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国际卫星导航教育促进北斗系统走向世界北斗国际交流培训中心工作纪实

2016-03-3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翁敬农郭媛媛

卫星应用 2016年2期
关键词:国际交流北斗研究生

● 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翁敬农 郭媛媛 柳 旭



开展国际卫星导航教育促进北斗系统走向世界北斗国际交流培训中心工作纪实

● 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翁敬农 郭媛媛 柳 旭

2012年11月4—9日,全球卫星导航国际委员会第七次会议(ICG-7)在中国北京召开,获得圆满成功。2012年12月27日,中国正式宣布为亚太地区提供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服务,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国际化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背景及中心概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成立于1952年,是一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的多科性、开放式、研究型大学,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战略高技术研究的历史使命。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北航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重点高校,在空间科学和技术教育方面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和丰富的经验。

北航自1993年起招收来华留学研究生,并一直用英语作为留学研究生的授课和指导语言。为响应联合国空间应用项目的建议,早在2004年,北航成立了国际空间教育中心,2006年经中国教育部批准设立了空间技术应用硕士研究生项目,当年开始招生,截至2015年9月,共招收来自18个国家的留学生130余人,其中已有83人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2013年中心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已招收留学博士生25人。此外,国际空间教育中心还举办了多期短期培训项目,涉及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空间科学等多个方向。在校内建立了空间技术应用教育培训的教学基地,在校外形成了包括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在内的多个实习实践基地。北航已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应空间科学和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管理规范与质量保障体系,汇聚了一大批国内外空间科学和技术教育专家,建立了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渠道。基于上述工作基础,2012年,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依托北航成立了北斗国际交流培训中心。

二、中心目标和建设模式

北斗国际交流培训中心依托北航多年空间技术应用国际教育及卫星导航学科建设发展取得的成果以及合作伙伴相关资源进行建设。通过教育培训服务北斗国际化工作的建设和发展。具体涵盖以下内容:开展北斗系统国际交流培训工作的总体研究和策划;组织国内外优势教育资源,实施以北斗为主要内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交流培训工作;开展国际GNSS科技教育中心的申请与筹备工作。

中心秉承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形成了政府支持、机构/企业参与、学校依托的建设模式。已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合作伙伴,包括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方联星科技有限公司等。

三、教育培训与交流

1.学历项目

中心自2012年开始招收卫星导航方向硕士研究生,2013年又推出了博士生项目。

硕士研究生项目参照联合国推荐的课程方案,结合中国在该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及北航的学科特点和培养要求,进行课程设计和定制。硕士研究生项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9个月的课程学习,完成该阶段全部课程学习的研究生,可获得课程结业证书;第二阶段是12个月的论文研究,可在学员所在国或中国进行。博士研究生项目的培养要求与培养进程按北航博士研究生培养规定执行,学制为3年或4年。研究生在满足专业学分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获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证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证书。卫星导航硕士留学生项目的培养进程详见表1、表2。

其中卫星导航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见表3。

表1 卫星导航硕士留学生项目培养方案

表2 卫星导航博士留学生项目培养方案

表3 卫星导航方向专业核心课程

2.短期培训和交流

在卫星导航专业方向,从2012年起,中心每年举办GNSS/北斗卫星导航前沿技术暑期学校和卫星导航研究生班。负责中巴北斗导航教育交流合作,为东盟十国代表团举办了北斗卫星导航知识讲习班。积极参与北斗的国际交流,先后赴泰国、新加坡、孟加拉国等国介绍和推广北斗系统及其应用等。

2015年4月20—29日,首期国际航天及卫星应用培训班在北航举行。本次培训班以“卫星导航技术及应用”为主题,聘请了来自法国、克罗地亚以及国内高校、卫星导航企业及研究机构的14位相关领域专家担任授课教师,学员近50人,来自15个国家。培训内容涉及卫星导航原理、软件、硬件及应用,涵盖了系统设计、地基/空基增强、终端与算法、应用技术等相关领域技术。培训包括专家讲座、实践课程、专业参观等环节。

☆ 实践课程

四、能力建设

北航作为中心的依托单位,与国内的大学、研究机构、相关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师资选聘、学位论文指导、专业参观、专业实习和学员招生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资源。

北航具有27个学院和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空间科技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和实践资源。随着空间科技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适应更大规模的教育培训能力建设需求,北斗国际交流培训中心还在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内建立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展厅、卫星导航智能教室、开发了可视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及多种实验设备,旨在实现线下与线上教育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中短期项目培训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模式。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演示厅

☆ 可视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五、未来发展

中心将积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借助联合国附属空间科技教育亚太区域中心的平台,致力于打造中国空间教育品牌,把中心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空间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

空间技术人才,特别是卫星导航人才的培养,其目的是为航天领域提供人才储备,未来在人类航天事业做出贡献,助推“一带一路”国家航天能力发展。中心的发展离不开航天领域各企业的支持。中心将密切与国内知名的国际化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规范和完善人才培训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推进更广泛、更深入的校企合作。中心将建立更加广泛的国内外合作伙伴,在联合培养硕士/博士、针对特定需求联合举办专题、学员实习和实践、教学内容的网络化和远程教育环境建设项目联合申请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助推“一带一路”国家空间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力争到2020年,中心能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300名卫星导航技术与应用的精英人才,为北斗系统走向世界作出历史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国际交流北斗研究生
北斗时钟盘
基于OBE理念的武术国际交流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研究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语言推广的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首个北斗全球“厘米级”定位系统开建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挂牌成立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及国际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