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柯话语权理论视野下电影《疯狂动物城》的另类解读

2016-03-29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疯狂动物城朱迪福柯

潘 玥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镇江 212003)

福柯话语权理论视野下电影《疯狂动物城》的另类解读

潘 玥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镇江 212003)

福柯话语权理论揭示了话语建构的本质,给文学批评者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解世界的视角。结合电影《疯狂动物城》里的主要角色性格特征以及文本的深刻寓义,阐释了影片角色译名的艺术性与可接受性,印证了福柯的权力理论中的话语与权力的关系理论在影视文学中的应用。

动物城;话语;权力

动画片《疯狂动物城》堪称里程碑式的作品,无论是角色的性格刻画,故事情节的寓意,还是表现手法的多变,诸多方面都堪称可圈可点,更重要的是它隐晦地批判了目前社会上广泛存在的人际关系的现状,暗讽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本文拟借助福柯话语权理论,结合影片里面的主要角色性格特征以及剧本所赋予的深刻的寓意,在语言学的层面上映射出角色译名的特点和本质,以此来印证福柯的权力理论中的话语与权力的关系的理论与观点,从多维视角分析《疯狂动物城》故事情节及翻译实践。

一、片名及角色名汉译技巧:为话语权之争设伏

(一)片名的汉译思路

翻译是对源语言的理解和再创造,影视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个分支,同样也离不开再创造。影视翻译中的再创造在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赋予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保留文化内涵词的意象美,创造自然与画面的和谐一致的语言等等。该电影在片名的汉译上用足了功夫,译者巧用概念、隐含信息,为话语权之争埋下了伏笔。电影的英文名是Zootopia,直译过来就是动物乌托邦,出自托马斯.莫尔(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的名著《乌托邦》,“乌”乃子虚乌有,“托”即寄托,“邦”指国家,地方,这种翻译方法巧妙结合了音译和意译的两种优势,“疯狂动物城”抹杀了英文名Zootopia中重要的隐含信息,并没有将之译作看似更准确的“动物托邦”,而是译作了《疯狂动物城》,因为影片中描绘的是一个理想化的城市:所有动物不分种族地生活在一起,每个动物都能“尝试一切,不断尝试,就算失败”,但随着剧情的进行,观众会发现动物托邦只是概念上的理想,远非现实,处处充满了霸权主义,陷阱和欺骗,《疯狂动物城》并没有停留在“乌托邦”这样的抽象概念上,为了迎合中国观众的需求,迪斯尼将中文片名增加了一个“疯狂”,也的确造就了疯狂的喜剧效果,例如兔子警察急着到交通局查车牌号,交通局的办事人员却都是些行动迟缓的树懒。小朋友们看到银幕上的迟缓的树懒开心得哈哈大笑,但成人观众却是痛苦捉急:生活中拖沓的行政流程,比树懒还要差劲。就讽刺现实的目的来说,寓言更能网罗听众,温和幽默的讽刺效果反而好于直接抨击。将影片译作《疯狂动物城》,预示着片中诸多角色也必将为话语权作疯狂之争。

(二)角色名的象征内涵

该电影在角色命名上也深有内涵,为角色话语权预设条件、秩序、环境做了铺垫。《疯狂动物城》中动物的名字与他们的文学形象紧密关联:Judy Hopps 朱迪Hopps是谐音hop(跳跃),因为兔子蹦蹦跳跳的,因为是小体型的食草动物,所以即便是当了警察,大家都不尊重她,小偷在她眼皮下偷东西,称呼她Bunny (兔宝宝),狐狸给她取外号Carrots(胡萝卜),暗讽她出生低下,来自种胡萝卜的穷乡僻壤,而译文“小不点”则体现了兔子作为小体型动物的弱势地位,这样的译名同时也传达出角色在话语权方面同样处于弱势;羊副市长Bell Wether,直译过来就是系铃的公羊,有领头羊、群众领袖的意思,依靠道德和信用引领整个羊群前进的道路和方向,它是最危险的,也是最有威望的,脖子上也的确系着一个铃铛,狮子市长经常吼叫他“Small Wether”,译文没有按照名字的读音直译,而是翻译成了“小绵羊”,充分体现出狮子作为大型食肉动物根本瞧不起小型动物的性格特点;树懒名字叫Flash(闪电),因反射弧超长而动作缓慢,名字却叫闪电,这也是为了形成一种幽默效果;黑帮大佬鼩鼱身材渺小,却叫Mr Big(大佬),它一出场,穿着西服,打着领结,操一口马龙白兰度特有的教父风味的意大利口音,场景、配乐显露出自己的气场和身份——黑帮老大;动物城超级巨星Shakira 翻译成夏奇羊,兼具明星气质,警察局牛局长 Chief Bogo,一听上去就很蛮横不讲理的那种,狮子市长叫Leonore Lionheart市长,他的名字是Lionheart,有勇士的意思,起源于英格兰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位国王理查一世,这些动物的英文名字赋予了他们个性化的特征,在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大都保留了文化内涵的形象,忠实的再现了语言的审美效果,没有过度的归化或者异化。总之,片中角色名的选择极富技巧与深意。

