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英语专业《英美概况》教学探究

2016-03-31符娟娟

考试周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

符娟娟

摘 要: 本文主要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两方面分析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美概况》课程的必要性,同时指出《英美概况》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多媒体的合理使用,改进上课方式方法,以及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地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展该课程教学。

关键词: 《英美概况》 非英语专业学生 英语教学

《英美概况》一直以来是为我国英语专业学生所设的一门必修课,它为我国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了有关英美国家自然、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知识。但随着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的更改,人们逐渐意识到,我们一直在强调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学习,而忽视了其文化素质的培养。相对于英语专业学生,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待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高校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的拓展课程,其中较重要的一门就是《英美概况》课程。为增进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了解,提高其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及跨文化际能力,《英美概况》课程的开设显得尤为必要。

一、非英语专业《英美概况》开设的必要性

(一)开设《英美概况》课程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过去,大多数高校对非英语专业学生都是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四学期的《大学英语》课,主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培养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模式,无论是期末考试还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都旨在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在这种氛围之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重视讲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忽视了文化知识的讲授,从而导致学生文化素养的匮乏。而新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明确提出要改变这一现状,它强调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即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必须给学生输入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历史等知识。只有懂得词汇本身的文化意义,了解与该词汇紧密相连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使用语言。由此看来,《英美概况》课程的设定正是顺应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二)开设《英美概况》课程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美国的语言学家Sapir在language一书中提到,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应脱离文化而存在,也无法脱离社会传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由此可以看出,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相辅相成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其独特文化的制约,包括价值观、社会风俗、是非标准、道德观念、思维特征等方面。由于不同文化有不同特点,导致在有些文化中比较常见的东西,在其他一些文化中有可能是禁忌一般的存在。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之间的差异,在语言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文化错误,而这比语言错误更突出,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会更大。

多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存在这样的现象:语言教学多、文化教学少、对语言能力的培养多、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少。所以我们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文化输送。通过英美概况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英美文化,了解国际之间的交际方式。这样学生才能够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自身素质,从而提高其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并逐步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非英语专业《英美概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英美概况》课程的认识和态度问题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的首要目标大多是通过考试,而他们已经熟悉了传统的英语考试模式,对英美概况这样一门涵盖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课程,缺乏正确态度,缺少学习兴趣和动力。这与我国的应试教育不无关系,学生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通过所有考试和拿到文凭上,从而忽略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甚至一些非英语专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开设这样一门课程,他们认为这些课程影响了他们对英语语言基础的掌握。这些学生把学习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英语语言对立起来。他们不明白,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知识本身并不是唯一的困难,缺乏背景知识是经常遇到的障碍。

(二)《英美概况》课堂教学活动的问题

由于《英美概况》课程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内容纷杂,这门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阅读为辅。这就导致教学模式较枯燥,缺少趣味性。此外,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照本宣科,简单地罗列一些文化知识,而不能有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限制,大多数学生因此丧失学习兴趣,这就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及效果。

此外,这门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要上好这门课,一是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二是要对英美国家的情况有所了解,最好有在国外学习生活的切身经历。但是由于各个学校情形不同,大部分教师并不具备这样的经历。由于授课老师本身对于英语国家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没有深刻和准确的理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很难向学生传达详细的知识和深刻的思想。

三、如何更好地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英美概况》课程

(一)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图像、声音的呈现,可以为学生提供视听享受,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能够大大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但是在授课过程中,如果不能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作用,进而影响教学质量。鉴于这种情况,在为非英语专业学生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人机交互性,避免由过去的“人灌”模式变为现在的“机灌”模式。根据授课内容及教学要求灵活把握是否使用多媒体课件、怎么使用、使用多少。

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制作和讲授电子课件内容的时候,要考虑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他们掌握的词汇量相对有限,其次受课程内容本身的影响,其中出现的大都是不太常用的单词,所以看懂课件并理解掌握讲解的内容有一定难度。针对他们的特点,教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最好是采用中英结合的方法,对于复杂的专业知识词汇应以中文辅助解释。这样中英结合、难易结合才更有益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

(二)注重兴趣启发式教学

《英美概况》课程无论是对于老师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都是巨大挑战:对于主讲教师而言,在有限课时内讲授英美两国包括地理、历史、政治、教育、社会习俗等在内的如此纷杂的教学内容,似乎很难采取互动式教学;对于缺乏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英美概况》这门课程中某些内容相对比较晦涩难懂,理解和接受起来的确有一定难度。实际上,鉴于此种情况,对这样一门课程应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采用多种授课方式,例如任务型教学、对比教学等。

在授课前,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提前布置相应任务,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在授课过程中可采用课堂讨论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指导每一小组派出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此外,对于这样一门课程,文化对比的教学方法尤其适用。在授课过程中,可根据具体的内容对英美文化进行对比,例如政体、习俗等方面。或是将中美文化进行对比,例如时间观、教育等方面。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美文化,而且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引导学生注重文化差异,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三)改进考核方式

我国高校现行考核形式大多以笔试为主,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出一些试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实际习得和使用情况可能会被忽略。这就使得学生陷入困境,学生对于考试需要记忆的内容死记硬背,倾注了全部精力,却忽视对文化知识的理解,这就导致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并没有得到实现,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并没能得以提高。因此,我们要寻求改变,让考核形式也跟上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步伐。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考核过程中可增加一些实际操作,并在最后计入期末考试成绩中,如学生的课堂发言,讨论,专题小论文,课堂表演,等等。把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文化学习的能力作为现代教学和考核的重点的考试形式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四、结语

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英美概况》课程可以更好地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了解和熟悉了英美文化知识和背景,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其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可以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针对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态度问题及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教师讲解,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课堂讨论,同时要适当改革考核方式,这样才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Edward Sapir,2004,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Courier Dover Publications.

[3]李玉颖.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

[4]周鳃.论多媒体辅助英美概况教学的优势及其应用[J].大家,2011(9).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
浅谈英语教学中长短句如何有效拆分理解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构词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