文大人莫那的卒年,王希恩只使用了这一条,故仅判断出莫那东迁的大致时间。我们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缩小时间范围。莫那死于293年,为部下所杀害,非自然死亡,其年龄应不超过70岁,假设其最早15岁时率部迁入辽西,则宇文莫那迁入辽西的时间不早于公元238年。

第二,《资治通鉴》西晋武帝太康六年(285)曰:“(初,慕容部)涉归与宇文部素有隙,廆请讨之,朝廷弗许。”*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卷八十一“晋武帝太康六年十二月”,第2590页。考察十六国时期慕容氏的历史,慕容部早在涉归的祖父莫护跋时就已于曹魏初年迁入辽西地区,至涉归时慕容部已在辽西地区生活了半个多世纪。涉归死于太康四年,系公元283年,宇文部既与涉归发生过冲突,则宇文部迁入辽西的时间应不晚于283年。

宇文部东迁至辽西后不久即与拓跋部建立联姻关系。《魏书·序纪》曰:“平皇帝讳绰立,章帝之少弟也。雄武有智略,威德复举。七年,匈奴宇文部大人莫槐为其下所杀,更立莫槐弟普拨为大人,帝以女妻拨子丘不懃(勤)。”*魏收:《魏书》卷一《序纪》,第5页。关于拓跋部与宇文部联姻时宇文部的在位首领,史书记载有歧义,参看李海叶:《〈魏书〉校勘一则》,《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第4期。据《序纪》,宇文部大人普拨被立在平帝七年,为公元293年,《资治通鉴》系普拨被立于西晋惠帝元康三年(293)*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卷八十二“晋惠帝元康三年六月”,第2613页。。考林幹《中国历代各族纪年表》,惠帝元康三年正是拓跋部平帝七年*陆峻岭、林幹:《中国历代各族纪年表》,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620页、第633页。。综上所述,则宇文部首领莫槐(莫那)于公元283年迁入辽西,293年被杀,普拨被立,相当于拓跋部平帝拓跋绰在位时期。在这时期,拓跋绰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宇文普拨之子丘不勤。这与史籍记载的286年“平皇帝讳绰立,结束诸部离叛、威德复举”的情况正相符合,与宇文部联姻应该正是拓跋部加强联盟关系、强化自身权势的举措之一。刚迁到辽西不久的宇文部就与拓跋部建立了婚姻关系,应该缘于此前在阴山地区与拓跋部的密切关系。

第一,关于宇文部的族源问题。

第二,王沈《魏书》关于檀石槐中东西三部大人的记载为何缺失“宇文”?

《三国志》卷三十《乌丸鲜卑东夷传》裴注引王沈《魏书》曰:

关于拓跋鲜卑和东部鲜卑的早期历史和他们的相互关系,由于史料缺乏,学界纷纭,莫衷一是*马长寿《乌桓与鲜卑》主张“同源说”(第13页);王希恩《东部鲜卑觅踪》主张“异源说”(《民族研究》1989年第3期)。。但通过上文的考证,我们看到,在公元3世纪前后的北方草原,发生着复杂的、多层次的民族融合及同化,宇文部为隶属于拓跋鲜卑的草原部落,拓跋部及慕容部又为隶属于檀石槐集团下的鲜卑部落,此后宇文部东迁进入辽西地区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又为慕容部所吞并,再历经半个世纪,慕容氏连同此前就进入其政权下的宇文部又为拓跋鲜卑所并。同时考古材料亦显示,拓跋鲜卑从内蒙古东北部的发祥地,迁到呼伦贝尔湖区,再到阴山之匈奴故地,沿着其迁徙路线,与生活在辽西、辽东地区的东部鲜卑,在人种上、考古文物上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证明他们之间早就存在着频繁的血缘和文化的交融*田立坤:《鲜卑文化源流的考古学考察》,《青果集——吉林大学考古专业成立二十周年考古论文集》,北京:知识出版社,1993年。。正是在这种无时无刻进行的联系、融合、同化中,魏晋南北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时期的民族、部族走向最终的融合。

[责任编辑范学辉]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公元314世纪慕容氏谱系的构建及慕容氏民族及家族发展变迁研究”(14YJC8500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海叶,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陈长琦,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广东广州 51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