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中关于重实践轻理论的探索

2016-03-30赵红丽

财经界·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会计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赵红丽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已经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高职院校不断改革发展的深入,教学模式的探索日益重要,良好的教学模式才能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会计专业作为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的目标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实践型的会计人才,注重实践的同时也要注重理论的完善。本论文主要是在探讨会计教育实践与理论之间关系,探索出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会计教学模式,全面提高高职院校会计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教育 理论与实践 探索

一、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培养目标不清晰,培养定位不准确,培养模式上没有突出应用型特色

很明了的是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需要有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仍然模仿或者照搬偏向于理论教学的本科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所设置的学科体系作为自己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导致许多高职院校培养定位上出现差错。另外一种的情况是人为刻意的划分为会计理论课程与会计实践课程,带有强迫性、仓促性的学习实践课程,不能形成理论和实践的完美融合。很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由于时间段的断裂而脱节,不能满足现在日益严苛的用人机构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及其专业实践能力的不足

一个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不是取决于硬件设施的完善程度,而是取决于高校教师质量的高低。因此,只有优良的、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学师资团队才能保证会计的高水平的教学质量。而如今高职院校的会计老师往往是只能满足一方面,即:理论过于实践或者实践优于理论的储备,究其根源在于两方面:一是高职学院偏于从知名高校引进毕业生,往往知名高校的会计学毕业生没有实践教学的经验:二是高职院校引进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深会计师,这些会计师往往理论上又比较匮乏。这些情况往往都不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三)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模式单一,教育模式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创新

首先,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合理,再由于高职院校不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情况,一味的仅按照教育部出台的指导大纲教学,导致着重与理论课的灌输性学习,忽视了实践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出现了严重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还有一个不良现象是高职学院让学生自己去实习单位实习,导致很多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而虚填实践记录的情形。其次,会计学是一个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的学科,实践教学应该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吸收借鉴其他学科的优秀教学经验,而传统的高职院校会计学教育仅仅是会计学科单一的教学。总之,当今最大的现象是:高职院校老师满堂加PPT课件快速灌输,学生听课做笔记,完全忽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缺乏良好的师生互动,导致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薄弱,极其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到最终无法在实际工作中解决会计事务和适应日益迅速变化的社会环境。

(四)高职院校会计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实践教学条件差,配套体系不完善

目前,就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来说,会计实践仍然以校园内部封闭性的实训为主要实训方式,与外界的实训单位联系甚少。导致一方面资金投入过大,二是导致与社会的需求和变化严重的脱节。资金投入的匮乏导致几个相关的专业去共用一套或者几套实践设施,实践教学管理上松散无力,会计实践教学结果的检测和评估为了应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仍将评估标准定在上级要求的最低标准线上。

(五)高职院校会计教育不注重经济市场条件下社会需求的变化,供需要求差别大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各类企业对会计人才所具备的知识理论、实践技能的需求变化日益加速。大多数高职院校多年来的教学经验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体系,很多的理论或者实践技能现如今早已经不适应经济环境。导致学生因为观念等方面的滞后走向社会这个大环境后,不能很快的去适用社会和企业的需要,需要企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培训员工,与企业理想得到的应用型人才相差甚远,也浪费了毕业生的实践实习机会。

二 、高职院校会计教育教学模式的对策

(一)高职院校领导重视,明确会计教育培养目标,着重突出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特色

首先要发挥学校领导层的作用,学校的领导层作为学校发展的决策层、领头羊。只有领导重视了,教师才可能重视;教师重视了,学生才可能去重视。高职院校领导首先要带头更新会计教育观念拓宽会计,教育思路,梳理明确职业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第一,突出会计教育岗位教学, 体现高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高职教育强调的是“ 实用性” , 也就是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 应该能立即从事具体环境下的会计工作, 不需要或只需要进行简简单单的培训就可以上岗。如果都不能做到这一点, 就失去了高职教育的原本意义, 也就没有发挥出高职教育的特点。第二, 高职会计专业培养应当是专才而不应该是通才, 培养目标只可能是一般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从事会计工作的素质, 最后, 高职会计教育的目标一定要着重面向我国中小企业, 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大部分是去中小企业工作,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紧紧围绕中小企业业务去展开。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双师型”优良师资队伍

教育部也明确了高职院校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把培养教育观念先进、创新意识较强、师德高尚等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第一要务。主要做法有:加强会计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岗前继续教育培训、在职进修等提高教师个人的基本修养和职业素质。二是采用内引外联的实践会计的教育模式,一是鼓励支持更多的会计学老师到校外有关联或者高知名度的实践场所去学习、实践,增强实践的技能,二是积极的聘请校外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的专家学者来校授课,增强学生的视野和实践的能力。三是积极的引进高层次既深懂会计学理论又熟悉不同的环境中会计实践操作的能力的“双师型”人才。

(三)改革教育模式的单一性,不断完善教学环节,形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会计的实践教学模式要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在探索中不断发展。首先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即满堂灌鸭式传授理论知识,然后脱节的进行硬性实践。而是积极的在课堂上增加案例讨论,因为近些年来,学术界一致得出一个较为权威的观点是案例法是比较适合的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法。最大的作用在于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剖析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案例,然后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将理论直接融会贯通的运用到案例问题的解决中,达到最终培养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此外,注重实践型教材的建设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因为学生在学校中与教材的接触是最紧密的,教材水平的高低以及与实践的切合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实践水平的高低,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重中之重。

(四)高职院校要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建立高标准的校外实践基地

首先明确一点的是无论校内的高仿真的实训场所还是校外的企业定点定期实习基地,都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非常重要的硬件基础设施。是会计实践教学最最基础的保证。因此,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为学习理论和实践打下一个坚实的物质保证。高职院校应该不惜重金建立一些稳定而且高质量的实践基地,为学生假期以及毕业前的实践创造一个良好又高效、便利的实践环境和场所。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校内实践资源匮乏紧缺的情形,有利于减少校内实践场所的数量和低质量的情形。最重要的是提前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社会需要的变化,不断完善自身技能等方面的不足,最终达到学校实现了培养目标,社会真正得到了需要的人才的良好循环的目标。

(五)高职院校应该十分注重社会需求的变化,积极的搜集信息,使其供需要求差距逐步缩小

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极的不断的调整自身的教育方向和目标,总之要以市场为导向,认真分析市场和区位等因素的变化。注重的是高职院校主要是在区位经济中发挥优势,着重的去搜集本区域内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以及政府相关政策不断调整的变化,积极的配合区域内经济就业方面的变化,努力为本区域的经济做最大努力,将其培养的目标与社会需求差距缩小到最小程度。高职院校的社会化办学、开放式办学、职业综合化办学等将成为不可避免的改革和发展方向。

三、结束语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高职院校应该在重视会计教学实践的同时也要兼顾理论知识的学习,高职院校应该明确发展定位,培养目标,会计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是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重点。这个途径将有效的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有机的融合,有效的避免了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和错位的现象。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专业知识、专业素质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目标。满足社会的需要,实现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宗宾,李荣.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模式新探[J].财会通讯,2009(9):95-97.

[2]石建平.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科技信息,2008(31):644.

[3]李富荣.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J].教育论坛,2010(8):126-127.

猜你喜欢

会计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会计教育之现状分析
从会计教育层次和职业价值观探索中职会计教育新思路
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探讨
会计智商及其提升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