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解与探索

2016-04-01熊英

科技视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探索云南

熊英

【摘 要】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绚丽奇葩,而多民族聚集的云南是滇池流域舞蹈艺术的摇篮和天堂。结合历史与现状,深入探索和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形成与发展,对原生性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进行研究分析,有助于艺术提炼和教学思考。

【关键词】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探索

0 前言

舞蹈作为一种具有艺术形态和内在精神的文化现象,既是人类内心情感外化的表现,也是人类以肢体语言构筑精神世界的特殊文化现象。舞蹈的形态既包含了美术与雕塑的静态元素,也包含了音乐流动和万物运动的动态元素,并以其富于情感表达的行为语言和唯美的动态,打动着人们的内心世界,与人们达成精神上的勾通与交流,让人们得到美的艺术享受的同时,在艺术欣赏中发挥着独特的审美作用。

1 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现状

云南少数民族分布较广,遍及全省各个地州(市)县。以滇池为中心地,滇中坝区有汉族、回族、蒙族、彝族、白族、苗族等,滇东至滇东南、滇东北大部地区有汉族、回族、彝族、壮族、傣族、佤族、瑶族、布朗族、哈尼族和基诺族等;滇西南大部地区有汉族、白族、傣族、拉祜族、景颇族、德昂族、爱尼族、纳西族、布朗族、摩梭族等,滇西北大部有汉族、藏族、怒族、傈僳族、独龙族、普米族等。故而,云南不仅是民族文化大省,也是名副其实的民族面积歌舞之乡。

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以节庆性舞蹈、娱乐性舞蹈、劳作性舞蹈和祭祀性舞蹈分为不同种类。各民族缘于居住地域、生存环境生活和方式的不同,所形成的民族文化和民间舞蹈亦有所不同。因为太多的不同,云南各民族的民间舞蹈,在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也有着各自的文化特征,以及那个民族自身的精神内涵。所以我们往往可以通过欣赏某个民族的民间舞蹈,去体会和了解这个民族的生存状态与生活习俗,探究这个民族的文化根源。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历史变迁,世界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文化需要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中国古老的文化遗留和传统文化正经受着现代文化、外来文化及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尤其是我国各地各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化,也正面临衰弱和消亡的危险。而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种类,同样面对着本源传承与发展的困境。而以此导致的消亡、流失、资料匮乏等现状,给舞蹈教育中,民族民间舞蹈的样板教学带来了极大困难。因此,响应国家对传统文化保护的号召,与“非遗文化”保护同行,积极深入民间基层,了解和记录民族民间舞蹈的根脉和遗留,形成以供文化研究及教学实践的素材体系,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当代之使命。

在深入基层对民族民间文化的进行了解中,我们认识到,由于现代文化、外来文化、西方生活方式、以及大量的电子信息对我国汉族及各民族地区的冲击、渗透、影响,加之掌握民族民间舞蹈历史来源、资料、技能的人群多数已年迈、亡故,而年轻人群不感兴趣或外出工作等原故,原始祭祀性舞蹈濒临绝境;农耕劳作舞蹈正在减少;节日喜庆性舞蹈内容淡化;部份现存的娱乐性舞蹈大量融入现代经济当中,作为商品现象流向各种旅游表演场所,使得原有的民族文化在娱乐场所逐渐变异,民族舞蹈交叉混杂民族服装张冠李戴,舞蹈语汇串联走样,表演样式形杂乱无序等情况层出不穷,难以纠正,而不少民族民间原态舞蹈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在艺术舞台上也发生着质的改变,甚至有向现代商业发展的趋势等巨大变化,虽然这有可能是民间舞蹈的另一种沿袭和传承方向,但也存在着民族传统被人为异化和杂化走形的问题。如彝族撒尼人和阿细人的民间舞蹈‘撒尼大三弦及阿细跳月原是民族在节日活动中,庄重的喜庆舞蹈,如今变成了一种迎宾仪式,用来点缀公园大门和游乐场所,且每日必跳,不仅导致外地游客不解其意而曲解了它原有的性质,也使得这些舞蹈失去它原有的文化意义;又如白族、傣族、景颇族和其它少数民族舞蹈中皆有的‘丢荷包动作,原是一种少数民族少女在特定的节日里向恋人传达爱情的,原始舞蹈中的一个内容,其语汇柔美内向,表现少女的羞涩和对内心情感的掩饰,变异后的舞蹈语汇大胆泼辣,失去了原有的内涵与风格。赠荷包本是民族少女们借物传情的情感表达,是赠与心爱之人的定情信物,具有相对私密和神圣的仪式感,但姑娘们却在酒楼餐馆和大厅广众之下,把荷包抛向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怀抱,这不仅有民族伤风化,也会导致接荷包者兴高采烈的手下定情信物的同时,对这个民族的诉情方式产生严重的误会。当然,还有诸如众多的民族‘酒歌(在内容和形式上属传统古歌)多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表达少数民族对族人长者或是客人的尊敬和祈福,其情感尊贵而真诚,表现形式严肃而庄重,体现少数民族尊长好客的文化内涵,而如今的‘酒歌已经唱响各种游览景点和餐台酒桌,甚至走向一些低级娱乐场所,不仅把庄重而尊敬的舞蹈语汇,变成劝酒作乐的粗俗下流的动作,歌词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也缺少了那个民族原有的文化内涵和特点,变得随意杂乱,甚至污秽不堪,严重地破坏了民族形象。利用民族民间艺术发展地方经济,似乎是现代经济社会的自然走向和必然趋势,似也无可非议,但我们应该采取尊重和敬畏的态度,来看待民族民间文化与传统,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文化资源的同时,注意不能随意改变它的文化性质,且要在适当的场所和地方,通过还原本来面目的方式,把这些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介绍给人们,让人们了解它的历史原貌和文化价值。