二、福柯话语权理论的控制与反控制

福柯的话语理论将话语与权力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认为话语受制于权力,也产生于权力。

(一)话语的外部控制

法国哲学家福柯认为,话语的控制首先表现为以排斥(exclusion)原则为内核的外部控制。而排斥原则中的一种具体形态就是禁律(prohibition),话语是有社会属性的,在特定的语境下,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如何表达等等都有具体的规定。比如狮子市长在电话中大声吼叫副市长“Small Wether,young small Wether(小绵羊)”,而副市长只敢私下里称狮子为“大金毛”;霸道的牛局长是一头非洲水牛,长着一副铁青的令人生畏的黑脸,警察局里的成员也是大象、老虎、犀牛、狼之类的体型硕大的肌肉男的角色,当兔子警察以弱小的身影来报道时,前台豹警官笑着说兔子会被生吃掉,第一次报道时局长懒得介绍她,并不由分说硬把兔子分配去做交通协勤;大象餐厅里的店主因为是体型最为庞大的大象,所以态度十分傲慢,无视行业卫生,不戴口罩,把鼻涕弄在饼干和冰激凌上,拒绝向狐狸售卖冷饮,……在动物城,谁有资格说什么样的话语都是有规定的,而规定来自于权力,我们从狮子市长的言语主体享有的特权就能充分感受到狮子是百兽之王,是大型食肉动物,所以理应做市长,并对下属有绝对的话语控制权。

(二)话语使用条件的控制

福柯认为话语存在于一个特定的圈子里,许多规则诸如话语仪规、社会占有性、话语社团、信条等原则在对话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网络,对话语进行严格的控制,因此相应话语的产生与交流是封闭的,某种特定的话语只能在特定的话语社团里传播。比如牦牛Yax,在影片中是自然崇拜协会的前台,有一头遮眼的长年不洗的长毛,苍蝇环绕,这个崇尚解放天性俱乐部的前台牦牛,为我们形象地展示了什么叫原生态。当兔子看见他裸着屁股时惊叫着捂住眼睛,他却认为穿衣服的人才奇怪,正是它不穿衣服的缘故,才与其它的穿着衣服拟人化的动物们区分开来,否则就被排斥在这种话语社团之外,牦牛用独特的方法解释和理解这种话语。

(三)话语控制的反控制

福柯指出一个社会到处都存在话语权力对主体的控制,但同时还有另一种力量存在,那就是一种反话语或者说反控制力。福柯曾经指出“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抵制”,影片中的狮子市长拍照时把羊副市长踢到一边,懒得批阅文件,随意取消牧民组织会议,大声呵斥副市长“小绵羊”……都充分展现了阶级地位和话语的控制权。福柯认为话语是权力的栖息地,对话语的控制和反控制归根到底是对权力的争夺,因此,对权力的争夺也就演化为对话语的争夺,在一定的文化空间里,谁拥有话语权,谁就占据支配地位;而处于沉默状态的主体,往往就是话语压制的对象。那么,整个影片中最大的阴谋家是谁呢?竟是看上去温和怯懦的绵羊副市长!为了争取自己的话语权,唯一的办法就是消灭食肉动物而独掌政权,于是他和生化羊道格博士密谋制造“午夜嚎叫”这种注射药品,通过制造恐慌来散布谣言,说食肉动物的DNA会导致变异,会突然发疯,然后大肆渲染,打破了多年进化来的友好和平的局面,让食肉动物惶惶不安,地位变得岌岌可危,伴随着话语权的逐步掌控,羊副市长成功地一步一步地把食肉动物从自己眼前驱离……

