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妈妈的微笑是孩子勇气的源泉

2016-03-31柏美言张佳奇

考试周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沟通情绪家长

柏美言 张佳奇

摘 要: 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养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表情、一个语气、一个态度,都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发展,家长应当管理好自身的情绪,积极有效及时地与幼儿沟通。

关键词: 家长 情绪 沟通

近日,在韩国一档电视节目中,节目组设计了一个测试环节,使母亲与孩子身处在一个视觉悬崖环境中,孩子和妈妈分别处于“悬崖”的两边,以此测试孩子在看到母亲的不同表情后,通过视觉“悬崖”时的对应表现,也就是看看孩子在母亲表情的影响下,究竟能否成功通过视觉悬崖。参与实验的一共有两对母女,宝贝的年龄都在7、8个月左右,实验分为两组,规定每组实验进行时,第一组母亲要表情严肃,第二组母亲要面带微笑。宝贝与妈妈分别在视觉悬崖的两边,第一组儿童爬到悬崖边上时停住,看见对面面部表情严肃的妈妈时,前后犹豫不决,最终选择掉头返回,放弃了继续前行;第二组儿童爬到悬崖边上时一样也停住了,但看见坐在对面面露微笑的妈妈时,则是义无反顾地向妈妈所在的方向爬了过去,仿佛忘记了身下的“悬崖”,妈妈笑与不笑,宝贝的反应竟完全不同。家长的情绪反应有关孩子未来性格的养成。

一、冷漠型家长应避免孩子形成冷漠型性格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最开始接触到的大部分知识都是从家长而来,家长不同的态度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比较冷漠,疏于关心,不了解孩子的想法与兴趣,经常拒绝一些孩子的要求,放任孩子的不正确行径,缺少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这种不科学的教育方式非常不利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培养。由于家长的漠视,孩子的合理要求往往不能得到满足,会造成孩子难以建立自信心,缺乏爱心与责任心,加上家长的放任不管,长此以往,这类孩子往往容易成为问题少年。因此,家长在幼儿时期要重视孩子的要求,不要过于冷漠或者放任,对孩子的行为给予及时回馈,对于不良的行为及时纠正,加以制止,耐心地讲道理,让他们理解事情的对与错。家长更要以身作则,身教言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溺爱型家长应避免孩子形成娇惯型性格

当今社会,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可以说是全家都在呵护、宠爱,尤其是隔代的长辈更会对孩子有求必应。关爱孩子是每个家长都会做的事,但是过分的容忍与溺爱不利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培养,促使孩子形成娇惯型的个性。在家过分溺爱孩子会造成孩子自私、骄纵、蛮横不讲理,更有甚者会形成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等不良的个性。进入幼儿园后,由于家长不能给予正确的指导,导致孩子不能正常和同伴交流、玩耍。娇惯型的孩子往往在遇到困难时意志力比较薄弱,在问题面前容易退缩,避重就轻,不能承担起自己的那份责任。为此,家长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要认识到过分容忍与溺爱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及时更正教育观念与方法,运用一些正确的教育方式技巧帮助孩子更正不良的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如当孩子闹脾气时,可以先置之不理,等孩子情绪稍微稳定一些,再通过言语的沟通,缓解孩子的情绪问题,加入到问题讨论中,给予孩子充分发言、阐述观点的权利,家长也可借此机会了解孩子的想法与做法,语气尽量平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后,再耐心地给孩子讲解道理。

三、加强家长情绪管理,避免过多情绪化

家长对情绪的变化要有预见性,因为其自身的情绪状态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在变化来临时,及时调整自己,剖析其内在原因,使预见性做到有可执行性。这与平时日积月累的理性思维和自控能力是息息相关的,然而,由于情绪状态的复杂化,想要做到真正充分了解家长的情绪状态不是单方面可以解决的,需要幼儿园同家长建立长效的关注机制,并将这种机制数据化、制度化,做到有连续性。常见的方法就是建立家长的“情绪日记”,通过日记中日常化和特殊化的对比,确定有特殊关注价值和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关注对象,通过这种机制还能够及时对过度非常规化的行为与心理变化作出应急反应。以上制度的开展与落实需要家长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与幼儿园管理方进行切实有效的参与和合作。我们从这些制度和现象入手,只是对家长情绪把握的开端,我们要通过这些现象和制度所反映出来的内容真正把握和理解各类家长情绪的变化。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管理人员有长效的管理机制和与之相对应的敏锐的心理嗅觉,避免对一些易激化的和易误解的情绪表达作出错误的判断。

四、结语

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对孩子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家长应当多与幼儿园教师进行沟通,共同探讨培养幼儿的教育方法。同时家长应该多看一些幼儿培养方面的书籍,端正幼儿教育态度,学会尊重孩子,约束自己,以身作则,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为孩子将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正如韩国的实验一样,父母的情绪关乎孩子的行为,母亲微笑的脸是孩子动力的源泉。

参考文献:

[1]廖丽娟.幼儿教师情绪管理的现状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3.

[2]犁红.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快乐天使”—浅谈幼儿快乐情感的培养[J].好家长,2012(12):9-11.

[3]胡春燕.面对家长的指责[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0(15):14-15.

[4]江文慈.“和颜悦色”与“忍气吞声”的背后:国小教师情绪劳动的心理历程分析[J].教育心理学报,2008,40(4):553-576.

[5]田学红.教师的情绪劳动及其管理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3:67-70.

猜你喜欢

沟通情绪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