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三角城镇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6-03-29李慧

现代交际 2016年3期
关键词:珠三角城镇化现状

李慧

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推进,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进程有了一定的提升。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伴随着国内情况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不断冲击,如何克服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这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有关土地、人口、环境方面的问题,阻碍了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更成为了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本篇文章从当前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入手,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和对策。希望可以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珠三角;城镇化;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3-0130-03

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之一,城镇化发展水平排在我国前列。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面积以及综合实力虽然比不上长江三角洲地区,但仍然是我国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城市群之一。有关调查研究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超越欧美国家,成为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轻工业生产基地。轻工业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使得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了我国区域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发达的经济实力加快了该地区城镇化的发展水平。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化密集程度也排在我国区域排名的前列,大约一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就存在106个城镇。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中的广东省,该省城镇人口数量占据全省人口数量的一半以上。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着众多外来打工者,城镇化水平可以达到72%,达到这种盛况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点:天时、地利、人和。[1]

逢天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发展的一个关键有利因素。我国最早建立的一个经济特区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中的深圳特区。在1979年,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以市场为主要导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80年珠海跻身经济特区的行列,1983年广州又发展为对外开放城市。1985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所设置的各项优惠政策对于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优越的地理位置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一大先天有利优势。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澳门地区相邻,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改革开放的前期是港澳地区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内陆地区吸引到大量的劳动力密集加工产业,因此,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南海相邻,跟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这一系列的联系使得世界成为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群属于同一个省份的管辖范围之内,因此,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系统性和协调性要强于其他两个城市群,这就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

人和更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一股强大的力量。珠江三角洲地区居住着众多的海外侨胞,以及香港、澳门的同胞。这一人缘优势使得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外人文联系更加便捷密切,同时更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吸引力大量的资金,对发展外向型经济有着重要的助力作用。[2]

二、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人口数量虽然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比较大,但是衡量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低的标准不仅要有数量上的优势还要提高质量水平。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质量”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

(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存在诸多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基础相对较差,私营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国有企业发展缓慢且处于劣势。早在1978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业有20000多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占有38家,规模中等的企业有150家左右,也就是说大型企业跟中型企业相加也不足200家,小型企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仍然没有属于本土的实力雄厚而且素质较高的企业或者产业集团,这对于城市群来说,不管是规模的扩大,还是实力的增强,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和阻碍。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分布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据主要位置。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是投入相对较小,短时间内可以获得收益,存在较小的风险等。珠江三角洲地区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在这一方面,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劳动力产业不仅在国内市场中占据优势,在国际市场上也存有一席之地。[3]劳动力大都来源于外来的打工者,这就意味着城镇化的过程中急需解决这些外来人员大量涌入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资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且占有一定的比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出台各种政策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政府鼓励走外资企业道路,外资经济的发展壮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地区内企业的发展速度。很多本地企业不再通过走企业内部发展的道理,而是通过出租出让土地的方式来获得更大的收益。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开始向外向型经济发展,这样就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较强的依赖性,对于产业链条和优化都有一定的阻碍。假如外资撤离,那么就会给该地区的产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威胁。[4]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布局不合理也是一个明显的缺陷。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布局不够集中,企业的规模比较小,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资金支持。并且大部分的企业都需要面对简陋的生产条件导致的水电热等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投资的成本,对经济利益的最终获取是一种威胁和减弱。同时,企业的信息的滞后也会导致投资的重复性,投资缺失,导致产业结构类似,不仅不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源,还容易造成恶性竞争,导致地区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双重损坏。[5]

(二) 珠江三角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配比不均衡

珠江三角洲地区缺乏有效系统的区域统筹规划,地区内基础设施中的污水处理以及垃圾回收利用等设施的问题尤为严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网布局不合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连通性能水平相对较低,缺乏桥梁等基础性设施建设,与国内的山东等地区比较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机场基础建设过于发达,致使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情况严重,地区面积并不大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却有多个机场,利用率比较低,造成资源的浪费,对参与国际竞争更是一个阻碍。

(三)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分布不够集中

珠江三角洲崎岖的城镇建筑相对落后,由于没有有效的布局与规划,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群面貌比较滞后,缺乏活力和特色,而且不成规模,比较散乱。村落中存有工业区等类型,分散的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对城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说都是一种减弱,更制约了人口结构的调整,对于城镇化过程中的空间聚集是一种制约。

(四) 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环境污染问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个阻碍制约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度比较大,而且工业生产密集,聚集着大量的城镇,生产垃圾以及生活垃圾大量排放,污水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回收利用,致使该地区的环境日益恶化。[6]同时,很多村落中的传统工业形势致使废水、废气排放更加普遍,对于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治理更是增加了难度,对生态效益的投入是一种冲击,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代价远远高于经济收益。