三、话语权的争夺: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崛起

后现代女性主义运动最初是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六十年代崛起的时候就获得了极大的社会同情和支持,对西方现行的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唤起了广大妇女的自我意识。女性都渴望能够真正发出自己的声音,真正建立起自己的主体地位,片中的兔子朱迪也是如此。作为一个来自穷乡僻壤的小姑娘,朱迪心怀梦想,立志成为一名警察。而兔子父母却不断叨唠着担忧:“兔子不可能当警察,那是食肉动物干的事……我们世世代代都在兔窝镇卖胡萝卜,这样也很幸福……”,因为作为一个小体型动物的代表兔子,而且是女性,她的话语权长期是被压迫的,兔子并没有甘受压迫而保持缄默,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能力被其它动物所认同,改变压迫自己的现实社会。由此可见,福柯的话语权理论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权主义斗争提供了全新的解读视角,为她找到了从“兔窝镇”走向“动物城”道路——适应和改造话语。兔子朱迪面对住宿条件差,吃不饱饭,被上司呵斥等,但是她始终勇敢地直面现实,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抗争。如片中牛局长说:我给你48小时,如果你办不到的话,你就辞职吧。朱迪:成交!从影片中的对白可以看出,并非所有动物的话语都处于平等的地位,作为女性象征的兔子朱迪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话语中所蕴含的权力,也明白权力本质与主体身份的关系,因此她就有意识的主动地争取话语权力。朱迪一直坚信“在动物城,每一个动物都有无限的可能”,怀着坚定的信念,她最终找到了所有的失踪动物,破了案,捣毁了副市长的阴谋,成了大家认可的英雄警察,实现了自己所追求的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终于和谐地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梦想。《疯狂动物城》也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为我们诠释了后现代女性主义虽然反对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霸权,但并非是要以女性主义的霸权取而代之,最终目标不是要消灭男人,而是要消灭创造了性别歧视和社会性别的社会制度。影片中的兔子朱迪没有答应羊副市长一起对付食肉动物,也充分说明了她明白女性主体地位的建构并不能以牺牲男性来发展自己,只有两性之间彼此信任、摒弃偏见,建立和谐共处的伙伴关系,才能真正的获得社会的融洽和进步。

四、结束语

动画片《疯狂动物城》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寓意特点,折射出目前普遍的社会现象、政治、强权及社会等级制度等等,观众可以在影片中找到这部影片所具备成功动画的一系列的优秀元素:欢乐搞笑、励志成长、抚慰疗伤、恶搞抨击等,但这部影片又绝不局限于此,其鲜明的主题含义、包含的深刻的哲理,让观众在欢笑之余,发人深思。他不但无情地嘲弄现实的悲催,还借着连续反转的剧情一次次冲击挑战观众的三观,彻底颠覆了好莱坞动画 “傻白甜”的传统套路。

[1]福柯,许宝强,袁伟.选编话语的秩序.语言与翻译政治.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2]周旭清.西方女权主义平等观探析.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0(1):43-45.

[3]邹卫中.自由与权力:关于网络民主的政治哲学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编校:杨 琴]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Movie Zootopi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wer of Discourse by Foucault

PAN Yue

(ZhenjiangCollege,ZhenjiangJiangsu212003)

Foucault's theory of discourse power reveals the essence of discourse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to the literary critics.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gain a deeper insight into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movie Zootopia, so as to explain the beauty and acceptance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movie's title.

Zootopia; discourse; power

2016-06-27

潘玥(1982- ),女,江苏镇江人,讲师,语言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语言学、文学和翻译学。

J954

A

1671-9654(2016)04-084-03

猜你喜欢

疯狂动物城朱迪福柯
马奈与福柯:“物-画”与再现危机——跨媒介视域中的图像叙事解读
疯狂动物城
主体的黄昏:福柯视觉理论中的镜子与画
嘿,闪电先生,能快点吗?
《疯狂动物城》玩转政治寓言
福柯美学视阈的贾樟柯电影研究
从福柯的话语观看话语共同体*——商务英语系列研究之二