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64—54注水井调剖效果分析

2016-04-01燕伟

科技视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水淹

燕伟

【摘 要】阳64-54井属于王盘山区学22井区,2009年投入规模开发,采用菱形反九点法井网,井距500m,排距120m,主要动用长4+5一套层系,建立超前注水区,该井在注水开发初期采取了强注措施,加之水井压裂排液后投注导致部份油井开始含水上升,油井见到注入水,甚至一些油井投产不久即水淹,从见水时间和速度上反映出储层有部分井存在着裂缝,油井见水窜流通道主要以裂缝型见水为主。因此,为了提高油井产量,控制油井含水上升,改善油藏非均质性,应对该水井进行调剖,封堵裂缝或高渗层,提高水驱动用储量。

【关键词】注水开发;水淹;调剖

1 注水井调剖实施要求

1.1 区块地质特征

1.1.1 储层特征

王盘山区块延长组长4+5储层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其中长石含量44.1%,石英含量24.7%,岩屑含量9.7%,主要粒径在0.06-0.25mm之间,分选好,磨圆度为次棱,碎屑物质主要由石英、长石、岩屑组成。从压汞资料分析该区孔隙属小孔微细喉型孔隙结构。

1.1.2 储层非均质性

王盘山区长4+5储层物性差,平均分析孔隙度为11.22%,渗透率为0.69×10-3μm2,属于超低渗油层,成岩作用的强弱使长4+5物性差异较大,渗透率级差达14.2倍,层间、层内矛盾突出区域沉积相研究表明,长4+5期属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及远砂坝等微相类型。王盘山区块长4+5砂体属于堡子湾三角洲前源朵状砂体。微相的不同造成局部区域平面上的非均质性,再加上储层中含有天然裂缝和压裂形成人工裂缝,更使平面矛盾加剧。

1.2 地质方案要求

该井为学22井区的一口注水井,于2008年5月20日完井,2009年8月10日对长4+5的2408.0-2414.0m射孔后挤活性水。于2009年1月10日投注,初期配注30m3/d,实际注水29m3/d,到2009年5月30日,累计注水2594m3,目前在5.0MPa下配注15m3/d,实注15m3/d。2014年1月23日,对应油井阳63-54出现含水上升速度加快,从6.7%上升到2014年3月14日的87.6%。为控制含水上升,先后3次下调配注各5.0m3/d,截至到2014年5月30日,油井含水仍高达68%。为查清含水上升原因,于2014年3月24日和5月1日,分别测得该井测吸水剖面两次,两次剖面均为为指状吸水,且在下调配注为15m3/d情况下,2014年5月1日测得吸水剖面较3月24测的吸水剖面层内矛盾更为突出,83#小层中上部吸水占全井的50%,导致注入水快速突进,油井含水上升,呈现出裂缝水淹特征。为了改善井组平面矛盾,降低水淹井含水,决定对64-54实施调剖。

1.3 工程设计要求

王盘山区长4+5储层物性差,平均分析孔隙度为11.22%,渗透率为0.69×10-3μm2,属于超低渗油层,成岩作用的强弱使长4+5物性差异较大,渗透率级差达14.2倍,层间、层内矛盾突出。矿化度为70000mg/l左右。因此在选择注入剂时,有根据的选择能适应这种油藏特性的AL-F触变型复合堵剂和AL-G颗粒流向改进剂。

根据水井注水和油井见水分析,水淹类型为裂缝型见水,因此以堵为主、以调为辅进行方案设计,在堵水体系中加大了AL-G剂比例,、其具有变形能力和可移动的特性能够实现裂缝深部封堵。体系中复合AL-F堵剂,悬浮性好,粒径细,可深部充填AL-G桥堵后留下微空隙,力求达到调堵结合、降水增油的理想效果。为封堵该井组见水裂缝,改变水驱方向,减缓层内矛盾,扩大水驱面积,提高水驱效率,从而达到井组增油的目的。

1.3.1 段塞设计

第一个段塞是0.3%AL-G颗粒段塞,目的是试探性的掌握该井储层对堵剂的反映,取得浓度、排量、压力爬升的相关参数,为以下施工提供依据,同时保护非封堵层;第二个段塞是AL-G联颗粒,目的是对裂缝深部地层进行预堵;第三个段塞为AL-F堵剂+AL-G,目的是对深部裂缝预堵段进行充填,提高封堵效果;第四个段塞是AL-G段塞,对近井地带的大孔道进行封口;第五个段塞是冲洗过顶替。

