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茶歌发展及艺术特色
——以安溪茶歌为例

2016-03-31战山

福建茶叶 2016年10期
关键词:茶歌安溪茶农

战山

(白城职业技术学院,吉林白城 137000)

浅谈我国茶歌发展及艺术特色
——以安溪茶歌为例

战山

(白城职业技术学院,吉林白城 137000)

茶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遗产,是人民生活不可替代的精神财富,然而,随着现在社会经济转型和社会结构形态变化以及互联网媒体等科技传播的崛起,传统的茶歌文化正在受到新时代的冲击,逐渐走向了衰败,使原本光华灿烂的茶歌艺术光环蒙上了一层黯淡之色。本文以安溪茶歌的历史流变及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艺术类别、艺术特色以及其在历史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做了综合系统的分析,并深入研究以解决安溪茶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茶歌艺术持续发展的新策略,为维护我国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茶歌发展;艺术特色;安溪茶歌;传承保护

茶歌在我国是音乐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与精神内涵兼具的特点。

安溪是乌龙名茶铁观音的发源之地,有茶便有歌,安溪茶歌也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是由古代文人的茶诗发展起来的,属于民俗山歌的一种,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以及浓烈的乡土田野气息。安溪茶歌是闽南地区的民歌文化之一,在中国纷繁多样的文艺资源中一枝独秀,是由中国茶园劳动人民在辛勤的劳作过程中即兴创作而成的,普遍存在于劳动人民单调朴实的日常生活中,为纾解劳动人民的生活压力,调节身心健康,抒情言志做了重大贡献。随着现今人们生活的形式变迁和娱乐生活的丰富发展,茶歌的优势地位正在被逐渐消解,直至保护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这一现代观点被提出并宣传推广,茶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安溪茶歌作为闽南的音乐特色,既反映了安溪的茶文化艺术,又展现了闽南民间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与茶乡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茶文化与地区民俗的历史艺术瑰宝。

1 安溪茶歌的历史流变与发展类别

安溪在中国具有茶都之称,属于福建泉州,气候温和湿润,山川风光秀丽明媚,是典型的地灵人杰之地。安溪茶歌便起源于此,是由茶园辛苦劳作的村民艺人即兴创作的短歌,使劳动者在乏味的劳作中消除寂寞感和艰辛感,甚至还可以促使乡村男女之间传递情谊,充分的反映出了闽南地区人民的民俗情趣与审美感情。安溪茶歌不仅仅是茶农即兴创作的短歌,而且与当地民俗、诗词歌曲相互融合创新,与茶农的日常生活、情感,乃至婚丧嫁娶等重要仪式息息相关,突破了采茶、饮茶、请茶的茶歌局限,大致分为了原生态茶歌、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七大类。

1.1原生态茶歌

原生态茶歌与茶农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最为古老纯正的茶歌类型,多用于茶农的咏怀言志所作,或诉生活艰辛,或抒内心哀怨,曲调更多的偏向低沉,表现茶农生活的艰辛贫苦,例如《请啉一杯铁观音》便是此类茶歌的代表作。

1.2劳动歌

劳动歌即更适于茶农们在茶事劳动过程中演唱的茶歌,内容针对茶农们的生活劳作和劳作感受等涉及到了更为广泛的取材,比较著名的要数配合茶农劳作舒缓心情的《采茶歌》,此外,还有表现茶园劳动场景的《作田歌》,表达茶农内心感受的《长工歌》等。

1.3时政歌

时政歌多表现了动荡时期人民生活的艰辛,表现了他们所遭受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压迫,如控诉现实生活的黑色幽默代表作《南兵歌》,绝望反抗买卖婚姻的痛苦之声《亲姐妹、亲爱爱》等,多以诙谐的曲风和紧凑的乐感、讽刺的内容作为该类茶歌的主要特点。

1.4仪式歌

安溪的民风民俗多种多样,由此也衍生出了纷繁多彩的仪式礼仪,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了许多地域特色浓厚的安溪仪式茶歌,无论是浪漫美好的婚礼茶歌,还是神秘的祭祀茶歌,抑或是朗朗上口的节令茶歌,都在内容上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在表现形式上独具特色。

1.5情歌

情歌在安溪茶歌中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既是流传最为广泛的,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通过男女之间一来一往的对唱将演唱内容层层推进,表达出男女之情的不同情感心理,不仅仅包括初恋与痴情,还包括了怨情与离情,是无数情人抒发情感,诉说相思的媒介,广为人知的如《一丛好花》。

1.6生活歌

安溪的地理环境多为山区,协调家庭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安溪人民日常交际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安溪茶歌的生活歌多表现了人民的家庭生活或者家庭伦理关系,如《十日顾君歌》倡导了夫妻和睦,《劝世歌》表现了人生哲理。

1.7历史传说歌

安溪既被称为千年古县,自然具有丰富的民间传说与历史故事,包括中国的历史传说及名著歌谣、闽南语区历史流传故事、安溪背景故事等传说歌谣,如《孔明借箭》、《詹典嫂告御状》等。

2 安溪茶歌的艺术特点

2.1节拍节奏

安溪茶歌在节拍节奏上充分体现了闽南方言的特殊音调以及平仄韵律,节奏上更偏向于使用切分节奏,舒展自由,更加符合于安溪地区的生态环境、农事生产与社会风俗,并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与岁月洗礼,形成了今天节拍节奏独具特色的安溪茶歌。而且茶歌的种类多样,与演唱环境的联系非常密切,所以音值的强弱长短、反复休止等也各不相同,其中二拍、三拍与四拍比较常见,强调有规律性的小切分重音,形成了抑扬顿挫的独特歌曲韵味。