民族民间舞蹈正面临危境,也可以从大量的当代舞蹈作品的形式化和无根化中找到答案。舞蹈作品的形式化是指当前司空见惯的,以一味追求五彩缤纷的舞台效果而虚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特质的,流水式的表演形式,其编导的随意性比较严重。舞蹈的无根性是指那些以民族民间舞蹈为表演形式出现的艺术舞蹈,这些舞蹈的肢体语汇多半没有民族特性,动作语言只流于舞台的表演形式,甚至混同于现代舞的即兴随意性,失去了所要表现的民族文化价值和意义。更多的民族民间舞蹈在舞台上只是作为一种等同于服装展演的模式出现,舞蹈动作千篇一律,混杂交合的舞蹈语汇变异交混,让观者视觉错乱。

显而易见,民族民间舞蹈除面临自然消亡的危境而外,已经出现弱化杂化的现象。如今来自民族民间的乡土题材的舞蹈作品,和好的舞蹈艺术作品已经不多见了,民族民间这块艺术舞蹈的根生之地,已经出现杂木重生和青黄不接的景象。如果不及时加以记录性的抢救,以及将它纳入到学院教学体系或范畴,它将面临被来势迅猛的新兴文化冲击和取代的危险。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每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都是历史文化的印迹;舞蹈来自于民族民间,真实的保存记录和研究它在人类发展中的轨迹,才能使之迈向艺术化的未来。

2 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挖掘与思考

由于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外来文化和现代商品文化来势迅猛,我国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流失和异化的危险。受客观社会因素的影响,民族民间舞蹈正在消失和减少,部份少数民族舞种出现杂化异化的现象,及时的挖掘和记录研究,对舞蹈教育显得极其重要:对那些濒临消亡或已经消亡的,有文化艺术价值的民族民间舞蹈,我们有必要借助现代科学手段和经济手段加以抢救性记录和收集,对那些正在弱化和杂化的民族民间原生态舞蹈,我们要在呼吁政府加强保护性修正的同时,采取民间传承与校园传习的手段加以还原和继承。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对民族民间传统舞蹈文化的历史挖掘、记录和研究工作的思考应该是多方位、多层面的。首先,我们应该从理解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文化价值入手,对所有的民族民间舞蹈项目进行走访记录,对现存的、消亡的、或已经弱化的舞蹈需要采取还原式收集,同时进行文化分析和教学研究,并作为补充内容实施教学,让学生在掌握舞蹈艺术知识及技能的同时,接受和了解我国多民族的民间传统舞蹈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以更进一步地追根寻源,储备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艺术修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其中,文字记录工作可以帮助我们对寻访调查中的传统舞蹈现状,进行准确的记录和复述;录音、录相工作可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行为原态和动作流线,以使文化教育与艺术教育并轨齐趋。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深入民间,挖掘素材,建立对民族民间舞蹈历史与文化价值的研究课题,并经过实地调查和挖掘整理记录,对民族民间舞蹈的类别与形成建立精准的档案数据,并对于那些有较高存在价值和濒临消亡的民族民间舞蹈,进行及时的重点挖掘和记录,从掌握综合性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基础入手,建立完备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计划,采取理论与技法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教案,将注重文化生态和原生性再现的教学研究成果,赋予教学实践,最终形成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体系。

中国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记载和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为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促进民族团结,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繁荣文化艺术创作,提高社会文化研究与文化艺术教育质量和水平,提供了广阔的文史平台和文化空间。

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蕴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舞蹈艺术教育的内容与成果,与民间文化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休戚相关。故而,探索和援救民族民间文化,对民族民间舞蹈采取抢救性记录和教育传承、是当代文化学者和艺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探索云南
民族民间音乐之于民族声乐演唱及教学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信息技术视域下小学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改革
次仁罗布小说的民族民间立场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