1.3.2 堵放置半径和剂用量

该井长4+5射开6.0m,从2009年1月19日注水,到油井63-54含水上升到87.9%,水驱体积为1798.0m3,堵剂放置按水驱半径的二分之一计算,即约为900m3。考虑为裂缝性水淹,堵剂用量取0.8%,堵剂设计量为720m3。

2 调剖效果分析

为了改善井组平面矛盾,降低水淹井含水,于2014年7-11月在该区块采用以球型聚合物颗粒复合段塞水井深部调剖技术对阳64-54进行调剖试验,措施后注水井按正常配注注水压力平均上升4MPa,启动压力平均上升2MPa,压降曲线明显变缓,主对应水淹油井含水下降明显,两口注水井对应油井16口,目前有6口井见效,见效井含水平均下降21%,见效油井平均増油1.5吨/天,已累计増油587吨,见到了明显的调堵效果。阳64-54深部调堵使裂缝方向的水推进速度得到了控制,改变水驱方向,扩大水驱面积,改善了井组的平面矛盾,提高了井组注水开发效果。

2.1 方案完成情况

该井于2014年7月19-8月26日严格按照方案设计要求进行实施,共计施工37天,施工过程中由于供水和雨季的影响25天,实际用时12天,堵剂设计量720m3,实际堵剂注入量760m3,于2014年8月26日完工,施工完成后转为正常注水。

2.2 水井效果分析

2.2.1 注水井指示曲线和压降曲线对比分析

为了分析措施前、后注水井指示曲线和压降曲线的变化,测试了该井措施前、后注水井指示曲线和压降曲线,对比可以看出,该井在实施深部调剖后,注水启动压力由5MPa上升到7MPa,指示曲线拐点压力由措施前7.5MPa上升到10.0MPa;压降曲线明显变缓,说明调剖剂对裂缝和大孔道进了有效封堵。

2.2.2 措施前、后吸水剖面分析

对比分析施工前、后注水井吸水剖面图,调剖后吸水剖面改善明显,调剖前2409.7-2411.6为强吸水段占总吸水量的65%,2408-2409.7为弱吸水段占总吸水量的20%。调剖后2408-2409.7为强吸水段占总吸水量65%,2409.7-2411.6为弱吸水段,且吸水尖峰状变短,强吸水段上移,达到了调剖的目的。

2.3 油井效果情况

从2009年8月26日注水井深部调剖完转为正常注水之后,对应的8口油井中有阳63-54、阳65-55、阳65-53三口井见到明显的增油效果。从阳64-54井组注采生产曲线可以看出,到2015年4月15日,整个井组的综合含水由原来的60%下降到40%,日产液量25m3,日产油量由原来的10t上升到15t,见到了明显的降水增油的效果。

总之,在注水井阳64-54调剖完转为正常注水后,注入水延阳63-54单向突进得到控制,使井组综合含水下降,同时使阳65-53、阳65-55见到注入水转向水驱效果,改善了井组平面矛盾,提高了井组开发效果。目前井组已累计油增油425.5吨,含水下降29%,仍继续有效。

3 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知,对学22井区阳64-54注水井的进行调剖,从水井、油井上都见到了调堵效果,从效果分析中主要得到以下认识:

3.1 AL-G和AL-F水井调剖体系对王盘山区块裂缝型强水淹井组的深部调剖后效果明显,解决了注入水沿裂缝快速推进引起的油井水淹,调剖后,注入水转向明显,解决了注水井组的平面矛盾,提高了水驱效果。

3.2 AL-G和AL-F水井调剖堵剂体系和堵剂放置技术、段塞组合技术可满足该区的裂缝性油藏的深部调剖。

3.3 阳64-5在注水初期就出现了裂缝方向的油井快速水淹,,调剖后主对应油井含水下降见效快,每个井组都有两口井见到了注入水转向水驱效果,但见到水驱转向效果慢,说明裂缝性水淹井组的早期深部调剖是可行的。

3.4 加强调剖前后油水井的资料录取,是保证措施效果分析的基础,建议制定水井调剖资料录取规定和技术标准,推进该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于云奇.采油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2]孙树强.井下作业模[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3]岳湘安.提高石油采收率基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水淹
浅析消费者在水淹车下的权益保护
熵权法判别水淹层在埕东东区的应用
水淹吕布
AS 油田WY 区特低渗透油藏水淹层评价方法
室内水淹和田间模拟湿害对甘蓝型油菜耐湿性鉴定
风化店油田水淹层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外部水淹事故对核电厂安全影响分析
石南21井区水淹解释方法对比及应用
块状边底水油藏水淹规律研究
模糊聚类神经网络技术在识别水淹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