2.2方言音调

传统的安溪茶歌与闽南地区的其它曲艺一样是用闽南方言进行演唱的,所以其旋律音调与闽南方言的声调变化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直接体现了方言声调的平仄特点,在旋律上也更加趋向于高音与长音,曲调悠长,表现出了浓厚的乡土田园气息。例如《采茶歌》的曲调旋律朴素单纯,结构清晰,而且歌曲内容简单明了,但旋律又具有一定的跳跃性,直接鲜明的体现了早期安溪茶歌的音调特色。

2.3曲式结构

传统的安溪茶歌曲式简短,大多由简单的两个或四个平行乐句构成单一段曲或分节歌,通过规整的结构表现出了安溪茶歌曲式的对比原则,一篇多节,七言四句为一节,并以衬词衬腔进行填充强化,体现了安溪茶歌的音乐思维和地域特色,其中,两句体单乐段和四句体单乐段尤为常见,结构方整,起承转合连贯互补。

2.4曲调多用衬词衬腔

安溪茶歌中衬词衬腔的应用也极为广泛,既有利于扩充结构,表现主题,又有利于抒发情感,渲染气氛,在连接过度音调转合的同时,强调歌曲情感风格,如“日头(阿)出来(哟…)”中衬词衬腔承前启后,在连贯的曲调中将歌曲氛围推向高潮,增加了茶歌的结构形态和表达情趣。此外,安溪茶歌中还有独特的闽南特有词汇衬词,强化了安溪茶歌的地域风格,使茶歌更加生活化、地方化,表达更为细腻生动,演唱也随着一唱众和的形式发展更为热闹。

3 安溪茶歌的传承困境与对策

3.1安溪茶歌的传承困境

安溪茶歌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耀眼明珠,是安溪人民在长期从事茶事实践活动中所积淀出的人文精神财富,蕴含着独一无二的文化观念和审美理想,但在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今天,中国的茶歌文化正在受到现代文明与社会变革的冲击,逐渐走上了“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的黯淡之路,使这种淳朴自然的民间文化艺术的生命力逐渐衰微。

目前,人们越来越习惯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青年人在面对传统消逝的情况时漠然以对,使许多传统的优秀曲目随着老一代艺人的逝去而再也不能为人所知,安溪茶歌就正在面临着这种青黄不接的困境。尽管目前政府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意图通过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中国茶歌文化的有效保护,但由于其侧重点依旧偏向于经济效益与政治成果,导致茶歌文化的保护措施实施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安溪茶歌保护需要我们对茶歌所面临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弘扬茶歌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使茶歌文化保持可持续发展。

3.2安溪茶歌的保护对策

3.2.1社会传承

安溪茶歌是安溪人民进行情感交流和日常娱乐的活动形式,其社会传承需要通过动静结合的形式进行。在静态上,保护与安溪茶歌有关的各种书籍、影响,并可据此建立博物馆等宣传场所,然后加强对这种意识形态的文化遗产研究,建立更加系统完善的传承保护机制;在动态上,保护茶歌文化即保护茶歌传承人,通过专业人才的培养传承,以口传心授的形式将优秀的茶歌文化代代相传,扩大安溪茶歌在我国乃至世界上的影响力。

3.2.2政府传承

茶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是一项冗繁的工作,所以,政府为其提供切实的政策制度保障是不可或缺的。安溪茶歌的传承保护需要政府积极的履行其职能,通过安溪的名茶品牌效应及广泛的媒体宣传、茶歌赛事活动等培养安溪茶歌的民众保护意识,并且加大安溪茶歌申遗工作进行力度,在不断发掘安溪茶歌传承人的同时,将安溪茶歌文化向全国、全世界进行推广。目前,经过安溪县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茶歌文化保护部门的共同努力,安溪茶歌文化保护推广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实质性成果。

3.2.3创新发展

安溪茶歌的传承发展必须以维护其原汁原味的文化特色的同时创新发展为基本原则,否则,只是一味的继承而不发展只会使茶歌文化被历史文化潮流所淹没。所以,我们在进行安溪茶歌的文化创新保护时,坚持其原生态风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创新,即在结构韵律符合传统文体的基础上充盈内容;表演形式创新,即在茶歌表演中融入舞蹈、戏剧等表演形式。通过根植于安溪的原生态艺术风貌,对安溪茶歌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为安溪茶歌的健康传承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结语

安溪茶歌作为闽南独特的艺术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与顽强的生命力在历史文化潮流中独树一帜,然而却在现今文明的冲击下逐步消弭,其前景岌岌可危,所以,我们必须从社会与政府两方面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保证安溪茶歌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为安溪茶歌文化的世代发扬保驾护航。

[1]叶彦.安溪茶歌艺术特点研究与发展现状调查[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15,34(2):11-13.

[2]杨丽霞.福建安溪茶歌的形态特征 [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9 (2):34-36+111.

战山(1967-),男,吉林白城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茶歌安溪茶农
董长贵
为茶农送上“及时油”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预防病毒
广西茶歌的艺术特征及其价值研究
快乐的小茶农
阿妹一曲请茶歌
基于茶农需求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安溪寿星爱品茗
湖北五峰采花乡:阳春三月茶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