(五) 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划分不够合理

珠江三角区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主要矛盾就是对耕地的过度开采占用。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一个高产农田区,土壤质量较好,水源充足,气候适宜,对于农业种植与生产来说是一个良好的条件。[7]但是整个地区的区域规划与土地利用都有着一定的缺陷。由于对土地缺乏合理的控制和管理,加上工业用地所获取的经济效益要远远高于农业用地,因此,工业化的推进不断占用更多的耕地。我国规模较大或处于中等水平的城市的人均用地一般都在80到100平方米之间,规模小的城市大约高于100平方米每人。但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小,而且城镇化建筑用地达到了每人200平方米。甚至村落建筑以及其他建设都过度对耕地进行开采,作为不可再生的耕地资源,耕地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而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滥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很多农村地区都已经不存在农业用地。除了这一因素,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就业制度与人口户籍制度也制约着城镇化的发展质量的有效提升。

三、 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

发达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城镇化的发展必须经过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城镇化率可以接近30%,此时的城镇化水平比较低;第二个时期,城镇化率在30%到70%之间,这个阶段是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期,大量的农村人口开始向城镇转移;经过了第二个时期的过渡阶段,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也就是高速发展阶段,此时的中国镇化率可以高达70%。这一阶段的城镇人口比重的增长速度开始逐渐减速,甚至开始停止增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率可以达到72%。从城镇化的数量上来看,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进入了一个较为发达的水平。但是从质量的角度进行评判,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还比较落后。因此,只有找到问题所在,不断进行改进,把重点放在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上,这样才可以真正进入城镇化发展的高水平队伍。

(一) 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列入一个系统、开放的思想计划中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对待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问题,要用一个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第一要明确划分好城市群当中特大城市之间的关系,加强特大城市的城市职能,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城市。深圳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城市,广州却依旧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心城市,要加强广州与深圳之间的联系,搭建起一个密切的联系发展体系城市带,广州更是这个城市带上的重点。当下,广州的产业带动能力还比较存在很大的不足,城市的规模也需要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有待提高。第二要根据城市与城镇的不同规模大小,妥善处理好不同城市与城镇之间的关系,让具有规模的城市与建制镇之间走上一条协调发展的道路,旨在形成一个等级层次分明的城镇体系。第三,要处理好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系统跟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不仅要合理安排好跟临边省市区之间的联系,还要妥善处理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8]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合作组织,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用全球化的眼光和思维去看待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化发展不仅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国际形象的提升也有着关键的影响作用。

(二)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增强综合实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整体实力提升需要借助高新技术产业来增强竞争力。珠江三角洲地区需要利用科学技术来加快现代化的步伐,降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尤其要注重将布局分散的乡镇企业进行有效系统的集中,落脚到中小城市和城镇上,这样不仅可以提升经济效益,还能够增强综合实力。加大对金融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去开发第三产业,拓展与香港地区的经济合作,努力提升广州以及深圳等地区的金融业辐射带动作用。这样做的目在于可以进一步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增强招商引资的力度。同时,不断构建一个公正有序、结构完整、产业优化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群。

(三) 加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完善城市间的交通网络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间交通网络的建设也是交通基础建设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更是连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便捷通道。[9]珠江三角洲地区应该打破城市之间的界限,不断加强交通联系,重视拓展不同交通方式的开通,不仅可以鼓励区域内企业投资,还可以努力吸引外资投入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去。

(四) 加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合理规划土地,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合理处理好三者之间的联系,不仅要注重环境的保护,还要注重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最重要的是要提高人口的素质。土地是城市的根本,因为不可再生性因此更加珍贵,科学地进行土地规划,合理使用,不仅可以提高生态效益,还能提高经济利益。人是城市的中心,人口素质的增强是城镇化发展的助推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来人口数量比较多,但是存在普遍综合素质比较低,以工厂密集劳动力为主要领军群体。因此,提高人口素质对于城镇化的发展有着关键的转折作用。[10]同时,应该通过户籍制度以及就业政策等改革完善,来保障外来务工群体的合法权益。

四、 结语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不断上升的阶段,虽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但是相信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一定可以日趋完善,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敬东.“城市里的乡村”研究报告——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中心区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对策[J].城市规划.1999(09):8-14.

[2]杜杰.都市里村庄的世纪抉择——关于深圳市罗湖区原农村城市化进程的调查报告[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1999(09):15-17.

[3]孙明杰,林炳耀.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以深圳市龙岗区平湖镇为例[J].经济地理, 2000 (04):46-49.

[4]刘晓威.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广东珠三角地区城市化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华南农业大学,2009.

[5]姜洪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城镇体系规划——对广东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思考[J].城市规划, 2001 (07):33-36.

[6]陈明华. 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及一般对策——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2(10):88.

[7]田阡,孙箫韵.城市化进程中的宗族变迁——以深圳龙西客家社区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 2007(02):61-67.

[8]陈建新,姚任,张岭南.深圳农村城市化进程中镇级政府的改革与创新[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58-63.

[9]邹晓平.城市化进程中的地方院校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高校探索, 2005(04):10-13.

[10]陈建新,黄立稳.珠江三角洲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J].华南理工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2):157-164.

责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珠三角城镇化现状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珠三角,2012
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